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威德之光;大威德之光免费阅读

更新:07-23 现代故事 我要投稿 纠错 投诉

藏传佛教五大金刚本尊

胜乐金刚

胜乐金刚(梵文名 Cakravamsara,藏文名为“登巧”,蒙古语称“德穆钦格”),又称上乐金刚,藏传佛教无上瑜伽修法中尊奉的五大本尊之一,是赫鲁嘎明王的一种。

胜乐属于母续法,据藏传佛教的讲法,最初释迦佛将此法系所有灌顶、密续以及修持引导、口诀传授给了金刚手菩萨。

此尊呈站立姿势,身下有莲花座,象征出离尘世。莲花上为太阳,象征佛光普照,遍知一切。有四个头,前方中间者为蓝色,左面白色,右面红色,后面黄色,相应代表增益、息灾、敬爱、降伏四种功德。每块面上有三只眼,代表观照过去、现在和未来三世。戴五人头骨冠,表示无常和勇武。头上有半月,代表人的幸福。头顶有双金刚,代表方法与智慧双成。腰围虎皮,象征勇猛和无畏。颈上挂五十块人骨串成的念珠,代表佛教全部经典。有十二只手,象征克服十二缘起的方法。主臂左手持金刚铃,右手持金刚杵,两手同时抱明妃。其余各手伸向两侧,手中持斧、月形刀、三股戟、骷髅杖(天杖)、金刚索、金刚钩、人头等物。有两条腿:左腿曲,足下踏着时间符号女。此女仰面躺着,有四手臂,手中皆持法器。右腿伸,足下踏着大自在天(Mahādeva)。该神匍匐在地,也是四手,各持法器。

他的明妃叫“金刚亥母”,梵文 Vajravārāhī,一面二臂,面呈红色,表现出热烈爱慕之情。有三只眼,戴骷髅冠。两手皆持法器,右手执月形刀,左手执人头骨碗,碗内盛血,献与本尊。她的左腿伸,与主尊右腿并齐,右腿则盘在主尊腰间。

喜金刚

喜金刚是藏传佛教密宗修习观想的五大本尊之一。藏语称为“杰巴多结”,又被叫作“饮血金刚”或“欢喜佛”,“欢喜”的更深意思是通过修行所获得的大自在、大自由和大解脱,也就是真正的身心合一的大欢喜境界。

传说欢喜金刚是大自在天之长子,是一个象征残害世界的大荒之神;而明妃则是观世音菩萨的化身之躯,以救世渡难为本,以其拥抱吸其荒神之大恶之源,受摄邪恶和邪欲,以其达到自在欢喜,所以也称其为“欢喜天”。

据唐朝密宗高僧善无畏翻译密宗经典《大圣欢喜供养法》说:大圣自在天乌摩女,生的有3000个儿子,他们分为左右两边,其中右有一千五百个毗那夜迦王,他们都是人身象鼻,在世间行施诸恶的天魔;左边的1500个为扇那夜迦王,他们行善积德。而这1500个扇那夜迦王,据说就是观世音菩萨的化身。为了调伏恶魔毗那夜迦王的诸多邪恶行径,观世音菩萨显身为女,与毗那夜迦王成为“兄弟夫妇”,故做拥抱之像。其目的是为改邪为善。

欢喜金刚的造像风格通常是双身、单腿稍弯曲立于莲花座上,左腿向内弯曲,右脚下踩两个仰卧人,象征摄受和降伏的邪恶与无明。欢喜金刚拥抱明妃金刚无我佛母,有五个头,五只眼,脸部色彩分别是黑、白、灰、红、灰蓝或黑色,有16只手臂。欢喜金刚的头顶骷髅冠上,一般有佛头、金刚杵或是马头等装饰标志。金刚的身色通常为魔色或是黑色。手臂佩有臂钗。最明显的标志是16只手臂分别都持有白色的骷髅碗,里面盛有各种神物,而且每个碗里都站有一个人物或是动物。右手碗里依次是:白象、青鹿、青驴、红牛、灰驼、红人、青狮、赤猫。天魔和 红角 各是里面的一种动物;左边碗里依次是:黄天地、白水神、红火神、青风神、白日天、青骸帝、黄施财等,每种人物和动物在此都有一定的象征含义。

欢喜金刚主臂拥抱明妃,金刚佛母左手勾搂明王脖颈,右手高扬持有弯月刀或是骷髅鼓。与欢喜金刚做接吻状。身上挂有用骷髅装饰的项链,象征着梵文的50个字母。

时轮金刚

时轮金刚是藏密尊奉五大本尊之一,藏名叫“唯柯”,意为时轮。据《西藏王臣记》等典籍记载,他来源于古印度北方的“香巴拉国”(极乐世界),约于公元12世纪时传入西藏,成为藏密无上瑜伽修法中所奉重要本尊。按《时轮金刚法》所说,一切众生都在过去、现在、未来“三时”的“迷界”之中,不得解脱,轮回流转,若依此尊修习,控制体内“有生命之风”,以保长寿,并通过“五智”和“禅那(禅定)”合一的相应方法,便可达到即身成佛。他的形象也有多种,有一头的,有多头的,但常见的是四头十二臂双身像。

四头十二臂形象为:身体呈兰色,并放出五彩光线,是佛体之象征。四头颜色也不同,前后左右依次是蓝、黄、白、红色,分别表示增益、息灾、敬爱、降伏四种事业,也是功德圆满的象征。面各三目,象征洞察一切。每头皆以人骷髅为冠,头顶也有半月和双金刚。共有12支手臂,而每只胳臂上又有两只手,因此总共是24只手。手的颜色也有区别,从手臂看,有四双蓝色,有四双红色,有四双白色。从手指看,每只手的五指从拇指到小指颜色亦各异,依次是黄、白、红、蓝、绿色。每个手指由指尖到手掌也不同,依次为蓝、红、白色。藏密颜色的意义和作用在这尊神像上得到了充分的运用和体现。他的24只手中,有两手抱明妃,并持铃杵以表方法与智慧双成,其余手伸向两边,手中各持不同器物,都含有宗教寓意,但主要表现的是主尊的智慧和大愤怒、大无畏之威力。他也是站立姿势,右腿伸,脚下踩红色欲望神;左腿曲,脚下踩白色可怖妖魔。

他的明妃呈黄色,四面八臂。四面颜色各异,手中持不同器物,伸左腿,曲右腿,与主尊相反。

密集金刚

密集金刚是藏传佛教密宗修习观想的五大本尊之一,梵语称为“库夫雅·萨玛迦”,藏语称为“桑堆”。有时也称为“集密金刚”或“密聚金刚”。

“密集”或是“集密”都有表示秘密的含义。“密集”一词在《宝积经密迹金刚力士会》里解释说“法意太子曰:吾自要誓,诸人成得佛时,当作金刚力士,常亲近佛,在外威仪,省略如来,一切秘密常委诳依。普间一切诸佛秘要密迹之事,信乐受喜、不怀疑结……其法意太子则今金刚力士名密迹是也。”因此,在藏传佛教中,尤其是格鲁派教法中非常重视密集金刚之法的观修。也有说密集金刚是从密宗五方佛中的东方阿闷佛化身演变而来的,在藏传佛教格鲁派教法中,据说密集金刚也是格鲁派创始人宗喀巴大师的守护神。

主尊身蓝色,象征佛教最高谛理。有三头,三面颜色各异,居中蓝色,右边白色,左边红色,表示慈悲和息灾降魔两种功德。每面有三只眼,头顶有双金刚,与胜乐金刚相同。头冠由五个花瓣组成,象征五佛或五菩萨。有六只手臂,都持有物,居中右手是金刚杵,左手为金刚铃,象征方法与智慧双成;居上右手持,象征佛法不衰,常转,左手拿宝珠,象征所求成就;居下右手拿,象征割断一切无明,右手执莲花,象征智慧(体性)清净。有两条腿,结双跏趺坐于莲花座上。他拥抱的明妃叫“金刚母”,也是三头六臂,冠戴、配饰、持物、乃至一切细微处与主尊一样。在藏密五大金刚中,他是较简单但最特别(坐势)和最好辨识的一尊金刚。

明妃的身色一般也为蓝色,也有三头六臂、三只眼,上两手勾搂金刚的脖子,其余四手持莲花、宝剑、弓箭等法器,双腿盘于金刚腰部。金刚与明妃都戴花冠、耳环和臂钗。在壁画和唐卡中一般都有蓝色圆形头光和橘红色背光。

大威德金刚

大威德金刚梵文称“yamantka”,雅曼达噶。藏语称“吉杰多吉”(vjigs byed rdorje)。汉译“敌治死王”、“大威德忿怒明王”、“圣阎曼德迦威怒王”、“大威德尊”、“降阎魔尊”等多种译名。

佛经《仁王经仪轨》说:“威怒六足金刚,此尊为阿弥陀如来之教会轮身,其自性轮身,为文殊师利菩萨,在五方中为西方。”又《补陀罗海会轨》说:“六足尊无量寿佛忿怒,自性轮身文殊师利菩萨”。大威德金刚是密宗修法中的五大明王之一。

所谓大威德金刚的象征意义,如佛经所言,有“降伏恶魔之威,护善安良之德”。也就是说伏恶之势,谓之大威;护善之功,谓之大德。由于威德极大,能制伏毒龙,断除诸障,降伏阎罗,故称“大威德金刚”。这里的“金刚”有无坚不摧之意。

密宗绘画艺术中的大威德金刚有多种造型,一般是三面六臂、一面两臂、六足六面六臂,乘骑为青色水牛。也有三十二头三十六臂的,被称为十三尊大威德金刚。《大神验念诵法》说:“圣阎罗德迦威德怒王,身乘青水牛,持种种器杖,以骷髅为璎珞头冠,虎皮为裙,其身长大,无量由寻,遍身火焰,洞然如劫烧焰,顾视四方,如狮子奋进。”

这是早期汉地密宗中大威德金刚的基本造型特征。藏传佛教中的大威德金刚造像,基本上是依照佛经《大日经》以及《造像度量经》来造像的。如说:“降阎魔尊,是文殊眷属,是大威德势,其身六面六臂、六足、水牛为座,面有三目,色如玄云,作极忿怒之状。”

大威德金刚是文殊菩萨化身的怖畏金刚,为藏密无上瑜迦宝生部三本尊。其像为九头,正面为牛头,每头上都有三只眼,头上戴着五个骷髅冠。34只手臂各手拿着铃、杵、刀、剑、弓、瓶、索子、钩、戟、伞、盖、骷髅等兵器。手执盛有血的头盖骨碗,藏语称“噶巴拉”。34臂象征佛教所说的智慧、勇猛、精进和坚固无比等。16条腿、裸体、拥抱着明妃罗浪杂娃,身色为蓝或黄,表情忿怒狰狞,头上有炽热火焰,头顶是阿弥陀佛,也有说是无量寿佛。大威德金刚脚下,一边踏着水牛、黄牛、鹿、蛇、狗、绵羊、狐狸,象征八位天王;另一边脚下踏着鹫、枭、鹦鹉、鹰、鹊、鸡、雁等。据说是象征脚下八天王的八位明妃。其实是象征修习佛法过程中,我们内心还没有完全克服的邪魔与愚昧。

和朋友们交流、品鉴、和您一起探索唐卡浓厚的文化和知识

喜欢唐卡的朋友们可以添加韩老师的个人微信:tangka920 (长按复制)

多年唐卡经验、与你交流鉴定技巧、分享唐卡热门投资收藏资讯、潜规则

手绘颜料探查、手绘与印刷的区别、揭秘、韩老师的个人微信:tangka920

佛教密宗大成就者如何定位善恶界限?

俗话说:“会看的看门道,不会看的看热闹。”《热译师传·威德之光》(又名《大威德之光--密宗大师热罗多吉扎奇异一生》)一书中描述了很多不可思议的法力和奇妙的神通,读起来的确很热闹,但我翻译这本书的着眼点并不在此。这本书的精彩之处在于:一个修法者如何把自己的全部生命和精神融入佛法的境界之中;一个修得高成就的通达之士心目中善恶染净如何重新定位,要看能否把一切智慧和方便都集中到度化众生这一终极目标。这种超出世俗道德规范的大方便中也包括那些一般人无法理解的男女之情和杀伐之道,以及那些将大乘佛法、显密教理融入通俗的道歌之中的巧妙教化方法等等。

这是一部藏传佛教密宗大师的生平事迹,诚如书中所说“虚构夸张捕风捉影事,/智者正人君子所鄙视。/今将所见所闻亲历事,/据实写成‘普闻天鼓声’”那样,是真人真事的历史传记。书中的主人公热罗杂瓦(汉语即“热译师”,全名热罗多吉扎,简称热罗),是藏传佛教伟大的佛学家、高僧和大成就者,为十一世纪初去印度和尼泊尔学法的藏族译师中的一个,是把大威德(即大怖畏)系列密法引进藏地的五大传承系统中热系的首传宗师。大威德五大传承系统是:热系、觉系、象系、摩系和纽系。其中热氏家族一脉相传之法统,居于五系之首,曾受到八思巴、布顿大师、宗喀巴大师的好评。

这部热译师传是由热译师的小儿子热曲热口述,热曲热的儿子热 益西森格笔录成书的。

看了该书,也许会有人说:这本书里叙述了那么多的神通奇迹,这和佛教不追求神通、不宣扬神奇的思想不相违背吗?对这个问题的答复是:不违背。佛教中有世间和超世的两种自在大神通。一般人们所说的神通是指世间法神通。这类世间神通,不但佛菩萨有,而且邪魔外道也有;不但修炼的人有,而且未经修炼的人中也有与生俱有的;不但在精神、心理正常的人中有,而且在精神、心理失常的病态人中也有;不但人有,而且动物也有。既然神通是佛魔共有、神鬼共有、人畜共有的一种现象,就无法仅仅从神通确定神通具有者是佛还是魔,是神还是鬼,是凶还是吉,这是其一。其二,佛教的转生善道和解脱成佛,不是靠神通,而是靠慈悲善行和般若智慧。若不具备智慧,虽然神通广大,也和邪魔没有什么两样,脱离不了轮回。第三,如果学佛的人舍本求末,轻德行而重神通,认邪魔为佛菩萨,把骗子当作有神通的高人,就会堕入万劫不复的邪恶深渊。

由于以上原因,佛教不提倡神通。除了特殊情况外,即使有神通者,戒律也禁止其显现。这“特殊情况”,就是指那些具有高尚的人格德性者,不为名利和贪心所驱动,而完全为了化度众生的诸种方便。佛教高僧、大成就师所显现的神通,从本质上讲,也都不离度众方便的原则。

一种新事物、新思想出现时,都会受到僵化顽固势力的反对和排斥。这几乎成了人类历史发展的普遍规律。佛教最初传入藏地时,也脱离不了这种被旧势力反对排斥的命运。对顽固势力,说理教化起不到应有的作用时,就需要用更有效的手段。静命的教化和国王赤松德赞的支持,都抵挡不了苯教旧势力的反抗。这时,只好请来神通广大的莲花生大师施展神通,降妖伏魔,清除佛教发展的障碍。十一世纪,一批新的佛法传入藏地,那些佛教内部的僵化顽固势力,又竭力反对新引进的教法。他们目光短浅,从自身利益出发,诬蔑那些新引进的教法传承如大威德、时轮等是“外道”、“邪法”,贬损热译师所修密法为“畜类牛头本尊”等等。热译师为了推广大威德法,用神通法力和保守势力进行了不屈的斗争。试想若没有神通法力,这种新的密法能在藏域驻足吗?

当一种旧的思想体系受到新思想的冲击时,代表这种旧思想的顽固势力就会寻找种种借口维护旧的习惯了的东西,认为在他们头脑里形成的东西,才是最正确的东西。佛教本身的历史也证明了这样一条规律。如小乘教曾经反对大乘教,说“大乘经典不是佛亲自讲的,是后来伪造的”,大乘显教中有些人反对密教,说什么“密教不是佛教,是从印度教(即外道)发展起来的“。直到现在,还有那么一些对佛法缺乏深刻全面了解的人,死抱着陈腐的教派偏见不放,仍然散布“大乘经典是后来的人造的”、“密教是邪门外道,不可学”的谬论,充当着谤法的勇士。“地狱门前僧道多”,这句话在某种程度上反映了“学佛反佛,学道反道”这种反常现象的因果报应。

又有人也许会说:“佛教不是以慈悲为本,禁止杀生吗?这本书中的热译师用咒力杀死了那么多的人,这难道符合慈悲爱生的原则吗?”我想提出这个问题的人只知道佛教的慈悲,不知道佛教的大方便。大乘佛教思想的核心是利乐众生,为众生服务。一切方便法都是为这个目的服务的。为了众生的利益,可以采取任何必要的方便手段。这里面就包括惩恶扬善和以杀为度的手段。佛经里边就有悲心船长杀短茅黑海盗保护船民的故事。教化是佛教的主要手段,但不是唯一手段。对那种说理教化起不了作用的恶众,有时只有采取威慑杀伐的方便手段才会起到拯救、挽度和收摄等止恶扬善的教化作用。大慈大悲的象征观世音,有时也化现为凶暴的马头金刚和三头六臂的黑天怙主;地藏王菩萨也化现为鬼王阎罗,惩罚地狱的恶众。并非观音、地藏没有大悲心,只是觉得对众生施以悲愿,只用温柔慈善的手段度化还不够。由于众生的业缘各异,随缘施度就需要各种方便手段。明白这个道理,对本书中的许多问题就不会产生非议了。

还有一个问题就是热译师有四五个明妃,他作为僧人,算不算破戒?这种情况一般地说藏传佛教也是绝不允许的。对比丘僧不准进行无上密实体慧灌顶,而用观想代替就是这个原因。僧人这样作不算反戒的特殊情况是指思想修养和脉气修炼达到密续中所规定的标准时。热译师修炼二次第的功力已完全达到了公认的圆满程度,获得了大自在,只能以特殊情况看待,不能按僧人的常规仪律衡量。济公圣僧的吃狗肉、喝酒和热罗比丘的亲近女色是通达之士的现象,和那些借密乱搞的堕落之徒与伪装持戒的之类不可相提并论。再想想热罗的诸明妃临别时化光飞走的情形,就会明了她们与众不同的境界。

若读者师佛门中的信士,对照当前社会上的诸种现象和自己学佛的经历及体会,再来细细体味这本书中展示的思想与精神境界和通俗浅显、融显密教理为一体的道歌的韵味,也许会得到读别的书所得不到的许多东西。如果是那样,这本书就不算白译了。

(摘自多识仁波切译作《热译师传·威德之光序》)

大威天龙是什么龙

大威与天龙

开门见山地说,“大威天龙”是作家李碧华在小说《青蛇》中独创的招式,之后徐克将小说改编成同名电影,“大威天龙”便成了赵文卓版法海的独门秘技。

但李碧华并不是凭空创造了这个词汇,她只是将“大威”和“天龙”两个词合在了一起而已。

“大威”一词是佛教常用语,大概是形容非常厉害的意思。

如佛经中有《大威德炽盛光陀罗尼经》、《佛说金轮佛顶大威德炽盛光如来陀罗尼经》、《金轮佛顶大威德炽盛光如来陀罗尼经》、《佛说大威灯光仙人问疑经》等。

又如印光法师语录中有:“有至诚求生西方之心,此三种不可思议大威神力,即得显现。”

《放钵经》:“过于无央数诸佛皆是文殊师利弟子,当来者亦是他大威神力所加被。”

“天龙”由于金庸的武侠小说《天龙八部》的缘故,相对来说较为熟悉。天龙八部原本是指护持佛教的八类护法神,包括天、龙、阿修罗、夜叉、迦楼罗、紧那罗、乾闼婆、摩睺罗迦八大部众,又天众和龙众最为重要,因此统称为天龙八部。

所以,世上本没有大威天龙,说的人多了,便有了大威天龙。(鲁迅:我没说过)

那伽与龙

只看招式名字的话,将“天龙”解释为天龙八部还说得通。但法海身上明明只纹了一条龙,而没有其他形象。这又作何解释。

要解释这个问题首先要说明一点:天龙八部中的龙众,在佛经中的称作“那伽”。相传那伽长身无足,居于海洋池沼与天空中,行云布雨、降福消灾,以保护众生、护持佛法为天职。其原型本是南亚热带雨林中的蟒蛇。从这一点上说,那迦与中国龙有本质的区别。

史载,佛教在西汉哀帝元寿元年传入中国内地,汉魏时期,大量的大乘佛经被译入中原。在佛经汉译的过程中,中国译者按照自己的经验,将那伽这种长身喜水的神兽称作龙。佛经《智度论》就说:“那伽,秦言龙。”秦指的就是中国。

按照这种翻译,中国人心目中那伽的形象,也就从蟒蛇变为了龙。

综合上述分析,法海作为一个身上纹有一条龙的中国宋代和尚,他所使用的招式“大威天龙”中的大威、天其实都是形容词,真正的主语是龙。这里的龙指的是天龙八部中的龙众。

法海将龙纹在身上,危急关头召唤护法神龙降妖除魔,这便是大威天龙真正的奥秘。

微信二维码求关注

【大威德之光;大威德之光免费阅读】相关文章:

1.动物故事精选:寓教于乐的儿童故事宝库

2.《寓教于乐:精选动物故事助力儿童成长》

3.探索动物旅行的奇幻冒险:专为儿童打造的童话故事

4.《趣味动物刷牙小故事》

5.探索坚韧之旅:小蜗牛的勇敢冒险

6.传统风味烤小猪,美食探索之旅

7.探索奇幻故事:大熊的精彩篇章

8.狮子与猫咪的奇妙邂逅:一场跨界的友谊故事

9.揭秘情感的力量:如何影响我们的生活与决策

10.跨越两岸:探索彼此的独特世界

上一篇:大奖赛的故事(大奖赛的故事1.1.8) 下一篇:大孔雀明王-大孔雀明王咒的功德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