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小失大的故事-因小失大的故事视频

更新:07-18 现代故事 我要投稿 纠错 投诉

贪占小便宜的故事:因小失大,因羊失牛

不是一家人,不进一家门。我堂婶堂叔夫妻俩人绝配,都特别精明,都喜欢占小便宜。

有一年初秋,精明堂婶发现邻居家率先收了花生,就想到他家弄点花生尝尝鲜。天气还热,那晚堂婶洗了澡后穿着裙子就到邻居家串门乘凉。在农村夏天串门是常事。堂婶一到邻居家,正好碰到邻居一家都在摘花生。堂婶极尽奉承之能事,从邻居的儿子夸到夸到邻居种的庄稼。邻居知道堂婶的那点小心思,临走时捧了几捧花生让堂婶带回去尝鲜。堂婶穿裙子没有口袋,顺便把裙摆一提装了花生,欢天喜地回到家。一到家就向堂叔表功。堂叔一看,勃然大怒,扇了堂婶两耳光,骂她:你是光屁股坐石头——阴小石大(因小失大)。原来堂婶还真是光着屁股,洗澡后忘了穿内裤。

堂叔养了10只山羊和一条水牯(公水牛),山羊以母羊居多。邻村是水淹地,夏天一遇到天旱水枯,就会长出嫩绿多汁的三叶草,是山羊和水牛爱吃的。有一年也正是天旱水枯,堂叔到邻村水淹地放牧牛羊。邻村有两只公山羊发情,混迹在堂叔的羊群内,太阳落山前还不肯走。

见此情形,堂叔不由得动了歪脑筋,赶着牛羊往家里跑,邻村的两只公羊也跟着进了堂叔的羊圈,可“新郎”还没做成,当夜就被堂叔宰杀卖了,并把杀羊的现场处理得干干净净。

第二天,邻村丢羊的人找过来,可堂叔矢口否定。丢羊人没有找到自家的羊,又没有发现别的线索,只好悻悻而归。

到了第二年,同样天旱水枯,堂叔依旧赶着牛羊到水淹地放牧。牛羊吃草时,堂叔跑到桥洞下睡了一觉。醒来时天已快黑。一查看牛羊,羊倒是一只不少,可发现自家有牛不见了。这还了得,一头耕牛就是半个家当,责任田都得靠它犁耙耕种。堂叔急得不行。

堂叔找遍了全部水淹地都没找到,把羊赶回家后再发动全家人打着火把、手电来找,最后在邻村一位好心人的提示下,终于在去年邻村丢羊人的牛栏里找到了自家的牛。

邻村丢羊人把堂叔带到牛栏指着公牛说:你家的公牛是自愿跟我家母牛回来的,是我家母牛的“上门女婿”,你问它看它答不答应跟你们回家?

一报还一报。堂叔彻底明白了怎么回事,自知理亏,最后赔了四头羊和大堆笑脸才把已“入赘”的公牛赎了回家!

得羊失牛,最后赔大了。堂婶自然不高兴,骂堂叔:我因小失大,丢的是人;你因羊失牛,破的是家。

堂叔无言以对。

历史故事——因小失大的名将冯胜

话说明朝有一员大将,叫冯胜,初名国胜,又名宗异,今天的安徽定远人。自小就特别的努力,可能也是因为当时是处于一个乱世之中的,不练就一身好本事的,在当时一定会受欺负,所以他一直就是和自己的兄长冯国用一起学习,俩个人都是特别喜欢读书的,而且通晓兵法,可以说军事素养一直都是特别高的。到了元末,当时兄弟俩个人也是在自己的家乡筑寨,起到了防御的作用。可以说,兄弟二人真的是很有远见的,在当时那个年代,能够早作准备,确实是不容易的。但是,他可是有着特别远大的抱负,也是不希望自己一直待在这里,想通过自己的努力去好好改变一下这个世道。之后他也是不断在找着机会,希望能够得到别人的赏识,自己好去建功立业。

朱元璋率军至定远妙山时,冯国用兄弟二人率部前来归附,朱元璋见冯国用儒冠儒服,温文尔雅,对他甚为信任。朱元璋曾向他询问平定天下的大计。冯国用答道:“金陵为虎踞龙盘之地,世代帝王的都城。可先夺金陵作为根本。然后四出征伐,倡导仁义,广收人心,不要贪图子女玉帛。这样,天下就不难平定。”朱元璋听后十分高兴,当即留他在自己身边当谋士。后来朱元璋果真采纳了他的建议,定都南京。后来,冯国用因累建军功,朱元璋命冯国用统领亲兵,委以心腹之任。

至正十五年(1355年)六月,冯国用参与采石渡江之战,与诸将率军攻破元朝中丞海牙的水寨,又击败陈兆先,将其生擒,尽降其部众三万余人。当时降卒都疑惧不定,朱元璋便从中挑选骁勇能战者五百人为亲军,宿卫帐中,只留冯国用随侍榻侧。至此,众人才安定下来。在此之后,朱元璋又命冯国用率领这五百亲兵进攻集庆,众士卒纷纷拼死抢先登城。在征战期间,冯国用曾经营救过大将徐达。至正十九年(1359年)四月十五日,在参与绍兴之役时,冯国用因暴病死于军中,年仅三十六岁,朱元璋为之痛哭,于鸡笼山筑坛来祭奠他。冯国用的大儿子冯诚也是一员名将,曾随傅友德平定云南,立有大功,官至右军左都督。据史料记载,冯诚体恤百姓,深受当地爱戴,后因燕王朱棣起兵争夺皇位,冯诚被迫选择了离职隐居。

冯国用死时,因战功卓著已升任元帅的冯胜,又被朱元璋授命接替哥哥的亲军都指挥职位。洪武五年(1372),明军十五万大军兵分三路出击漠北,冯胜率领其中一路。徐达的中路军为扩廓帖木儿的王保保大败于岭北(泛指和林一带),死伤万余人;李文忠轻敌冒进阿鲁浑河(今蒙古乌兰巴托西北),与元将哈剌章激战,几乎战死;只有冯胜率傅友德等连战皆捷,六月十一日,攻下亦集乃路(今内蒙古额济纳旗),至瓜州(今甘肃安西东)、沙州(今甘肃敦煌西),七战七胜,缴获牛羊等大量战利品,十月二十四日,明军班师回朝。冯胜以军功受封为宋国公,在当时的名将中,他仅次于徐达、常遇春,排名第三。

洪武二十年(1387年),明太祖命冯胜为征虏大,颍国公傅友德、永昌侯蓝玉为左右副,率南雄侯赵庸等以步兵、骑兵共二十万前去征讨驻扎辽东的元太尉纳哈出。郑国公常茂(常遇春儿子)、曹国公李景隆(李文忠儿子)、申国公邓镇(邓愈儿子)等都随行。

冯胜军出松亭关,分别修筑大宁、宽河、会州、富峪四城。在大宁驻扎两个多月后,冯胜留下五万驻守,而率全军进逼金山。大军突至,纳哈出感到寡不敌众,便请求投降。冯胜派蓝玉前往受降,并用酒招待纳哈出。在宴席上,蓝玉脱下衣服要给纳哈出穿上,但是纳哈出就是不肯穿,还左顾右盼想逃跑。冯胜的女婿常茂就持刀砍去,砍伤了纳哈出的手臂,并且架着他去见了冯胜。纳哈出的部下听说他受伤后,集体溃散了,冯胜就派人出收编了他们。大军会师,带着二十万降兵,以及大量的牛羊辎重。冯胜将捷报上奏,并且把常茂的过激行为也报了上去。朱元璋龙颜大悦,派使者去慰劳冯胜,并且拘押了常茂。

此时有人向朱元璋禀报说冯胜私自藏匿良马,和大量的珠宝,还在敌人王子死的第二天就强娶人家的妻女,让其部下丧失了投降之心,害的濮英损失三千骑兵。再加上常茂对冯胜的控述,一下死的朱元璋勃然大怒,收回了冯胜的印。从此后冯胜就再也没有执掌过大军。

关于冯胜的传奇最著名就是修筑长城嘉峪关。据说朱元璋为巩固西北一带边线,派征虏大冯胜到河西走廊一带驻防。冯胜四处考察,寻找关址。有一天,他们来到肃州西面约25公里的的嘉峪山下,但见这里祁连山雄峙于南,马鬃山屹立于北,西接群山大漠,东连平畴绿野,依山靠水,阵势险要,感应是建关的好地方。冯胜率众将领骑马涉过“九眼泉”,登上嘉峪山,观了山形水势,不由自主地惊叹道:“此地乃咽喉之地,建关阵势天成,妙哉!”他又细致观察了山脚,见识势平展,基石平稳,方圆约50亩地,认定这里就是建关之地。众将领也同等认为:“此地峡谷似瓶,易守难攻,在此建筑关口,定然安如盘石!”于是,冯胜就将关址选定在这里,并立即破土开工,不到一年就构筑了周长二百二十丈的嘉峪雄关。

冯胜虽然作为明朝开国的功臣之一,由于明太祖晚年的猜忌心非常重,在冯胜死后,其家族还被明太祖下令诸子都不许继嗣。于是冯胜的子孙四处逃散,现在为人所熟知的冯胜后概就是冯国璋一脉了。

中国古代笑话两则:因小失大

第一则笑话:因小失大

中国古代,在进行农业生产时,粪便是提高粮食产量的重要肥料,所以粪便是可以卖钱的。

在明朝时,有这样一个人他造了一座厕所,用以收集粪便卖钱。远看有一个人准备解裤子,知道他要小便。害怕那人到邻居家厕所去,就抢先蹲在邻家厕所里,占了位置,假装大便。那过路人果然到自家厕所小便。这人蹲在邻家厕所,不觉中忽然放了一个屁,并且带下一些大便,因此,很后悔地说:“唉!没想到因小失大。”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有时候我们为了追求小利益,往往会失去更大的利益。不要让小小的利益迷惑了你的双眼,要时刻保持清醒的头脑,才能抓住更大的机会。如果你觉得这个故事有启发,请点赞支持吧!

第二则笑话:震慑

王夷甫的妻子,是郭泰宁的女儿,才情笨拙却性格刚烈,聚敛财物没有满足,干预行政事务。王夷甫十分担心却又阻止不了她。当时他的同乡幽州刺史李阳,是京都的大侠,就像是汉朝的楼护,郭氏非常害怕他。王夷甫多次劝诫她,还说:“不但我说你不能这样,李阳也说你不能这样。”郭氏为此才稍微有所收敛。

王衍(256年~311年),字夷甫,琅邪郡临沂县(今山东郡临沂市)人。西晋末年重臣,著名的清谈家、思想家。司马越率军讨伐石勒,以王衍为军司,后被石勒俘虏,王衍劝说石勒称帝,以图苟活,石勒将其杀死,时年五十六岁。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有些人可能会因为名人的威名而做出一些收敛,但真正的改变仍然需要自我反省和自我约束。这个故事虽然有些荒诞,但也反映了当时社会的一些问题。我们期待看到一个更和谐、更公平的社会。

【因小失大的故事-因小失大的故事视频】相关文章:

1.动物故事精选:寓教于乐的儿童故事宝库

2.《寓教于乐:精选动物故事助力儿童成长》

3.探索动物旅行的奇幻冒险:专为儿童打造的童话故事

4.《趣味动物刷牙小故事》

5.探索坚韧之旅:小蜗牛的勇敢冒险

6.传统风味烤小猪,美食探索之旅

7.探索奇幻故事:大熊的精彩篇章

8.狮子与猫咪的奇妙邂逅:一场跨界的友谊故事

9.揭秘情感的力量:如何影响我们的生活与决策

10.跨越两岸:探索彼此的独特世界

上一篇:因小失大的意思【因小失大的意思是什么】 下一篇:因循苟且,因循苟且逸豫而无为可以侥幸一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