脱贫攻坚要用好资源禀赋
作者:中国(海南)改革发展研究院经济所所长 匡贤明
我国绝大部分农村都各自具有独特的资源禀赋。挑战在于,这些独特资源无法产业化,无法进入到市场中。为此,需要通过市场化和产业化提升资源利用效率,提升市场效益,由此形成脱贫致富和乡村振兴的长效机制
近些年,我国脱贫攻坚工作取得了巨大进展,不仅得益于各方大力支持,也得益于农村产业加快发展,得益于农村市场化不断推进。从有关调研情况来看,贫困或者欠发达地区,往往产业发展相对滞后,市场主体相对缺乏。因此,能否因地制宜地发展相关产业,通过产业化,把利用效率低的资源禀赋向利用效率高的方向转化,这对于贫困地区来说非常重要。
笔者在一个典型火山岩地貌地区调研中了解到,火山岩地区很难发展传统农业种植,农民过去主要收入之一就是把火山岩切割成建材出售。这既无法实现持续发展,又带来了环境污染等问题。这个地区在很长一段时间里发展是相对滞后的。经过探索,当地群众发现火山岩适合种植药用价值极高的金钗石斛。为此,在地方支持下,农民开始在随处可见的火山岩上种植石斛,通过“公司+合作社+农户”的方式发展石斛种植。农户可以用耕地、林地、荒地入股,也可以用现金入股,使得农民既是员工、又是股东,既是投资方,又是劳动力,同时还是受益者和监督者。通过带动生产、安排就业、入股分红等措施,帮助贫困户增加收入,脱贫致富。
由此,过去低价值的火山岩开始转变成能够种植更高价值石斛的生产资料,从而明显提升了农民收入。当地组建了8个合作社,建了120多亩种苗基地,320亩种植基地,亩产300公斤,农户亩均收入可达1万元。很多农民不仅在自家山地上种,而且把菜地和庭院都改造成适宜石斛种植的场所。而且,当地还逐步引入新技术,利用大数据管理种植。比如,一些农民开始采用芯片控制的精准滴灌技术,对石斛滴灌实行自动化管理。
无论是打赢脱贫攻坚战,还是实施好乡村振兴战略,基础都在于产业发展。我国绝大部分农村都有独特资源,挑战在于,这些独特资源无法产业化,无法进入到市场中。为此,需要通过市场化和产业化提升资源利用效率,提升市场效益,由此形成脱贫致富和乡村振兴的长效机制。这就要求加快推进农村的市场化进程,加快农村市场体系建设,加快农村流通体系建设,形成规范的市场秩序,为乡村振兴提供一个坚实的基础制度。
苟日新 日日新
□南风
《大学》中记载,成汤在器皿上刻着警戒自己的铭文:“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这是在激励着自己弃旧图新,以崭新的姿态迎接新的一天。
刚刚过去的一周,我区在新的一年里不断展现出新的气象,涌现出了蓬勃的活力。
在经过一年多的整治,我区的城镇面貌焕然一新。深挖百年扶雅文化的新桥、拥有“秀美水乡”的螺洋、独具“民国风情”的横街……一步一景,移步换景;因地制宜,百花齐放,各个整治镇展现出了独有的魅力,7个整治镇全部通过了省级考核验收,蓬街、新桥、横街创成省级样板镇,金清镇创成市级样板镇。
在新桥、螺洋、路北,老旧工业区经过优化提升,重新焕发出新的活力,智能装备、机器人制造等高端产业纷纷入驻,年产值、年税收、亩均税收均大幅提升,划出了一条清晰的“上扬曲线”。
在老街,第一家民宿的开业,开辟了十里长街业态转型的新路径,各种新业态的入驻不断给老街带来了新的活力。在飞龙湖,大桥护栏挂满了中国结,呈现出一派喜庆节日的氛围,桥两边的空地上已经种上了落羽杉、桂花、碧桃和香樟。远远望去,美丽的湖光构成了冬日里最美丽的山水景色,成为了我区最美丽的风景。
2019是新中国成立70周年,也是路桥建区25周年。在这个崭新的时代,我区正以一个崭新的面貌,焕发着新活力,书写着新辉煌。
【因地制宜造句、因地制宜造句简单一点】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