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东击西的故事-声东击西的故事简要概括

更新:07-21 现代故事 我要投稿 纠错 投诉

每日故事之声东击西

韩非子·说林上》曾经提到:“今荆人起兵将攻齐,臣恐其攻齐为声,而以袭秦为实也。不如备之,戍东边,荆人辍行。”《淮南子·兵略训》有云:“故用兵之道,示之以柔而迎之以刚,示之以弱而乘之以强,为之以歙而应之以张,将欲西而示之以东。”唐朝杜佑的《通典·兵六》里明确指出:“声言击东,其实击西。”

解读在实施声东击西时,一定要确认对方方寸已乱,失去了正常的判断力。要知道在历史上,身处险境仍能料敌自如的名将不乏其人。怕就怕对方头脑冷静,识破了虚张声势的计谋,这时不但计策不能成功,还有可能中了敌人的诱敌之计。按语中的战例一攻一守,黄巾军的组织显然不如军严密,所以一旦被围就惊慌失措。而周亚夫是名将之后,又被汉文帝称赞为“此真也”,所以在大兵压境之下处变不惊,吴军佯攻东南角时,周亚夫才能识破。

故事楚汉争霸时期,汉王刘邦曾率军攻打楚都彭城,结果被项羽的军杀得大败,溃逃到了荥阳地区。这时,许多已经归顺了刘邦的将士见势不妙,纷纷投降了项羽。刘邦的降将魏王豹一看苗头不对,也离开汉营,回到了他的封地河南。魏王豹一到河南,马上封锁了黄河西岸的临晋关,切断了军的退路,去与项羽谋和。这样一来汉军腹背受敌,形势十分危急。于是刘邦派部将说服魏王豹,动员他重新投靠汉王。可魏王豹一意孤行,坚决不允。刘邦恼怒万分,就派大将韩信去征讨魏王豹。

韩信率领汉军来到了黄河东岸,他见蒲坂地势险要,易守难攻,而且对岸又有重兵把守,知道从这里强攻是难以取胜的。于是韩信决定运用兵法上“声东击西”的战术,准备巧渡黄河天险。为了迷惑柏直,韩信就命少量兵马在蒲坂对岸扎下营寨,并让他们日操练巡行,做出汉军要从这里强渡黄河的姿态,却暗中调兵遣,把汉军主力转移到夏阳河口,准备从夏阳偷渡黄河,进攻魏王豹。

果然,柏直中了韩信的计,以为汉军真要从蒲坂渡河了。韩信率精锐人马赶到夏阳后,立即命士兵砍树,做了大量木桶,然后三三两两捆在一起,再拴上木排,便制成了渡河用的木筏,乘着它们神不知鬼不觉地渡过了黄河。汉军一上岸,就直取魏王豹的老巢安邑。

魏王豹反应过来的时候,已经为时已晚。可魏王豹的乌合之众根本不是汉军的对手,结果让汉军杀得惨败,魏王豹自己也被韩信活捉了。

声东击西,八路军奇袭八公桥

百年大党,风华正茂!

今年是中国成立!值此之际,报微信“熄灯号”特别推出“百年微讲堂”栏目,讲述红色经典,弘扬先辈精神。

作者简介

潘焱,文中身份为冀鲁豫第2军分区参谋长。1955年被授予少衔。

“倾听经典故事 追寻红色记忆”系列之三

奇袭八公桥之战

■潘焱

一九四三年,日寇一面加强对当局的诱降,一面驱使伪军实行大规模的“扫荡”、“蚕食”。十月十二日,一万五千鬼子兵带着数万伪军,直扑我冀鲁豫中心濮(县)范(县)观(城)地区。一场反“扫荡”斗争就此开始。

反“扫荡”开始时,我们迅速跳到外线。敌人在中心区扑了空,各路伪军在日寇掩护下大筑据点。降将孙良诚所属二方面军两个军,控制了我中心区西南侧濮县、濮阳之间的广大地区。孙良诚率其总部进驻濮阳城东南的八公桥。

这时,我军返回内线,只控制着范县、观城之间方圆百余里的腹心地区。为了恢复与巩固我冀鲁豫根据地,我二分区作为返回中心区的前梯队,向寿张、朝城伪军伸入我根据地的据点,发起进攻。

十一月六、七两日,我连克三处,全歼守敌。

为了彻底粉碎敌人的“蚕食”,军区首长召集了干部会议,讨论如何将孙良诚这股伪军侵入我中心区的据点拔除。孙良诚部得到日寇和汪精卫的扶植,装备精良,干掉他就可使日寇失去锋利的爪牙。

经讨论,大家计划采用掏心战术——迂回到敌人背后,将其首脑机关打掉。敌人兵力虽大,却分布较广,这种战术,便于我集中优势打击其一点。

为了达到出奇制胜的效果,领受任务后,我们作了严密的布置。首先派侦察股长丘克难,前去侦察八公桥及徐镇的敌情。同时,故意把分区的指挥机关和,移向东南方向,远离孙良诚的,并派侦察员和小股向东,到敌据点附近活动,造成我军有攻打刘本功的声势,以迷惑孙良诚,来个“声东击西”。

我侦察员用了种种办法,把消息传到据点里去:故意恫吓伪乡保长;抓来敌哨兵,又故意让他逃回;找内线关系送假情报……日夜擦枪磨刀,练习登梯拼刺。刘本功紧张极了,拼命向各地伪军喊叫求援。

这时,丘克难派人送来一封信,报告了八公桥的情况。最后说:“敌人本来天天向乡保长要夫子赶筑工事,最近听说我们要打刘本功,夫子也要得不紧了,围墙只筑了一丈多高。”显然,这招奏效了,敌人产生了错觉。于是,我们悄悄向孙良诚靠拢,准备随时出动。

十一月十五日,十六团在八公桥侧后的两门镇歼灭了敌人两个连,徐镇敌人一个团前去增援。这是战前预定的一步棋,把八公桥附近的敌人调出西援,我们就可以更无顾虑地攻打八公桥。

一切条件成熟,出发!十六日午夜时分,赶到八公桥,进入预定位置。

战斗打响后,进行得非常顺利,七团三连战士们从东北角越过外壕,翻过围墙,打开寨门,后续一拥而入。敌人发觉时,已被我方堵在碉堡里动弹不得。

十七日九时许,歼灭伪二方面军首脑机关八大处的捷报传来。接着,我们打开了顽抗的敌兵工厂和街心大碉堡,歼灭敌特务团的两个营,活捉了伪二方面军参谋长。一问才知道,孙良诚十五日下午往开封去了。这回算他运气好,漏网了。

打下八公桥,我们又横扫多处据点,并伏击歼灭了援敌的两个营。濮县伪五军慌忙撤退,孙良诚不仅没有占到地盘,倒输了老窝。我冀鲁豫根据地反比敌“扫荡”前更加扩大了。

(本文节选自《星火燎原》,略有删减;《星火燎原》是毛题写书名,朱德作序,无数前辈用鲜血和生命写就的红色经典,生动再现了壮怀激烈、惊天动地的故事,承载着我党我军的基因血脉,蕴含着伟大的精神。)

来源:报微信

播音:郝澄波

编辑:马艺轩

每天一个成语故事 声东击西

声东击西

声东击西是一个汉语成语,意为表面上声称攻打东边,实际上却攻打西边。军事上是迷惑敌人、出奇制胜的一种谋略。联合式。作谓语、宾语、定语。用于军事等。

《淮南子·兵略训》:“故用兵之道,示之以柔而迎之以刚,示之以弱而乘之以强,为之以歙而应之以张,将欲西而示之以东,……”

唐·杜佑《通典·兵六》说:“声言击东,其实击西。”

东汉时期,班超出使西域,目的是团结西域诸国共同对抗匈奴。然而,地处大漠西缘的莎车国,却煽动周边小国,归附匈奴,反对汉朝。班超决定首先平定莎车国。莎车国王知道自己的实力无法和班超抗衡,便向北边的龟兹国求援。龟兹王亲自率领五万人马,援救莎车国。

班超虽然联合了于阗等国,但兵力只有二万五千人,敌众我寡,难以力克,必须智取。于是,班超定下声东击西之计,迷惑敌人。他派人在军中散布对班超的不满言论,制造打不赢龟兹、要撤退的迹象,并且特别让莎车俘虏听得一清二楚。

这天黄昏,班超命于阗大军向东撤退,自己率部向西撤退,表面上显得慌乱,故意放俘虏趁机脱逃。俘虏逃回莎车营中,急忙报告汉军慌忙撤退的消息。龟兹王听后大喜,误以为班超惧怕自己而慌忙逃窜,想趁此机会追杀班超。他立刻下令兵分两路,追击逃敌,并亲自率一万精兵向西追杀班超。

班超胸有成竹,趁夜幕笼罩大漠,撤退仅十里地,就隐蔽起来。龟兹王求胜心切,率领追兵从班超隐蔽处飞驰而过。班超立即集合,与事先约定的东路于阗人马,迅速回师杀向莎车。班超的如从天而降,莎车猝不及防,迅速瓦解。莎车王来不及逃走,只得投降。

而另一边,龟兹王气势汹汹地追了一夜,却连班超的踪影也没见到,又听说莎车已被平定的消息,大势已去,只好收拾残部,返回龟兹国。

声东击西指造成要攻打东边的声势,实际上却攻打西边,是使对方产生错觉以出奇制胜的一种战术。

在篮球场上,他灵活地运球在对方球员之间穿梭,巧妙地运用声东击西的战术,成功地晃过了对方的防守,将球稳稳地投进了篮筐,赢得了场边观众的阵阵喝彩。

近义词:

出其不意:原指在别人没有料想到的时候采取行动,后泛指出乎对方的意料之外。

出奇制胜:用奇兵或奇计战胜敌人,比喻用对方意料不到的方法取得胜利。

反义词:

无的放矢:比喻说话做事没有明确的目标或对象,不切实际,徒劳无功。

露出马脚:比喻破绽、漏洞暴露出来,或事情完全暴露。

【声东击西的故事-声东击西的故事简要概括】相关文章:

1.动物故事精选:寓教于乐的儿童故事宝库

2.《寓教于乐:精选动物故事助力儿童成长》

3.探索动物旅行的奇幻冒险:专为儿童打造的童话故事

4.《趣味动物刷牙小故事》

5.探索坚韧之旅:小蜗牛的勇敢冒险

6.传统风味烤小猪,美食探索之旅

7.探索奇幻故事:大熊的精彩篇章

8.狮子与猫咪的奇妙邂逅:一场跨界的友谊故事

9.揭秘情感的力量:如何影响我们的生活与决策

10.跨越两岸:探索彼此的独特世界

上一篇:声东击西的意思(声东击西的意思近义词和反义词) 下一篇:声势赫奕【声势赫奕读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