坐观成败,坐观成败的意思解释

更新:07-19 现代故事 我要投稿 纠错 投诉

成语故事 坐观成败(第815集)

坐观成败这个成语故事出自于《史记·田叔列传》:“见兵事起,欲坐观成败;见胜者,欲合从之。”

坐观成败,比喻一个人在旁边冷眼观察别人的成败。

江充,本名齐,字次倩,是现在河北省邯郸市人。

在西汉时期,晚年的汉武帝刘彻怀疑有人要他,就派江充去。江充借此机会杀掉了竞争对手,诬告太子刘据有谋反之心。

刘据在忍无可忍的情况下杀了江充,并骂道:“江充你这个赵国的奴才,陷害赵王父子还嫌不足吗?又来害我父子!”汉武帝派兵去逮捕刘据。

太子发兵诛杀江充的时候,与丞相刘屈髦的大战于长安,向当时担任京城禁卫军北军的任安求救,太子要他发兵支援,但任安按兵未动。太子平定后,汉武帝认为任安“坐观成败”,“怀诈,有不忠之心”,论罪腰斩。

每天学习一个成语故事, 读史明智,长知识。

熬夜费灯,码字不易,请读者加个关注吧!

请读者提出宝贵意见哦! 发现错别字请在评论区留言或私信给我!

大史话:坐观成败,孙传芳自食其果。江西战场,桂系扬名天下

书接上回

北伐军杀出广东后,横扫两湖,打得吴佩孚精锐尽丧。

唐生智靠着第四军和第七军打头阵,趁势崛起,俨然一副要取代蒋介石的架势。

为了压制唐生智,蒋介石率第一军东征,决定拿孙传芳刷经验。

这里有个问题:

老蒋连武昌的两万残兵都打不过,他凭什么认为孙传芳就是经验包呢?

答案很简单,因为友军已经在江西打开了局面。第一军这时候过去,正好可以捡便宜。

1926年8月,吴佩孚要求昔日小弟孙传芳出兵,侧击北伐军。

但孙传芳认为吴佩孚日落西山,早晚必倒,不如借北伐军之手消灭了拉倒,自己到时候再杀过去,把两败俱伤的北伐军和吴军一勺烩。

然而,正当孙传芳小算盘打得啪啪响的时候,他也被自己的小弟背刺了。

8月底,孙部师长赖世璜被国民策反。

9月,在赖世璜的接应下,北伐军轻取赣南重镇赣州。

几天后,北伐军的第二军和第六军趁势北上,陆续进占萍乡、高安等地,杀到南昌附近。

9月19日,南昌城内的工人、学生及部分警备队响应,协助程潜的第六军袭占南昌。

孙传芳获悉情况,大为吃惊,连忙从江苏、安徽、浙江调集十万大军,准备进行反攻。

孙传芳的“五省联军”

反攻之前,由于武昌还未攻克。因此孙传芳制定了声东击西战略。

也就是将主力放在九江,意在反扑鄂东,解武昌之围。

其余派往南昌,牵制江西的北伐军。

北伐军这边,第六军拿下南昌后,如果友军及时跟进,根本不惧孙军反扑。

但由于第三军军长朱培德与程潜有矛盾,他在听说南昌已下后,命令所部原地休整一天。

如此一来,北伐军便未能及时巩固阵地。

9月22日,程潜感到孤城难守,下令撤离南昌。

结果在撤退途中,遭到孙军袭击。

程潜无法收拢溃兵,只好剃须化装,靠着当地老表领路,才逃出包围圈。

事后,白崇禧讥笑程潜是“曹孟德潼关遇马超”。丢了大脸。

第六军遭到重创,短时间内无法恢复战力。

于是,蒋介石便把第七军由湖北调往江西。

历史影像中的“钢七军”

第七军的战斗力,明显还是强一大截。

9月30日,李宗仁率部在武宁箬溪与孙军谢鸿部相遇。

双方鏖战近一日,谢军全线崩溃,死伤万余人。

10月3日,第七军乘胜进攻德安。

德安是孙军的补给要站,有重兵驻守,且构筑有坚固工事。

但第七军武德充沛,仅用半天时间就拿下德安。

接下来,第七军又连续取得王家铺之役、九仙岭之役的胜利,打开了进攻南昌的通道。

蒋介石一看,李宗仁可以啊,半个月不到就消灭了江西的半数孙军,便亲率第一军的第二师前往南昌,准备收割果实。

10月12日,蒋介石来到南昌郊外。白崇禧当时也在。

白认为南昌城垣坚固,强攻肯定吃亏,主张暂时围而不打。

但蒋介石求胜心切,非要强攻。

13日凌晨,蒋指挥第二师攻城。

结果在攻城期间,孙军组织敢死队,突然从城下的水闸中破关而出,袭击攻城。

当时夜黑风高,伸手不见五指。第二师官兵搞不清敌人是从哪里摸出来的,顿时大乱。

见自己又吃了败仗,蒋介石六神无主,竟然抓住白崇禧的手问道:“健生,怎么办?赶紧想办法啊!”

白崇禧倒是不慌,他事先已在赣江上游搭了两座浮桥,于是便令全军由浮桥渡江,退往西岸。

战后,孙传芳让媒体大肆宣传,说“蒋中正在南昌附近受伤甚重,闻系中其腹部,因而致亡。”

平心而论,这次战斗,蒋介石的损失并不大。

关键是丢人。

此次收复南昌,蒋介石筹划许久,为了确保胜利,他让第七军打头阵,估摸着万无一失了才亲自出马。

结果呢?打输了不说,还被敌方传谣,说他在南昌城下被击毙了。

听说老蒋一败再败,唐生智那头又开始得瑟,公开叫板道:蒋总应该是太累了,不如休息吧。接下来让我指挥,别说是江西,拿下南京也不在话下!

连番被唐生智羞辱,蒋介石郁闷至极。

为此,他在日记中写道:“因余之疏忽卤莽,致兹失败,罪莫大焉,当自杀以谢党国;且观后效如何。”

郁闷过后,该干啥还得干啥。

南昌一定要拿下来,不然“废柴”的帽子就得戴一辈子。

于是,蒋介石便从武昌调来第四军一部,决定靠着这支铁军冲锋陷阵,为自己洗刷耻辱。

第四军援赣期间,李宗仁指挥第七军继续在江西大杀四方,屡次击败孙传芳主力,打得安徽军务督办陈调元不禁感叹道:“广西军是钢军”。

第七军的“钢军”之名,由此而来。

11月,苏联军事顾问加伦也来到江西。

在加伦和白崇禧的帮助下,蒋介石制定了以截断南浔路,歼灭孙军主力为主,不急于夺取南昌的计划。

11月3日,战斗打响,北伐军士气如虹,前仆后继,

11月7日,外围战斗结束,南昌沦为一座孤城,城内仅剩三千残兵败将。

11月8日,蒋介石下令攻城,城内残敌投降。

同一天,白崇禧率领由第二、第三、第七军组成的追击,迫使孙军三个旅投降。

至此,江西战役胜利结束。

整场战役,北伐军死伤近两万,团长约半数。损失严重。但战果十分丰厚。

总计缴获了五万余支枪,二十多门炮,五十余挺机关枪,俘虏团长以下七万人。歼灭了孙传芳的大部分精锐。

打了这么漂亮的仗,蒋介石随之也洗刷了自己的污名。

但问题在于,第一军的贡献不大,不仅不如第四军和第七军,就连第二军、第六军也不如。

由此,也导致了一个问题——不仅唐生智要拆蒋介石的台,其他军长,尤其是李宗仁,也产生了取蒋而代之的想法。

这为后来桂系逼宫,蒋桂分裂埋下了伏笔。

当然,现在还不是内斗的时候。

所以接下来,北伐军的重点任务还是打击孙传芳。

孙传芳那头,损失了大部分主力后,也遇到了吴佩孚当初的窘状。

这就是典型的上行下效。孙传芳是怎么背刺吴佩孚的,他的下级就怎么背刺他。

见人心涣散,孙传芳只好求助于吴佩孚。

因为孙的部下,如福建督理周荫人、南京卫戌周凤歧等人,都是吴佩孚的信徒。

吴佩孚说话,比孙传芳好使。

不过,这时的吴佩孚,日子也不好过。

吴佩孚逃离武昌后,跑到了河南信阳。

当时的河南以及直隶南部,名义上还归吴佩孚统治。这些地方,林林总总,大约还有二十万人枪。

看账面数字,吴佩孚实力犹在。

可这些兵马只是名义上归吴指挥,真正能调动的可战之兵少得可怜。

并且,信阳一片的实力派靳云鹗也不听吴佩孚指挥。

他曾下令,凡通过他防区的,一律缴械。吴佩孚的卫队经过时,也被缴械了。

吴佩孚闻讯大怒,要跟靳云鹗火拼。

靳云鹗毫不示弱,指示手下,吓得吴佩孚仓皇逃至郑州。

人心涣散的这种地步,吴佩孚也只好把大哥曹锟请出来收拾残局。

曹锟到了郑州后,先当众怒斥了吴佩孚一通,然后找来靳云鹗,说大家都是一家人,劝靳应该以大局为重。

常言道,落毛的凤凰不如鸡。

曹锟下野两年了,影响力远不如当初。这时候出山,也就是走走形式,没啥实际意义。

后来,靳云鹗在郾城设立部,扬言要反攻武汉。

但他日日言反攻,却日日按兵不动。

而就在此时,张作霖也落井下石,派兵占领保定,吞掉了吴佩孚留在直隶的几万人马。

随后,五万奉军还陈兵于黄河北岸,准备随时接管河南防务。

这就是军阀,有利用价值的时候称兄道弟,一看没用了,马上踩上一脚。

1927年2月,眼看大势已去,曹锟离开郑州,回到天津又做起了寓公。

曹锟走后,靳云鹗作死,表示河南是自己的地盘。奉军要敢南下,将坚决还击。

吴佩孚一看,这都啥时候了,军阀之间还斗来斗去呢?

无奈加上无助,吴佩孚索性也躺平了。

几个月后,吴佩孚离开河南,前往重庆寻找四川军阀杨森的庇护。

吴佩孚离开前夕,奉军对郑州发起攻击。

靳云鹗打不过,转头就投靠了冯玉祥。

1926年9月,冯玉祥从苏联回国,在绥远九原誓师,加入。其部被改编为国民军第二集团军。

既然奉军下场,与国民开战了。困守南京的孙传芳自然也就傍上了奉系。

不久后,孙传芳给张作霖拍去电报:为今之计,只有张大帅才有能力统一咱们北洋诸军。大帅,我孙传芳跟定您了!

我们知道,张作霖和孙传芳是有仇的。

当初要不是孙传芳发动浙奉,郭松龄也不可能有机会反叛,搞得张作霖元气大伤。

不过,张作霖是明白人。他知道这时候的头号大敌是北伐军。

所以,孙传芳拍去马屁电文后,张作霖随即就任安国军总,并派安国军副张宗昌率直鲁联军南下增援。

张宗昌南下之前,北伐军拿下了福建、浙江,兵锋直指上海。

上海的工人武装在地下党下,发动两次武装,都被孙传芳派兵。

1927年3月,在吸取前两次的失败教训后,工人武装决定进行第三次。

与之同时,北伐军分兵多路,进攻南京。

孙传芳这时候手头上只有八万人马,应付北伐军尚且不足。

因此,工人的任务就交给了直鲁联军。

然而,直鲁联军的战斗力实在低的莫名其妙,竟然连工人武装都打不过。上海第三次武装也因此取得成功。

事后,张作霖听说张宗昌连临时武装的工人打不过,十分恼怒,他表示要追究责任。

张宗昌为了甩锅,就把他的把兄弟、直鲁联军第八军军长兼海军毕庶澄给毙了。

说此次大败,是因为毕与有暗中联系。把责任全推到了毕庶澄头上。

随着上海、南京等地接连光复。

至此,长江以南地区全部被北伐军攻占,北伐取得辉煌胜利。

下一步,北伐军的目标是继续向北,直指张作霖的地盘。

然而,就在这前途一片光明的时候,北伐却突然停止了。

为啥?

内讧了。

1926年底,随着北伐一路高歌猛进,工农运动在各地也蓬勃发展。

但渐渐地,大家发现工农运动越来越左,影响了大局。

一个很直观的表现:北伐军中有很多军官是富农或地主出身。人家在前线打仗,农会却在后方把土地给分了,动了很多人的利益。

蒋介石作为总,他要想控制,自然要照顾军官利益。

1927年1月,为了制衡蒋介石,苏联顾问鲍罗廷在武汉组织了一个“临时联席会议”,代行国民职权,将蒋介石撇在了一边。

蒋介石心想,我是总,的一把手啊!你们凭什么架空我?

为了反制“临时联席会议”,蒋便将总部设到南昌,公开打擂台。

可结果,由于没钱,财务被武汉那边把控了,蒋在南昌这边撑了几天,没钱发军饷,只好认怂,动身前往武汉。

蒋到了武汉后,鲍罗廷先礼后兵,在欢迎宴上当众向其施压:向左还是向右,自己选!你要是敢阻挠孙生前制定的三大政策,妨碍工农运动发展,我可不答应。

被鲍罗廷摆了一道,蒋介石当场没说什么。

等回到南昌后,蒋发布了一则毫无威慑的通电,要求免去鲍罗廷职务。没人理他。

这时候的国民,还得指望苏联援助度日。不敢跟金主撕破脸。

蒋介石愤愤不已,在日记中发牢骚:“要吃了鲍罗廷的肉”。

到了1927年3月,随着孙传芳倒台,大运动发展到江浙一带,代表官僚买办、大和大资本家利益的江浙财阀如丧考妣。

这些人惶惶不可终日,急需寻找保护伞。

加之,上海的列强也急需寻找新代理人。

于是,手握兵权、与鲍罗廷有仇的蒋介石就成了这个保护伞和代理人。

3月26日,蒋介石曾经的恩主虞洽卿代表江浙财团向蒋承诺:愿意认缴五百万大洋,维持上海稳定。

一直困扰蒋介石的军费问题被江浙财团搞定,蒋也随即亮明立场。

4月12日,蒋在上海宣布”清党”。

六天后,又在南京另立“国民”,与武汉国民对峙。

蒋介石另立前夕,汪精卫从法国回来了,而他回国后的第一个落脚地就是上海。

在上海期间,汪精卫反对蒋的主张。

桂系这时候支持蒋介石,见汪唱反调,便决定软禁汪精卫。

汪听说李宗仁要整自己,立马开溜,跑到武汉会议,宣布免去蒋介石的一切职务,开除党籍,并下令讨伐。

可会议结束后,众人却面面相觑。

决议是通过了,但要怎么执行呢?

蒋介石这会有桂系支持,又有江浙财团提供银弹支持。并且列强还支持他。

真要打起来,未必打得过。

就在这时,李宗仁出来表态,表示既然宁汉一时间谈不拢,不如各自北伐,等拿下北京后,再解决党内纠纷。

李宗仁的表态,给了汪精卫台阶下。

所以权衡再三,武汉方面最终决定,蒋的问题先放到一边,为今最重要的还是北伐。

5月,李宗仁、白崇禧、何应钦各率一支人马北伐,成功拿下交通枢纽徐州。

同一个月,武汉国民也制定了北伐河南的方案:由唐生智出面,组建北伐军。并派人联络冯玉祥和阎锡山,夹击河南的奉军。

北伐开始后,阎锡山并未响应,选择坐山观虎斗。

不过,仅靠唐生智和冯玉祥的第二集团军,对付河南奉军也足够了。

就这样,刚刚进入河南的奉军就被北伐军又赶过了黄河北岸。

然而,就在宁汉各自北伐期间,蒋介石在南京悄悄出手了。

他借助列强和江浙财团支持,切断了长江中游与下游的经济联系。

民国时期的武汉,虽然也是商业重镇,但与上海相比,还是差了许多。

蒋封锁了武汉的资金流入渠道后,苏联援助进不来,武汉立即陷入赤字状态。工商业也是一片哀嚎,十万人失业。

见识了蒋的金融威力后,冯玉祥立即倒戈,以每月两百万银元的代价,抛弃了武汉,奉南京为正朔。

首鼠两端的阎锡山也亮明立场,将武汉方面派到山西的联络代表“礼送”出境。

蒋冯阎穿一条裤子了,在这种情况下,汪精卫丧失斗志信念,叛变,也在武汉“清党”。第一次国共合作就此破裂。

(未完待续)

【坐观成败,坐观成败的意思解释】相关文章:

1.动物故事精选:寓教于乐的儿童故事宝库

2.《寓教于乐:精选动物故事助力儿童成长》

3.探索动物旅行的奇幻冒险:专为儿童打造的童话故事

4.《趣味动物刷牙小故事》

5.探索坚韧之旅:小蜗牛的勇敢冒险

6.传统风味烤小猪,美食探索之旅

7.探索奇幻故事:大熊的精彩篇章

8.狮子与猫咪的奇妙邂逅:一场跨界的友谊故事

9.揭秘情感的力量:如何影响我们的生活与决策

10.跨越两岸:探索彼此的独特世界

上一篇:坐观垂钓者【坐观垂钓者,空有羡鱼情典故成语】 下一篇:坐观成败的意思,坐观成败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