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的背后是中国古代艰难的自荐之路
“学而优则仕”是中国古代文人学子的毕生追求,能够在祖国的山川大地上尽情挥洒才华也是无数读书人梦寐以求的理想。从汉代开始,国家就开始在民间选贤任能填充到自己的行政队伍中。除了正统的察举制、九品中正制和科举制之外,实际从汉代开始我国就存在着一种超脱于常态入仕的特殊道路。这就是征辟制,也就是由长官出面举荐平民直接任官,可能是在官方内任职,也可能是在该长官私人的幕府当中任职。这就衍生出了很多的社会贤达直接主动投书达官显贵,通过自荐的方式进入到官僚体系中。不过,这条道路却非常的艰辛,不仅充满了各种不确定性,对于高傲的读书人来说也是五味杂陈。在唐代甚至还出现了专门用于谒见上官,渴求推荐的诗歌体裁,这也就是所谓的“干谒诗”。孟浩然的《望洞庭湖赠张丞相》就是向当时的丞相张九龄敬献的“干谒诗”,其中“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直接表明了孟浩然的一番殷切之意。而在历史上,还有很多的文人学子向当时的高官贵胄上书投效,以求进身的阶梯,而背后是一条充满酸甜苦辣的自荐之路。其具体的情形如何,且待在下慢慢道来。
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
汉代时期,国家在大政方针上实行的是严格的察举制。但是在日常的行政过程中,也允许身居高位的官员和贵胄直接举荐平民为官。这种制度在当时称之为征辟制度,是一条入仕的终南捷径。比如汉代的朱买臣就是最初作为官员的随从一道上京述职,后来被当时的宠臣严助举荐得以觐见汉武帝,获封中大夫,从此步入仕途。此后严助和朱买臣就结下了一份恩情,严助被后来的御史大夫张汤构陷,被卷入了淮南王刘安的逆案之中,导致严助被杀。当时已经身为丞相长史的朱买臣为了报复张汤,后来就伙同王朝、边通两位长史一同陷害张汤。最后张汤被逼自杀,朱买臣也在不久之后东窗事发被斩首于市。按照当时的逻辑来说,举荐人是被举荐人的恩主,也被称为“服主”。当恩主被害时,被举荐人有为他复仇的义务,这在当时的汉朝是很常见的。
朱买臣
西汉最著名的一对门生故吏就应当是的大霍光和昭帝时期的丞相杨敞。杨敞最初就是霍光手下的幕僚,受到了霍光的赏识和提拔,由此青云直上。杨敞因最早出任了霍光幕府的军司马,后来又直接进入到了国家官方的行政体系之中担任大司农。有了这一重身份的光环,杨敞很快就一跃而成为三公之一的御史大夫,在昭帝驾崩之前正式成为大汉丞相。虽然按照汉朝的秩序而言,丞相是百官之首。但是,作为霍光曾经的幕僚,杨敞事事都以霍光马首是瞻,不敢违逆。昌邑王即位后行为不检,淆乱纲常。霍光因此率领文武百官向上官太后进言废黜昌邑王,这当中也得到了杨敞的大力支持。杨敞“请奉大教令,遂共废昌邑王,立宣帝”。而为了顾及国家的秩序,虽然是霍光等人主导,但最终的废黜诏书上还是以杨敞领衔。诏书上的署名写到:
“丞相臣敞、大司马大臣光、车骑臣安世、度辽臣明友、前臣增、后臣充国、御史大夫臣谊、宜春侯臣谭、当涂侯臣圣、随桃侯臣昌乐、杜侯臣屠耆堂、太仆臣延年,太常臣昌、大司农臣延年光禄大夫臣迁、臣畸、臣吉、臣赐、臣管、臣胜、臣梁、臣长幸、臣夏侯胜、太中大夫臣德、臣卬昧死言皇太后陛下。”
由此可见,即使杨敞身为丞相还是要对自己的“恩主”表示出绝对的忠诚和服从。这种情况一直持续了数百年,之后的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依旧延续了这样的自荐征辟之风。只不过,由于局势的转变,这条道路远没有汉朝时期这样平坦易行。很多人不光是吃了闭门羹,更还有可能因为自己的“恩主”犯罪被一道牵连。
霍光废立,杨敞大力支持
到了盛唐时期,自荐之路变得越发艰难。唐代以诗取仕的情况渐渐开始盛行,诗赋之风大行其道。因此,唐代众人开始以诗词向权贵投书以求得重视。但是,诗词歌赋和日常行政毕竟有很大的行业差距。很多好诗人并不一定能成为独当一面的地方官,因此唐代从诗人跻身政坛上层的人并不算多,更多的都是基层的小官。反倒是很多在上功成名就的清贵喜好吟诗作赋,从家过渡成为了诗人。像是前文提及的孟浩然,虽然他上书同为诗人的宰相张九龄。但是最终也没有获得入仕的资格,成为了唐代少有的布衣诗人,从始至终都没有为官的经历。
而诗仙李白在年轻时期也不断向当时的重臣贺知章与玉真公主写诗求官,开元二十二年甚至直接向玄宗敬献《明堂赋》,但是也一无所获。不得已李白离开长安开始游历天下。直到多年后的天宝元年,玄宗皇帝才在贺知章的推荐下让李白进宫,李白得以供奉翰林。所以,面对这样的情况。后来的诗人基本上就开始专心于文坛本身,干谒诗也转变为了向文坛前辈展示自己的平台。本质上虽也是向前辈自荐,但是只限于文坛,不涉足。比如唐代朱庆馀曾经写下“洞房昨夜停红烛,待晓堂前拜舅姑。妆罢低声问夫婿,画眉深浅入时无?”这首诗被当时的大诗人张籍大加赞赏,在向周围的人极力推荐的同时,还写下了唱和诗:“越女新妆出镜心,自知明镜更沉吟。齐纨未足时人贵,一曲菱歌敌万金。”张籍借此勉励朱庆馀,终究会有守得云开见月明的一天。朱庆馀因此声名大振,最后还考取了进士,以正规途径进入了政坛之中。
李白的自荐之路也不平坦
首先,从察举制到九品中正制实际上对于最底层的文人士子而言都是很不公平的。汉代察举的对象除了孝廉之外,还有贤良方正,直言极谏,勇猛知兵法,明阴阳术数等几类人士。但是,这其中的考核标准非常的模糊。对于普通的文人士子而言,机会相对而言是比较少的。加上秦汉时期的教育完全为贵族所垄断,普通人接触书本的机会不多。真正能够通过孝廉等途径入朝为官者大部分都是在累世官宦的家庭中出身,比如曹操就是历代为官的家庭,因而能够在很年轻的时候就进入到官僚体系中。而最底层的士子并不具备这样的条件,所以只能另辟蹊径。
在汉代,很多人都是通过追随有名望的师长以求得到君主的赏识和重用。在刘邦时期,名士叔孙通的手下就聚集了这样的一批人。据《汉书》记载:
“叔孙通之降汉,从弟子百余人,然无所进,专言诸故群盗壮士进之。弟子皆曰:‘事先生数年,幸得从降汉,今不进臣等,剸言大猾,何也?’通乃谓曰:‘汉王方蒙矢石争天下,诸生宁能斗乎?故先言斩将搴旗之士。诸生且待我,我不忘矣。’”
这些弟子聚集在叔孙通的身边,原本的打算就是依靠叔孙通的推荐而获得官位,后来汉高祖命令叔孙通制定礼仪。叔孙通就举荐了这些弟子担任郎官,弟子们都说:“叔孙生圣人,知当世务。”从中可见,自荐之路是否畅通还要看时局的发展变化,并非一蹴而就。
叔孙通
其次,自荐之路也是一种立场的体现。中国政坛始终是群体性活动,在朝堂上总是会在不自觉的情况下形成党派。有的是以籍贯来区分,有的是以政见来区别,还有的是根据部门来划分。总而言之,“站队”几乎是每一个官员的必修课。而自荐实际上就是主动投靠到了某一阵营之中,自动站队可以免去考察和笼络的过程。所以,从汉代开始,当权者一直以来都在有意识地培养自己的门生故吏,自然对于一些主动自荐的人也是来者不拒。不过,这也有一定的风险。东汉末年宦官专政,文官集团和太学生反对,但是却遭到了报复。大量的学子受到牵连而被终生禁锢,不得为官。这就是自荐道路上最大的风险,唐代时期的牛李党争中也有过类似的局面。所以,在宋代之后,平民上书权贵自荐的风气渐渐消散了。
从唐代开始,自荐的道路就开始变得艰难。很多曾经立志不为“五斗米折腰”的士大夫也因此必须向权贵低头。但即使如此,也难以保证可以找到青云之路。大量的文人墨客开始转向于文坛,专心写作。这也与唐代的有关,唐代的风气十分开放,也有虚怀若谷的用人态度。在官之中还专门设立了“拾遗”一职,其具体职责之一就是寻访在野的社会贤达。据资料记载:“左补阙六人,从七品上;左拾遗六人,从八品上。掌供奉讽谏”。可是他的官职太低,在唐代秩序之中仅仅是低级官吏。并没有足够的能力去发掘在野的遗贤,所以民间的贤德之士往往被埋没。加上唐代的群相制度分散了宰相的权力,很多宰相对于人才的举荐和任用都持保守态度,这就导致了国家的人才升降制度出现短板。
陶渊明不为五斗米折腰
综上所述,“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是广大读书人的志向。但是由于上升之路往往被权贵、士族所垄断,基层的普通文士报国无门。只能向当朝的权贵自荐,或者是成为权贵的门徒,或者是投身幕府,都是试图得到权贵的赏识。很多人也因此成就了自身,甚至于官拜丞相。但是随着社会的逐渐定型,自荐之路也就变得艰辛无比,各种酸甜苦辣交织其中。“干谒诗”也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出现。它不仅是中国文学历史上的组成部分,也是中国中古社会的一个缩影,充分折射出了当时文人心中的矛盾与踌躇。
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
鼠年春节,冠状新型病毒肺炎来袭,简直是鼠年遭“鼠疫。”
到了关键时刻,各级各种管控措施相继出台;希望大家都窝在家里,管好自己就是对社会最大贡献。
学生开学时间推迟,停课不停学,网上学知识。
为了进一步管控,做好网上医疗咨询服务,做到;控在视线内,早日见拐点。
在微信群上动员大家参加义务站岗守卡。
村民有事凭通行证、外出,一次两小时,两天一次。
交通管控,温岭火车站停运部份列车。
为了更好地掌握处来人口情况,在租住房的大门贴上封条便于检查,封条撕了就知道有人进屋。
爆发,疑似病人越来越多。
鱼情惨淡,水中魚儿越钓越少。
春节由于封路,快递停业,鱼具店红虫巳缺货,我年前买的红虫已存放半个多月了,死的不多,看,好多钻到湿砂子下去了,顺便说一下,通过实际对比,放湿沙里的红虫比放坐便器水箱里水泡保鲜效果要好。红虫虽充足,可这节后钓的鱼廖廖无几!
昨天小猫在旁蹲守,眼巴巴的看着我,我把钓了半天唯一的一条鳑鲏鱼给了她。
村东,罗西闸从桥中间封了,有过路人拆了竹片栅栏,护村队又从后面加了一道铁丝网。
我只能在桥西钓,半天钓三条鲫鱼,东边钓友手气不错上了一条鲤鱼。
漂亮的红锦鲫预示防控战的胜利在即。
我地地处水网泽国,畅通无阻。
钓鱼的永远是弱势群体,目睹撒网打鱼的为所欲为而无可奈何。
今天到村西桥头义务值班,有人开玩笑:“昨天桥边釣鱼鱼口很好,你在桥边守卡,带支鱼竿去,釣鱼、值班两不误。” 我反问: “行么?!”
到卡点,小叔和堂哥在大桥边早钓上了。
没有路人时,溜到他俩边上帮他俩盯鱼漂,上午不错,堂叔钓了十多条鲫鱼。
我在一旁看着过眼瘾解馋,他上鱼我兴奋,他跑鱼我婉惜,感同身受。真是: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
只盼早日平息,民众身体安康,钓鱼以后有的是时间。
堂哥昨天在桥边钓两条鲤鱼十多条鲫鱼,堂叔昨天钓了好多鲫鱼,还中了一条鲤鱼,两人遛了好长时间,可钩不挣气,落得个钩断魚跑。
节间封村封路,水面清照常进行,可船上两人家住两地,回家(邻村)吃午饭路过桥头被我们堵住,有人认识,给他放行。
一天三拨下基层检查了解情况。
钓友们,面对,让我们自觉配合支持,自觉做好防护,坚定信心,万众一心,坚决打蠃这场防控战。
只有身体好,才能有鱼钓。
跟着镜头品诗词|湖光醉人心
湖,姿态万千,或金红、或翠绿,或平滑如镜、或波光粼粼……今天,让我们跟着镜头,一起品味湖在诗词中的美。
舟如空里泛,人似镜中行。(广西壮族自治区宾阳县监委供 曾祥忠 摄)
咏水诗三首·其一
【南北朝】释惠标
曾添疏勒井,经涌贰师营。
玉津花色亮,银溪锦碛明。
舟如空里泛,人似镜中行。
持将符上善,利得动高情。
远香风递莲湖满。满湖莲递风香远。(安徽省黟县监委供 崔健 摄)
菩萨蛮·远香风递莲湖满
【宋】王齐愈
远香风递莲湖满。满湖莲递风香远。
光鉴试新妆。妆新试鉴光。
棹穿花处好。好处花穿棹。
明月咏歌清。清歌咏月明。
弱柳毵毵湖上天,天青湖碧此留连。(杭州市监委供 王建才 摄)
州将和丁内翰寄题延州龙图新开柳湖五阕
【宋】宋祁
弱柳毵毵湖上天,天青湖碧此留连。
东方千骑浮云骏,折得春枝便作鞭。
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河南省郑州市中原区监委供 岑伟刚 摄)
望洞庭湖赠张丞相
【唐】孟浩然
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
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
欲济无舟楫,端居耻圣明。
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
夕阳水底霞铺锦,清夜波心月涌金。(江苏省高邮市监委供 张亚光 摄)
题蔡州东湖
【宋】祖无择
夕阳水底霞铺锦,清夜波心月涌金。
此是东湖最佳处,无人来伴水仙吟。
风日晴和人意好,夕阳箫鼓几船归。(湖南省沅江市监委供 王劲 摄)
湖上
【宋】徐元杰
花开红树乱莺啼,草长平湖白鹭飞。
风日晴和人意好,夕阳箫鼓几船归。
树色烟轻重,湖光风动摇。(四川省古蔺县监委供 成林 摄)
自乐城赴永嘉枉路泛白湖寄松阳李少府
【唐】张子容
西行碍浅石,北转入谿桥。
树色烟轻重,湖光风动摇。
百花乱飞雪,万岭叠青霄。
猿挂临潭筱,鸥迎出浦桡。
惟应赏心客,兹路不言遥。
(国家监委网站 杨雅玲 整理)
【坐观垂钓者【坐观垂钓者,空有羡鱼情典故成语】】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