莫让拌嘴成为“家常便饭”
文丨刘旭刚
人们常讲,勺子总会碰锅沿,脚板总会擦地皮,在现实生活中,人与人之间起个争执、发生个口角在所难免,没有什么大不了的,拌嘴现象不足为怪。其实不然,如果人们认识不到拌嘴的弊病,不注意加以节制,逐渐养成习惯,使拌嘴成为“家常便饭”,那么轻则会影响家庭和睦、社会和谐,重则还会因失去理智使“小吵”变成“大闹”,最终酿成害己又害他人的人间悲剧。
无处不在的拌嘴
何谓拌嘴?发生口角、吵架之意。追根溯源,拌嘴现象古已有之。一千多年前,北宋词人欧阳修就曾写了一首《玉楼春》词:
夜来枕上争闲事,推倒屏山褰绣被。
尽人求守不应人,走向碧纱窗下睡。
直到起来由自殢,向道夜来真个醉。
大家恶发大家休,毕竟到头谁不是。
词的大意是
因为琐碎小事,一对夫妻发生争执,丈夫将床边的屏山推倒,不顾妻子的央求,拉起一张被子独自睡在了碧纱窗下面。翌日,丈夫对妻子说,昨夜的事,你可别计较呀。妻子说,两人都有错,我也不该和你发脾气。丈夫以为这事过去了。不料,妻子话锋一转,嗓门提高,到底谁对谁错,这事咱们必须讲清楚!
千古悠悠、沧海桑田,一千多年前夫妻吵架的场景,竟然和如今多么相似。难怪有的人读了这首古词后暗自发笑,感叹这不正是说的我们自己吗?
是啊!时至今日,家庭中拌嘴现象仍很普遍。
一个真实故事
张某和陈某一见钟情结婚后,开始两人相敬如宾,也有了可爱的宝宝,可后来时常为一些家庭琐事拌嘴,久而久之养成了习惯,往往因一两句话说得不对头、一两件小事做得不顺心就争就吵,使拌嘴成了“家常便饭”。起初他们在家人面前还能有所避讳,直至发展到不分地点、不分场合、不分时间,动不动就拌嘴,越吵越厉害。家里老人整天忧心忡忡,管也不是不管也不是,生怕小两口过不下去闹离婚;父母整天拌嘴,动不动就吵架,孩子心情也不好,感到心里很烦,影响其健康成长。
类似的家庭并不鲜见,拌嘴现象时有发生。有的家庭因吃饭、添衣、游玩、走亲访友等生活琐事,夫妻之间经常拌嘴;有的家庭因给父母赡养费、谁照顾老人、房产怎么分配等家务事,兄弟姐妹之间时常拌嘴;还有的家庭因没有形成良好的家风,不能相互尊重、和睦相处,没大没小,不分长幼,相互拌嘴的现象也时有发生。
拌嘴现象不仅发生在家庭,在社会上也很常见。人们在商场购物,时常会遇到售货员与顾客之间拌嘴;在饭馆进餐,时常会遇到食客与食客、服务员与食客之间拌嘴;在公交车上,时常会遇到乘客与乘客、乘客与司机之间拌嘴;在大街上行走,时常会遇到行人与行人之间拌嘴,等等。
拌嘴的起因,多为一些“小事情”,如买东西不给调换、饭菜上得晚了些、互相争坐位、排队加塞、不给让行、骑车碰撞、踩了脚、弄脏了衣物等而引发拌嘴,双方吵吵闹闹,互不相让,有的人根本不听所劝,越吵越厉害,大喊大叫、破口大骂,甚至动起手来,严重的还导致伤人毁物,断送了宝贵的生命。
如何尽量减少拌嘴?
为什么拌嘴现象会生生不息,长久而又普遍存在?这是因为矛盾无处不在,无时不有。有矛盾就意味着有冲突,有冲突就意味着有对抗。人类社会亦是如此。小到家庭成员,大到社会群体,因矛盾起冲突是客观存在,拌嘴现象不可避免。问题的关键是如何处理好这一矛盾,尽量减少拌嘴现象发生,防止由此而引发不良后果。这就需要全体社会成员共同努力。
要树立良好的家风。古今中外的历史都证明了这样一个道理,即“家风好,就能家道兴盛、和顺美满;家风差,难免殃及子孙、贻害社会,正所谓‘积善之家,必有余庆;积不善之家,必有余殃’”。
天下之本在于家,家风是社会风气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个家庭的精神内核,无论时代如何变化,经济社会如何发展,家庭的生活依托都不可替代,家庭的文明作用都不可替代,我们都应该重视搞好家庭建设,注重家庭、注重家教、注重家风。
“爱国、敬业、诚信、友善”是家风建设的重中之重,尊老爱幼,有爱心、讲孝道、知礼节、互谦让等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在家风建设中也要很好的弘扬。当然,对拌嘴现象也不可忽视。
试想,在整天争争吵吵的家庭中生活,对孩子的健康成长能有利吗?夫妻之间的爱情能美满吗?所有家庭成员的心情能愉悦吗?能算家庭和睦吗?答案是否定的!
长幼之间、夫妻之间、兄弟姐妹之间,应相互尊重、相互理解、相互支持,有话好好说,有事好商量,不能动不动就发生口角,更不能把拌嘴当成“家常便饭”,整天争吵不休,慢慢养成不好的习惯。那种“嘴上争吵,手去握紧;眼睛下雨,心却为你打伞”方式的爱不宜提倡。
要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每一名社会成员都应自觉遵守道德行为规范,积极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从点点滴滴做起,不断提升自身的文明素养,共同维护社会的和谐稳定。
人与人之间产生矛盾,应以和为贵,有过错的一方,应学会说一声“对不起”,主动道个歉;另一方应有容乃大,学会理解和包容,道一声“没关系”,不能得理不让人。只有这样,才能减少拌嘴现象的发生。
而一旦发生拌嘴,双方都应控制情绪,各退一步天地宽,尽量平息争吵,防止因大动肝火,失去理智而做出伤人毁物的违法事情来。
大家在遇到有人拌嘴时,不能当看客,更不能火上浇油,而应主动劝说,晓之以理,动之以情,给个台阶下,争吵可能就会平息。当发生过激行为,危害到公共安全时,大家要齐心协力,果断出手制止邪恶的发生。
亲善产生幸福,文明带来和谐。春秋时期齐国家管仲在《管子·心术下》中讲到:“善气迎人,亲如兄弟;恶气迎人,害于戈兵。”意思是说,好话一句九冬暖,恶语一句三伏寒,对人语气和善,他心里就觉得好像是亲兄弟般的温暖,对人恶语相加,他心里受到的伤害比你用刀伤他更难受。人们应谨记这一至理名言,让世间多一些好话,少一些拌嘴。
编辑丨徐德金
一个人最顶级的修养,是和颜悦色
中国古代哲学家管仲曾言:“善气迎人,亲如兄弟;恶气迎人,害于戈兵。”
意思是,待人和颜悦色,就会亲如兄弟;待人恶声恶气,则比使用兵器更加伤人。
这个道理似乎人人都懂。
然而现实生活中,有多少人却常常因为控制不住自己的情绪,而对身边的人发泄怒火?
事实上,遇到不顺心的事,想要发火是一种本能。
而能够把这种本能压制下去,待人接物始终做到和颜悦色,才是一个人最顶级的修养。
对父母和颜悦色,是最大孝顺
记得有一次,我带着宝宝回娘家。
傍晚要打车回去时,我爸总是担心他外孙女穿得太少会着凉。
他坚持把自己的外套塞给我,让我披在宝宝身上。
虽然我认为宝宝穿的够暖和了,但我拗不过他,只能接受。
娘家在比较偏僻的农村,需要走一段路才能打到车。
我一手抱着宝宝,一手拿着我爸的那件外套给她盖着。
我爸陪着我们去搭车,一路上不停地唠叨:“外套要盖严实一点儿,你看看都快掉了,别冻着宝宝。”
我的手臂力量比较弱,一边抱着宝宝,一边还要给她提着外套,本来手就很酸。
她又一直哭闹,我更加心烦意乱。
于是我忍不住吼了我爸:
“都跟你说别靠那么近,她就是因为怕你才哭的!能不能别唠叨了,我都烦死了!”
我爸像做错事的孩子一样,往后退了几步,然后呆呆地站在原地,手足无措。
我头也不回,自顾自地上了车。
后来,我妈发微信告诉我:
“等你走了之后,你爸还很愧疚。他说因为他的唠叨,孩子都被他弄哭了。”
听了妈妈的话,我心里突然泛酸,眼泪忍不住就掉下来了。
很多时候,我们在最亲近的人面前最容易肆无忌惮。
因为我们潜意识里觉得,不论我们做了什么,他们也不会离开。
我们对父母最没有耐心,也不过是占着他们无条件的爱。
因此,在我们的一生中,父母给予了我们最多的安全感,却也成为了忍受我们最多坏脾气的人。
知乎上有一句话说
“没有人天生就应该是别人恶劣情绪的桶,亲近的关系并不能成为我们肆意发火的理由。”
以前的时候,我们总以为,孝顺父母就是给予他们很多的物质,为他们做很多的事情。
却不知,能控制住自己的情绪,和颜悦色地对待父母,才是为人子女最大的孝顺。
【善气迎人的意思是什么-善气迎人的意思是什么动物生肖】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