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作文千万不要用这些网络用语 语文老师表示很讨厌
九个头条网讯
网络的风靡便利了人际的交流,却淡化了文字的精雕细琢。近日某语文老师在改作文时,被学生们满纸的网络词汇惊呆了,“有些还可忍受,如给力等,有些实在是令人厌恶,而且绝不应该出现在作文中。满纸的错别字病句,看不到一篇言之有物的文章,孩子们,你们清澈的眼睛和善感的心灵哪去了?”
让我们来看看,是哪些网络流行语让语文老师这么深恶痛绝。
1.屌丝
屌丝:屌(diǎo )是男子的俗称,现代又用侮辱用语,该字读鸟的古音,鸟(niǎo)是屌的本字。屌丝二字结合所派生之意为:动物作为某菜品的主料而被再次加工改刀后的东西,常被迷信中医"以形补形”理论者推演出来的“壮阳”食材;另一种解释为;后演变为贬义词,即对拥有穷、胖、矮、丑、矬、呆、撸等属性特征的各种雷人行径及想法表示轻蔑、讥讽,其人本身亦无一技之长。(感谢百度百科)
2.
这个词有几年了,但是令我记忆犹新的是有一次带学生春游去野生动物园,车上的两名清秀女生在看到羊驼后大叫:“!!”我目瞪口呆。
3.基友
在英文中,男同性恋的英文单词为“gay”,和粤语的“基”同音,因此就有了“搞基”、“基友”(粤语中称“基佬”)这种中文衍生一说。因此“基友”一词指的是男性同性恋者。
中国古代称男同为龙阳或断袖,但那时毕竟让人鄙视,如今天下大同,包容乃大,但基友这个词莫名地扩张为泛指所有朋友,甚至有的孩子勾肩搭背地对我介绍说,老师,这是我的好基友。我在心里叹气,孩子,很难听知道吗?
4.,、等等。
最难以忍受的就是听到一些女生说这些词了,明明是那样阳光的面孔,明明是那样骄傲的神气,嘴里吐出的却是这般的污言秽语,小丫头们,老师绝不要求你们做笑不露齿的大家闺秀,但是好歹也要注意一下自己的言辞,做一个有些腔调的文艺女也好啊。
5.神马
这个词不算脏话,但是出现在作文中明显是错误的,因为它有着明确的本词“什么”。我们不能将输入法的错误揽到自己身上并且以之为豪,然后连人话也不会说了,但凡用到“什么”的地方都以“神马”代替,只能彰显自己的浅薄。
6.orz、TT等等符号
孩子,爱聊QQ没关系,你在你的说说、微信里用这些符号兴许能给你的朋友们留下可爱的印象,但是如果这些词语出现在作文中,老师一点都没觉得你可爱,反而有拎出来狠批的冲动。
7.你懂的
孩子,在你的文章中,你要表达什么一定要清楚充分,一段不行用两段,叙述不够加描写,那样突兀地给我一个“你懂的”,抱歉,老师愚钝,真的不懂。
8.不明觉厉、累觉不爱
好吧,我承认兴许我是落伍了,这俩词我真没弄懂是什么意思。不过,年轻的你们要知道,改你们高考作文的,没有几个能看懂这俩词的。
9.元芳,你怎么看
这句毫无疑问去年的频率极高,类似的还有前几年的“某某,你妈喊你回家吃饭”。在某种程度上后者比前者还多些温情。但是仍然是不适宜在作文中使用的,不管是记叙文还是议论文都不可以。
10.菊花
我发现,我现在在课上不能提这个词,提了就有学生发出窃窃的笑声,我知道它影射我们身体的某个隐私之处,问题是,咱不能因噎废食,带上有色的眼光看待一切与菊有关的文字啊,要是那样,咱们怎么去领会“采菊东篱下”的高远,怎么去体会“人比黄花瘦”的销魂,怎么去体会“满城尽带黄金甲”的刚烈?
11.跪了、醉了
像这样的词语,我基本能猜出是什么意思,但是老师还是觉得,你应该有更具表达力的词来描述的你的情绪,是不是?
12.毛线
前几天去看《心花路放》,徐峥说了一句话“跟你有毛关系啊?”当时就觉得十分刺耳,不过,电影里因为塑造形象,无可厚非,如果你要放进作文中,我只能说,我非要给你不及格你咬我啊?(摘录自天涯论坛)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大千世界无奇不有,各种涨姿势,来九哥这里看看:
"九个头条网”微信号【 topnews-9 】
字典——每日释一字:因
释说
“回风吹四壁.寒鸟相因依。”这个“因”字本为会意字。①是甲骨文的形体,“囗”为“席”的四方形,里面的“大”为人形,象人卧于席上。②是金文的形体,与甲骨文相似。③是小篆的形体。④为楷书的形体。从形体上看,“因”字的古、今文写法是一脉相承的。
《说文》:“因,就也。”此说不妥。“就”,只是“因”字的引申义,而并非本义。“因”即“茵”字的初文,本义应为“席子”、“褥子”。席子是人用来躺卧或依靠的东西,因此,“因”可以引申为“依靠”、“凭借”义,如《左传•僖公三十年》:“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大意是:凭借人家的力量而又去破坏他,这是不仁义的。由“凭借”又可以引申为“沿袭”,如《论语•为政》:“殷因于夏礼。”这是说:殷商沿袭夏朝的礼制。由“沿袭”又可以引申为“原因”,如:“事出有因。”由此又引申为介词,当“因为”、“由于”讲,如:“因噎废食。”比喻因小而废大,甚至于怕做错事就索性不干了。
——左民安《细说汉字》
扩展阅读
商代甲骨文(字形1)作
,从人在衣中。西周金文形
,将像衣形的部分改为随体诘诎的线条,以示衣之着于人体。商代甲骨文另有或体作
(《甲文编》841页)、
(《新甲骨文编》 373页),即由金文此类写法简省而成。战国楚系文字作
、
,乃承袭西周金文;齐系及中山文字(字形6、7)则将随体诘诎的线条整齐为方形,遂为后世文字所本。“因”,即“裀”之初文,本义指内衣。《字汇•衣部》:“裀,近身衣也。”楚文字“裀”字作
(《战国楚简》27页),即在字形3的基础上又增加了意符。由“近身衣”引申,又指亲。《广雅•释诂三》:“因,亲也。”《仪礼•丧服》:“继母之配父,与因母同。”郑玄注:“因,犹亲也。”唐韩愈《祭薛助教文》:“同官太学,日得相因。”又指顺,随,缘。《广韵•真韵》:“因,缘也。”《庄子•养生主》:“批大郤,道大窾,因其固然。”《史记•孙子吴起列 传》:“善战者,因势而利导之也。”又指于是。繭鼎:“因付氒(厥)且(祖)仆二家。” (字形2)《史记•高祖本纪》: “秦军解,因大破之。”又引申指因袭,承袭。《广韵•真韵》:“因,仍也。”《论语•为政》:“殷因于夏礼,所损益可知也。”《三国志•魏书•程昱传》:“转相因仍,莫正其 本。”又指依托,凭借。《说文》:“因,就也。”《孟子•离娄上》:“为高必因丘陵,为下必因川泽。”《史记•平原 君虞卿列传》:“公等录录,所谓因人成事者也。”又指趁着。《三国志•魏书•郭嘉传》:“因其无备,卒然击之。” 又引申指原因,原由。汉邹阳《狱中上梁王书》:“故无因而至前,虽出随珠和璧,犹结怨而不见德。”又指由于。《史记•卫骠骑列传》:“因前使绝国功,封骞博望侯。”(翼小军)
——李学勤《字源》
来源:汉典文化
【因噎废食的意思-因噎废食的意思是】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