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翰:从人人同情到“声名狼藉”,他到底做错了什么?
2021堪称张翰崛起之年。
前女友某爽塌房,张翰成功洗白。
一跃从“万人骂”的渣男,成了“人人同情”的受害人之一。
和某爽分手后,张翰就被钉在“负心汉”榜单上,任人唾骂,连吃牛肉面都被喷得体无完肤。
前脚某爽刚塌房,后脚他就在综艺上大口大口吃上了牛肉面,报了当年一骂之仇。
口碑回暖,资源不断。
按理说张翰应该乘胜追击,事业再上新台阶。
可2022年还没过完,他又从“人人同情”的受害者,成了网友口中逼疯某爽的“元凶”,名声还不如塌了房的某爽。
新综艺镜头全被删减。
十年打磨的剧本惨遭下架。
没有塌房,胜似塌房。
张翰,你确实在塌一种很新的房。
一、
在综艺节目中,曾有嘉宾用纸条写下了对张翰的第一印象:花心。
张翰略显无奈的说道:
“我确实花心,10年内就谈了2个女朋友。”
和吴某凡,李某峰等私生活复杂的明星相比,张翰的感情生活干净的就像一张白纸。
在谈对象这方面,他绝对没得说。
可就是这样白纸一样的“深情明星”,却比吴某凡、李某峰挨骂挨得还要多。
《一起来看流星雨》之前,他还只是娱乐圈籍籍无名的小透明。
但09年这部偶像剧播出后,他从此翻身把歌唱,一跃成为当年最炙手可热的男主演。
有了名,也有了爱情。
荧幕里,他和18岁的某爽是对欢喜冤家。
荧幕下,俩人恩恩爱爱好不甜蜜。
对方18岁生日当天,他还送了自己亲自挑选的一个手链,祝她“和水晶一样永远纯洁”。
当初二人有多恩爱?
只要同框出席活动,张翰眼神就黏在对方身上下不来。
公开恋情后,他微博三条不离秀恩爱。
就是俩人没一起上节目,他也会反复cue对方:“希望和我的公主一起坐旋转木马。”
当某爽和别人闹矛盾,他更是不由分说出来力挺。
一句“楚雨荨可不是你可以随便欺负的”,拉爆观众的少女心。
两部《流星雨》已经将俩人捧成“经典荧幕cp”。
谁承想他们私下互动比电视剧里还要甜一千倍。
那段时间,他们就是观众心中最佳的“金童玉女”。
可没等到俩人结婚的消息,分手的消息却意外来临。
先是张翰一反常态,发了一条伤感微博,引来吃瓜群众的热烈讨论:
“终于相信和你步入婚礼的不一定是你最爱的人。”
面对网友的质疑,他坚定表示:“感情一切如常。”
参加节目时还特意打卡结婚胜地,希望和某爽在这里办婚礼。
可张翰的新节目还没播完,某爽却单方面宣布分手。
她在镜头前表示,分手这件事还没和对方商量。
那边还在秀恩爱,这边冷不丁宣布分手了。
被甩了就算了,骂也是他挨的。
人总是不自觉的偏向弱者,和张翰在一起时,某爽确实卑微到尘埃里。
其实早在俩人公开恋情前,关于他们的绯闻已经飞了漫天。
参加《快乐大本营》时,他被要求给某爽说亲人生病了,希望她能捐。
电话那边的她没犹豫一句,立马答应,这件事成了某爽爱得卑微的最好佐证。
包括公开恋情,也是女方勇敢公开,张翰支支吾吾了一个月才官宣恋情。
同时他还透露,自己没有结婚意愿,因为母亲不支持。
某爽爱得多卑微,就衬的张翰有多渣。
恋爱脑的某爽能多“疯”?
多次透露自己爱得自卑,所以为爱整容,最后因为男友不喜欢再整回来。
为了男友立下规矩不拍亲密戏,错失许多好机会。
谈恋爱时不进组拍戏,甘做男友助理,陪着男友到处飞。
事业最巅峰时期,某爽全用来谈恋爱了。
或许谈恋爱时,她做的这些是甜蜜。
但这一桩桩一件件,都给张翰埋了大雷,只等俩人分手疯狂反噬。
自从某爽单方面宣布分手,张翰微博便彻底沦陷。
有让他追回来的,有表示惋惜的。
但更多是在猜测他做了什么对不起人家的事情。
可无论某爽走得怎样干脆利落,外界舆论如何汹涌滔天。
张翰不为所动,誓死捍卫自己的深情人设:“我最爱的依旧是小爽。”
“深情人设”或许能帮他挽回一点分手的损失,但实在不是进可攻退可守的最优解。
甚至于他直接把自己后路堵死了,亲手将自己钉在“渣男耻辱柱”上。
“我最爱的依旧是小爽”话音还没落完,他的新恋情就曝光了。
分手后,某爽一度被传出“暴瘦”新闻。
每次被拍到,她都一副皮包骨头的模样,看了好不吓人。
对此,外界都认为她是为情所伤。
女主角瘦成骷髅头,男主角携新欢秀恩爱。
两相对比,男主角成了十恶不赦的“渣男”。
当初“深情人设”立得多么好,如今被骂就有多么惨。
甭管他发什么微博,下面必定骂声一片。
就连吃牛肉面,都能被骂“没有心”。
张翰被骂还情有可原,但娜扎被骂,就是真的城门失火,殃及池鱼了。
虽然张翰和某爽分手了,cp粉却迟迟走不出来。
一看男主角又官宣了新恋情,炮火纷纷对准了娜扎。
他们口径一致,将她视为“小三”。
各种时间线,小道消息,传得有模有样。
娜扎实在没办法,发了一篇《他真的很好》的小作文。认认真真回顾了俩人恋爱历程,声明自己不是“小三”。
但哪怕做到这个份上,该挨得骂一点没少挨。
最严重的时候,她一度被骂到关闭评论区。
作为话题度最高的女星之一,某爽粉丝的战斗力有多么强悍自不必多言。
就是关了评论区,他们照样能想方设法的膈应你。
那段时间,她被骂到严重抑郁。
上节目崩溃大哭:“为什么大家都不喜欢我?”
自己在家也是眼泪不停,头发狂掉。
姐姐和妈妈必须将她手机强行夺走,不让她上网看,才能让她有所好转。
但无论精神状态多差,处境多么艰难。
娜扎始终没有分手的念头,照样高调秀着恩爱。
“为你,和全世界为敌”,这句话简直就是俩人的真实写照。
可惜,这段共患难的感情还是以分手告终。
如果不是外界压力太大,说不定二人也许可以走到最后。
骂也挨了,感情也吹了。
和某爽谈一段恋爱,竟付出如此惨痛的代价。
所以某爽翻车后,张翰成为第一“获益人”。
“渣男”名号没了不说,还收获了网友的同情。
奈何机会来了他却把握不住。
愣是自己作死,混了个比某爽还臭的名声。
二、
当年某爽翻车,全网掀起了对她的“声讨大会”,纷纷扒皮她曾经的“嚣张”言论。
宣称自己想要坐享其成的事情。
被问及“拍戏累不累”的时候坦言:“不累,觉得累了我会拒绝拍摄。”
个人道德低下不说,职业道德也是一点没有。
当“群嘲某爽”成为网络正确时,张翰化身“狙爽一号选手”,狠狠吃了一波红利。
先是在镜头前大吃特吃牛肉面,和前面挨骂遥相呼应,引起网友怜悯。
后是大谈特谈自己对新作品如何努力,和某爽形成鲜明对比。
一天拍23小时戏,哪怕身体不适也要坚持下去。
这么一拉一踩,张翰“美强惨”人设立稳了。
张翰本人也想顺势而上,趁着口碑回暖靠作品杀出重围。
于是由他兼任编剧、男一号,对外号称“十年磨一剑”的作品《东八区的先生们》诞生了。
对于这部作品,张翰还真是下足了功夫。
在综艺里带领实习生审片7、8个小时一动不动。
成片出来后依然不断打磨细节:走路要和音乐卡点、雪花要落在睫毛上。
临播出前他还不忘最后挣扎一番,动用强大的朋友圈做宣传。
他几乎将所有希望寄予这部电视剧。
可梦想很丰满,现实很骨干。
作品播出后,张翰一下从人人同情落得声名狼藉。
真不怪观众对他要求严格,如果非要用一个词概括这部作品,那么只能是:三观尽毁。
故事情节很简单:四个大学结识的铁哥们,在上海奋斗打拼,最终爱情事业双丰收。
打着男版《欢乐颂》的旗号出道,呈现给观众的却是《油腻中年男幻想录》。
用扯女主内衣带的方式“英雄救美”,完事还加上一句恶臭的台词:是不是给你拽舒服了。
在镜头前吃女主豆腐,美其名曰“浪漫”。
看女上司不顺眼,就用最卑劣的造黄谣的方式搞臭她的名声。
他以为自己成功上演了一出“霸总好戏”,摆出“小样,看我不迷死你”的表情等待观众夸奖。
殊不知电视机前的观众看得脚趾扣地,三观尽毁。
这哪儿是“霸总”,这分明就是“油腻”。
作品播出后,张翰接替了黄晓明的“油王”称号,连连霸榜热搜,评论中十条有九条都在骂他。
就连都下场发声,怒喷:
油腻、悬浮、尴尬,价值观不敢苟同。
当然,他的作品也喜提2.1低分。
直追《逐梦演艺圈》,打破烂片底线,成为倒数第一。
最后惨遭下架,全网封杀。
古有曹雪芹十年磨一剑,磨出佳作《红楼梦》。
今有张翰十年磨一剑,磨出烂剧《东八区》。
可这么抓马的烂剧放在张翰身上,却显得合理很多。
毕竟,他早把自己活成了烂剧男主。
三、
要不人家演霸总能成功,人家从小到大都是霸总。
他出生在一个富裕家庭,是个名副其实的富二代。
大学里其他同学还在当家教赚钱的时候,他就已经开着豪车到处遛弯儿。
毕业后,一部《流星雨》直接将他送上事业巅峰,在娱乐圈扎稳脚跟,从此衣食不愁。
没穷过,没丑过,没吃过苦。
这就是张翰几十年的人生轨迹。
《流星雨》之后,他就成为“霸总专业户”。
对赵丽颖说:“整片鱼塘都被你承包了。”
对张钧甯说:“带上这个项链,你就逃不出我的手掌心。”
对徐璐说:“你脚下十五万三千八百平的大厦,都是属于我的。”
流水的女主,铁打的霸总语录。
几年霸总演下来,张翰自己也很迷茫。
“我感觉我的人生一直在重复。”
“我想撕掉这个标签。”
中间他也曾尝试转型,一部《战狼2》让他重新出发。
可事实证明,他也就在“硬汉剧”里当男配出彩。
真让他来扛大旗,分分钟变“披着片外套的霸总片”。
难道说演霸总就是他逃脱不了的宿命吗?
不不不,比起“演霸总”,他早就到达了最高境界:活成霸总。
当别的嘉宾谈到前任这个话题,他一脸自信的说道:
“初恋跟我在一起,就是她这辈子最大的幸福了。”
蒋勤勤表示,自己想回归娱乐圈,找回自己的事业。
张翰毫不顾忌她的感受,强行灌输自己的价值观:
“你在事业最好的时候选择回归家庭,在我眼里就是最成功的女人。”
坐飞机有空乘被张翰借笔,还回去的时候空乘发现圆珠笔按不动。
拆开一看,原来是他为了表达感谢,将自己的微信小号写纸条上塞进去了。
这语气,这剧情,这自恋,是不是和他演的霸总如出一辙。
当然,工作中的他更是将“霸总”贯彻到底。
在一档职场真人秀中,张翰担任面试官角色。
面试前他给实习生出的考题是:收集公司信息,并汇报对公司发展的相关建议。
可实习生忙完准备接受审核时,他的考题临时变成了:推荐自家艺人。
轻飘飘一句话,白费了实习生所有努力,还颇为对方着想:
“这个社会就是这么严格。”
这个社会是很严格,但由张翰说出来就显得十分可笑。
拍《传奇大亨》时,他多次以演员身份参与剧本创作,还将著名港剧导演戚其义挤了下去。
要知道,这位导演曾经的作品有《金枝欲孽》、《天地男儿》...各个都是高分神剧。
后来他在采访中表示:“在内地拍戏,演员大过导演。”言语内外直指张翰。
就连剧本都能插手,别的就更不用说了。
拍完骑马戏,导演要求张翰补拍镜头。
他立马拒绝:“找替身不就好了。”
对别人:这个社会是严格的。
对自己:别严格到我头上。
霸道又双标,令人咂舌。
张翰全方位无死角的想撑起“霸总人设”。
甚至在生活中也把自己凹成“霸总”。
可惜空有霸总的皮,没有霸总的骨。
没有霸总的脾气和实力,终究将自己活成了笑话。
在《花儿与少年》里有这样一个片段。
其他嘉宾喊张翰去买水果,这时张翰的霸总魂崛起了。
买水果时,他给所有人都买了,唯独没给自己买,想借机展现自己为集体付出的精神。
但等到别人开始分水果时,张翰开始难受了:“没一个人注意到我没有水果吃。”
可明明有人要跟你对半分着吃,被你自己拒绝了。
要么你就别付出,要么你就付出到底。
表面装霸总,内里又拧巴着想让人关心。
性格撑不起霸总的骨,实力更撑不起。
《五十公里桃花坞》里,宋丹丹要求新来的嘉宾都做一个自我介绍,介绍下自己姓名和代表作品。
其他小咖一一照做,哪怕没什么作品也坦然承认。
可到张翰这里画风变了,一句“我是张翰”简单带过。
一向拗脾气的宋丹丹不乐意了,逼问他:“你演过什么?”
张翰就是死活不肯说出自己的作品。
一句“我没名”,将气氛降至冰点。
还真不怪他不肯说,毕竟他是真没什么能拿出手的作品。
唯一一个拿了奖的,还是《战狼2》中演的男配。
出道数十年,唯一让人记住的就是“霸总”。
成也霸总,败也霸总。
演霸总十几年,生生把自己活成霸总。
但真正的霸总有实力有情商,而这正是他的短板。
黄晓明被称“油王”尚且能力挽狂澜,改过自新。
因为人家有实打实的作品,人品也从来没得说。
可他要作品没作品,要口碑没口碑。
本来靠某爽翻车赚了一波好感。
又被他亲手扑灭,用一部烂剧臭了名声。
人们反感的当然不是“霸总”。
是无意识的冒犯。
是不自知的油腻。
是没实力却依旧狂妄自大。
成语讲解:声名狼藉
秦始皇在世时,十分信任大将蒙恬、蒙毅兄弟。朝中有一个大臣,名叫赵高,此人身体强壮,并对法律很有研究。秦始皇提拔他为中车府令,并命他当自己的小儿子胡亥的老师。
有一次,赵高因为受贿舞弊,犯了大罪,刚好蒙毅受理这个案件,蒙毅对赵高一向有不好的看法,就按照法律判处赵高死刑。可是,秦始皇却念赵高是个人才,并且教子有功,就赦免了他的罪,还为他恢复了官职。
赵高因此对蒙毅及其兄蒙恬大恨之入骨。后来秦始皇出宫巡游,在途中染疾病死。此时本应由公子扶苏即位,可赵高却乘机串通丞相李斯,立胡亥为秦二世,并用阴谋手段将公子扶苏和大将蒙恬害死。
赵高掌握了朝廷大权后,对胡亥说:“先帝在世时本打算立你为太子,蒙毅不赞成。于是立了扶苏,我看定得除掉此人,否则会有后患。”胡亥听了,就把蒙毅抓起来,逼蒙毅自杀。
蒙毅知道自己逃不过劫难,便大骂了赵高一通,说道:“从前秦穆公杀了三位良臣殉葬,秦昭襄王杀白起,楚平王杀伍奢,吴王夫差杀伍子胥,这四个国君都因杀了良臣,他们的名声在诸侯各国间非常坏。希望皇上要引以为戒,不要受奸臣的蒙蔽。”
说完,蒙毅自杀而亡。
◎成语释义
形容名誉坏到极点。
◎故事出处
《史记·蒙恬列传》司马贞索隐:“恶声狼藉,布于诸国。”
◎出处译文
名声在诸侯各国间非常坏
他,声名狼藉
史上最传奇的说唱歌手Biggie,1998年在纽约遭遇意外身亡时还不到25岁,在身边人眼中「还是个孩子」。到下个月,距离他去世又过去了25年。Mr.Biggie,你未曾目睹的新千年,它并没有想象的那么美好……
撰稿|鲜 于
编辑|许 静
校对|张 帅
出品|Figure纪录片
这是一场载歌载舞兴高采烈的葬礼。
1997年3月的纽约布鲁克林区富尔顿街,人群聚集,手中举着标语牌和鲜花。灵车驶来,没有人哭泣,大家都在庆祝,大声呼喊着「Biggie 是国王」。
他们记忆中的Biggie(大个子)是快乐的。
人群用欢呼迎接Biggie的灵车
在纪录片《声名狼藉先生:我有故事要说(Biggie: I Got a Story to Tell)》开头,美国说唱音乐制作人、三座格莱美奖得主吹牛老爹(Puff Daddy)说:「这样的场面让我们有了一点动力,故事不是非得以悲剧收尾。」
The Notorious B.I.G(声名狼藉先生),本名克里斯托弗·华莱士(Christopher Wallace),朋友叫他Biggie。他是纽约说唱的救世主,嘻哈音乐史上的传奇,以自成一格的旋律感和带有自传味道的歌词享誉乐坛。2015年,《公告牌(Billboard)》杂志将他列做「史上最伟大的十位说唱歌手」第一名;他最著名的歌曲《Juicy》,则被《滚石》杂志排在其「最伟大的500首歌曲」的第424位。
每个传奇背后都有崛起故事,Biggie的悲剧却尤其令人唏嘘:他和图帕克(2Pac)这两位最伟大说唱歌手,由亲密朋友走到陌路,却在反目成仇后双双遭枪击身亡。
但纪录片并没太多纠结他悲剧性结局,而是通过Biggie母亲、儿时挚友等人的角度,带大家再一次认识这位时代的巨星。
《声名狼藉先生:我有故事要说》海报
《Everyday struggle》
母亲沃莱塔·华莱士从没欣赏过天才儿子的音乐,她对着摄像机回忆,曾经有位朋友买过儿子的专辑,然后告诉她说里面全是脏话。当她问儿子怎么回事时,儿子的回答是,她就不该听这些歌,他的歌不是给35岁以上的人听的。
「从此以后我就离克里斯托弗的歌远远的,是他叫我不要听。」多年以后,沃莱塔还是一脸嫌弃。
绝大多数好友亲人都叫他Biggie或者Big,只有妈妈一直叫他克里斯托弗。「基本上她根本不在乎我做了什么,我不是什么‘Biggie’,我是她儿子,她就是这么认为的。」旧影像中,Biggie说道。
沃莱塔从小就有一个美国梦,期望成为「一个有三个孩子的富婆,在山上有个美丽的家」。十几岁时,她追随梦想的脚步,从牙买加移民到了美国,在纽约做实习护士、老师,与一位风度翩翩的黑人坠入爱河、怀孕,然后从朋友口中得知,「他早就结婚了」。
1972年5月21日,克里斯托弗出生在纽约布鲁克林区圣玛丽医院,没有父亲,母亲独自一人将他带大。
与人们印象中那个强悍的街头形象不同,小Biggie在童年时代非常腼腆,黑皮肤加上私生子身份,让他小小年纪就沦为学校和朋友中的边缘人物。
小学时的Biggie(中)和休伯特·萨姆(左)
但也是从那时起,Biggie就开始尝试用音乐来表达自己了。童年好友休伯特·萨姆说:「他有各种儿童诗歌集,一天中让他最起劲的事,就是聚在一起练歌。」「我们的朋友更多的去混街头,嘻哈音乐从那里进入了我们的生活。」
沃莱塔喜欢听民谣,根本不知道什么是嘻哈,但因为察觉到儿子喜欢音乐,就送给他台录音机,和一些早期说唱乐队The Fat Boys、Run-DMC的磁带——这些都成了Biggie 的hip-hop音乐启蒙。「我听见他房间里发出的声音,我觉得是噪音……」
当然纪录片里并非只有对Biggie儿时趣事的回忆描摹,从他身边其他人的视角看来,凶残暴戾的阴暗面不断穿梭在Biggie的成长历程中。
「他(Biggie)通过我走上了偷蒙拐骗的道路。」另一位童年好友奇可说。
Biggie(前)和奇可(右一)经常厮混在一起
1980年代的富尔顿街是混乱的,完全是你大概能想象得到的模样——脏乱不堪,暴力横行,街区的每一个角落都蹲着成群的瘾君子。
Biggie回忆自己眼里的世界:「我们去富尔顿街,到处都能看见小混混。这些人一直在赚钱,他们有吉普、奔驰、珠宝、古琦、范思哲……我要是想得到那些东西,我该怎么办?」
和母亲一样,Biggie也有自己的美国梦,希望通过个人奋斗和才华出人头地,成为一个有钱人,但年少的他无法抵御easy money的诱惑。「四五年级的时候,别人对我说‘利用你的天赋,思考你未来可以做的事’。我喜欢画画,所以我能用画画做点什么?我会成为艺术品经纪人吗?不,我会有更大的成就。然后有人就介绍我去贩卖(笑)。广告艺术?我到街上待20分钟,我就能赚到钱,真正的钱(大笑)。」
用Biggie自己的话说,生在这样的街区,做个混蛋才能以最快的速度发财,「每个礼拜都能挣个六、七千美元」。12岁时Biggie就开始倒卖,17岁正式辍学,从此深深陷入、枪支与的罪恶漩涡中。
《Juicy》
年少轻狂时将作奸犯科当作是酷和叛逆的错觉,曾毁掉了不知多少年轻人的一生。毫无疑问,那段荒唐岁月也险些丧送了Biggie的前途。
在纪录片有意隐去的1989年到1991年年初这一段时间,Biggie多次被逮捕,被处以缓刑、监禁。
然而在19岁那年,Biggie的人生迎来了一次转机。1991年5月27日,他和朋友偶然参加了街头混混们的线下Freestyle Battle。之前他也走进过录音室跟其他地下音乐团体玩过音乐,但当拿着麦克风现场表演,朋友们才意识到Biggie的魅力。
本片将这次线下线下Freestyle Battle算作Biggie传奇之始
「他行骗、、酗酒,我们干的破事他都干,不过他还能说唱……」Biggie当时最好的朋友奥利提议,搞点啤酒,搞点,找个地下室,录个DEMO,拿去给唱片公司——《声名狼藉先生:我有故事要说》中的这段回忆,与之前的公开说法略有出入。
「这个家伙,我想象不到他是从哪儿冒出来的。」吹牛老爹在片中这样回忆自己听到DEMO时的感觉,「他的韵律、他的押韵、他的声音、他的方法、他的自信……你根本不知道他来自哪颗说唱星球。」
彼时,大部分说唱歌手作品中充斥着前代说唱艺人的痕迹,「几乎仍在用Big Daddy Kane或者Rakim的唱法」,而Biggie的理念更加先进,把自己当成乐器,与音乐真正融合。
Biggie和吹牛老爹
吹牛老爹成为了Biggie的音乐引路人,给他安排制作人、安排现场演出……1993年,Biggie在吹牛老爹策划下,发行首支个人单曲《Party and Bullshit》,并被选作电影《Who"s the Man?》插曲。
《Party And Bullshit》推出后火遍全美,「在白天不放说唱音乐,只放 R&B」的各大电台为Biggie第一次打破惯例,所有听众几乎在一夕之间记住了这个「大个子」。
走红的Biggie没有跟音乐公司签下正式合同,他和他的音乐小团体少年匪帮(Junior M.A.F.I.A.)仍然终日沉湎于街头。当时他的母亲罹患乳腺癌,生活状况不容乐观,Biggie有了放弃成为说唱歌手的想法:「如果和吹牛老爹的合作不成功,我还是得重回街头。我不想失败。」
「我认为克里斯托弗都想尝试一下,他正在做的非法勾当和音乐。如果音乐管用的话,‘ok,我去做音乐’;如果做音乐行不通,‘好,我继续做那个’。」母亲沃莱塔说。
母亲沃莱塔
想要挣钱养家的想法,让Biggie做出了一个鲜为人知的错误决定。1993年某一天,21岁(美国事实成年年龄)的Biggie开上车,带上,前往北卡罗来纳州准备做场大生意,「北卡罗来纳的是20块一小包,我们站在纽约的街角才卖五块钱。」
吹牛老爹说是他截断了Biggie成为毒贩的道路,「我拿起电话打给他,对他说我明白那种想要赚钱照顾好家人的欲望。我爸就是在街头混的,也、、行骗,我两岁的时候他就被杀了。‘,你只有两条路可走,坐牢或是被杀。’我会继续努力,让你的音乐事业成功,我知道我能做到。如果你还想做音乐,我需要你做出承诺。你不能两者兼顾。」
Biggie选择了音乐。
Biggie和他的音乐小团体少年匪帮(Junior M.A.F.I.A.)
他进录音棚更频繁了,也改变了自己歌词的写作和演绎方式,将街头生活带来的残酷与痛苦——尤其是在好友奥利死于街头枪战后——融入。
1994年9月13日,Biggie发行首张个人专辑,同时也是他生前的最后一张专辑——《Ready to Die(准备去死)》。这张专辑绝大部分歌词都在讲述Biggie糟糕的生活,那个充满着犯罪活动、黑暗又无奈的世界,听者能感觉到他的坠落、他的绝望,不过更多的,是为了活下去的呐喊。
《Ready to Die(准备去死)》中的歌词充斥着各种粗口
「有些艺人,你需要费劲口舌去说服他们分享自己的真实生活,分享他们生活的方方面面。从第一天开始,Biggie就一直毫无顾忌地说唱。」吹牛老爹说,「《Ready to Die》是一张让人不舒服的专辑,它的主题,从第一首歌到最后一首歌,你听到的都是自杀未遂,你听到的都是有人处于低潮放弃了自己,整张专辑让人感到不快。」
「但它真的是一种呐喊:活下去。」
《Ready to Die》一经推出就卖出600万张,当周直冲Billboard 200专辑榜第13位。电台、甚至是街头巷尾,都能听到主打单曲《Juicy》的声音……
Biggie几乎以一己之力夺走了西海岸说唱的光芒——《滚石》杂志更是评价Biggie将说唱中心转移到东海岸。
嘻哈诞生地纽约,终于有了自己的说唱之王。
《One more chance》
「那是‘女人都爱酷詹姆斯’的年代,大家都必须表现地很性感,浅色的皮肤、超级的漂亮、水润的嘴唇……The B.I.G看起来好像刚从街头骗完钱后过来。」吹牛老爹说,虽然Biggie外形不帅,但他成功将悲伤、暴力、爱情、性和喜剧的故事编织到引人入胜的音乐叙述中。
Biggie成了风头正盛的音乐偶像,他涉足演艺界、时尚圈,还想拥有自己的厂牌和签约艺人,「我想涉足一切能帮我赚到钱的行业」。
Biggie在情景剧中客串
事业如日中天之际, Biggie恐怕做梦也没有想到,自己的命运会被卷入东西海岸嘻哈对抗引发的惨剧中。
代表东海岸与西海岸说唱的两位传奇人物——Biggie和图帕克——也曾亲密无间。Biggie的第一块黄金劳力士是图帕克送给他的,那是他们对彼此的音乐才华惺惺相惜。
纪录片分析两人分道扬镳的过程,仅引用了Biggie在电台说过的一段话:「总有人看热闹不嫌事大。记得那个‘电话’游戏吗?你在别人耳边说了一些话,等这些话传回来,已经是完全不同的故事了。事情就是这样的。」
Biggie与图帕克也曾是好友
但两个人的矛盾应该远不止被人搬弄是非造成的口舌之争。1995年2月7日,图帕克因性侵罪名被判入狱四年。但在判决的前一天,他在曼哈顿的一个录音室大厅被人连开五枪。侥幸逃生的图帕克写歌指控Biggie和吹牛老爹是幕后策划者,由此引发了旷日持久的东西岸说唱歌手世仇。
1996年,图帕克在拉斯维加斯再次遭到枪击,身中四枪不治身亡。Biggie立刻成为众矢之的,为了自证清白,他前往西海岸的洛杉矶演出。事实证明,这个举动过于冒险了——让人联想起电影《绿皮书》中的黑人钢琴家前往美国南方各州举行巡演的举动。1997年3月9日,Biggie在洛杉矶被神秘歹徒开枪射杀。
Biggie遭枪击时乘坐的汽车,遍布弹孔
不同于此前的《Biggie & Tupac》、《City of Lies》、《Notorious》等一系列的纪录片或电影,《声名狼藉先生:我有故事要说》仅用大约10分钟简单描述了Biggie的悲剧性结局,也没有将焦点放在说唱圈内斗和黑道争端上延展。
正如片名,全片注重Biggie的成长过程,负面问题有意无意则避开了很多,就是一个发生在身边的故事,一个身边人对Biggie的追忆——《I Got a Story to Tell》也是Biggie逝世后出版的第二张专辑《Life After Death》中一首歌。
直至今日,枪杀Biggie的凶手依然没有伏法。但他短暂而传奇的一生给无数人带来了信念和力量,四分之一世纪后,他的画像涂鸦在美国仍随处可见,仍然是时尚icon,仍然是嘻哈圈最宝贵的精神财富。
2021年,美国纽约,跑者跑过Biggie的画像涂鸦
但对于这位天才音乐人来说,传奇终究是个遗憾。他曾经距离梦想成真那么近,却又失去的那么彻底。
「他很有天赋,挽救了很多人的生命,但没有救下自己的。」
- END -
© Copyright Figure Studio
版权所有,未经允许请勿转载
请给我们留言,获取内容授权
【声明狼藉-触目伤怀】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