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进行时丨发展新质生产力,总强调“因地制宜”
新华网记者 王子晖
【学习进行时】3月5日,总参加他所在的十四届全国二次会议江苏代表团审议,强调要牢牢把握高质量发展这个首要任务,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新华社《学习进行时》原创品牌栏目“讲习所”今天推出文章,与您共同学习。
3月5日,总参加他所在的十四届全国二次会议江苏代表团审议,再次谈到发展新质生产力的问题。其中有四个字非常重要,那就是“因地制宜”。
总强调,各地要坚持从实际出发,先立后破、因地制宜、分类指导,根据本地的资源禀赋、产业基础、科研条件等,有选择动新产业、新模式、新动能发展,用新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积极促进产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要防止一哄而上、泡沫化,也不要搞一种模式。
“因地制宜”四个字,蕴含着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立场观点方法。坚持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是总一以贯之的明确要求。
在湖南考察时提出精准扶贫,总表示,扶贫要实事求是,因地制宜。要精准扶贫,切忌喊口号,也不要定好高骛远的目标。
谋划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总强调,沿江省市既要各展优势,又要协同发展、错位发展、联动发展;部署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总指出,以水而定、量水而行,因地制宜、分类施策。
谈新型城镇化问题,总强调,因地制宜发展小城镇,促进特色小镇规范健康发展,构建以县城为枢纽、以小城镇为节点的县域经济体系。
……
在实际工作中如何做到“因地制宜”?结合江苏的条件和能力,总在这次代表团审议中“解剖麻雀”式地进行了讲解。
江苏有坚实的制造业基础、丰富的科教资源。总强调,要突出构建以先进制造业为骨干的现代化产业体系这个重点,以科技创新为引领,统筹推进传统产业升级、新兴产业壮大、未来产业培育,加强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巩固传统产业领先地位,加快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使江苏成为发展新质生产力的重要阵地。
另一方面,江苏有“汇通江淮之气概、畅达黄海之辽阔”,区位优势明显。总强调,江苏要全面融入和服务长江经济带发展和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战略,加强同其他区域发展战略和区域重大战略的对接,在更大范围内联动构建创新链、产业链、供应链,更好发挥经济大省对区域乃至全国发展的辐射带动力。
面对新一轮科技和产业变革,我们必须抢抓机遇,加大创新力度,培育壮大新兴产业,超前布局建设未来产业,完善现代化产业体系。重任在肩,唯有求真务实、真抓实干。
学习进行时丨发展新质生产力,总强调“因地制宜”
新华网记者 王子晖
【学习进行时】3月5日,总参加他所在的十四届全国二次会议江苏代表团审议,强调要牢牢把握高质量发展这个首要任务,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新华社《学习进行时》原创品牌栏目“讲习所”今天推出文章,与您共同学习。
3月5日,总参加他所在的十四届全国二次会议江苏代表团审议,再次谈到发展新质生产力的问题。其中有四个字非常重要,那就是“因地制宜”。
总强调,各地要坚持从实际出发,先立后破、因地制宜、分类指导,根据本地的资源禀赋、产业基础、科研条件等,有选择动新产业、新模式、新动能发展,用新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积极促进产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要防止一哄而上、泡沫化,也不要搞一种模式。
“因地制宜”四个字,蕴含着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立场观点方法。坚持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是总一以贯之的明确要求。
在湖南考察时提出精准扶贫,总表示,扶贫要实事求是,因地制宜。要精准扶贫,切忌喊口号,也不要定好高骛远的目标。
谋划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总强调,沿江省市既要各展优势,又要协同发展、错位发展、联动发展;部署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总指出,以水而定、量水而行,因地制宜、分类施策。
谈新型城镇化问题,总强调,因地制宜发展小城镇,促进特色小镇规范健康发展,构建以县城为枢纽、以小城镇为节点的县域经济体系。
……
在实际工作中如何做到“因地制宜”?结合江苏的条件和能力,总在这次代表团审议中“解剖麻雀”式地进行了讲解。
江苏有坚实的制造业基础、丰富的科教资源。总强调,要突出构建以先进制造业为骨干的现代化产业体系这个重点,以科技创新为引领,统筹推进传统产业升级、新兴产业壮大、未来产业培育,加强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巩固传统产业领先地位,加快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使江苏成为发展新质生产力的重要阵地。
另一方面,江苏有“汇通江淮之气概、畅达黄海之辽阔”,区位优势明显。总强调,江苏要全面融入和服务长江经济带发展和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战略,加强同其他区域发展战略和区域重大战略的对接,在更大范围内联动构建创新链、产业链、供应链,更好发挥经济大省对区域乃至全国发展的辐射带动力。
面对新一轮科技和产业变革,我们必须抢抓机遇,加大创新力度,培育壮大新兴产业,超前布局建设未来产业,完善现代化产业体系。重任在肩,唯有求真务实、真抓实干。
把握因地制宜的方法论(思想纵横)
任 荣
发展新质生产力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和重要着力点。当前,各地正在加快培育和发展新质生产力。总指出:“要牢牢把握高质量发展这个首要任务,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各地要坚持从实际出发,先立后破、因地制宜、分类指导”。总的重要论述,为各地从实际出发加快培育和发展新质生产力提供了重要方法论,需要认真领会、贯彻落实。
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是唯物辩证法的一条重要原则。马克思指出:“一切都取决于它所处的历史环境”“极为相似的发生在不同的历史环境中就引起了完全不同的结果”。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也是我国古已有之的观念和方法。如《晏子春秋》中写道:“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我们想问题、作决策、办事情,唯有坚持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才能真正做到实事求是、求真务实。
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是对生产力发展普遍规律和我国国情的深刻把握,充分体现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党关于培育和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决策部署,准确把握新一轮科技和产业变革深入发展的大趋势,符合当今时代生产力发展规律,对于各地具有普遍指导意义。同时要认识到,我国幅员辽阔,各地发展水平、发展条件、发展状况存在差异,培育和发展新质生产力的重点难点不尽相同。因而,必须充分考虑各地区各行业的实际情况,善于把党决策部署创造性地落到实处。只有根据资源禀赋、产业基础、科研水平等具体情况具体分析,紧扣科技创新这个核心要素,有选择动新产业、新模式、新动能发展,在固长板、补短板、锻新板上狠下功夫,才能探索出发挥本地优势、展现本地特长的新质生产力发展路子。
比如,东北地区是我国重要的工业和农业基地,总要求“积极培育新能源、新材料、先进制造、电子信息等战略性新兴产业,积极培育未来产业”“依托东北的生态环境和生物资源优势,发展现代生物、大数据等新兴特色产业”等;江苏拥有产业基础坚实、科教资源丰富、营商环境优良、市场规模巨大等优势,总要求“突出构建以先进制造业为骨干的现代化产业体系这个重点,以科技创新为引领,统筹推进传统产业升级、新兴产业壮大、未来产业培育,加强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巩固传统产业领先地位,加快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等等。这些重要论述,为各地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提供了科学指引。
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首先要深入研究,摸清家底,明确发展的优势和短板,这样才能精准施策、有的放矢。其次要尊重科技发展及成果转化规律,推动有效市场和有为更好结合,促进科技创新要素整合,着力解决制约本地科技创新和产业发展的“卡脖子”难题。还要善于从大局看问题,牢牢把握自身在国家发展大局中的战略定位,深入了解本地产业在产业链上中下游、高中低端不同环节的位置以及国内外产业的整体布局,在此基础上结合本地特色和优势加强前瞻性思考、全局性谋划、战略性布局,制定出符合全局利益并切实可行的新质生产力发展策略。
《 》( 2024年05月28日 09 版)
【因地制宜,因地制宜的意思】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