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旗的故事-国旗的故事简短

更新:07-18 现代故事 我要投稿 纠错 投诉

电台丨新中国第一面五星红旗背后的故事

来源:国防在线·新闻传播中心融媒体

国旗是国家的标志,象征着国家的主权和尊严。那么,您知道新中国的国旗为什么是五星红旗呢?关于五星红旗的诞生,还有一些有趣的历史故事。

中华的第一面国旗(收藏于中国国家博物馆)

1949年10月1日下午3时,随着天安门广场上激昂的《义勇军进行曲》的响起,毛按动电钮,将一面巨大的五星红旗缓缓升起,当乐曲奏完时,五星红旗升到了22.5米高的旗杆顶端,随风飘扬。这时,许多工作人员都长长地出了一口气,因为五星红旗从设计到成型,再到飘扬在天安门广场上,整个过程十分不易。

1949年6月,新协商会议筹备会在北京成立,筹备会下属的第六小组,专门负责新中国国旗的设计,组长由中国促进会代表马叙伦担任,组员包括田汉、马寅初、郭沫若等人。1949年6月,第六小组在《》《解放》等媒体上公开发布征稿启事,希望广大都能够积极参与国旗的设计。

《》刊登的征集国旗国徽图案的启事

这份征稿启事刚一发出,就在海内外引起了强烈的反响,应征者遍及海内外,包括社会各个阶层,短短的一个多月时间,第六小组就收到了将近三千多幅设计图稿。设计图稿征集回来了,可要在这近三千幅的国旗图案中选出让大家都满意的国旗图案,却成了一件让人头疼的事。周恩来得知这一情况后,与第六小组的人商量了好几次,最后决定,还是先按照原先征稿启事中的要求来甄选设计图案,那就是国旗要有中国特色、要庄严简洁、外形为长方形、色彩要以红色为主。经过反复认真地评选,第六小组成员从征集上来的近三千幅国旗设计图稿中,选出了比较好的38幅,编成《国旗图案参考资料》。

当时入选的部分国旗图案设计草图

1949年9月,在全国一次会议上,代表们对这些国旗设计图案进行了认真讨论,大家各抒己见,争论得非常激烈。讨论的结果,大部分人都选中了得票较多的复字第3号和复字第4号的国旗设计图案,它们都有红底黄条和五角星等设计元素,代表们认为,红色象征,五角星象征中国和,黄条象征黄河。

可是,并不是所有人都认可这样的国旗图案,甚至有人把反对意见直接反映到了毛那里。提出反对意见的是特邀代表张治中,他认为红色国旗代表着国家和,中间有一横杠就变成分裂国家、分裂。就在这个时候,一份编号为复字第32号的图案引起了第六小组成员和评选专家们的注意,在经过讨论和商议后,第六小组决定送给有关审看。周恩来看后立即表示这个图案好,随即将设计图送到毛那里,他看后也连连点头表示赞同。

1949年9月27日,全国第一届全体会议通过关于国旗的决议案,通过中华的国旗为五星红旗,象征中国大团结。9月28日,《》头版发表新华社北京二十七日电刊载了政议关于国旗的决议,宣布中华国旗为五星红旗。

曾联松画像

复字第32号图案的设计者是在上海现代经济通讯社工作的曾联松,当时他在报纸上看到国旗图案征集启事后,几乎把自己所有空余的时间都拿来设计国旗图案。画好的图稿寄出去后一直没有消息,没想到他设计的图稿竟然在开国大典前的最后几天被选中。

曾联松最初并不敢确信五星红旗是他设计的,因为他的原设计稿中带有镰刀和斧头,而在公布的图案中大五角星上没有镰刀和斧头,而且也没有公布投稿者的名字。原来,当时第六小组为了遵循筛选原则,便删去了大五角星中的镰刀、斧头图案,入选《国旗图案参考资料》排复字第32号。直到1950年9月,办公厅给他寄送了公函,正式告知他就是国旗的设计者。

由于国旗要在开国大典中使用,此时距离10月1日开国大典仅剩不到两天时间,接下来的工作就是把国旗设计图案变成飘扬在广场上空的旗帜。这在当时的北平要想找到符合制作国旗的面料,可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有关方面紧急联系制作单位。

瑞蚨祥店里的第一面五星红旗复制品(康岩 摄)

9月29日上午,在北平一家国营公司工作的干部宋树信突然接到一个通知,要求他立即赶制一面长5米、高3.33米的五星红旗。这么大幅面的国旗只能组织手工缝制才能完成,而且上级对这面国旗提出了很具体的要求,红色旗面必须用红绸,黄色五角星必须用黄缎,要做两面以供挑选。可是当国旗做到一半时又出问题了,千辛万苦找到的一卷黄缎只有不到二尺宽,无论怎样左比右量都无法整个裁剪出最大的五角星,总有一个角必须拼接。宋树信连忙向上级做了汇报,经过逐级请示最后同意拼接方案,在大五星上接上一个尖。

新中国成立前一夜,宋树信和工友们忙碌着、兴奋着、憧憬着,终于两面相同尺寸的大国旗被精心赶制出来。这面国旗用5幅红绸子拼接而成,5颗黄星是用黄缎子做的,旗面长460厘米,宽338厘米。

五星红旗是中华的象征和标志,她承载着所有中国人的骄傲和自豪。1949年10月1日,是中国永远难忘的日子。这一天,新中国的第一面国旗——五星红旗在天安门广场升起,真正成了国家的主人,在五星红旗的见证下,国家实现了空前的统一和团结。

(资料来源于:《国宝档案》、央广网、央视网、新华网)

(国防在线·新闻传播中心融媒体出品)

这五个红旗的故事,是最好的开学第一课

中新网客户端北京9月2日电(任思雨)9月1日是一年一度的开学季,《开学第一课》如期与广大观众见面。

七十年来,一代又一代的少年儿童在五星红旗下茁壮成长。今年《开学第一课》就以“五星红旗,我为你自豪”为主题,讲述了5个动人的国旗故事。

95岁高龄的白公馆脱险志士郭德贤、参与架设“中国梯”的登山运动员夏伯渝、海口舰原副政委严冬、“嫦娥”总设计师孙泽洲和澳门濠江中学的校长尤端阳都与观众见面。

有观众说,“这一期的开学第一课真是太热血了,很感动,哭着看完了”。第一课,他们都讲了什么故事呢?

来源:《开学第一课》视频截图

最美九旬奶奶:用信仰浇筑的五星红旗

“我们也有了一面红旗,等到重庆解放的时候,我们抬着我们的红旗,去迎接我们的党!”

经典小说《红岩》中,“江姐绣红旗”的故事激励了无数人。这个故事,来自原著小说作者罗广斌的一段亲身经历。

今年95岁高龄的郭德贤奶奶,就是当年“绣红旗”故事的亲历者,她也是白公馆唯一在世的幸存者。

来源:《开学第一课》视频截图

1949年10月7日,当时仍被关押在重庆白公馆监狱中的罗广斌和一些志士得知新中国成立的消息,他们怀着美好的畅想,拆下红色被面,粘上黄纸剪成的五角星,在狱中秘密制作了一面五星红旗,将其藏在牢房一块地板下。

来源:《开学第一课》视频截图

来源:《开学第一课》视频截图

为了新中国的成立,无数先辈抛头颅、洒热血,回忆起当年的战友,奶奶依然眼含热泪:“想起我们多少流血,就是为了新中国的成立,为了红旗能够永远飘扬……”

来源:《开学第一课》视频截图

第一代攀登者:血肉之躯搭起的“中国梯”

一个看似普普通通的梯子,能有什么故事?新中国的同龄人、1975年登珠峰的亲历者夏伯渝说,这是一把“中国梯”:

来源:《开学第一课》视频截图

从北坡攀登珠峰的必经之地——第二台阶,曾经被人称作是“飞鸟也无法逾越”的险地。这里海拔8600米,有一个高30多米、90度的绝壁,必须要从岩石上去之后才能登顶。

来源:《开学第一课》视频截图

但1960年时,4位第一代中国登山队员王富洲、屈银华、刘连满、贡布在没有梯子的情况下,用身体搭建起了一座人梯:

因为登山鞋上绑有很多尖利的冰爪,要搭建人梯就必须得脱下靴子,因为冰锥太滑、登山队员索性连毛袜子也脱掉,到岩壁上时,已经过去了一个多小时。爬上岩石的3人将唯一一罐氧气瓶留给甘当人梯的刘连满,他们继续向顶峰突击。

来源:《开学第一课》视频截图

没有氧气、没有食物、手脚多处冻伤,在极严寒的条件下,队员们每走一步都非常困难,带着必胜的信念,他们最终问鼎珠峰,让五星红旗第一次飘扬在世界的最高处!

来源:《开学第一课》视频截图

1975年,攀登者们则在此搭建了“中国梯”,为世界登顶珠峰打开通道。两代登山人,一架中国梯,33年间托起了1300多名世界登山者的登山梦想!

“中华神盾”:在海上护航的中国红

入列14年,三赴亚丁湾,航行的距离足以绕地球15圈,成功护送了120多批次近600艘中外商船,它就是被称为“中华神盾”的海军海口舰!

来源:《开学第一课》视频截图

身为海军护航官兵的一员,海口舰原副政委严冬讲述了这艘威风凛凛的战舰一同远赴亚丁湾抗击海盗的故事:

2017年9月30日,海口舰护送五艘远洋渔船行驶在亚丁湾上。高度警觉的海口舰,发现疑似海盗小艇在高速靠近。这些海盗都装备有火箭筒、自动,一旦接近渔船,后果不堪设想。

来源:《开学第一课》视频截图

为制衡海盗,舰上的重手将一连串的扫射在海面上,激起朵朵浪花。但这些疑似海盗小艇狡猾异常,他们围着军舰和渔船打着圈圈,企图劫持渔船,面对此种情况,海口舰直升机凌空而起,爆震弹、信号弹在天空划出了流星,极大地震慑了海盗。

在将近两天的时间里,海口舰共计驱离了二十多艘疑似海盗小艇的冲击,保护了商船的安全。

第二天正值节,海口舰终于将五艘远洋渔船护送过了曼德海峡,安全进入了红海。“在分航的时候,他们打出了‘感谢海军’的标语,还送给我们一面锦旗,我们在大海上举行了一场别开生面的升旗仪式。”

来源:《开学第一课》视频截图

严冬自豪地说,“当我们看着五星红旗在距离祖国万里之外的浩瀚大洋上猎猎飘扬的时候,我们每个人的心中都非常激动。”无数可爱的人在为人类和平与美好生活护航,他们与家人聚少离多,却守护了祖国这个大家!

来源:《开学第一课》视频截图

月球背面也有了中国红、中国黄!

在《开学第一课》,嫦娥探测器总设计师孙泽洲带着小助教——AR虚拟形象“小玉兔”来到了现场。

来源:《开学第一课》视频截图

2019年,嫦娥探测器成功着陆月球背面,并于1月11日在月球背面完成“嫦娥”和“玉兔”的互拍。照片一出,在世界上引起了很大反响。因为,这是首个在月球背面软着陆的航天器。

来源:《开学第一课》视频截图

它们胸前的五星红旗,是迄今唯一在月球背面“闪耀”的国旗。为了让太空中的五星红旗不褪色,“嫦娥人”进行了上百次试验,还进行了上百次的调色和比对,最终完美地在月球背面展示了“中国红”和“中国黄”。

来源:《开学第一课》视频截图

而这仅仅是嫦娥研制的一个小小缩影,在探索器的身上有300多台仪器设备,几万个元器件,每一个产品都要做到万无一失。

“玉兔”的团队代表也来到了现场,他们平均年龄33岁,几千年的飞天梦,就在这些年轻人的手中变成了可能。未来,他们还将继续探索火星、小行星、木星,探索更加神秘的宇宙,为祖国的航天梦想而奋斗。

来源:《开学第一课》视频截图

这堂爱国第一课,在澳门上了70年

最后一则故事的主角,是一位小学校长。

1949年10月1日,新中国成立的消息传到澳门,但当时,澳门尚未回归祖国的怀抱。濠江中学的老校长杜岚女士顶着重重压力,带领全体师生在校园里升起了一面五星红旗,并让它在澳门的天空飘扬了整整三天!

来源:《开学第一课》视频截图

面对阻力,杜岚校长理直气壮地说:“我是中国人!新中国的成立,我们的国旗,我们要升起!”从此以后,每年的节,学校都会坚持升起五星红旗。

1999年12月20日,澳门回归,此时的杜岚校长已经87岁高龄,原本是拄着拐杖走路,但那天她搁下了自己的拐杖奔向升旗台,亲自拉动了滑轮升起国旗,大家共同迎来了澳门特别行政区阳光灿烂的一天,“澳门的游子”终于回家了。

来源:《开学第一课》视频截图

这一课,一上就是70年。如今的尤端阳校长说,他们还将爱国之情永远传承下去,把爱国这一课教给每一位学生!

70年来,五星红旗陪伴一代代人成长,见证着祖国一次次腾飞。这一抹鲜艳的中国红,早已融入人们的血脉,成为中华民族的生命色彩!

来源:《开学第一课》视频截图

绣红旗、攀登珠峰、大战海盗、探索太空、跳绳冠军……这期《开学第一课》讲述的精彩故事,都由怀揣梦想的中国人写就,一代又一代少年儿童,“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他们在心中种下的小小希望,让一个个“神话”变成了现实,也让明天的祖国更美好、更强大!

金秋九月,开学快乐,愿孩子们都茁壮快乐地成长!也祝我们伟大的祖国70周年生日快乐!繁荣昌盛!(完)

【国旗的故事-国旗的故事简短】相关文章:

1.动物故事精选:寓教于乐的儿童故事宝库

2.《寓教于乐:精选动物故事助力儿童成长》

3.探索动物旅行的奇幻冒险:专为儿童打造的童话故事

4.《趣味动物刷牙小故事》

5.探索坚韧之旅:小蜗牛的勇敢冒险

6.传统风味烤小猪,美食探索之旅

7.探索奇幻故事:大熊的精彩篇章

8.狮子与猫咪的奇妙邂逅:一场跨界的友谊故事

9.揭秘情感的力量:如何影响我们的生活与决策

10.跨越两岸:探索彼此的独特世界

上一篇:国将不国、国将不国出处 下一篇:国泰民安意思,国泰民安意思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