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厦将颠、大厦将颠指什么生肖

更新:07-23 现代故事 我要投稿 纠错 投诉

大厦将倾

永嘉元年(公元307年),晋室诸王长期争权内斗导致四方战乱、盗贼蜂起,朝廷内部无人理政,地方官员横行不法,饥荒瘟疫接踵而至,天下州郡饿殍遍野、流民四起。面对逃难求食的流民,朝廷地方只知武力而不加以安抚赈济,最终导致流民贼寇铤而走险,踏上了造反的道路。

面对四方骤起的乱局,诸王内斗剩下的烂摊子,东海王司马越马上进行了一系列的应对部署,他要用尽最后的力气奋力一搏,稳固这个处于风雨飘摇中的帝国。

东海王司马越刚想大展身手,残酷的现实就给了他当头一棒,晋怀帝司马炽亲政,又在朝中安插亲信,暗中反对司马越的专权。司马越虽然名义上辅政朝廷,但地方各州的兵马并不全归他调遣,他所依靠的是自己的大本营青、徐二州的兵马,因此他对朝局的掌握还说不上一言九鼎,朝廷里、地方上还有很多官员还是较为听从晋怀帝司马炽的命令。

这位新帝司马炽可比他的兄长司马衷强多了,他今年二十三岁,脑子也正常,肯定不服东海王的掌控。他登基以来主持政务,任用官吏,逐渐引起司马越的不满,他没想到自己费尽心机扶立起的皇帝,竟然一门心思想着脱离自己的掌控。

司马越没有时间和这位新皇帝争夺大权,他的大本营青州、徐州正被王弥攻打,河北的汲桑、石勒也为祸一方,他现在想的是赶紧抽身回自己的封国平叛。他上书出京的奏疏不出意外的被晋怀帝驳回,晋怀帝怕他回归封国后脱离朝廷故不同意他归国。司马越再以平叛为名镇守许昌,这次晋怀帝同意了。

司马越带着自己的班子移居许昌,一方面许昌为中原重镇,且又频临冀、青、徐三州,方便自己前线指挥;另一方面他也想脱离洛阳,摆脱这个掣肘的皇帝,也可以让皇帝自己体验一下执政的困难。随后他大展身手,对自己的亲信进行了一系列部署,分别镇守各地。

他以自己的二弟司马腾为安北、都督司冀诸军事,镇守邺城;以三弟司马略为征南大、都督荆州诸军事,镇守襄阳;以四弟司马模为征西大、都督秦雍梁益四州诸军事,镇守长安;又以琅邪王司马睿为安东、都督扬州江南诸军事,镇守建邺。

琅邪王司马睿是司马昭的三弟司马伷之孙,他是东海王司马越少有的铁杆小弟,司马越讨伐关中期间他就帮忙镇守后方,这次他主动请缨镇守建邺,司马越当然高兴。

司马越让他的这些兄弟、亲信各自镇守一方,平定各自领地内的叛乱,他自己则镇守许昌统御全局。为了拉拢世家大族,安定地方人心,他以琅琊王氏的代表王衍为幕僚,帮助自己稳定局势收拢人心。

王衍是“竹林七贤”之一司徒王戎的堂弟,少有盛名、仪表俊朗、好老庄之学,善于玄学清谈,为世人所重。据说他玄谈期间凡有言语出错时,随口即可更改,旁人难以察觉,世人皆称他“信口雌黄”,可见王衍的学识之广、才思之敏。

王衍察觉天下即将动乱,为求退路,他向东海王司马越举荐了他的亲族,他建议任他的弟弟王澄为荆州刺史,辅佐司马略镇守荆襄;族弟王敦为青州刺史,青州一带叛军。他还对二人说:“荆州有江、汉之固,青州有负海之险,卿二人在外,而吾留此,足以为三窟矣。”。未思进,先思退,狡兔三窟的王衍王夷甫就这样为世人所鄙。

经过一系列针对时局的人事安排,司马越终于可以稍松一口气,专心应对劫掠青州、徐州的叛贼王弥了。王弥入寇以来杀了两位当地的太守,司马越派来平叛的也被王弥反杀。于是司马越命兖州刺史苟晞为帅,让他率军攻打王弥,战事进展的很顺利,苟晞大破王弥军,王弥率领残部败逃。

司马越刚刚收到一点好消息,冀州又出事了,邺城失守,他的二弟司马腾被叛军所杀。

司马腾早先一直驻守并州,荡阴一战过后司马腾联合幽州的王浚反攻成都王司马颖,后来攻克邺城,司马越派他的四弟司马模镇守邺城,让司马腾再次回到他的大本营幽、并一带。此时并州的刘渊自称大单于,聚集匈奴五部兵马在左国城起兵,刚开始司马腾还能,后来刘渊称王,声势越来越大归附者越来越多。庸碌的司马腾逐渐是败多胜少,并州的局势一天比一天恶劣,司马腾也焦头烂额毫无办法。

东海王司马越看着这个二弟可怜,于是就派自己的得力干将刘琨任并州刺史,顶替自己的二弟守护晋阳。把司马腾调到安全一点的邺城,毕竟邺城坚固粮草充足,还有重兵把守,虽然有一些叛军作乱,但凭借坚城重军守个城还是没什么问题的。

司马腾来邺城之前,成都王司马颖的旧将公师藩打着为旧主复仇的旗号为祸冀州,后来被晋军击败,公师藩逃到黄河边上被苟晞砍了。公师藩虽然死了,但没多久他的手下马牧帅汲桑和石勒再次聚兵而来,攻打邺城。骄傲轻狂的司马腾还恬不知耻的说:“孤在并州七年,胡围城不能克。汲桑小贼,何足忧也”,实际上他在并州被刘渊打的生活都快不能自理了。他任邺城期间,城内府库里的财帛空虚,而司马腾的家里却财帛“甚饶”,将士皆怨之。

由于司马腾姑息纵容叛军势头越来越大。他们集结包围了邺城,司马腾这会儿才想起来赏赐金银让将士卖命,将士生怨已久不肯替司马腾卖命。果然不出所料,邺都城破,司马腾被杀。汲桑、石勒率军入城,杀士民万余人,纵火烧城,大火旬日不熄,随后抢掠城中财宝,“大掠而去”。

东海王司马越见邺城失守,二弟被杀。他再遣大将苟晞渡过黄河平叛,苟晞率前锋击贼,他与叛军大小三十余战互有胜负,叛军孤立无援逐渐不敌,苟晞斩首万余。牧帅汲桑兵溃败走,被晋军斩于平原;羯人石勒率残部败逃,投奔并州刘渊。

此战大胜,司马越升苟晞为抚军,都督青、兖诸军事,封东平郡侯,并与苟晞结拜为兄弟,以示器重。自苟晞镇守青州以来,志得意满、纵情肆欲,有婢妾千人,纵情享乐,整日足不出户。他打仗时刑法苛虐,每天都要,号为“屠伯”,兵士都不愿意为其效命。时人以纣王来比喻他,苟晞的弟弟苟纯在青州期间刑法严酷更甚于其兄,时人皆传言:“小苟酷于大苟”。

河北刚刚平定,战败的王弥再次纠结部众卷土重来,他在兖州、青州一带作乱,这次青州刺史苟晞也不能阻挡。王弥大军率领大军一度攻入了许昌,杀其郡守,转而西向进逼洛阳。朝内大惊,司徒王衍率领文武百官在洛阳城东的七里涧阻拦,王弥军大败。这次王弥无处可逃,只得投奔他少年时的好友------并州刘渊。

永嘉初年,关中爆发饥荒,百姓相啖,瘟疫横行,盗贼四起。镇守长安的四弟司马模束手无策,他正忙于向西开疆扩土,与安定太守贾疋打仗,无暇顾及百姓的死活。

与此同时南边的情况也不容乐观,荆州有流民王逌、郝洛寇掠城邑,扬州有陈敏、陈昶举兵反叛,东海王司马越鞭长莫及,只能派当地守军和他的几个兄弟共同。扬州的琅琊王司马睿倒还比较顺利,没费什么力气就平定了陈敏之乱;荆州的司马略也上下其手,叛乱始平。司马略还算有所作为,而王衍派来辅助他的荆州刺史王澄却不务正事,这位王大人成天以酒为友,不问军政,贼寇起兵他也不放在心上,好在靠着司马略维持局面没有出现大的动乱。不久司马略因病去世,东海王又失一弟。

司马越任“竹林七贤”之一山涛之子山简为征南、都督荆湘交广四州诸军事,出镇襄阳,接替司马略的位置。巧的是这位山大人也是唯酒是耽,面对朝不保夕的局面他毫不担忧,该怎么玩乐就怎么玩乐,有童谣唱道“山公出何许,往至高阳池。日夕倒载归,酩酊无所知”。由山简、王澄这两位酒友镇守荆襄重镇能有什么好事?不久,逃难的流民来荆州就食被当地官员驱赶,引起流民强烈反抗,王如、杜弢先后,荆襄再起叛乱。

投奔刘渊的王弥、石勒再度引军而来,二人攻掠魏郡、汲郡、顿丘、邺城,河北一带逐渐沦为二人的舞台。刘渊也在并州四周加急扩充地盘,东海王司马越被搅得手足无措,对外的局面越来越不利。然而洛阳城内情况更让司马越心烦,晋怀帝司马炽不满于司马越的专权,他一直在洛阳朝廷培养亲于自己的官吏。这让司马越惶惶不安,此时中原一带战乱不断,司马越的办公地点也搬来搬去,这次他要重新搬回洛阳,顺便敲打敲打这位年轻的皇帝。

永嘉三年(公元309年),东海王司马越以怀帝的舅舅王延作乱为由率军回京,他杀了王延,贬黜了被怀帝提拔的禁军将领,将自己的亲信安插到皇帝身边,牢牢地控制了朝廷。排除异己、专擅威权的司马越更加放肆,他常戎装上殿、有不臣之迹,世人皆怨。

有积朱诞不满司马越专权叛晋投汉,并将洛阳守卫孤弱的消息卖于汉主刘渊,刘渊听闻派重军猛攻洛阳。司马越连连叫苦,他刚回师洛阳想离叛军远点避避风头,刘渊的人马又来,他只能咬着牙依靠坚城死守,刘渊三攻洛阳,皆不能克。眼见洛阳城高墙厚难以攻克,刘渊转变策略,将兵锋转向徐、豫、兖三州,打算断其补给孤立洛阳。

永嘉四年(310年),石勒、王弥在冀、徐、豫、兖四州获得大胜,郡县城邑纷纷被破,河东大部地区落入刘渊之手。同年,汉主刘渊病危,将帝位传于其子刘和,不久四子刘聪刘和,自立为帝。

刘渊死后,东海王司马越觉得汉主新丧,短时间内应该不会来攻洛阳。他以讨伐石勒为名率领二十万大军东征,这次他带着朝廷文武、王公大臣一起随行,实际上是想趁机逃到他的大本营东海国避难。不料刚走到半路,晋怀帝便想摆脱控制背刺司马越,他下诏命司马越的好兄弟苟晞为大,率青州、兖州兵马讨伐司马越。恰逢苟晞和司马越闹矛盾,他觉得司马越不重用自己,也对自己的结义兄弟司马越不满,于是他陈列司马越的条条罪状,奉皇帝诏令起兵讨伐。

行军到项城的东海王司马越听说连自己的结义兄弟苟晞也讨伐自己,年迈的东海王司马越气血上涌。想到自己为安定天下费尽心机做的一切,到头来还是中原大乱,他越是平定叛乱,局势越发失控。自己的亲兄弟死了两个,结拜兄弟讨伐自己,扶持的皇帝也在明里暗里反对自己。想到这里的司马越急火攻心,一口鲜血吐出,昏倒在地。

司马越忧郁成疾,卧床不起,大军只能停驻项城等待司马越的命令。不过好在苟晞正在被石勒、王弥的袭扰,分身乏术,无暇顾及司马越的动向。病重的司马越躺在床上回想着多年来经历的一切,从谋害长沙到征讨成都,从剿灭二王到到安定朝局,从谋定天下到战乱四起。他不明白晋室天下为何会沦落到这个地步,自己委任的官员为何总是按不下这止而复起的乱军,难道晋室的基业真的要随着自己一同走向这落日的黄昏吗?

永嘉五年(311年)三月,东海王司马越病逝于项城,众人推举司徒王衍为帅,大军拔营,护送着司马越的灵柩再次踏上了回归东海国的道路。

许昌的石勒听说司马越死了,亲率精骑前往追击,两军于宁平城附近相遇,晋军大溃。石勒分散骑兵围而射之,晋军尸体堆积如山,王公士卒死者十余万。随行的宗亲官员也被石勒擒获,他命军卒将这些诸王公卿全部,只留下王衍等晋朝名士。

石勒问王衍晋室衰亡的原因,王衍为求活命把晋室祸乱的原因一一解答,独不提自己的责任。石勒深以为然,王衍看石勒甚悦,于是给石勒歌功颂德一顿吹捧,甚至劝石勒称帝。石勒刚开始被夸得挺高兴,后来反应过来大怒,问王衍为什么没有作为。王衍推卸责任说自己“少不豫事”,石勒怒曰:“君名盖四海,身居重任,少壮登朝,至于白首,何得言不豫世事邪!破坏天下,正是君罪。”,王衍被怼的无话可说。

石勒看着司马越的棺木说:“此人乱天下者”,一把大火连人带棺一起烧了。又看了看王衍等人说:“此辈不可加以锋刃”,他命人半夜推到土墙,将名士公卿王衍等人砸在墙下,活活压死。

永嘉五年(公元311年)六月,刘渊之子刘聪再度率军而来,洛阳城破。刘曜、刘聪、王弥率军入城,进城后焚烧宫庙,挖掘陵墓,抢掠城府,百官及男女遇害者三万余人。晋怀帝司马炽被俘,押赴平阳。

同年,镇守长安的司马模闻洛阳失陷,本想率军救援,不料刘聪派儿子刘粲率军前来攻打长安。司马模出城抵御,大败而归,有人劝司马模尽早投降可以保全性命,糊涂愚蠢的司马模竟然听信其言出城投降。结果被刘粲所杀,长安城陷。

东海王司马越苦心经营的御敌防线全部失毁,他和自己的三位兄弟相继离世,他呕心沥血、用尽浑身解数筑起的铜墙铁壁,却依然无法阻挡那黄昏中骤起的暴风雪。

永嘉之乱,五胡入寇,两都失陷,神州陆沉!奄奄一息的晋王朝正在万丈深渊的边缘做着最后的挣扎。北方大地狼烟遍野,制度经济全面崩溃,郡县百姓纷纷逃难,流民、盗寇难以分辨。荒芜的土地上荆棘遍野而无人耕种,破败的村镇连接百里不见人烟,麋鹿野兽出入庭院以为巢穴,兵燹野火燃遍山河经年不灭。朝廷的声音衰微而无力,胡骑的嘶鸣在广袤夜空中肆意回荡、响彻中原……

红楼梦中,在贾府败落之前,意识到贾府大厦将倾的人都有谁?

红楼梦中,贾宝玉梦游太虚幻境是贾府衰败的一次提前预演。贾府这个钟鸣鼎食之家必将“登高必跌重”,最终树倒猢狲散,落得“白茫茫一片大地真干净”的结局。“皮之不存,毛将焉附。贾家这棵大树倒下,依附于其上的主子、奴才,自然难逃厄运。主子小姐们”千红一哭,万艳同悲“,下人奴才们的下场就更是悲凉了。那么,在贾府败落之前,意识到贾府大厦将倾的人都有谁呢?

最先提及贾府由盛转衰的人是冷子兴。书中第二回冷子兴演说荣国府,“如今这宁、荣两门也都萧疏了”。更严重的是“谁知这样钟鸣鼎食之家,翰墨诗书之族,如今的儿孙,竟一代不如一代了”。

大厦将倾,顾名思义就是高楼大屋,眼看就要倒了。比喻即将来临的崩溃局势。大厦倾倒不是慢慢地倒下,是在某个时间点彻底崩塌。具有突发性和彻底性。

当局者迷旁观者清,作为旁观者的冷子兴一眼就看清了贾府日渐衰落的趋势,但并没有意识到大厦将倾的彻底性和突发性。

最先意识到贾府大厦将倾的人是秦可卿。她给王熙凤托梦不但预见了贾家会迎来一场大繁华,在大繁华过后“登高必跌重”,且给出了修家塾重祭祀的建议,若不早为后虑,临期只恐后悔无益矣

秦可卿不但意识到了贾府大厦将倾,还知道是必然要发生的。岂是人力能可保常的。并且这发生在贾元春封妃之前。那时候的贾家虽不及祖上声势,但也非寻常官宦人家的气象可比。谁也不可能认为贾家会突然崩溃。洞若观火的冷子兴也只是看出贾府不似以前内里殷实。

秦可卿不但有大厦将倾的意识,更有明确的准备措施。她要求王熙凤重视祭祀,是因为“祭祀产业连官也不入的”,即使败落子孙有个退步,不至子孙流散。还可以把家塾亦设于此,以便子孙在贾家败落之后,能读书务农。

秦可卿的准备措施,完全是针对贾府突然崩溃而做的。她警示王熙凤要早做打算,恐怕后悔无益。为什么不是慢慢规划实施?因为时间紧迫,贾府突然就可能崩盘,没有时间徐徐图之。

这也说明只有王熙凤有能力实施这个措施,秦可卿虽为宁府少奶奶,但形势紧急,自己根本没有机会也不可能去实施。当然,秦可卿也是在元春封妃之前就去世了,并没有经过贾府大厦倾倒的那一刻。如果不是她太早去世,有更多的时间,或许就能实施她所建议的措施,贾家子孙或许会是另一个结局。

秦可卿虽是书中第一个明确写出意识到贾家大厦将倾且提出准备方案的人,但其实还有一个人更早地意识到了,但却选择了逃避的方式来应对。他就是贾敬。

贾家以武起家,世道渐平,国家重视文治。贾家力图转型,希冀通过科举入仕,文字辈正是关键的一代。书中明确说了贾政是“原欲以科甲出身的”,贾母最疼爱的小女儿嫁给了探花林如海,都可见贾家对读书的重视。

那个时代,天下人把科举入仕作为不二的正途,“十年寒窗无人问,一朝成名天下知”,考取功名也是极其困难和残酷的。贾敬是文字辈中唯一中了进士的,从这里可以看出,贾敬算得上是一个为家族努力奋斗的上进青年。他后来能放下贾府富贵的生活,独自在道观追求长生,就可见绝不是贾珍、贾琏一流追求极致享受之徒。

贾珍不敢大办贾敬寿诞,“原算计请太爷今日来家来,所以并未敢预备玩意儿”,后来知道不回来,就先找来小戏和打十番的。可见,贾敬厌恶奢侈的生活,对贾珍也有严格管束。他并不是对宁府不闻不问,放任自流。在对家族的管理态度上,是负责任的,是为家族着想的。

贾敬过生日,贾蓉去请,他说自己是清静惯了的,不愿往是非场中去闹。还让贾蓉把自己注的《阴鸷文》刻了散人。阴鸷也就是积阴德,《阴鸷文》是教人积善行德。贾敬愿意注解《阴鸷文》并让刻了散人,说明贾敬是愿意劝人向善的,他心中有光明的一面,他并不是只管自己清静而对他人不管不顾。他不回家是因为在他看来贾府是是非场中。原来他离开贾府的原因就是要逃避贾府。

贾敬是一个为家族着想,努力奋斗,有责任担当的人。他厌恶奢侈,管束子孙,劝人向善。怎么看,他都不该跑到道观求长生。除非他看到了非常痛苦又无法改变的事,在无奈之下选择了逃避,去道观清静就是逃避的结果。

真实情况应该是这样的。因为哥哥贾敷夭折,贾敬作为长房一脉唯一的嫡子,被父亲给予厚望,重点培养。他品性端方,敬天爱人,顺应家族意愿,努力读书,希望能通过科举入仕,并且考取了进士。当时的他壮怀激烈,一心热忱。

当他成为宁府当家人,处在贾家的最高位。也许是看到了贾家不为人知的一面,他意识到贾家很可能会突然崩溃,并且无法避免。在清醒的绝望中选择逃避,眼不见心不烦,他去了城外的道观躲清净,只为寻求心灵的一片安宁。贾敬才是贾家清醒意识到大厦将倾的第一人。

当然,贾家之后经过元春封妃这场烈火烹油之盛事,都意识不到贾家会处于大厦将倾的危险之中。

直到贾府的财政捉襟见肘,连日常开销都需要典当度日的时候,绝大多数人才有所醒悟。

探春说“自然连你们抄的日子有呢”。黛玉说贾府入的少出的多。贾府管理者贾母、王夫人、王熙凤、贾琏也都深知艰难,即使大丫鬟鸳鸯也能感觉出来。这时贾府的衰败之像早已显现无疑,绝大多数的主子奴才都有意识,也已经再没有机会采取准备工作了。

贾府上下数千人口,在贾府衰败之像显现前,真正意识到贾府大厦将倾且有所反应的人只有贾敬和秦可卿两个人,其他人意识到大厦将倾是在败相显露之后,不过是后知后觉罢了,当然也没有做准备的机会,只能落得个悲催的结局。

《南北朝的最后五十年》10.1大厦将倾

《盛世的序曲:南北朝的最后五十年》系列连载

第十章 北齐灭亡记

1大厦将倾

其实,老天一直都非常眷顾高纬,给了高纬无数次翻盘的机会。

在周军围攻平阳城的时候,本来已经冲破城墙,弹指间便可夺取平阳,偏偏高纬要邀请冯小怜来一同观看,于是便按下了攻城的“暂停键”。

平阳决战之前,高纬本可凭借鸿沟,据守平阳,高纬却偏偏主动为敌人铺平了道路。

平阳激战正酣之时,双方本是势均力敌,偏偏冯小怜大喊军败了,使得大军自乱阵脚,战场形势急转直下。

而晋阳城自古便是一座坚城,以易守难攻著称于世,这无疑是一个绝佳的反击机会。

几百年后的宋太宗为了攻下北汉都城晋阳,足足用了四个月的时间,自始至终,都没能撼动固若金汤的晋阳城。

最后,由于北汉内部集团出现了分化,北汉皇帝刘继元才主动出城请降的,宋太宗这才把晋阳城拿下。事后,宋太宗对此非常不满,为了泄愤,竟然把这座晋阳城彻底夷平,把晋阳城从地球上彻底抹掉,又在晋阳以北的阳曲县唐明镇新建了一座新城,这就是今天的太原。然而,新建的太原城已经彻底失去了晋阳城往日的风采,从此也再没有成为一国之都。

由此可见,晋阳城是何等之坚固!

如果高纬能够拿出宇文邕十分之一的勇气,万众一心,抗击北周,胜利的天平绝对是指向高纬一边的,而高纬偏偏选择弃城而逃。

就在宇文邕攻克晋阳不久,一个名叫独孤须达的人,带着一份降书前来拜见宇文邕。

宇文邕一见来人是独孤须达,顿时眼前一亮,因为,独孤须达的父亲就是独孤永业。

独孤永业,我们并不陌生,宇文邕第一次东征伐齐,就是在独孤永业镇守的金墉城下功败垂成的。当时独孤永业异常淡定,并用计骗得宇文邕狼狈而逃,宇文邕对此肯定记忆犹新。

而在宇文邕第二次东征伐齐中,改变原先的战略,取道山西作战,就是为了避开了被独孤永业重兵把守的河南地区。

此时的独孤永业手握三万精兵,且全都是精锐,他听闻平阳陷落的消息后,便连续向高纬上表,主动请缨北伐周军,然而高纬却都置若罔闻。这让独孤永业顿感英雄无用武之地,非常愤慨。

而当晋阳陷落的消息传到独孤永业耳朵里的时候,独孤永业已经对高纬失望到了极点,而就在这时,北周的两位使者突然而至,一个叫做于翼,另外一个叫做韩擒虎。

这其实是宇文邕一早安排的,宇文邕深切知道,想和独孤永业直接武力较量,就如同拿鸡蛋碰石头,是绝对不可行的,因而,宇文邕在伐齐之初,就派出了于翼和韩擒虎作为说客,去说服独孤永业归降。

于翼和韩擒虎对独孤永业,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对独孤永业是软磨硬泡,下足了口舌功夫。

再加上平阳和晋阳的相继陷落,而自己的对战场的诉求却又被高纬置之不理,这已经让独孤永业伤透了心。

最终,独孤永业决定弃暗投明,并派自己的儿子独孤须达向宇文邕递交降书,表示归顺北周。

这不仅仅是一封投降书,同时也代表着独孤永业管辖下的河南九州三十镇,宇文邕没有动用一兵一卒,就将河南之地全部收入囊中。

如此一来,战场的形势瞬间豁然开朗,北齐只剩下了太行山以东的地界,大致相当于今天的河北和山东两省。

而北齐都城邺城,也就是今天的河北省邯郸市的临漳县,从晋阳到邺城,只需翻越一座太行山,便可轻松抵达,可谓近在咫尺。

而直到这个时候,老天依然在眷顾高纬,摆在高纬面前的至少有三条生路。

这三条生路,是高纬的两个大臣提出来的,一个是广宁王高孝珩(héng),另一个叫做斛律孝卿。高孝珩是高澄之子,是高纬的堂兄,而斛律孝卿则是尚书令,负责发号政令。

这第一条生路是,让任城王高湝(音jiē,高欢第十子,高纬的叔叔)扬言攻打晋阳,且让洛州刺史独孤永业率兵出潼关,攻击长安,同时,高孝珩在邺城以北列阵,防备南下的周军。

这无疑就是三十六计中的围魏救赵,宇文邕几乎倾全国之力发兵晋阳,长安城内必定空虚,而北齐在河南地区仍然布有大量兵力,如果从河南发兵长安,宇文邕肯定会选择撤兵,这样一来,不仅可以解决邺城之围,同时可以两军夹击,与北周军一战,胜算非常之大。

虽然这是一个不错的作战计划,但是这一计划只能停留在理想阶段,因为身在邺城的高湝还不知道,独孤永业早已派自己的儿子向宇文邕递交了投降书。

另外,即使独孤永业还没有投降,高纬也绝对不可能用这条计策。我们只要回想一下高纬在平阳以及晋阳落荒而逃的样子,我们就会知道,此时让高纬主动出击,这完全不符合高纬的性格,高纬天生就是被动的,他也绝对没有那种孤注一掷的勇气和胆识。

同样是三十六计,高纬根本不懂围魏救赵是什么玩意儿,他只会一计,走为上计。

而第二条生路,则是让高纬把宫中的美女以及珍宝,全都拿出来,赏赐给将士们。

这无疑也是一个好办法,高延宗此前就是用这个办法,把金银财宝和美女都分散给将士们,以激励将士们一同守卫晋阳城。

然而,高纬的脸顿时一黑,脸拉得老长,一脸的不乐意,他可是比葛朗台还要吝啬的守财奴,金钱和美女是他一生的挚爱,怎么可能拿出来分享给别人。

而剩下的第三条生路,则是一场誓师大会,让我们的皇帝高纬做一番慷慨激昂的演讲,最好能声泪俱下,声情并茂,激发将士们的爱国热情,点燃他们奋勇杀敌的斗志。

这个办法不错,不用高纬出钱,也不用出美女,顶多浪费几滴唾沫星子,高纬听了连连点头应允。

这个办法是斛律孝卿出的,为了以防万一,斛律孝卿特地为高纬代笔撰写演讲稿,一阵泼墨挥毫,一篇洋洋洒洒的演讲稿便出炉了,他亲手交给高纬,并且亲自叮嘱,就按这篇稿子上的内容来背,定能激励军心。

誓师的日子到了,斛律孝卿簇拥着高纬,走上了演讲台。高纬的脸上一副嬉皮笑脸,转身面对台下。

斛律孝卿郑重宣布,我们的皇帝陛下有话要对大家讲。

喧闹的人群瞬间安静下来,所有人的目光全都集中到了皇帝身上,一双双眼睛全都目不转睛地盯着台上的高纬。

高纬站在台上,他看着台下那一双双瞪大的眼睛,周围安静得如同一潭死水,空气似乎都凝固了,高纬似乎能听到自己的心跳的砰砰声。

站在台上的高纬大脑一片空白,斛律孝卿叮嘱给他准备的演讲稿,他一个字都说不出来。短暂的寂静之后,台上的高纬爆发出一阵爽朗的笑声,笑声回荡在空气中,回荡在每个人的耳畔。

高纬这是忘词儿了吗?这很好笑吗?竟然哈哈大笑成这样?

将士们那一双双原本充满期待的眼睛,顿时燃起了红色的怒火。

这国家是你高纬的,连你高纬自己都满不在乎,我们还犯得着为你卖命吗?不如趁早解散得了!

高纬显然是忘词儿了,一旁的斛律孝卿也彻底绝望了,誓师大会,瞬间变成了散伙大会,大家一哄而散。

也许你要问了,忘词儿就忘词儿了呗,顶多说不出话来,干嘛要哈哈大笑呢?

这个问题,不光你好奇,我也好奇,恐怕高纬他自己也在纳闷儿,为什么自己会觉得那么好笑。

不过,按照高纬一贯荒诞的行为处事来看,这完全不需要理由,高纬的人生,就是一场游戏,笑死你不偿命。

誓师大会是演砸了,不过,人家高纬自己有法子弥补,办法很简单,加官进爵。

从大丞相以下,所有的官职无限地扩大编制,没错,所有官职,包括太宰、三师、大司马、大、三公……

一时间,整个里,能跑的,会跳的,后勤部的,炊事班的,站岗的,放哨的,大家统统都是太宰、三师之类的大官。光是担任太宰的,就可以组成一支小分队了。

对此,史书的记载是“或三或四,不可胜数”,北齐整个官僚彻底乱套了。

同名图书已出版

【大厦将颠、大厦将颠指什么生肖】相关文章:

1.动物故事精选:寓教于乐的儿童故事宝库

2.《寓教于乐:精选动物故事助力儿童成长》

3.探索动物旅行的奇幻冒险:专为儿童打造的童话故事

4.《趣味动物刷牙小故事》

5.探索坚韧之旅:小蜗牛的勇敢冒险

6.传统风味烤小猪,美食探索之旅

7.探索奇幻故事:大熊的精彩篇章

8.狮子与猫咪的奇妙邂逅:一场跨界的友谊故事

9.揭秘情感的力量:如何影响我们的生活与决策

10.跨越两岸:探索彼此的独特世界

上一篇:大厦将倾;大厦将倾的下一句是什么 下一篇:大发雷霆;大发雷霆的霆怎么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