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怒哀乐,喜怒哀乐图画

更新:07-15 现代故事 我要投稿 纠错 投诉

喜怒哀乐(宝塔诗)

喜。

欢颜,悦意。

眉梢展,心底怡。

良辰相伴,佳讯频驰。

新婚花烛夜,金榜挂名时。

久别重逢执手,恩深乍聚凝思。

田园获稻农家乐,市井招财贾客痴。

怒。

横眉,切齿。

瞳中火,胸中炽。

刚肠疾恶,愤懑难止。

冲冠因逆耳,拍案为谗辞。

项羽嗔眸破釜,张飞怒目横矛。

强权当道肝肠断,公理无存涕泪滋。

哀。

悲切,伤怀。

声幽咽,泪满腮。

残花凋落,孤雁徘徊。

子山肠断赋,宋玉梦魂哀。

旧苑荒台泣露,故园败柳凝埃。

悼亡潘岳情难已,吊古屈原心未灰。

乐。

畅意,舒情。

歌袅袅,舞盈盈。

风和日丽,鸟语花明。

嬉春童叟乐,避暑水云清。

雅集兰亭流韵,欢娱曲水流觥。

丰年社鼓喧村巷,胜日箫韶绕凤城。

科学汇 | 情绪怎么产生的?当你处于喜怒哀乐时,大脑里都发生什么

钱江晚报·小时新闻 记者 陈素萍

本周一,杭州中小学生结束秋假返校。对不少同学来说,忧愁、焦虑、烦躁,也跟着“上岗”了。不知你有没有想过,这些情绪是怎么找上你的?

同学们,不妨再想得更深入一点,所谓“人非草木,孰能无情”,生活中,总会有各种情绪伴随着左右,有时焦虑不安,有时开心喜悦,有时孤独恐惧,有时悲伤难过,有时羡慕嫉妒甚至恨……情绪就像空气一样围绕着每个人,成为大家思考、行动的心理背景。那么,究竟什么是情绪?它来自于哪里?

这次,我们邀请了杭州师范大学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中心副李梅为我们答疑解惑。

什么是情绪

能用语言描绘的仅上百种

什么是情绪?

进入正题之前,我们先来读一段有趣的对话,村上春树在《挪威的森林》中写道:

“最最喜欢你,绿子。”

“什么程度?”

“像喜欢春天的熊一样。”

“春天的熊?”绿子再次扬起脸,“什么春天的熊?”

“春天的原野里,你一个人正走着,对面走来一只可爱的小熊,浑身的毛活像天鹅绒,眼睛圆鼓鼓的。它这么对你说道:‘你好,小姐,和我一块儿打滚玩好么?’接着,你就和小熊抱在一起,顺着长满三叶草的山坡咕噜咕噜滚下去,整整玩了一天。你说棒不棒?”

“太棒了。”

“我就这么喜欢你。”

这段话被广泛传播,正是因为它用想象力弥补了语言的空白和乏力,将喜欢这种情绪描述得极具画面感。

现在,能通过语言描绘和区分的情绪有上百种,但由于情绪的具体状态实在太丰富,恐怕任何一种分类都很难穷尽所有。

至于情绪的定义,也是五花八门。

在《礼记》中,人的情绪被称为“七情”:喜、怒、哀、惧、爱、恶、欲。

在心理学上,快乐、愤怒、恐惧、悲哀被定义为人类具有的四种基本情绪。同时又派生出众多的复杂情绪,包括幸福、希望、友好、惊奇、蔑视、嫉妒、羞愧、焦虑、沮丧、失望、冷漠等。

在任意一本基础心理学的教科书中,对于情绪的介绍,都会包含三个要素,即生理唤醒、主观体验和外部表现。情绪是人对客观事物的态度的体验,是人的需要得到满足与否的反映。

举个例子,当你看到一头狼(场景刺激),会心跳加快、血压升高、瞳孔扩大、呼吸加速(生理唤醒),由于听说过狼会吃人(知识经验),内心产生了紧张恐惧感(主观体验),然后浑身发抖(外部表现)。

情绪怎么产生

25岁左右人类的大脑才发育成熟

那么,情绪是怎么产生的?

还记得动画电影《头脑特工队》吗?故事其实很简单,每个人的头脑中,快乐 、恐惧 、厌恶 、悲伤 、愤怒五种情绪化身的小人,管理和调节着大脑,展现了人类大脑中情绪的运作状况。

而在现实中,要理解情绪的产生,我们需要了解一点大脑的构造。

人刚生下来时,大脑发育都还不完善。简单地说,可以认为“情绪脑”已现房交付,而“理智脑”还在装修中。这个说法源自于神经学家保罗·麦克莱恩(Paul MacLean)的“三脑假说”。他认为,人类颅腔内的大脑主要有三个功能区域,分别是:

爬虫脑,不受意志控制,遇到危险会自我保护,在孩子一出生就开始使用了,控制心跳、呼吸、逃命、喂食等生命基本功能;

动物脑,包含杏仁核(情绪相关)和海马结构(记忆相关),会在出生后飞速发展,并与爬虫脑组成了“情绪脑”,掌管喜怒哀惧等几种原始情绪;

皮质脑,也就是“理智脑”,发育较晚,可以进行理性和成熟的分析。

我们在医院常常能看到这样的画面:一位妈妈带着小孩去体检,小朋友一直不配合,特别是到了抽血环节,怕得不行。周围人安抚小朋友:“不怕不怕,没事的。”小孩反而哭得更厉害了。护士和后面排队的人有些不耐烦,这让妈妈十分难堪,忍不住吼了孩子,导致小孩哭得更凶了。

如果这位妈妈有魔法,可以走进这个小朋友的身体里,看一看里面的情况,整个事情或许能处理得更好。

在我们的情绪脑中,有一个敏感的探测器叫做杏仁核。当它发现小主人被带到陌生的医院,并且不知道会被怎样对待,杏仁核就开始剧烈放电,让身体产生诸如心跳加快、呼吸加速的应激反应。它在小朋友大脑中不停地叫:“不得了!有危险!”

听到杏仁核的叫喊,一个成熟的大脑不会立即下达“赶紧逃跑”或者“开始战斗”的指令,这个警告会被传递到理智脑里的瞭望塔——前额叶皮质,让它去评估一下发生了什么事,到底有没有危险。然后根据判断,检测到危险信号时,大脑就会释放荷尔蒙、肾上腺素、皮质醇等物质,让身体准备好打一架或者逃跑;收到好的信号时,分泌多巴胺、催产素、血清素等物质,让人体感觉很棒。

但人类大脑中负责理性思考的前额叶皮质,发育时间比较长。联合国儿童基金会的青少年发展专家曾指出,它会在 17 岁左右达到一个发育的高峰,然后进入缓慢发育状态,直至 25 岁左右完全成熟。

也就是说,小朋友的探测器足够敏感,但瞭望塔还经验不足。随着孩子肌体不断成熟,情绪管理相关脑功能将进一步发展和完善。这样就很容易理解,为什么越小的孩子哭得越多这件事,因为在这个时候,帮助孩子们能够讲道理、审时度势的“皮质脑”,还只是个毛坯房。

另一方面,情绪管理是一个通过练习可以不断提高的能力。影响“理智脑”毛坯变精装的因素,还有父母等周边人的“装修技巧”。上面的案例中,那个着急否定孩子消极情绪的妈妈,更科学的做法是,在打针之前,花一点时间如实告诉孩子接下来会发生什么,可以有效安抚孩子,提前消除了孩子紧张、恐惧的源头。在这个基础上,如果还能再给孩子一点自主权:“你是想让医生阿姨扎你左边的手指还是右边的呢?”那恭喜这位妈妈,差不多算是一位情绪管理高手了。

阐述情绪产生的理论较多,最后列举一下阿诺德评价理论:生活发生和环境变化后产生的信息,被视觉听觉等感官器官所收集,反馈到信息中转器官丘脑,丘脑整理后再传递给大脑皮层,大脑皮层收到信息后会进行判断和评估再反馈给丘脑系统,丘脑系统再下达给交感神经之后产生情绪或者生理反应:呼吸紧张、心跳加快、出汗等。

>>>兴趣小组

为什么要情绪管理?

《情感智力》一书中说:“真正决定一个人成功与否的关键,是情商,而非智商。”情商(EQ),也称情绪智力。

同样,一个人身心健康的关键,也是拥有健康的情绪。在我国古代的医书《黄帝内经》中,就有“怒伤肝,喜伤心,思伤脾,忧伤肺,恐伤肾”的记载。过度强烈的情绪反应会影响神经系统的功能,破坏大脑皮层兴奋和抑制过程的平衡。持续的消极情绪影响,则会使人的大脑功能严重失调,从而导致各种神经症或精神病,比如抑郁症、恐怖症、强迫症、神经衰弱等。

当情绪挥起“指挥棒”,我们身上的这种神奇力量,可以使人精神焕发、冷静沉着、从容生活,也能使人萎靡不振、暴躁易怒、人寝食难安。需要说明的是,情绪本身并没有任何优劣,喜悦也可能让人盲目兴奋,负面情绪也能让人奋进,比如人们因为恐惧才会前行,我们害怕未知的将来才会努力活在当下,我们感受过悲伤与悔恨,才会更加小心,避免导致这些情绪的事情再次发生。

当然,什么事情都有两面性,我们也不能让负面情绪无限增长,要努力成为自身情绪的主人,学会管理情绪,培养情商,这是每个人的必修课。心理学研究表明,中等程度的焦虑有利于人更好地发挥自己的能力和水平,而过高或过低的焦虑水平都不利于个人能力的发挥。

同学们有没有遇到过这个情况:越是重视某一门考试或者比赛,结果反倒会发挥不出水平。这个效应在心理学上被称为目的颤抖,说一个人做事过度用力和意念过于集中的时候,很容易产生紧张情绪,人就会出现心跳加速、焦虑、精力分散等不良反应,反而会将平常可以轻松完成的事情搞砸。

当个体处于消极状态时,身体肌肉往往是紧张的,通过深呼吸、冥想等生理调整,从放松肌肉入手,可以达到很好的调整情绪的作用。

(本文图片源自网络,侵删)

来源:原文

【喜怒哀乐,喜怒哀乐图画】相关文章:

1.动物故事精选:寓教于乐的儿童故事宝库

2.《寓教于乐:精选动物故事助力儿童成长》

3.探索动物旅行的奇幻冒险:专为儿童打造的童话故事

4.《趣味动物刷牙小故事》

5.探索坚韧之旅:小蜗牛的勇敢冒险

6.传统风味烤小猪,美食探索之旅

7.探索奇幻故事:大熊的精彩篇章

8.狮子与猫咪的奇妙邂逅:一场跨界的友谊故事

9.揭秘情感的力量:如何影响我们的生活与决策

10.跨越两岸:探索彼此的独特世界

上一篇:喜忧参半;喜忧参半的诗句 下一篇:喜怒哀乐的成语,形容喜怒哀乐的成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