嗜痂之癖,嗜痂之癖的拼音

更新:07-16 现代故事 我要投稿 纠错 投诉

历史边角料(四四):“高阶”的恶趣味——食痂

我有时候看孩子在静静的专注的抠鼻屎,总是要吓唬他说:“你再这样抠下去,迟早变成一个猪鼻子!”但是,貌似劝导的效果很一般。然而,小孩子的好奇心还远不止于此,有时候他会用他的切身感觉去感受他试图想要理解的事物。比如说伤口结痂以后总是试图去慢慢试探去一点点的剥开,剥开⋯⋯,直到失败以后伤口又再次流出血,再次结痂,然后又好了伤疤忘了痛,继续开始“自虐”之旅。好像自己也常常这么干,不晓得这是出于怎样的一种趣味。

南朝宋·刘邕

而我不能理解的是有人喜欢吃这些“痂”,还说这些“痂”味道很不错,颇有高等食材的味道。也许我们小时候曾经也“试探”过他的味道,但是“食痂成癖”,我就有点无法理解了。《南史·刘穆之传》记载了刘穆之(南朝宋开国元)的孙子刘邕,就有这么一个奇怪的嗜好。史载:“邕性嗜食疮痂,以为味似鳆鱼。尝诣孟灵休,灵休先患灸疮,痂落在床,邕取食之。灵休大惊,痂未落者,悉褫(chǐ)取饴邕。邕去,灵休与何晟书曰:『刘邕向顾见噉,遂举体流血。』南康国吏二百许人,不问有罪无罪,递与鞭,疮痂常以为膳。”

伤口结痂

我很想大呼一声“好变态!”可是又觉得好笑,这刘邕是南朝宋的开国元刘穆之的孙子,世袭南康郡公,他居然喜欢吃人身上结的痂,觉得这痂吃起来和鲍鱼味道很像。[吐彩虹][吐彩虹]有一次去拜访他一个朋友孟灵休(也是高干子弟),结果在交谈过程中,刘邕发现孟灵休身上有痂掉下来,他就开始了让人迷之困惑的骚操作,居然直接从孟灵休掉痂的地方捡起痂就放嘴巴里了。这把孟灵休整懵了,不给他吃痂不是待客之道呀,客人都好这口了,不给也不行呀,就把身上的痂都剥下来给刘邕吃了。那酸爽的感觉扑面而来呀!完了刘邕走了以后,他就写信给何晟(又另外一个高干子弟)说:“这刘邕把我身上的痂都吃了呀,我是给他整的遍体鳞伤呀!”大抵总有点提醒好友防着点刘邕的意思。可是,吃一顿痂是不过瘾的,刘邕想到的法子就是有源源不断的痂可以取来吃,他给底下的员工安排时间表,不管有犯事还是没犯事的,200多个人轮流用鞭抽打出血结痂,然后剥下来给他享用。

鳆鱼,大概就是鲍鱼

“历史边角料,生活小味道”,这高级恶趣味属实是让人无法接受,成语“嗜痂之癖”也就被后人拿来形容这种奇奇怪怪的嗜好了。然而,回头看刘邕,这痂的取材属实有点残酷和恶心。上层封建统治者的“恶趣味”往往不止这些,但总归还是基于当时社会的阶级状况和封建特权使然,如果说孟灵休仅仅出于礼仪,而那200多个南康国吏就属实有些悲催了,无论他们是出于自愿还是被迫。

换做今日职场,90后、00后断乎不让刘邕这类人有这种“高阶”的恶癖好,是吧?[赞][赞][赞]

女孩胃里取出 5 斤毛球,竟是因为缺锌!出现这 6 种情况,就要补锌了

近日,“女孩薅头发吃下胃里取出 5 斤毛球”的新闻上了热搜。据报道,陕西西安的一名 14 岁女孩近期吃不下东西,于是爷爷奶奶带她去医院检查,结果发现孩子胃部已被胃发石填满,还有一部分进入肠道引起肠梗阻。医生说,孩子吃头发,可能是因为患有异食癖很多年,头顶上的头发都快薅没了。

图片截取自微博

很多人可能对异食癖是比较陌生的,毕竟这种情况在我国现在并不多见。

其实古代的时候就有关于异食癖的记载。古代南朝有一个典故叫做:嗜痂之癖,讲的是一个叫刘缌的人有一个怪癖,喜欢吃人皮肤伤口上的结痂,在他口中,结痂的味道比鱼肉都鲜美。为了能吃的过瘾,还使用鞭刑打犯人,直至伤成疮痂,剥落供其食用。

到了现代,有一位名叫米歇尔·洛蒂托(Michel Lotito)的异食癖患者,更是花了 2 年时间吃掉了一整架飞机……而他在 1959 年到 1997 年的近 40 年间,吃掉了约 9 吨重的金属。

吃飞机的米歇尔·洛蒂托,图片来源:Wikipedia

异食癖究竟是咋回事?又该如何避免呢?

01

什么是异食癖

异食癖是指在摄食过程中出现的一种特殊嗜好,对通常不应取食的异物,进行难以控制的咀嚼与吞食[1]。

据观察数据显示,儿童异食癖以学龄前儿童最多,其次是婴幼儿,学龄儿相对较少,男女比例为 1.29:1,农村比城市发病率高(1.6:1)。

患上异食癖的人会喜欢吃一些正常人不会吃的食物,比如泥土、砖头、头发、纸巾、羽毛、粉笔,甚至是玻璃。

在这些人的味觉中,会认为大家常吃的时候是没有味道、不好吃的,只有这些异物才是“美味”。

02

为啥会有这种进食癖好

导致出现异食癖的可能原因很多,比如精神因素上的心理发育障碍、铅中毒、寄生虫感染以及微量营养素的缺乏[1],其中影响最大的就是矿物质锌缺乏导致的异食癖

陕西西安的 14 岁女孩吃头发,很可能是膳食中严重缺锌导致的,因为锌与味觉的发育关系密切,可与唾液蛋白结合成味觉素,增进食欲。

味觉素是一种含锌蛋白,可促使味蕾生长,从而促进食欲。当锌缺乏时,可导致味觉迟钝,引起食欲不振,挑食厌食,进而导致进食量减少,加重缺锌,形成恶性循环,甚至发生异食癖。

其实,我国缺锌的人群普遍存在。一般成年男性和女性锌的推荐摄入量分别为 12.5 毫克/天和 7.5 毫克/天。而 2015 年我国居民 18 岁以上成年男性和女性血清锌的缺乏率分别为 6.8% 和 5.2%[2]。缺锌不仅可能会导致偏食、厌食、异食癖,还会产生很多健康危害。

03

缺锌除了异食癖

还会怎样?

1. 影响大脑功能

锌在海马、下丘脑等大脑边缘系统含量丰富,与大脑功能及行为关系密切。

有动物实验表明,缺锌会影响到大脑的发育,可使发育期的小鼠大脑先天畸形,影响大脑功能。

儿童缺锌可抑制正常的大脑皮层发育,进而影响到脑的发育,导致记忆力减退,智力低下[3];成年后缺锌会导致学习记忆力功能降低;老年人缺锌还会增加患阿尔兹海默症、帕金森病的风险[4]

适当补锌对促进大脑发育及维持神经正常功能具有积极的作用。

图库版权图片,不授权转载

2. 影响创口愈合

锌参与 DNA 和胶原组织的合成代谢,身体部位在受伤以后的愈合康复过程中,离不开锌的参与。缺锌会导致创伤机体成纤维细胞增殖数量减少,胶原合成量降低,伤口愈合缓慢[4]。

甚至还会导致反复的口腔溃疡。

图库版权图片,不授权转载

3. 呼吸道感染

缺锌会影响免疫相关 T 细胞的数量和活力,影响免疫因子的正常功能,导致免疫球蛋白合成减少,降低免疫力,也会增加呼吸道感染的风险。

有研究指出,适量补锌可促进儿童免疫细胞发育,调节患儿免疫功能,有效减少呼吸道感染次数。

图库版权图片,不授权转载

4. 多动症

儿童多动症是指与同龄孩子相比,该儿童明显具有注意持续时间短暂、注意力集中困难、易冲动、活动过度等表现为主要特征的一组综合征[3]。

常表现为孩子上课不能注意听讲,坐不住,与人沟通的时候也难以集中注意力,和人交往困难,性格暴躁、易怒。

这是因为儿童缺锌时体内的氨基酸氧化加强,导致大脑中蛋白质代谢发生障碍,影响了大脑发育;缺锌还导致酪氨酸氧化加强,酪氨酸有助于形成大脑中控制警觉性和注意力的神经递质,如果代谢受到了影响,就会表现出多动综合征[3]。

图库版权图片,不授权转载

5. 影响男性生育能力

在男性体内,锌主要分布在、附睾和前列腺及中,尤以中锌含量最高。

有研究显示,男性生殖道内锌含量较高时生精能力也较为活跃。男性缺锌会导致性功能减退,缩小、重量减轻、数量减少甚至发生停止[5]。

只有与中的锌含量维持在正常水平,才能保证较高的生育质量。

6. 脱发

缺锌会导致掉发、脱发,对未脱落的头发也有影响,会导致头发蓬松、变脆、无光泽[6]。

另外,锌元素与皮肤的健康息息相关,缺锌还会导致皮肤粗糙上皮角化

图库版权图片,不授权转载

04

如何补锌?

要想避免锌缺乏导致的各种危害,最关键的是在饮食上摄入富含锌的食物。

贝壳类海产品、瘦肉和坚果都可以作为补锌的来源,其中贝类食物补锌的效果最好,比如生蚝的锌含量为 71.2 毫克/100 克[7]吃上 50 克生蚝肉就能分别满足男性和女性全天锌需求量的 284% 和 475%,妥妥的够了。

制图:薛庆鑫

坚果也可以补锌,每天吃 10 克即可,大概相当于 1 个纸皮核桃或七八个腰果或 12 个榛子的量。

制图:薛庆鑫

动物内脏也是补锌的极好来源,以动物肝、脑锌含量最高,每百克牛肝含锌 5.01 毫克、猪肝含锌 3.68 毫克、羊肝含锌 3.45 毫克[7]根据《中国居民膳食指南》的推荐,建议每月吃 2~3 次动物内脏即可,每次 25 克左右,大约是 1/4 鹅蛋大小的量。

另外,蛋黄中也含有丰富的锌,吃鸡蛋可别把蛋黄丢了哦!

05

总结

随着我们生活水平的逐渐提高,虽然身边严重缺锌的人比较少了,但缺锌的人群还是挺多的,仍然要引起关注。饮食营养均衡,身体才更健康。

参考文献:

[1] 王建国,王凤枝.儿童异食癖112例临床观察[J].中国妇幼保健,2008(05):657-658.

[2] 中国居民膳食指南科学研究报告(2021年)

[3] 殷月琴.缺锌与儿童疾病相关性研究进展[J].河西学院学报,2022,38(02):59-62.DOI:10.13874/j.cnki.62-1171/g4.2022.02.009.

[4] 杨月欣,葛可佑.中国营养科学全书第2版(下册)[M].卫生出版社,2019

[5] 王艳梅,杨加周,赵豫凤,艾庆燕,苗乃周.锌元素对男性生殖系统及功能的影响[J].山东医药,2012,52(19):93-94+96.

[6] 顾景范,杜寿玢,郭长江.现代临床营养学第二版[M].科技出版社,2009

[7] 杨月欣.中国食物成分表第6版第1册[M].北京大学医学出版社,2018

作者 | 薛庆鑫

审核 | 张娜 北京大学公共卫生学院 副研究员 博士生导师

本文封面图片及文内图片来自版权图库

图片内容不授权转载

原创图文转载请后台回复“转载”

【嗜痂之癖,嗜痂之癖的拼音】相关文章:

1.动物故事精选:寓教于乐的儿童故事宝库

2.《寓教于乐:精选动物故事助力儿童成长》

3.探索动物旅行的奇幻冒险:专为儿童打造的童话故事

4.《趣味动物刷牙小故事》

5.探索坚韧之旅:小蜗牛的勇敢冒险

6.传统风味烤小猪,美食探索之旅

7.探索奇幻故事:大熊的精彩篇章

8.狮子与猫咪的奇妙邂逅:一场跨界的友谊故事

9.揭秘情感的力量:如何影响我们的生活与决策

10.跨越两岸:探索彼此的独特世界

上一篇:喷薄而出;喷薄而出拼音 下一篇:嗟来之食的意思;好汉不吃嗟来之食的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