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火了的树洞清华生原文及续篇一二(Word)
在树洞里
文∣一名清华毕业生
在树洞里,我看到了一些领国家助学金的同学大手大脚,也看到了一些同学好像并不困难,我更看到了许多拿了学校的奖励,可是连写感谢信都不愿意写,觉得很麻烦的同学。我想把我的故事讲给你们听。
我来自单亲家庭,家里是困难户。从我上大学起,家里就拿不出一分钱了,5000元的学费,750的住宿费,这些在7年前,我刚上大一的时候,都是天文数字。
你们知道T35吗?我很感谢这趟列车,它至今都在,这是唯一一辆从安徽到北京,依然有硬座的白皮列车。是的,就是比动组便宜一半,速度120的最普通的空调列车,你们可能都没坐过这种了吧?它的硬座票价是140,卧铺和动组硬座一个价是280,高铁是560。我每次都是用学生票70块钱,坐一宿回家。这张票很难买,更多的时候,是拿一个小马扎,席地而坐,看一宿书也就到家了。
我大学四年的所有火车票的价钱加起来都不如北京到上海来回一趟的高铁。
我是当年的省前十名,所以入学的时候有5000元的新生二等奖学金,同时我也有5000元的助学金,最后,我一般每一年会从学院不同名义的企业类型的奖学金中获得一种大约是3000元。这就是我一年的全部,扣掉6500的学杂费,我恰好还剩下一半的钱,也就是6500元。我给自己的任务就是花一半的钱,留下一半的钱买电脑,买必须要用的电子设备。3200元分到8个月,一个月就是400元。我在大一入学的时候给自己算了这样一笔账,我知道,我每个月只能花400元。
还记得,刚军训的时候,中午解散以后,大家去食堂吃饭,排的最多人的地方是哪知道吗?是饮料窗口和西瓜窗口。我看到大家吃西瓜,我都是咽咽口水,默默的喝水瓶里的水,心静自然凉。每天10元的伙食费,你们是不是很诧异?
早饭:0.4元的碗豆浆+2个2毛5的小包子+1个鸡蛋。或者1个4毛的油条+1个鸡蛋。包子在老清芬有,现在已经没了。4毛的油条和碗豆浆,都在听涛。听涛是我本科最常去的食堂。
午饭:4两的米饭9毛,在听涛的话,我就要香锅旁边那些肉菜,可以打半份的!有一道甜甜的排骨土豆,只要3.5元。还带粘稠的汤,我把汤伴在饭里,西里呼噜的吃掉,真的很响。
晚饭:4两的米饭9毛,紫荆2楼的素菜窗口你们知道吗,只要5毛-1元钱,有四样菜,白菜,豆腐,白萝卜丝,豆芽菜。我每次换一个菜,特意让师傅来点汤,就着米饭。
你们问我为什么吃这么多米饭,因为不吃真的很饿。大家不用担心我的身体,大一大二的时候,我经常跑步,练单杠,那时候我们的体育考试还要考引体向上。我练了一身的腱子肉,没想到只吃米饭蔬菜,也能长肉的。很神奇吧?那时候的身体好像是我最棒的时候,现在有钱了,吃的好了,身体好像还不如那个时候。
另外,我也会改善自己的伙食,在图书馆学习的话,中午我就去万人吃饭。有一道菜我特别爱吃:糖醋肉,黄黄的,黏黏的,里面也有胡萝卜,有肉有菜,关键1份只要4元钱。我最后都是拿米饭把盘子都沾干净吃掉,每次吃完都特别满足,感觉好好吃啊。现在那道菜也还有,你们可以去尝尝,真的很好吃。
如今吃外面的馆子好像也没那时候的感觉了。
就这样我可以把自己一个月的伙食控制在300以内,还有100元的巨款,我可以利用!其中有10元钱花在C楼理发,有10元钱花在洗澡用水,有20元钱的话费。还有60块钱可以自由支配,4个月加起来就是240块钱。花在洗漱等用品上大约50元,花在书本上大约50元。最后这100多块钱,就是我4个月的应急的钱。前两年我就是这么过来的。你问我有没有遗憾?我有,我有一个至今都耿耿于怀的遗憾。
我们班级在第一次组织大家出去玩的时候,所有的花销我提前问了一下,大约人均150。我那时候真的没有这些钱,我花不起,我就撒谎说自己有事,也就没有去。所以,我们班级的纪念册里,第一次出游的照片没有我,这是我本科四年最大的遗憾。学弟学妹们,你们明明有好多机会和班级在一起。班委们,你们明明可以组织大家团建,却因为一点点小事就抛之脑后,等你们毕业了,可能就会发现,多复习一天,多看一天书,和失去一段回忆比起来简直一文不值。
我很感激学校,我也占用了很多的社会资源。在我统计的钱里,我没算水费。因为教学楼,图书馆,系馆都有免费的水。我一般都是拿着2个空瓶子,10点左右回宿舍之前灌满,作为晚上喝,漱口,第二天早上喝+漱口的水,这个习惯我坚持了2年。别说奶茶了,连1.5一杯的饮料我也没喝过。
在14年那时候,图书馆2楼还没有装修,李文正馆也并不存在,那里实际上是好多的电脑,可能就是留给我们这些没有电脑的同学的吧。那时候学校并没有什么网课,老师们很多也是用手写的方式,计算机并没有像现在那么需要,我就一直用图书馆的电脑也就足够了。最麻烦的就是每学期抢课,图书馆的网确实不怎么好,就像如今的网好像也还是一如既往,哈哈哈。
感谢那一年的企业家们,在我刚入学的时候,收到了一辆爱心自行车,还有一部ZTE的手机,那也是我第一部智能手机。
这些都是我占用了学校的资源,我很感激。
就这样,时间线一晃,来到了大三,我的生活发生了一些变化,大城市让我发现,省钱是一方面,还有另一方面,就是赚钱。于是,我和很多同学一样,选择了去做家教。
我的第一份家教在北京森林公园附近,林萃路那里,一方面是因为坐车很耽误时间,那里没有什么地铁和车可以方便的到,另一方面,也是为了省点路费,我是绝对不舍得打车的。每次这6公里的路,我都是骑自行车中间还有一座桥,上坡下坡有专门自行车的路,不过现在回想还真是挺难骑呢
因为这是我第一份工作,我也不会讲价,我也不想失去它,当时家长问我,多少钱,我说一般多少钱呢,行情价就行,他说,那就100一小时吧,感觉我讲的很好,我很高兴,100一小时当时觉得很多了。就这样我带他家闺女从初一到初三,一共2年。她中考也考了98分,只扣了2分,我还是很高兴的。
不过到今天,我发现其实我有点点被坑了。第一,他给我的价格并不高。第二,他经常让我接着孩子放学,然后一起吃晚饭,然后再上课。实际上一晚上就荒废了。从我出发到回来一共要4-5小时,我当时想的是,不想失去这工作,同时,我还解决了晚饭,他家保姆做的真好。我就一直坚持下来了。
总的来说,我做到了我该做的,他们也收获了我的真心。
从大三开始我吃饭可以要两个菜了。晚饭也可以正常吃。香锅也可以和同学一起AA,我在吃喝上和大家就没有本质区别了,但是我并没有多余的钱可以去下馆子。
因为我需要电脑,我需要买衣服。从家里带来的衣服确实又都穿了2年了,已经有些旧确实不太能穿了。大三的这一年,我陆陆续续的更新了所有装备。班级里的各项活动我也都积极参加,算是弥补过去的遗憾。
为了保研面试,为了实习,我还买了一套西服和皮鞋。当时狠狠心一共花了好像是800-1000,还肉疼了好久。当时还想穿着它参加大四的毕业舞会,是的,新生舞会我又怎么可能参加呢。
再把时间线拉回到大一大二,让我们聊聊当时的心情吧。每一年拿到学校的钱,内心的那种激动,我想只有穷过的人才清楚吧,雪中送炭远胜于锦上添花。当时学校要提交很多的材料,审核我是否有资格领助学金。家里那达去办的时候,也遇到了困难,当时类似于委员会的地方,并不愿意给我开证明,他们希望从中拿到好处。他们说,当地拿到证明的可以领钱,有一些可以返给他们,由他们发放。
我这边的奖学金,又怎么会给他们呢,就这样,实在没有办法,我写了很长的文字说明,加上家里的失业证明,一起交给了系里的张老师。张老师了解我的情况,帮我开了绿灯,很顺利的拿到了补助。这位张老师,如今已经退休了,每年教师节,我也还会给她发个微信,感谢她为我做的一切。
我每一年要写两封信,一封是给企业的3000元奖学金,一封是给基金会的5000元助学金。有时候我们还会拍个小视频,发给企业家们,祝他们生日快乐。
记得在大三那年,我把我找到家教工作的事情在信里说了,我还问,不知道我还有没有资格领钱,不过我确实很需要这笔钱。当时,还收到了回信,说让我安心读书。内心充满了感激。
那封回信也是80多岁的郭女士亲笔写的,至今我也保存着,这封信也改变了我读研时的一个决定。
所以,学弟学妹们,当你们拿到钱的时候,你是否想过有很多贫困的人,他们连饭都吃不起,清华给我们这么多机会,这么多资助。也许相比于你们的家庭收入是微不足道的,但是你们是否应该发自肺腑的感谢这一切偏爱呢?
2018年,我大四了,这一年可以说是我变化最大的一年。我没有额外的钱需要花,熬了3年,我终于把所有需要钱的地方都处理好了,保研名额也顺利的拿到,这一年除了毕业论文,我把主要精力都放到赚钱上,而且赚的每一笔钱都可以存起来。
这一年我在白天去企业实习,晚上偶尔继续做家教。周末的时候写论文,完成最后的一些本科课程。同时我担任了班长,我有一个计划,其实班级里的大家很照顾我,他们可能有可能是知道一些我的情况,但是没有人说我,大家都很nice,给予了我很多帮助。这里我就不详细说了。总之,我想感谢他们一下。
实习工资1个月有4000。家教除了那一家,还接了一家,价格涨到了200。第一家家教确实在我最困难的时候帮助了我,所以我也没有涨钱,只是拒绝了一些本不属于我的接送任务。
就这样,我把研究生的学费攒出来了,也把散伙饭的钱攒出来了。
我花了2000块钱请班级的同学吃了一顿散伙饭,我们在毕业的时候哭的稀里哗啦。我说:我好遗憾没有和大家在大一就一起出去玩。
后来我才知道,他们知道大一的时候,第一次出去玩,我没有去是因为我想省钱,他们本来也想叫上我,但是不用我去AA,但是又怕伤我自尊,也就实在没有办法。到了大四,我们发现,大家原来都这么可爱。
散伙饭过后,好多人非要给我钱,我说,你们要是有心,就未来多回学校找我玩,请我在外面吃点好的!多赚点钱孝敬你班长大人,哈哈哈!
就这样本科结束了。
2019年研究生生活开始了,系里的负责老师也不再和本科阶段相同,一切又回到了原点,我仿佛有回到了14年的夏天,第一次踏进园子,看到新生们军训,我仿佛又回到了买不起西瓜的日子,我尝试了一下,看看还能不能坚持住当年的状态,我发现,还好,当年的技能包还没有丢。
系里在邮箱发了邮件,询问是否有人需要助学金。这一切就像是本科发录取通知书时收到的困难资助信一样,只不过时代变了当年是纸质版,现在也都是电子版了。
我思考了很久,我没有要。我知道,也许从客观上说,我依然属于园子里困难的那批人,我依然可以去争取。但是,我和我自己比,我发现我可以养活自己,我可以自力更生了。那些钱就像是锦上添花,而不是雪中送炭。还是把它们留给更需要的人吧。这就是“郭女士”在信里告诉我的。她的钱现在就是个数字,相比于资助别人,我这个有心的孩子让她看到了希望。她不希望我去做家教,她希望给我更多的钱,但是,学校有学校的规矩,没有规矩不成方圆,不能因为我写信,就给我更多的助学金,这也不公平。所以,郭女士的信让我做了第一个决定,我不再要助学金。
研究生和本科生不一样了,研究生可以做助教,我的导师也会叫我们写一些东西,给一些补助。家教这件事也没有落下。生活进入了平稳期,上天是眷顾我的,在我的求学生涯,一路遇到了好的老师,好的同学,好的朋友,他们都给予了我很大的帮助,在我的研究生毕业论文的致谢里,我回忆了这一切,也将他们和我的论文一起永远录入到数据库中。
我想说,我自己也想成为像他们一样,照亮哪怕其它一个人也好。所以,我做了第二个决定,从研一开始,我每个学期拿出了3200块钱,资助4个孩子这一学期的生活费,学杂费等等。可以支持他们读完一个学期。这是一个公益组织,是我的家乡那边的希望小学,我实地考察过,也有他们的名单,我能力有限,这也是我力所能及做的第二个决定。把爱传递下去。当然,做我的学生还是很严格的,我每学期回家的时候都会去看他们,给他们4个小家伙开一天的会,让他们知道外面的样子,也让我知道他们的样子。咱们学校的校训是:自强不息,厚德载物。我不知道大家如何理解这句话。我认为,厚德载物就是说,我们所得到的一切,应该有相应的德行去支撑。
直到今天我也认为上天是眷顾我的,我的家里都身体健康,不需要我去照顾,我遇到了这么多优秀的同学,老师。是所有人一起的努力才帮助我找到如今的工作,开始未来的生活。
我接受了这一切,那么我就该做出相应的回报,匹配我的德行,去资助像我一样的孩子,我想就是未来我要做的。
希望未来有一天,我的能力能像是清华的校友一样,能成立基金会。我想我会亲力亲为,去真正做一些实事。
ok,就写这么多吧。感谢大家的鼓励和祝福,也祝愿大家,一切顺利!(完)
续篇一
看到大家的鼓励与支持,很感激,仿佛获得了源源不断的力量。大家猜得不错,我确实刚毕业不久,做的是一份钱相对少一些,但很有价值也很有意义的工作。
关于资助,我想和大家说,如果你愿意去真实了解的话,那么资助过程本身对于我们要比最后的金钱更有意义。去了解每个家庭,去回访每个孩子,和他们互动交流,我觉得这些给予我的价值甚至超过了我付出的金钱。
我的身份是一个生活在大家周围,可能就是你对面铺同学的普通人。园子里也有很多像我一样的人,甚至有比我更困难、更坚强的榜样,比如12级的学长矣晓沅,他的特奖答辩为我大二最困难的时期给予了一盏明灯。
我也希望,这篇小小的自传能够给予大家一点点慰藉。相信大家也知道赵家和教授的事迹,清华老一辈的教授真的为我们做出了榜样。我恐怕很难做到赵教授的程度,不过等我70岁,真的干不动的那一天,我也想写点东西,把我的一生总结起来,最起码自己内心,无愧于“清华人”这个称号。
看到这里的每一个人,也许你曾经也迷茫,也许你现在也无助,也许你也感慨贫富差距,也许你也打算抛弃理想,不过看看这么多的回复,这么多的点赞。它印证了什么?
他印证了,清华人的内心深处还是有大爱的。虽然我们平日里嘻嘻哈哈,虽然我们平日里会有负能量,但是我们依然是国家的未来,我们依然可以成为民族的脊梁,我们依然可以做到向阳而生,逐光而行,心有暖阳,何惧人生沧桑!
续篇二
大家可能也有疑惑,为什么我大一大二的时候过得那么苦。
讲到这个问题,一方面像我们来自小地方的同学还是比较腼腆的,消息也比较闭塞,从了解情况到真的敢于迈出那一步需要一点时间去适应。
另外一方面,我就不得不提我的父亲了。在昨天,我刻意回避了我的家庭,我觉得,我是幸运的,我的父母都健在,我依然能看到他们,也许我的文字会勾起其它同学更不好的回忆。
我认为不论我们的父母从事什么工作,对我们如何,他们都是伟大的都生养了我们。我没什么资格去刻意写我的父亲,但今天,我想还是有必要写一下,我希望大家能对父母好一点,对自己的家庭少一些苛刻,尤其是与其它更富裕的家庭相对比的时候,父母并不欠我们什么。
我从小体弱多病,家里的医疗条件比较差,在我小的时候,其至连用电也需要看运气,说不上什么时候就断电了。所以我家最可靠的治病手段就是:热水,最可靠的取暖设备就是:柴火。
每当我生病了,爸爸就劈柴火、烧热水,一杯一杯地倒给我。喝得撑了,身体难受,不愿意喝了,爸爸就想办法安慰我,很原始的办法,不知道你们父母用过没有:以水代酒,假装杯子里的是白酒,和我一杯一杯地碰杯,跟我讲,“咱们爷俩今天得多喝点,这热水阿和白酒一个样,都是喝到嘴里是辣的,流到胃里是暖的。”
那时候我一听这话就特别来劲,我也能喝酒了,喝的还是白酒,我要多喝点,这时候离出汗就不远了。
家里有一个暖水袋,和现在大家的毛茸茸的暖手袋不同,我的那个是橡皮的,带一个塞子,绿色的手感很好,那是爸爸在城里五金铺买的,据说是最后一个,稍微有点漏水,不过我用了整个童年。小的时候感觉好大,现在再拿出来看,其实也并没有。生病了,爸爸就把暖水袋灌满,放到我的脚边,身上盖两层厚厚的被子,脑袋上蒙着毛巾,浑身上下只露出两个眼睛。
我就像一个粽子,去捂汗,怕爸爸担心,怕自己活动,身上的热乎气就没了,我就一动不动,脚背被热水袋烫得红红的,我就忍着,忍到出汗,距离退烧也就不远了。
爸爸就坐在床边,当我睡着以后,由于太热,肯定会翻身,他就一遍遍给我盖被子。他神经衰弱,现在每天晚上只能睡4-5个小时的毛病,可能就和我小的时候总让他操心有关吧。
上了小学和初中,我认识了镇里对我非常好的一位老师,她和蔼可亲,允许我周末去她组织的班级里免费学习。爸爸知道这个消息,让我感激她一辈子。就这样,每个周末,爸爸都用二八大杠把我从家驼到镇上,再赶紧骑回家,做我的午饭,等我中午午休的时候再给我送来,就为了让我能吃上热乎的饭菜,不用给老师添麻烦,不用在镇上买东西吃。
就这样,每个周末他都要往返2趟,总计30公里的照顾着我,就希望我好好学习。在我考上大学以后,我郑重地去了老师家,把录取通知书交给她看,给她磕了头,感谢她这么多年的栽培与付出,弟子定当铭记教诲。老师非要给我钱,我没有要,我骗她说,学校都给奖励了,好几万的奖金,足够用了。
就这样,我大一、大二在爸爸和老师的督促下,只允许我学习,不让我去做其它的杂事,我也就没有去做。从小体弱多病的经历对我也有好处,我特别能忍,所以钱够用,我也就不会去违背他们的意愿,至少我没有活不下去。
到了大三,路基本已经定了,我也就开始我未来的计划,爸爸也很少再管我做出的任何决定。
在这里,我想对大一,大二的学弟学妹们说,你们在赚钱的同时,不要忽视学习,本科不是你们的终点,你们的枷锁也并没有完全放下,学习还是你们的第一要义。到了大三以后,相信我,真的就是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
不知道我的文字是否让你回忆起你的父母,如果学弟学妹们真的想感谢我的话,我倒是有个建议:
现在就拿出手机,约上一个时间和父母视个频,感谢他们的付出,让他们放心,自己一切都好,也替所有失去父母的人尽一份孝心。
昨天,这个清华贫困生,打败了所有明星:因为穷过,所以慈悲!
我是娜姐。
这两天,《清华大学贫困生学子“每月生活费仅300元,从受助到助人”的温暖自白》,刷屏了,把娱乐圈所有明星的热搜都压下去了。
这封自白书,最早发在清华大学完全匿名平台的树洞里,被清华大学的一个老师发现后,发到自己的公众号。
后来,在清华大学传疯了,当事人也已找到,但他不愿抛头露面,更不想沽名钓誉。
我找来了这封信的原文,看着看着湿了眼睛。
我娃看我看哭了,也拿来看了一遍。
看后,孩子说:“妈妈,和他相比,我真是太幸福了,我要像他学习,不浪费钱,好好读书,长大后,去帮助更多人。”
这封自白书很长,但写得特别真诚,特别温暖,特别治愈:
因为穷过,所以慈悲。
人间实苦,但终究值得。
我今天重新排版,全文转发,希望能被更多家长和孩子看到。
也希望你们转发给更多人。
它值得被看见。
这是一封珍贵又有分量的信件,原标题是《在树洞里》。
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原文内容如下:
Part.1
在树洞里,我看到了一些领国家助学金的同学大手大脚,也看到了一些同学好像并不是困难,我更看到了许多拿了学校的奖励,可是连写感谢信都不愿意写。
觉得(这样做)很麻烦的同学,我想把我的故事讲给你们听。
我来自单亲家庭,家里是困难户。
从我上大学起,家里就拿不出一分钱了,5000元的学费,750的住宿费,这些在7年前,我刚上大一的时候,都是天文数字。
你们知道T35吗?
我很感谢这趟列车,它至今都在,这是唯一一辆从安徽到北京,依然有硬座的白皮列车。
是的,就是比动组便宜一半,速度120的最普通的空调列车,你们可能都没坐过这种了吧。
它的硬座票价是140,卧铺和动组硬座一个价是280,而高铁是560。
我每次都是用学生票70块钱,坐一宿回家。
但它的硬座票也很难买,更多的时候,我是拿一个小马达,席地而坐,看一宿书也就到家了。
我大学四年的所有火车票的价钱,加起来都不如北京到上海来回一趟的高铁。
Part.2
我是当年的省前十名,所以入学的时候有5000元的新生二等奖学金,同时我也有5000元的助学金。
最后,我一般每年会从学院不同名义的企业类型奖学金中获得一种,大约是3000元。
这就是我一年的全部。
扣掉6500的学杂费,我恰好还剩下一半的钱,也就是6500元。
我给自己的任务就是,花一半的钱,留下一半的钱买电脑,即必须要用的电子设备。
3200元分到8个月,一个月就是400元。
我在大一入学的时候给自己算了这样一笔账——我知道,我每个月只能花400元。
还记得,刚军训的时候,中午解散了大家去食堂吃饭,排最多的人的地方是哪知道吗?
是饮料窗口和西瓜窗口。
我看到大家吃西瓜,都是咽咽口水,默默地喝水瓶里的水,心静自然凉。
每天10元的伙食费,你们是不是很诧异?
早饭: 0.4元的碗豆浆+2个2毛5的小包子+1个鸡蛋,或者1个4毛的油条+1个鸡蛋。
包子在老清芬有,现在已经没了。
4毛的油条和碗豆浆,都在听涛,听涛是我本科最常去的食堂。
午饭: 4两的米饭9毛,在听涛的话,我就要香锅旁边那些肉菜,可以打半份的!
有一道甜甜的排骨土豆,只要3.5元,还带粘稠的汤,我把汤拌在饭里,西里呼噜地吃掉。
真的很香。
晚饭: 4两的米饭9毛,紫荆2楼的素菜窗口。
你们知道吗?只要5毛到1元钱,有四样菜,白菜,豆腐,白萝卜丝,豆芽菜。
我每次换一个菜,特意让师傅来点汤,就着米饭。
你们问我为什么吃这么多米饭?
因为不吃真的很饿。
但大家不用担心我的身体,大一大二的时候,我经常跑步,练单杠,那时候我们的体育考试还要考引体向上。
我练了一身的腱子肉,没想到只吃米饭蔬菜,也能长肉的。
很神奇吧?
那时候的身体好像是我最好的时候,现在有钱了,吃得好了,身体还不如那个时候。
另外,我也会改善自己的伙食,在图书馆学习的话,中午我就去万人吃饭。
有一道菜我特别爱吃: 糖醋肉,黄黄的,黏黏的,里面也有胡萝卜,有肉有菜,关键1份只要4元钱。
我最后都是拿米饭把盘子都沾干净吃掉,每次吃完都特别满足,感觉好好吃啊。
现在那道菜也还有,你们可以去尝尝,真的很好吃。
如今吃外面的馆子好像也没那时候的感觉了。
Part.3
就这样,我可以把自己一个月的伙食控制在300以内。
剩下还有100元的巨款,我可以利用!
其中有10元钱花在C楼理发,有10元钱花在洗澡用水,有20元钱的话费。
还有60块钱可以自由支配,4个月加起来就是240块钱。
花在洗漱等用品上大约50元,花在书本上大约50元。
最后这100多块钱,就是我4个月的应急的钱。
前两年我就是这么过来的。
你问我有没有遗憾?
我有,我有一个至今都耿耿于怀的遗憾。
我们班级在第一次组织大家出去玩的时候,所有的花销我提前问了一下,大约人均150。
我那时候真的没有这些钱,我花不起,我就撒谎说自己有事,也就没有去。
所以,我们班级的纪念册里,第一次出游的照片没有我,这是我本科四年最大的遗憾。
学弟学妹们,你们明明有好多机会和班级在一起;班委们,你们明明可以组织大家团建。
如果因为一点点小事就抛之脑后,等你们毕业了,可能就会发现:
多复习一天,多看一天书,和失去一段回忆比起来简直一文不值。
Part.4
我很感激学校,我也占用了很多的社会资源。
在我统计的钱里,我没算水费。因为教学楼,图书馆,系馆都有免费的水。
我一般都是拿着2个空瓶子,10点左右回宿舍之前灌满,作为晚上喝,漱口,第二天早上喝+漱口的水,这个习惯我坚持了2年。
别说奶茶了,连1.5一杯的饮料我也没喝过。
在2014年那时候,图书馆2楼还没有装修,里面有电脑,可能就是留个我们这些没有电脑同学的吧。
那时候学校并没有什么网课,老师们很多也是用手写的方式,计算机并没有像现在那么需要,我就一直用图书馆的电脑也就足够了。
最麻烦的就是每学期抢课,图书馆的网确实不怎么好,如今的网好像也还是一如既往,哈哈哈。
感谢那一年的企业家们,在我刚入学的时候,收到了一辆爱心自行车。
还有一部ZTE的手机,那也是我第一部智能手机。
这些都是我占用了学校的资源,我很感激。
就这样,时间线一晃,来到了大三,我的生活发生了一些变化,大城市让我发现,省钱是一方面,还有另一方面,就是赚钱。
于是,我和很多同学一样,选择了去做家教。
我的第一份家教在北京森林公园附近,林翠路那里。
我是绝对不舍得打车的,一方面是因为坐车很耽误时间,那里没有什么地铁和车可以方便的到;另一方面,也是为了省点路费。
每次这6公里的路,我都是骑自行车。
中间还有一座桥,上坡下坡有专门自行车的路,不过现在回想还真是挺难骑呢。
因为这是我第一份工作,我也不会讲价,我也不想失去它。
当时家长问我,多少钱,我说一般多少钱呢,行情价就行。他说,那就100一小时吧,感觉我讲得很好。
我很高兴,100一小时当时觉得很多了。
就这样我带他家闺女从初一到初三,一共2年。她中考也考了98分,只扣了2分,我还是很高兴的。
不过到今天,我发现其实我有点被坑了:
第一,他给我的价格并不高。第二,他经常让我接着孩子放学,然后一起吃晚饭,然后再上课。
实际上一晚上就荒废了。
从我出发到回来一共要4—5小时。
我当时想的是,不想失去这工作。
同时,我还解决了晚饭,他家保姆做得真好。
于是,我就一直坚持下来了。
总的来说,我做到了我该做的,他们也收获了我的真心。
从大三开始,我的生活费应该就增加了2000-3000元。
也是从大三开始,我吃饭可以要两个菜了,晚饭也可以正常吃,香锅也可以和同学一起AA,我在吃喝上和大家就没有本质区别了,但是我并没有多余的钱可以去下馆子。
因为我需要电脑,我需要买衣服。
从家里带来的衣服确实又都穿了2年了,已经有些旧确实不太能穿了。
大三的这一年,我陆陆续续地更新了所有装备;班级里的各项活动我也都积极参加,算是弥补过去的遗憾。
为了保研面试,为了实习,我还买了一套西服和皮鞋。
当时狠狠心一共花了好像是800-1000,还肉疼了好久。
还想穿着它参加大四的毕业舞会,是的,新生舞会我又怎么可能参加呢。
Part.5
再把时间线拉回到大一大二,让我们聊聊当时的心情吧。
每一年拿到学校的钱,内心的那种激动,我想只有穷过的人才清楚吧,雪中送炭远胜于锦上添花。
当时学校要提交很多的材料,审核我是否有资格领助学金。
家里那边去办的时候,也遇到了困难。当时一些地方并不愿意给我开证明,他们希望有一些发放的金额可以返给他们,再由他们发放。
但我这边的奖学金,又怎么会打给他们呢?
就这样,实在没有办法,我写了很长的文字说明,加上家里的失业证明,一起交给了系里的张老师。
张老师了解我的情况,帮我开了绿灯,很顺利地拿到了补助。
这位张老师如今已经退休了,每年教师节,我也还会给她发个微信,感谢她为我做的一切。
我每一年要写两封信,一封是给企业的3000元奖学金,一封是给基金会的5000元助学金。
有时候我们还会拍个小视频,发给企业家们,祝他们生日快乐。
每一年的这些信,我都是纯手写,写了洋洋洒洒可能有3000-5000字,总结这一年的情况,说一下未来的计划。
记得在大三那年,我把我找到家教工作的事情在信里说了。
我还问,不知道我还有没有资格领钱,不过我确实很需要这笔钱。
当时,还收到了回信,说让我安心读书。
那封回信也是80多岁的郭女士亲笔写的,至今我也保存着,这封信也改变了我读研时的一个决定,也让我的内心充满了感激。
所以,学弟学妹们,清华给我们这么多机会,这么多资助,你们是否应该发自肺腑地感谢这一切偏爱呢?
Part.6
2018年,我大四了,这一年可以说是我变化最大的一年。
我没有额外的钱需要花,熬了3年,我终于把所有需要钱的地方都处理好了,保研名额也顺利地拿到。
这一年除了毕业论文,我把主要精力都放到赚钱上,而且赚的每一笔钱都可以存起来。
这一年我在白天去企业实习,晚上偶尔继续做家教。周末的时候写论文,完成最后的一些本科课程。
同时我担任了班长,也有了一个计划。
其实班级里的大家很照顾我,他们可能是知道一些我的情况,但是没有人说我。
大家都很nice,给予了我很多帮助。
这里我就不详细说了,但我想感谢他们一下。
实习工资1个月有4000;家教除了开始那一家,还接了一家,价格涨到了200。
第一家家教确实是在我最困难的时候帮助了我,所以我也没有涨钱,只是拒绝了一些本不属于我的接送任务。
就这样,我把研究生的学费攒出来了,也把散伙饭的钱攒出来了。
我花了2000块钱请班级的同学吃了一顿散伙饭,我们在毕业的时候哭得稀里哗啦。
我说:“我好遗憾,没有和大家在大一就一起出去玩。”
后来我才知道,他们知道大一的时候第一次出去玩,我没有去是因为我想省钱。
他们本来也想叫上我,但是不用我去AA,又怕伤我自尊,实在没有办法。
到了大四,我们发现,大家原来都这么可爱。
散伙饭过后,好多人非要给我钱,我说,你们要是有心,就未来多回学校找我玩,请我在外面吃点好的,多赚点钱孝敬你班长大人,哈哈哈!
就这样,本科结束了。
Part.7
2019年,研究生生活开始了。
系里的负责老师也不再和本科阶段相同,一切又回到了原点,我仿佛有回到了14年的夏天。
第一次踏进园子,看到新生们军训,我仿佛又回到了买不起西瓜的日子。
我尝试了一下,看看还能不能坚持住当年的状态,我发现还好,当年的技能包还没有丢。
系里在邮箱发了邮件,询问是否有人需要助学金。
这一切就像是本科发录取通知书时收到的困难资助信一样。只不过时代变了,当年是纸质版,现在都是电子版。
我思考了很久,我没有要。
我知道,也许从客观上说,我依然是园子里较为困难的那批人,我依然可以去争取。
但是,我发现我可以养活自己,我可以自力更生了——那些钱就像是锦上添花,而不是雪中送炭,还是把它们留给更需要的人吧。
这就是“郭女士”在信里告诉我的。
她的钱现在就是个数字,相比于资助别人,我这个有心的孩子让她看到了希望。
她不希望我去做家教,她希望给我更多的钱,但是,学校有学校的规矩,没有规矩不成方圆,不能因为我写信,就给我更多的助学金,这也不公平。
所以,郭女士的信让我做了第一个决定,我不再要助学金。
研究生和本科生不一样了,研究生可以做助教,我的导师也会叫我们写一些东西,给一些补助,家教这件事也没有落下。
生活进入了平稳期,上天是眷顾我的,在我的求学生涯,一路遇到了好的老师,好的同学,好的朋友,他们都给予了我很大的帮助。
在我的研究生毕业论文的致谢里,我回忆了这一切,也将他们和我的论文一起永远录入到数据库中。
我想说,我自己也想像他们一样,照亮哪怕其它一个人也好。
所以,我做了第二个决定,从研一开始,我每个学期拿出了3200块钱,资助4个孩子这一学期的生活费,学杂费等等,可以支持他们读完一个学期。
这是一个公益组织,是我的家乡那边的希望小学,我实地考察过,也有他们的名单。
我能力有限,但这也是我力所能及做的第二个决定,希望把爱传递下去。
当然,做我的学生还是很严格的,我每学期回家的时候都会去看他们,给他们4个小家伙开一天的会,让他们知道外面的样子,也让我知道他们的样子。
咱们学校的校训是“自强不息,厚德载物”。
我不知道大家如何理解这句话。
我认为,厚德载物就是说,我们所得到的一切,应该有相应的德行去支撑。
直到今天,我也认为上天是眷顾我的。
我的家里都身体健康,不需要我去照顾;我也遇到了这么多优秀的同学、老师。
是所有人一起的努力,才帮助我找到如今的工作,开始未来的生活。
我接受了这一切,那么我就该做出相应的回报,匹配我的德行,去资助像我一样的孩子,我想这就是我未来想要做的。
希望未来有一天,我有能力像清华的校友一样成立基金会。
我想,我会亲力亲为,去真正做一些实事。
OK,就写这么多吧。
感谢大家的鼓励和祝福,也祝愿大家,一切顺利!
PS:
这封自白信火后,写信的这位清华贫困生,又发了这样一段感言:
看到大家的鼓励与支持,很感激,仿佛获得了源源不断的力量。
大家猜得不错,我确实刚毕业不久,做的是一份钱相对少一些,但很有价值也很有意义的工作……
园子里也有很多像我一样的人,甚至有比我更困难、更坚强的榜样,比如12级的学长矣晓沅,他的特奖答辩为我大二最困难的时期给予了一盏明灯。我也希望,这篇小小的自传能够给予大家一点点慰藉。
相信大家也知道赵家和教授的事迹,清华老一辈的教授真的为我们做出了榜样。
我恐怕很难做到赵教授的程度,不过等我70岁,真的干不动的那一天,我也想写点东西,把我的一生总结起来,最起码自己内心,无愧于“清华人”这个称号。看到这里的每一个人,也许你曾经也迷茫,也许你现在也无助,也许你也感慨贫富差距,也许你也打算抛弃理想,不过看看这么多的回复,这么多的点赞。它印证了什么?他印证了,清华人的内心深处还是有大爱的。
虽然我们平日里嘻嘻哈哈,虽然我们平日里会有负能量,但是我们依然是国家的未来,我们依然可以成为民族的脊梁。
我们依然可以做到向阳而生,逐光而行,心有暖阳,何惧人生沧桑!
来源:闲时花开
作者:一位清华贫困生
【声明:本号为“全民阅读推广”官方公益账号,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涉嫌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人穷,志不短”“懂感恩,懂回报”这位清华学子,吾辈榜样
微信公众号:加油好儿女
Ta来自安徽省一个贫困的单亲家庭,以全省前十名的优异成绩,考入清华大学。这期间,吃了多少生活的苦,又吃了多少学习上的苦,付出多少时间和精力,需要多大的毅力和坚持,需要多么强的自律性,估计我们难以想象。
Ta是一个普通人,也是清华大学里一个普通的学生,但Ta的经历,困难面前不折不挠的精神,让我们佩服。
人穷志不短
Ta,穷过,苦过,却从未放弃过,也并不因此而自卑,知道这一切要靠自己的努力,才能改变。Ta没有埋怨自己的出身,没有埋怨父母给予的贫困生活,更没有感慨命运的不公。
Ta要做的,就是努力、再努力。从不和同学比吃穿,从不和同学比花费,只想做自己,做通过努力改变命运的自己。
心中有信念,世界就有光!
接收爱,释放爱
在接受校外企业资助时,内心感激。每年都要写3-5千字的感谢信给企业家。总结自己这一年的情况,说一下未来的计划。Ta把自己的感激之情寄托在这封信里,更是把自己的表现也写在信里,让资助者了解自己的情况,让资助者安心。
Ta接受过好心人的捐赠,接受过来自社会的爱,懂得感恩,懂得回报。Ta把自己省吃俭用的积攒,回报这个社会,去资助那些同样受穷的孩子。每学期拿出3200元资助4个山里的孩子,把自己接收到的爱,传递下去,释放出去,给更需要帮助的孩子们。Ta每次回老家,都会去见这几个孩子,给他们讲外面的世界,不仅让孩子们有钱上学,更是让这些孩子们对走出大山,开阔视野有更多的期盼和坚定的信心。
这种爱,无价,这种胸怀,无比宽广。
“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Ta用自己的实际行动,为这句话做了最好的诠释。贫困的生活,不仅没有压垮他Ta,反倒更能够激发奋斗的力量,以及那份发自内心的善良与美好。
Ta说:希望未来有一天,我有能力像清华的校友一样成立基金会,我想,我会亲力亲为,去真正做一些实事。
同学们,我们跟这位清华学子比起来,幸福太多,生活在强大中国的我们,不缺吃穿,不缺生活用品,更不用自己去挣钱养活自己。所以,我们有什么理由不去拼呢?自己的未来,不在社会手里,不在爸妈的手,而是,在我们自己的手里。
《在树洞里》原文:
在树洞里,我看到了一些领国家助学金的同学大手大脚,也看到了一些同学好像并不是困难,我更看到了许多拿了学校的奖励,可是连写感谢信都不愿意写。
觉得(这样做)很麻烦的同学,我想把我的故事讲给你们听。
我来自单亲家庭,家里是困难户。
从我上大学起,家里就拿不出一分钱了,5000 元的学费,750 的住宿费,这些在 7 年前,我刚上大一的时候,都是天文数字。
你们知道 T35 吗?
我很感谢这趟列车,它至今都在,这是唯一一辆从安徽到北京,依然有硬座的白皮列车。
是的,就是比动组便宜一半,速度 120 的最普通的空调列车,你们可能都没坐过这种了吧。
它的硬座票价是 140,卧铺和动组硬座一个价是 280,而高铁是 560。
我每次都是用学生票 70 块钱,坐一宿回家。
但它的硬座票也很难买,更多的时候,我是拿一个小马达,席地而坐,看一宿书也就到家了。
我大学四年的所有火车票的价钱,加起来都不如北京到上海来回一趟的高铁。
我是当年的省前十名,所以入学的时候有 5000 元的新生二等奖学金,同时我也有 5000 元的助学金。
最后,我一般每年会从学院不同名义的企业类型奖学金中获得一种,大约是 3000 元。
这就是我一年的全部。
扣掉 6500 的学杂费,我恰好还剩下一半的钱,也就是 6500 元。
我给自己的任务就是,花一半的钱,留下一半的钱买电脑,即必须要用的电子设备。
3200 元分到 8 个月,一个月就是 400 元。
我在大一入学的时候给自己算了这样一笔账——我知道,我每个月只能花 400 元。
还记得,刚军训的时候,中午解散了大家去食堂吃饭,排最多的人的地方是哪知道吗?
是饮料窗口和西瓜窗口。
我看到大家吃西瓜,都是咽咽口水,默默地喝水瓶里的水,心静自然凉。
每天 10 元的伙食费,你们是不是很诧异?
早饭:0.4元的碗豆浆 + 2个 2毛5 的小包子 + 1个鸡蛋,或者 1个 4毛的油条 + 1 个鸡蛋。
包子在老清芬有,现在已经没了。
4 毛的油条和碗豆浆,都在听涛,听涛是我本科最常去的食堂。
午饭:4 两的米饭 9 毛,在听涛的话,我就要香锅旁边那些肉菜,可以打半份的!
有一道甜甜的排骨土豆,只要 3.5 元,还带粘稠的汤,我把汤拌在饭里,西里呼噜地吃掉。
真的很香。
晚饭:4 两的米饭 9 毛,紫荆 2 楼的素菜窗口。
你们知道吗?只要 5 毛到 1 元钱,有四样菜,白菜,豆腐,白萝卜丝,豆芽菜。
每次换一个菜,特意让师傅来点汤,就着米饭。
你们问我为什么吃这么多米饭?
因为不吃真的很饿。
但大家不用担心我的身体,大一大二的时候,我经常跑步,练单杠,那时候我们的体育考试还要考引体向上。
我练了一身的腱子肉,没想到只吃米饭蔬菜,也能长肉的。
很神奇吧?
那时候的身体好像是我最好的时候,现在有钱了,吃得好了,身体还不如那个时候。
另外,我也会改善自己的伙食,在图书馆学习的话,中午我就去万人吃饭。
有一道菜我特别爱吃:糖醋肉,黄黄的,黏黏的,里面也有胡萝卜,有肉有菜,关键 1 份只要 4 元钱。
我最后都是拿米饭把盘子都沾干净吃掉,每次吃完都特别满足,感觉好好吃啊。
现在那道菜也还有,你们可以去尝尝,真的很好吃。
如今吃外面的馆子好像也没那时候的感觉了。
就这样,我可以把自己一个月的伙食控制在 300 以内。
剩下还有 100 元的巨款,我可以利用!
其中有 10 元钱花在 C 楼理发,有 10 元钱花在洗澡用水,有 20 元钱的话费。
还有 60 块钱可以自由支配,4 个月加起来就是 240 块钱。
花在洗漱等用品上大约 50 元,花在书本上大约 50 元。
最后这100多块钱,就是我4个月的应急的钱。
前两年我就是这么过来的。
你问我有没有遗憾?
我有,我有一个至今都耿耿于怀的遗憾。
我们班级在第一次组织大家出去玩的时候,所有的花销我提前问了一下,大约人均 150。
我那时候真的没有这些钱,我花不起,我就撒谎说自己有事,也就没有去。
所以,我们班级的纪念册里,第一次出游的照片没有我,这是我本科四年最大的遗憾。
学弟学妹们,你们明明有好多机会和班级在一起;班委们,你们明明可以组织大家团建。
如果因为一点点小事就抛之脑后,等你们毕业了,可能就会发现:
多复习一天,多看一天书,和失去一段回忆比起来简直一文不值。
我很感激学校,我也占用了很多的社会资源。
【在树洞里原文;谁在树洞里生活】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