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梦:作者用女娲补天的典故,到底有什么深意?
按照小说的整体设定,《红楼梦》的创作来源,是通灵宝玉经历并记载的一段富贵兴衰。整部小说,通灵宝玉都贯穿其中,其重要性自然不言而喻。
而小说中的通灵宝玉,是由女娲石幻化而来,在小说一开篇,相当于《楔子》的位置,作者化用改编了一段女娲补天的故事,原文道:
“女娲氏炼石补天之时,于大荒山无稽崖炼成高经十二丈、方经二十四丈、顽石三万六千五百零一块。娲皇氏只用了三万六千五百块,只单单的剩了一块未用,便弃在此山青埂峰下。谁知此石自经锻炼之后,灵性已通,因见众石俱得补天,独自己无材不堪入选,遂自怨自叹,日夜悲号惭愧。”
很多人认为,这只是作者心口胡诌的一段而已,除了抒发自己的怀才不遇之情,似乎没有什么特殊的含义。
然而,通篇小说读下来,丝毫看不到作者有因怀才不遇而愤懑的意思,那作者为什么还要这样写呢?
而且,通灵宝玉贯穿于整部小说,这与女娲石又有什么关系呢?
事实上,如果我们搞不懂通灵宝玉的意义,那作者前面所杜撰女娲补天的故事就是可有可无的,我们完全可以用东胜神洲傲来国上的那块灵石来取代它,而对整部小说不会有任何的影响。
想要搞清楚女娲石的含义,就要先弄清楚这块女娲石的来历,《淮南子·览冥训》记载:
“往古之时,四极废,九州裂,天不兼覆,地不周载,火爁炎而不灭,水浩洋而不息,猛兽食颛民,鸷鸟攫老弱。于是女娲炼五色石以补苍天,断鳌足以立四极,杀黑龙以济冀州,积芦灰以止。苍天补,四极正,涸,冀州平,狡虫死,颛民生。”
从神话传说的大背景上来说,这首先讲的是一个“与天斗”的故事,天道有缺,四极不正,颛民不安,所以女娲才要炼五色石来补天。
如果放到作者所在的历史背景之下,则引用这一传说的矛头则直指当朝,十分隐晦却又不容质疑的指责了当时的皇帝,按照我们的考证这个皇帝就是雍正。
这是其中的一层意思。
另一层意思,传说中的女娲石为“五色石”,而其真正的颜色应该是以红色为底色,周身覆有五彩纹饰。
晋人邓德明《南康记》一书,有对女娲石的色彩外观描述,曰:。
而由女娲石所幻化成的通灵玉,也是一块红色的玉,周遭覆以五彩纹饰,可以说是一个迷你版的女娲石。贾宝玉的名字也是从这里来的,因为通灵玉只是一个缩小了的女娲石而已,它本质上还是一块石头,所以叫作“假宝玉”。
女娲石有“高经十二丈、方经二十四丈”,根据脂砚斋的批语,分别照应正十二钗和副二十四钗。
金陵十二钗的总数虽然不止三十六个,但是贾宝玉在太虚幻境看到的名册,就只有正册、副册、又副册,所以正十二钗加上副二十四钗,就可以代表整个金陵十二钗。
也就是说,女娲石照应整个金陵十二钗,又或者说,女娲石就相当于整个金陵十二钗。
之所以会这样,是因为不管女娲石还是通灵玉,从外观上来看都是一块红玉。
而金陵十二钗的诸多女子,都是绛珠仙草的众多化身之一而已,根据脂砚斋的批语,“绛”字点红,“玉”则直通,所以绛珠仙草就是红玉。
也就是说,女娲石、通灵宝玉、红玉、林黛玉、金陵十二钗其实都是一回事。
这诸多元素背后所隐射的其实都是同一个人,此人的乳名叫作“红玉”,大名叫作“香玉”,是曹雪芹一生挚爱之人。
所以,小说中的通灵宝玉之所以和贾宝玉形影不离、休戚与共,是因为通灵宝玉就是林黛玉——即“香玉”的化身。
而小说中贾宝玉的前身为赤瑕宫神瑛侍者,“赤”就是红,“瑕”能拆出一个玉字来,“赤瑕宫”其实就相当于红玉宫。
而所谓的“神瑛侍者”,其实就是神玉侍者,这里的“玉”指的自然是通灵宝玉,也就是红玉、“香玉”、林黛玉。
作者自诩为红玉宫神玉的侍者,实际上就是把守护“香玉”作为毕生夙愿,作者的字字血泪也就是从这里来的。
邯郸成语典故之女娲补天
女娲补天,是中国上古神话传说之一。
女娲补天的故事和女娲造人的故事一样,都是中国人家喻户晓的。相传远古时代,天塌地陷,世界陷入巨大灾难。女娲不忍生灵受灾,于是炼五色石补好天空,斩神鳖之足撑四极,平洪水杀猛兽,通阴阳除逆气,万灵始得以安居。
女娲是中华民族的母亲,华夏民族人文先始,福佑社稷之正神。她抟土造人,并化生万物,使天地不再沉寂,是古老相传的大母神。
女娲补天,显示出她作为宇宙大神的重要地位。女娲经过辛勤的劳动和奋力的拼搏,重整宇宙,为万物的生存创造了必要的自然条件。
女娲像背后就是娲皇宫
相传:远古时代,四根擎天大柱倾倒,九州大地裂毁,天不能覆盖大地,大地无法承载万物,大火蔓延不熄,洪水泛滥不止,凶猛的野兽吃掉善良的百姓,凶猛的禽鸟用爪子抓取老人和小孩。在这种情况下,女娲冶炼五色石来修补苍天,砍断海中巨鳌的脚来做撑起四方的天柱,杀死黑龙来拯救冀州,用芦灰堆积起来堵塞住了洪水。
天空被修补了,天地四方的柱子重新竖立了起来,洪水退去,中原大地上恢复了平静;凶猛的鸟兽都死了,善良的百姓存活下来。女娲背靠大地、怀抱青天,让春天温暖,夏天炽热,秋天肃杀,冬天寒冷。她头枕着方尺、身躺着准绳,当阴阳之气阻塞不通时,便给予疏理贯通;当逆气伤物危害百姓积聚财物时,便给予禁止消除。
到这个时候,天清平地安定,人们睡时无忧无虑,醒时弃智无谋;或以为牛,或以为马,随人呼召;行动舒缓沉稳,走路漫无目的,视物若明若暗;膧朦无知天真幼稚与天道万物和协,谁也不知产生缘由,随意闲荡不知所归不求所需,飘惚不定没有目标。到了这时,野兽毒蛇全都收敛藏匿爪牙、毒刺,没有捕捉吞食的欲念。考察女娲的丰功伟绩,上可以通达到高天上的边际,下可以契合到黄泉下的垆土,名声流传后世,光晖熏炙万物。
女娲以雷电为车,应龙居中驾辕,青虬配以两旁,手持稀奇的瑞玉,铺上带有图案的车垫席,上有黄色的彩云缭绕,前面由白螭开道,后有腾蛇簇拥追随,悠闲遨游,鬼神为之引导,上登九天,在灵门拜见天道,安详静穆地在大道太祖那里休息。尽管如此,女娲从来不标榜炫耀自己的功绩,从来不张扬彰显自己的名声,隐藏起真人之道,以遵从天地自然。若问为何如此?是因为道德上通九天,所以智巧奸诈就无法生存。
河北省邯郸市有座纪念女娲的宫殿叫作娲皇宫,位于涉县中皇山上,为中国神话传说女娲娘娘炼石补天,抟土造人之地。
风景优美的景区
娲皇宫始建于北齐时期,初为北齐文宣帝高洋所建离宫,初开三石室,雕数尊神像。后经历代修葺续建,娲皇宫现今占地面积达76万平方米。如今建筑多为明清时期,而北齐遗迹,仅留石窟与摩崖刻经,共6部,是中国现存摩崖刻经中最早、字数最多的一处。
依山而建的娲皇宫
每年农历三月初一至三月,为女娲诞辰,女娲祭典之日。是时全国多地的人以及海外华侨前来祭拜华夏族人文先始,是中国规模最大、肇建时间最早、影响地域最广的奉祀女娲的历史文化遗存,被誉为"华夏祖庙",为全国祭祖圣地之一。
女娲像
1990年娲皇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12年娲皇宫景区列为国家级风景名胜区,2015年10月15日,涉县娲皇宫正式成为国家5A级旅游景区。
【女娲补天的意思【女娲补天的意思简短】】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