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媒体经常误用的八个成语,空穴来风有争议,差强人意很常见
信息爆炸,这个说法喊了二十多年了,到了自媒体时代才真正有了这种体会。
不过,大浪淘沙泥沙俱下鱼龙混杂,由于自媒体作者的文化水平存在差异,所以你会在很多文章中发现一些错字错词问题。
有的错字可能是作者遗漏或疏忽,这个读者基本都能理解,有的白字也许是输入法的锅,萝卜快了不洗泥直接打出同音字了,但有些用词错误则完全是因为作者对词语意思不了解所致。
本文遴选出自媒体文章中经常误用的八个成语分享一下。
一、七月流火
这是一个往年在高考季经常出现的成语,很多人都用“七月流火”来表示七月份的酷暑难耐,就像天上下了火一样。
实际上,七月流火出自《诗经·国风·豳风》,七月指的是夏历七月(也有周历一说),“火”指的是心宿二,也就是大火星,二星宿之一,夏历六月大火星在天空正南方,七月开始西沉,被称为“流火”,意思是天气开始转凉。
这个成语误用的人很多,甚至包括某名牌大学校长在演讲中也都说错了:“七月流火,但充满热情的岂止是天气”,让人啼笑皆非。
二、明日黄花
这个成语在意思上用错的并不多,主要误用是在字面上,很多人都写成了“昨日黄花”。
明日黄花出自苏轼的《九日次韵王巩》:相逢不用忙归去,明日黄花蝶也愁,字面意思是:搁这聚得好好滴就别老惦记着回家,等明儿重阳节过去了,那菊花连蝴蝶都不稀得瞅了。最简单的解释是“过时之物”,可以是新闻也可以是人或事。
明日黄花经常被误用成“昨日黄花”,原因可能是人的思维逻辑问题,苏东坡是在重阳节当天说“明日黄花”,原意是“等明天就过时了”,但我们一般将“明日黄花”解释为“已经过时了”,因此,出现“昨日黄花”的误用也就不足为奇了。
三、不忍卒读
可能因为有“不忍”二字,所以有些文章将“不忍卒读”当“没法读下去”或“看不下去”的意思用,形容文章太烂或太过分,偏贬义,这就属于典型的误用。
实际上,不忍卒读出自清代淮阴百一居士《壶天录·上卷》:闽督何公小宋,挽其夫人一联,一字一泪,如泣如诉,令人不忍卒读。一般用来形容文章内容非常感动人,让人不忍心读完,明显是褒义的。
四、胸无城府
胸无城府这个成语出自《宋史·傅尧俞传》:尧俞厚重言寡,遇人不设城府,人自不忍欺。意思是,这个人很真诚坦率,心口如一,属于非常典型的褒义词。有媒体写著名演员杨立新:胸无城府人如玉,这是正确用法。
胸无城府不正确的误用则会发生在形容一个人头脑简单上,当然,这么用倒也不能绝对算错,意思上多少有点相近,但看着还是很别扭,就像“坦率”和“缺心眼”的区别。
五、上下其手
这个成语错用的地方相当多,最常见的就是娱乐新闻,某某明星拍戏时被谁上下其手了,意思是被人揩油。更离谱的是,还有说偷东西盗墓的文章,说盗墓贼对尸体上下其手的。
上下其手出自《左传·襄公二十六年》,说的是楚国攻打郑国,一位楚国俘虏了一名郑国守将,楚国王子跑来抢功,负责仲裁的大臣用手高举介绍楚国王子,用手下指介绍楚将,暗示两人身份高低。因此,上下其手被后人用来形容串通作弊。
笔者认为,上下其手被那么多人错用是一个让人难以理解的事情,因为这个成语就算望文生义也很难和揩油联系在一起。
六、万人空巷
这个成语经常被一些媒体拿来形容某些热播电视剧,最典型的就是《渴望》,很多文章包括权威媒体说起《渴望》来就用“万人空巷”,意思是家家户户都在家里看电视剧,巷子里都空了。
万人空巷出自苏轼《八月十七复登望海楼》:赖有明朝看潮在,万人空巷斗新妆。后来该成语被用来形容重大活动举行时人山人海的盛况,字面意思是家家户户都从家里走出来一起观看或参与某个重大活动,巷子里都空了。
万人空巷的误用其实也是可以理解的,毕竟原意和误用相差不是很大,都是描写盛况,巷子也是都空了,只不过一个是人都出来了一个是人都在家里,但不论怎么说,我们还是应该遵循原意。
七、差强人意
这个成语误用的次数真不比万人空巷少,最经典的一次则是中国足协向全国球迷的道歉信“中国男足表现差强人意,令广大球迷倍感失望”。
差强人意出自南北朝刘宋范晔《后汉书·吴汉传》,有一次刘秀打仗输了,其他失去了斗志,刘秀自己也很懊丧,只有吴汉和他的士兵在整理武器装备以图再战,刘秀不禁感叹:吴公差强人意,隐若一敌国矣。意思是,总算还有吴汉,多少能叫人满意。所以,后世用差强人意来形容某件事大体上还是能让人满意的。
因此,结合国家队的战绩,球迷肯定是倍感失望的,所以足协才发道歉信,结果却写成了:国足的表现大体上还是能让人感到满意,只有球迷倍感失望。
笑死。
八、空穴来风
这是一个有争议性的成语,而且争议很大。
空穴来风出自战国宋玉的《风赋》:臣闻于师:枳句来巢,空穴来风。意思是,弯曲的树枝会招来鸟雀做窝,有孔洞的地方就会有风。
如果简单解释空穴来风的原意,那就是四个字:事出有因,通俗讲也可以说是苍蝇不叮无缝的蛋。意思是,有了因(空穴),才会有果(风)。
但是,很多文章往往将空穴来风用成相反的意思,也就是:毫无根据,无因有果,这时候的空穴来风用来形容无中生有的流言蜚语。
最哏儿的是据说现在有一些权威工具书已经将误用的意思收录,也就是说现在你用空穴来风来形容无根据的流言蜚语似乎也没错。
笔者认为,古人的“空穴来风”其实是符合物理原理的,空的山洞或孔洞确实容易招来风。误用的意思则变成了“空的山洞或孔洞怎么可能有风”,这其实是违反物理原理的。
除了以上八个成语之外,近些年网络上还有一些其他词语的争论,如“奥运健儿凯旋归来”,这个“凯旋归来”是不是误用了?
笔者认为,凯旋归来还真不能算误用,虽然“凯旋”里已经有了归来的含义,但凯旋归来这个词和“除夕之夜”类似,应该都属于文字里的“羡余”现象,意思是盈余的词义,并不算误用。
说在最后,也许有不少人对本文这种纠错的做法不以为然,他们认为文字和词语只要表达的意思能被大多数人看懂,误用也没事,而且以后误用没准儿就变成正确的了,比如“呆板”、“远上寒山石径斜”、“一骑红尘妃子笑”等读音的变化就是如此,像空穴来风就已经有广泛采用误用词义的趋势了。
笔者认为,在文化这个领域还是不能太纵容“劣币驱逐良币”,文化还是需要有一定门槛的,扫盲阶段、信息不通畅时期可以放开一些,现在二十一世纪已经过去五分之一,移动互联网那么发达,想查一个词连字典都不用翻,手机一分钟就能搞定,我们已经没有必要一而再再而三降低文化的门槛了。
仓廪实而知礼节,网络好就学文化。
观《大浪淘沙》有感
在百年之际,看了几部相关的影视剧,让我恶补了大量的近现代史。在观剧之余,又查看了很多的资料,更进一步加深了对那个动乱年代,挺身而出、舍身取义的人们的佩服。
《大浪淘沙》这部剧,以现代人的视角,运用当下流行的直播、视频up主等元素,将唤醒民众到摸索救国之路再到,然后是共产国际指导、两党协商共存、,再到分道扬镳,然后成功建国的一整段历史,通过讲故事的形式,添加大量史实照片,娓娓道来。值得尊重的是,剧中将每一位出现过的人物,总结了ta的生平、介绍了结局。它是一部很好地普及历史剧,不能说是纪录片,可以说史实片吧。
第四集里确定使用中国这个名称之后,几个人在办公室里,在共产国际代表指导下,就那么平平无奇地围坐在一起,商讨了组织架构。定下来最高用“”这个称呼,是中国于1921年成立初时翻译苏联的“”(俄语: секретарь )而来,另,当时中国职位最低的“”一词,也可显示为民做事、不做官僚的决心。
第24集第38分钟的《国际歌》大合唱,最让我动容。今年我也参加了单位组织的《国际歌》合唱,说来汗颜,这是我第一次接触到此歌、背诵歌词。剧中真的是让身处绝境之中的人们,抱着对美好未来的希望,慷慨赴死。这让享受他们用生命换来和平的我们,更应该要好好地活、好好地建设我们的祖国,“英特纳雄耐尔,就一定要实现!”
最后一集里旁白总结中提到,后,有些人中途离开,有些人复又回来,这是一个大浪淘沙的过程。
大浪淘沙的意思是形容人们在较为激烈的斗争中接受考验和筛选。大浪淘沙一词是来自出自粟裕所写的《激流归大海》一文中,这个词的原意指的是在大浪中把沙石洗干净,这个词在形容人的时候的意思自然就类似原意,人们需要经历生活的考验和种种抉择,不停地洗刷自己身上的不纯净的“沙石”。
我用大概一周的时间看完,初步了解了那个波澜壮阔的年代。其中,每一个部分的细节,又可以再另起一段讲述,比如1921、者、觉醒时代、大决战等。这段历史,实在是有太多值得记录的内容。难得的是,这部剧在呈现时间线的同时,在关键问题上做提炼,围绕关键问题展开了讨论,也阐述了很多事情、很多人的心理转换过程,让我有知其然知其所以然的觉悟。
【大浪淘沙是什么意思(大浪淘沙是什么意思 百度网盘)】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