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藏经下载-大藏经下载 厦门站

更新:07-25 现代故事 我要投稿 纠错 投诉

浙大佛教资源与研究中心与美联合开发在线图书馆手机端上线

免费的手机客户端“BDRC Lib”欢迎页

断网或信号不好的时候,数字图书馆还能为用户做点什么呢?这正是(美国)佛教数字资源中心(BDRC)考虑的问题。BDRC作为一个在线数据库,保存着超过1350多万页的佛教文献数据。作为一座数字图书馆,BDRC的一大重要功能即在于传播,因此寻找出一种能让用户即使不连接到互联网也能顺畅使用在线文献资料的途径是很重要的。

BDRC的执行董事杰夫·沃曼(Jeff Wallman)说:“自2017年以来,我们注意到并不是每一位用户都拥有一台能上网的电脑。”

为应对多元化的需求,2017年11月,浙江大学佛教研究与资源中心与BDRC合作开发并发布了手机客户端“BDRC Lib”。“BDRC Lib”支持离线搜索BDRC的文献资料,即使没有连接到互联网,世界各地的用户也可以通过“BDRC Lib”提供的搜索功能在其海量存储中搜索文本,然后等到他们能连上网的时候再下载相应的资料数据。

书名检索

BDRC最早由藏学家吉恩·斯密斯(E. Gene Smith)创立于1999年,机构初创时名为“藏传佛教资源中心”(TBRC),主要任务是搜寻、保护、组织和传播藏文文献。2016年,该中心于藏文文献资料之外拓宽了其工作对象的范围,涉及到了藏文以外的其他多语种,包括梵文、中文和巴利文的佛教文献。工作对象的范围扩大了,“藏传佛教资源中心”相应地更名为“佛教数字资源中心”(BDRC)。

吉恩·斯密斯于2001年接受佛教杂志《曼荼罗(Mandala)》采访时曾表示:“(建立该中心的)初衷是为了把传统归还给传统的主人。”

作者名检索

其他出版信息检索

BDRC自建立以来即矢志于借助技术手段让每个人都能随时随地检索到文献资料。手机客户端“BDRC Lib”的发布是迈向这一目标的最新一步。早在成立之初,BDRC的工作模式是把文献资料扫描成数字档案,然后根据申请者的需求邮寄光盘。那时候,仅仅一卷文献就需要8天的时间来完成数字化,申请者则一般需要等上好几个星期才能收到刻录着数字化文献的光碟。

随着技术的发展,BDRC逐步把它庞大的资料库变成了在线图书馆,用户则能瞬间找到自己需要的文献资料。现在,借助手机客户端“BDRC Lib”,甚至只需要简单的几步操作就能在智能手持设备上任意搜索BDRC的文献资料。

可免费下载的扫描文本

今天,手机应用正当其时。根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2017年的报告,2016年我国新增网民中使用手机上网的群体占比达到80.7%,我国网民使用手机上网的比例为95.1%。这意味着几乎有一半中国人都是手机网络用户。

沃曼表示:“移动数据平台具有很大的优势,尤其是在那些网络不稳定的情境下。因此,如何应对人们在互联网上获取资源的下一轮转变,则正好是移动数据平台的目标。”

可免费下载的扫描文本

【对话】

“澎湃新闻(www.thepaper.cn)”记者就“BDRC Lib”上线采访了浙江大学佛教资源与研究中心何欢欢教授。

澎湃新闻:这是第一个佛教资源数据库的手机客户端吗?

何欢欢:中国台湾地区的中华电子佛典曾发布过一个适用于安卓系统的“CEBTA汉文大藏经”手机客户端。“BDRC Lib”()是第一个囊括了多种版本藏文大藏经的、以藏传佛教文献为主的大型佛教数字资源手机客户端。

澎湃新闻:在我们的印象里,大部分专业学者更多地是在电脑前使用BDRC的资源,你们开发手机客户端的目标人群是哪些人?

何欢欢:专业学者也越来越多地使用手机进行一些简单的检索查询等工作,比如在课堂上和高铁上,4G网络手机比电脑便捷很多。我们的手机客户端主要提供给学者以及对佛学感兴趣的人,可以随时随地以最便捷的方式查找并获取文献资料。

澎湃新闻:这个app客户端的资源与pc端完全同步吗?

何欢欢:完全同步,但是有一些功能需要在后续的更新中逐步完善。比如这个第一版只推出了藏文,在后续的版本中会陆续推出中文、英文、日文等,并逐渐增加互动协作功能等。

澎湃新闻:除了这些文献资料,你们考虑过将面向一般客户提供更多的服务吗?比如佛教的仪轨、寺院的介绍等。

何欢欢:我们目前以数字化多语种的佛教文献资料为主,现阶段主要在建设“佛教通用数字档案馆”中的“梵文及中文馆藏网络”,会陆续把梵文和中文资源也添加进这一“BDRC Lib”。至于佛教的仪轨、寺院的介绍等相关领域,可能要看学界、教界以及社会是否有这方面的需求,或许将成为我们未来的一个努力方向。

澎湃新闻:今后将怎样继续app的开发、维护与迭代?

何欢欢:app的开发、维护与迭代主要由中美双方的专业团队合作进行。美方是在哈佛大学南亚学系、东亚语言与文明系的多位教授下的佛教数字资源中心(BDRC)团队,中方是浙江大学佛教资源与研究中心联合浙江大学图书馆的团队;由中、日、美、德、斯里兰卡等多国佛学博士后专门负责佛教学术工作,由专职软件工程师专门负责技术工作。

心中的圣地(92)——丁青孜珠寺

说是看到了位于孜珠山上的孜珠寺,但要到达孜珠寺,可没那么容易,离开317国道到孜珠寺虽然有13公里,但沿着蜿蜒曲折的山路开到孜珠寺,与之前去宗国寺的过程一点不少。看着这孜珠寺近在咫尺,那是我用长焦镜头拉过来拍的,实际物理距离还远得很呢。

孜珠寺活佛丁真俄色仁波切曾说过一句话:“孜珠寺不是一般人能去的,除了非常有缘分的人……”即使是西藏本地人,也很少有上过孜珠寺的,因为它太过偏远和险峻。它一头扎入莽莽念青唐古拉山最深处,矗立于高耸入云的险峰顶端。以前,从山脚到山顶骑马需要大半天时间,现在虽然修通了一条简易公路直达寺庙,但也只能在天晴路况好时才能通行,一遇到下雨,即便是本地藏族驾驶员,那是打死也不走的路。所以,在以路险著称的西藏,上孜珠寺的路当算是险中之险了!我们今天在这么好的天气情况下能来到孜珠寺,真是与孜珠寺有缘的人。

因我最后没上到山顶,借用网上一张俯视全景图看看我们上孜珠寺走过的路。

来到孜珠寺才知道,前几天孜珠寺刚刚举办了一个鸡年大法会。我们正好赶在法会结束后来到了孜珠寺,来的不是时候,没能看到法会的壮景,只看到有不少人在清理法会的“遗迹”——各种。其实想想我们也算赶巧了,要是赶在法会期间开车进来,估计根本就无法到达,必得把车停到山下,然后徒步走上来,以我们4人的体能,徒步走上这海拔4800米的寺庙,还真不是件容易的事。

孜珠寺鸡年大法会是这座千年苯教寺庙最大的活动,十二年一次,能有幸参加孜珠寺鸡年法会,也是殊荣,只是我们先前不了解,错过了一次祈福之行的机会。

孜珠寺位于西藏东部昌都地区丁青县著名的神山-----孜珠山上,海拔4800米左右,是西藏海拔最高的寺院之一,也是雍仲苯教最古老、最重要的寺庙之一。孜珠寺始建于三千年前,由第二代藏王穆赤赞普倡导,大成就者第一世穆邦萨东大师创建并传承,至今已是第四十三世。住持喇嘛被尊称为"孜珠活佛",现任住持为丁真祖普俄色活佛。在网上看资料时,曾有一位旅者说,来孜珠寺就因为孜珠活佛丁真俄色是一个帅哥,虽然这个理由有点好笑,但活佛确实是个帅哥。丁真俄色活佛出生于1971年,10岁被认定为大成就者穆邦萨东第43代转世活佛,13岁时来到孜珠山。经过艰苦的学习与磨炼,丁真俄色成长为当代重要的苯教上师之一。他用汉语讲法,富于时代气息,不拘泥于教条,在生动活泼中传达深刻的见地。为了让更多人了解象雄文明,2013年,丁真俄色开始主持《象雄大藏经》汉译工程。《象雄大藏经》不仅是青藏高原本土宗教文献和经典,也是古象雄时期藏地的全景式百科全书,涵盖了哲学、天文、地理、医学、艺术、建筑等,有着极为珍贵的历史价值。

苯教是最原始、最古老的本土宗教,对早期藏族社会的文明进步起了巨大的推动作用。在佛教传入西藏的漫长过程中,除了上的扶持,还因为它吸取了很多苯教的内容,才最终扎稳了脚跟,形成了不同于印度也不同于中原的地域性很强的佛教流派--藏传佛教。因此,现在的藏传佛教既不同于印度的佛教,也不同于内地的佛教。佛教与苯教经过相互斗争,为了适应生存需要都从对方吸取了某些东西,佛教积极发扬和利用苯教宗教仪轨和护法神方面的东西,而苯教在教法仪轨上得到促进变得完善。苯教作为青藏高原最古老的宗教文化传承,目前仍然以顽强的生命力在延续着。现在一共有86座苯教寺庙、93位苯教活佛、20万左右苯教信徒,国际上研究苯教的人现在也为数不少。

据经典记载孜珠寺是观音菩萨的道场,"孜珠"意为"六座山峰",孜珠山也叫孜珠六台山,意为一个有6座山峰的巨大山体,六座山峰分别象征6种形象:第一座山峰是一头狮子;第二座像一只大鹏鸟;第三座是一个大喇嘛在教小僧人念经;第四座是一把dao;第五座像一个三角架;第六座是月亮和太阳。在苯教中,六座山峰也象征观音菩萨用慈悲和智慧度化所有六道众生,帮助他们从烦恼中走向解脱之路,代表六度万行中的:布施、持戒、忍辱、精进、禅定、般若,以及对众生的贪婪、愚痴、嗔怒、傲慢、嫉妒、邪见的对治之道。

苯教有四大神山之说,主要有阿里的岗底斯山、林芝的本日神山,昌都的孜珠山、玉龙的梅里雪山 。六座山峰上到处是大殿、经堂、僧舍,繁盛时期僧人多达二、三千人。佛祖辛绕弥沃在弘扬佛法时,曾在孜珠山传法,给予巨大的加持。并且授记,今后孜珠山会对苯教佛法的发展和传播有着深远的影响,会有许多利益众生的大成就者出现。此后历代在神山修行者中涌现出了80位大成就者,并留下了他们的珍贵遗迹。如有辛美祖普、东炯大师、占巴南喀大师、才旺仁曾大师、罗丹尼布大师、桑杰林巴大师等,以及他们和莲花生大师修行的山洞,并在石壁上留下了手印和脚印。孜珠山的圣迹比比皆是,岩壁和洞穴里自显的佛像、坛城、真言,令人目不暇接,它将如此丰富的本教宝藏集于一山。同时孜珠山也有代表六道轮回的绕山隧道,许多的不远千里来此朝拜。孜珠寺作为外象雄的中心,不仅人文历史厚重,而且风景壮丽。

孜珠寺这座位于苯教神山之一有着3000年历史的寺庙,其气势不亚于布达拉宫,也是我们这次行程中见到的最气派、最壮美的寺庙。

孜珠山是外象雄时期的中心,四周山势巍峨,连绵起伏,好似展翅的大鹏鸟,穿行在山巅山谷之间,就像是随大鹏鸟起伏。峰峦叠万重,人生如寄,持敬畏之心,且行在这天地之间。孜珠寺地处险峻高山,远离世俗社会,使其一直保持着纯净的修法氛围。三千年来,无论灾荒、法难、还是动乱,虽然孜珠寺会受到干扰甚至遭到拆毁,但佛法的火种始终能在这里薪传不灭;许多苯教佛法的经典、仪轨只在孜珠寺得到了完整的保存和继承,例如每十二年演出一次的盛大神舞--《极乐与地狱》。孜珠寺弘扬显宗、密宗、大圆满等圆融无二的佛法,拥有着完整无漏的大圆满传承系统。宣扬去恶从善、因果报应、轮回痛苦和涅盘快乐等基本教理,主张广学博闻与实践修习并举,尤其注重修炼大圆满密法。

多部古代经典记载,雍仲本=苯教圣尊敦巴*辛饶米沃为使雍仲苯教常存不灭,亲往吐蕃三十三座险峻高山授记加持,孜珠山即是其中一座;佛祖把他的脚印留在孜珠山,至今依然清晰。公元前十世纪,第二代藏王穆赤赞普在吐蕃各地修建三十七处本教道场,"如拉九处"的无垢洁净林就是后来的孜珠寺。

第一代孜珠活佛穆邦萨东大师是本教"译师传承"八大成就者之一,所遗舍利一直是各代孜珠活佛随身的圣物。当时的孜珠山是吐藩重要的修法中心,僧众三千多人。苯教圣贤和伟大上师东迥图钦、敦苯*解察玛琼、占巴南喀、莲花生、才旺仁增、杰钦拉贡、龙钦穆他、东钦穆察解美等曾先后在孜珠山修行,各自留下的修行处和圣迹。那时共有八十位修行者在孜珠山修行得道,世称 "孜珠八十"。公元八世纪,第三十代藏王赤松德赞灭苯;孜珠寺暂时寂静了下来。

公元十四世纪,本教掘藏大师和大圆满成就者罗丹宁布大师复兴了孜珠寺。罗丹大师是"耳传"高僧,他在孜珠寺开坛讲修,弘法利生,经典预言的许多高僧出自大师门下。他还恢复了丁青其他许多苯教寺院。

公元十七世纪,圣僧桑吉林巴大师主持孜珠寺,孜珠寺因大师而得到空前的发展。他传法利生的事迹丰富神奇,一尊十一面观音像曾开口对大师说愿随他前往孜珠山度众,那尊观音像即孜珠寺珍宝 "圣者我去自语像"。大师开启了大量伏藏的修供仪轨和经卷法器,传留至今;他还在丁青之外的恢复了许多本=苯教寺庙。同罗丹宁布活佛一样,桑吉林巴大师也留下一块"握石"法身舍利。除此之外,大师所遗舍利还有晶莹如玉的灵骨和自显"啊"字的头骨。

1926年,桑阿林巴大师被迎请到孜珠寺,他在孜珠山掘出了《经藏》、《大般若藏》、《总持经》和《孜珠山佛迹录》等重要伏藏。他把在定中亲睹的六道景象,创化为"静猛教导",也就是神舞"天堂与地狱",向众生展示因果报应;此后孜珠寺每逢藏历鸡年,都会在藏历五月盛会,向朝圣信众展现这个为时数日大型神舞。首次法会,就有十万信众观法。

1982年,格旺南杰活佛和仁钦江参活佛开始主持修复在""中被拆毁的孜珠寺。很多寺藏圣物,由于在劫难中被信众冒险保护了下来而逐渐返回了寺庙。如佛祖开光的无量光佛像、多位祖师的舍利、自语观音像、明代御制法器、伏藏出的金刚撅、法铃、手鼓、班玛奥巴身像、占巴南喀大师印章以及历代经书。敦巴.辛绕佛祖留下的左旋白法螺也在吉祥的因缘下再次回到了孜珠寺。寺庙建筑也初步得到恢复,大批传统的供修仪轨,尤其是神舞《极乐与地狱》得到了恢复。1993年,丁真俄色仁波切继任四十三世孜珠活佛。他延续前世的努力,恢复了扎仓、辩论和禅修三所学校,修通了上山的盘山路,逐年改善者寺院修法与生活的条件。孜珠寺主寺现有僧众200多人,还在各地有属寺二十多所。他还把本教佛法传到了汉地和海外,使更多的信徒走上了解脱道。2005年,丁真活佛主持鸡年大法会,与会信徒人数多达二十多万,规模空前。法会时,孜珠山上空腾起壮丽的彩虹,宛如跨越天际的桥梁,仿佛预示着孜珠山的无漏正法将要沿着空中的彩桥,传播到世界各地,利益更加广大的众生。

孜珠寺由于地处海拔4800米的雪山上,自然条件极为艰苦,僧人是在非常艰苦的情况下修炼本教的佛法。山顶上的这些房子便是僧人们的闭关修行屋。苯教一直崇尚苦修,所以苯教寺庙多建在险峻高山之上。这些修行小屋镶嵌在它左边的山体岩壁之上,错落地悬挂在那里,充满了神异的气氛。

这样的修行环境,在我们看来是不可思议的。

这些房子是如何建造的呢?特别是山门洞左边那座,都想象不出是怎么建成的?这个位置可用不上吊车起重机啥的。而且还不止只有小小的修行屋,还有比较大的房子,这建造难度可不是一般的大。

有个空洞的山峰是孜珠山的第三峰,传说那个空洞是大鹏鸟穿山而过留下的,因为像一面悬空的镜子,可以照见世人之心,照见世间空性,所以第三峰又叫“见性峰”。

空洞旁边悬崖上的那个修行小屋是后世人的修葺,最早只是一个山洞,据说占巴南喀(公元前915年诞生在沃莫隆仁圣地,是象雄国王的王子,文殊的化身,被誉为“密宗”,象雄八十大成就者之首)曾在这个山洞修行,据说至今山洞内还有占巴南喀当年修行留下的脚印。

孜珠寺,静静伫立在这藏东的偏远一隅,来到这里要历经一路艰险,但,来到在这里,仰望巍巍群山,苍穹无尽,万物聚灵,自然生息,心安宁而辽阔,心中会感念当初那一时的缘起。我们行走、拍摄,都是我们生命走过的印记,拍摄的那每一个瞬间都独一无二,镜头里面不只是一个景致或一个奇观,那是鲜活的内心反应。能如实的呈现出美好的天、地、万物,生命的精彩就是如此。

曾经如此显赫的本土宗教在遭到外来宗教的强烈冲击后几至踪迹难寻。因此,孜珠寺的存在就有了极其特殊的意义--它不仅是现在苯教教学体系最为完备的寺庙,还保存了大量的苯教经书、宗教仪式和法具器物。孜珠寺现有200多个僧人,寺庙为他们开办了内明、辩论、禅定3所学校,僧人在孜珠寺从内明开始修学到禅定,要把本教现有甘珠尔(祖师敦巴辛绕口述的本教知识)187部显宗、密宗、大圆满经典学完。近几年,由于内地的信徒的捐款,建造了通往孜珠寺的公路。我们就是沿着这条道路来到孜珠寺的。

今天是个特殊的日子,天空中居然出现了日晕,像佛光一样“罩”着整个孜珠寺。

孜珠寺的苯教禅院系统地讲述苯教经典、传授包括神秘而古老的苯教无上瑜珈等各种修习方法。该寺还存有一种古老的本教神舞。全藏地区,唯有孜珠寺保留和可以重现此舞的原貌。

孜珠寺针对丁青地区老百姓生活清苦,教育落后的状况,把佛法专修系统中初级的文化和宗教课程集中到一个独立的教学机构,称作扎仓学校。僧众在扎仓学校的学期取决于僧人的文化基础。通常学期需要2到6年。现任扎仓堪布是嘎松丹增。坚守自己总是要付出代价的,现在的苯教从寺庙建设规模、经济条件来说,比起佛教都差了很多。当有人问到丁真俄色仁波切想不想把路修的更好,让旅游业给寺庙带来经济效益时,丁真俄色活佛是这样回答的:“我没有把寺庙的收入放在第一,很多人都说我的寺庙条件艰苦,可我觉得还行,因为我们的目的不是要提高生活和修好寺庙,我觉得应顺其自然,特别是我不想把它弄成一个旅游区,那样经济可能会搞好,庙修得金光闪闪,可是它真正的意义、它的文化会消失。因为它真正的目的是让庙里现在两百多个僧人很好的学法,再将它们实践出来……变成旅游区会让他们看到另一面,慢慢地这种的思想会没有了,如果没有了这个思想,寺庙再修得辉煌也没有意义,就剩下一个空壳。”但从现在寺庙目前的建设来看,相比较之前的图片,寺庙条件有所改变。这应该不是活佛主动化缘为开发旅游而为,应该是信徒们主动捐赠而建。

孜珠寺内明学校向具备初级知识的学僧讲授本教中高级课程,除了佛学之外,历史、星相、地理、哲学、诗学、医学也是学习内容的组成部分,这种结构全面的系统帮助专修者建立更加全面扎实的认知基础,便于在苯教甚深佛法的研习中取得更好的成果。内明学校的学习过程通常为四年或更长。现任内明堪布是罗布雍仲。孜珠寺除了扎仓和内名学校,还有一个辩经学校和禅修学院,藏传佛教的一大特色就是辩论,也叫辩经。辨经是通过逻辑辩论,从佛学概念的每个方面仔细而反复地拷问,从而促使僧人对所学的每一个概念都纯熟、精确、全面而不偏颇。辩论学校的学习是一个漫长艰苦的过程,而且每天都要面对压力,也在压力中获得增长。这个学习过程一般要经历20年,需要极大的毅力才能坚持下来。现任辩论堪布是丹巴。禅修学校是通过禅坐观修,把之前所学所思"修"出来,使之逐渐融入自己的生活,变成自己的必然组成部分。禅修是佛法修行最为深奥的部分,尤其孜珠寺修行的大圆满传承,普通人难以理解和想象。禅修是没有止境的,它修行者终生的功课,它的目标是证得涅?空性。现任禅修堪布是索南晋美。

这是孜珠寺新建的大经堂,犹如天上宫阙,今年鸡年的大型法会就在这大经堂举办。

这次来晚了一步,没能看到孜珠寺最著名的神舞,只看到经堂门口的关于神舞的横幅和一幅描述神舞的“广告画”。

十二年一次的神舞法会,是孜珠寺最为隆重的佛门盛事。每逢鸡年,数以万计的朝圣者不辞跋涉之苦,华服盛装地聚集在这海拔4800米的雪域圣寺,弘宣善法,祈福忏罪,殊情胜景,蔚为壮观。而最引人入胜的,就是法会期间上演的神舞剧"极乐与地狱"(又名"极乐世界与地狱") 。

神舞是藏传佛教举行法会庆典时由僧侣表演的一种宗教仪式舞蹈,跳舞时僧侣们戴着各种面具扮演不同的角色,穿长袍、佩彩带、既有普渡众生的意义也带有浓厚的宗教文化色彩。

孜珠寺的"极乐与地狱"神舞与藏地其它寺院的神舞比较起来是与众不同的,它十二年才跳一次,每一次都加持所有的众生得到当世的觉醒和心灵的重生。神舞剧是根据《桑阿林巴说阎罗十判善恶经》编排的。桑阿林巴是藏传佛教著名的伏藏大师,一生开启多处伏藏,包括密集如来像(密集如来是密宗六大传承体系中主要如来之一)、多部佛经、《孜珠山佛迹录》(此中详细记载了诸佛菩萨和成就者在孜珠山的行迹,包括阿弥陀佛留下的脚印)。《桑阿林巴说阎罗十判善恶经》记载了大师一次中阴游历地狱的体验。后来大师将此经传予孜珠寺,并嘱托将以神舞形式表现出来渡化众生。

这次盛会我们无缘参会,从网络上下载几幅神舞图与大家共赏。神舞"极乐与地狱"以"阎罗十判"为主轴,展示了善恶因果报应的规律。全剧共十幕,由修行深厚的僧侣们表演。剧情表现了阎罗王对善恶上师、善恶僧人、善恶官员、善恶平民、善恶女性共十人的罪福审判,发人深省地揭示出"极乐与地狱的选择取决于如何取舍善恶"的道理,提示了人们通过所积累的业力,善入善道、恶入恶道。整场表演会对人起到强烈的加持与震撼,使人们对今生今世进行反省,感悟到人身难得,轮回痛苦,因果真实不虚,祈盼早日解脱。

孜珠寺里,所有的建筑包括寺庙、经堂、僧舍、修行洞都错落的散布在六座山峰之间。经堂的左边就是僧舍区。

看着此时这安静的大经堂,真的无法想象出鸡年大法会时那人山人海的场景。

这所建筑应该是新建的学校。若是时间允许,我很想进去看看僧人们是如何学习的。来自学校的我,到哪里都想到学校里看看。

我们到达孜珠寺时,大经堂关着门,问了寺庙喇嘛,说下午一点大经堂会开门,我们就在大经堂等,等到一点,经堂终于开了门,我们走进了经堂,这么多年走藏地,苯教寺庙还真没进过,何况这是三千年前的苯教寺庙。

经堂正中,摆放着的正是丁真俄色活佛的照片。

此时不是早课诵经时间,僧人们都不在,整个大经堂里空空荡荡。

只有几个僧人在打理着经堂的日常工作。

经堂壁上挂着制作精美的唐卡。

还有这收藏着的满墙满壁的经书。

僧人们诵读的经书,就摆在台子上。

在经堂参观也要按照教派规矩来,孜珠寺是苯教寺庙,参观大经堂的方向要按照逆时针转。因为之前进的佛教寺庙比较多,这次在孜珠寺大经堂还差点转错了方向。

其实以我的辨别能力,我也实在看不出这苯教与佛教的区别,也没感觉和佛教寺庙有什么不同,除了转经的方向,这只能说明是我无知。

这经堂里,除了我们一行四人,另外还有两个女孩,也在这里参观,看来也是孜珠寺的有缘人。

在大经堂转了一圈,也没太多时间了,便走出大殿,殿门门廊下有镀金的佛像。之前看到的佛教寺庙大经堂门廊下都是绘制的彩色壁画,在门廊下镶嵌镀金佛像还是第一次见到。

走出大经堂,这才看到孜珠寺大经堂的正名——孜珠无垢成就大雄宝殿。这名字起的好,尤其喜欢无垢成就这四个字,只有无垢才能成就,真理啊。

经堂与学校属于寺庙的主体建筑,从这个角度看过去,背倚雄伟的孜珠山第二高峰,感觉非常好。

在大经堂的下方,有一处净水水源。

这个水源还专门做了个标牌,藏汉对照,上面写的是长寿或消除业障的净化水。这应该是孜珠寺的神水水源。

今天来到孜珠寺,真是有幸有缘有收获,只是时间有点紧张,没能细细参观,真正想认真朝拜孜珠寺,非得在这里住上几天才行。

若是住在孜珠寺,就可以看到云雾中的寺庙,那才是神仙的居所。借网图体会一下。

在此与孜珠寺告别,不知以后是不是还有机会再来......

【大藏经下载-大藏经下载 厦门站】相关文章:

1.动物故事精选:寓教于乐的儿童故事宝库

2.《寓教于乐:精选动物故事助力儿童成长》

3.探索动物旅行的奇幻冒险:专为儿童打造的童话故事

4.《趣味动物刷牙小故事》

5.探索坚韧之旅:小蜗牛的勇敢冒险

6.传统风味烤小猪,美食探索之旅

7.探索奇幻故事:大熊的精彩篇章

8.狮子与猫咪的奇妙邂逅:一场跨界的友谊故事

9.揭秘情感的力量:如何影响我们的生活与决策

10.跨越两岸:探索彼此的独特世界

上一篇:大藏经txt(大藏经全文免费阅读) 下一篇:大藏经在线阅读(大藏经在线阅读弘善网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