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问则裕,好问则裕自用则小的意思译文

更新:07-28 现代故事 我要投稿 纠错 投诉

学会质疑明理践诺慎行

读统编语文 品传统文化

四年级上册中,第二单元的开头语就是出自南宋著名的哲学家、教育家陆九渊的一句讲治学之道的名言:“为学患无疑,疑则有进。”意思是做学问就怕不敢质疑,敢于质疑学问就会有长进。这个单元的主题,旨在培养学生提出问题的意识和能力,用名人名言来预告单元主题,起到了提纲挈领的作用。陆九渊的这句话,原来后面还跟了一句:“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意思是,读书学习,质疑越是大胆,进步也越大。

这个单元的“日积月累”栏目集中收录了四段名言,讲的都是与做学问有关的道理。其中,出自《尚书》的“好问则裕,自用则小”,意思是喜欢提问就会思路宽广、遇事能应付自如,遇事只想着凭借自己的聪明才智,不愿征求他人的意见,刚愎自用,就会视野狭小,格局当然不会大;出自《礼记·中庸》的“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则告诫我们,学习、质疑、思考、鉴别和行动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博采百家学说,仔细推敲问题,缜密思考答案,明辨是非优劣,果断付诸行动,这样才是一个完整的学习过程。

在儒家看来,做学问,最终都是为了改造社会、造福众生,而要改造社会、为百姓造福,学习就不能马虎,而是要研究真问题。出自东汉哲学家王充《论衡·实知》的“智能之士,不学不成,不问不知”,意思是说,即便是十分聪明的人,不学习也不会有成就,不向他人请教,有许多问题永远也不会明白。出自唐代文学家、思想家韩愈《师说》的“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是说人都不是天生就懂道理的,谁会没有疑惑呢?原文接着还有一句:“惑而不从师,其为惑也,终不解矣。”意思是有了疑惑,如果不向老师请教,一辈子都不会明白。这几条格言,不仅很好地诠释了单元主题,还拓展了单元主题,为学生指示了进一步向经典作家学习问学之道的方向。

四年级上册第六单元“日积月累”栏目收录了六条熟语:“尺有所短,寸有所长”,意思是优秀的人总有自己的短处,平凡的人也有自己的长处;不要自视过高而看不起他人。“差之毫厘,谬以千里”,意思是在事物发展过程中,开始只偏离了正确目标一点点,发展到后来,却离原定的目标差了十万八千里;意在告诫我们万事都要把头开好。“一言既出,驷马难追”,也作“君子一言,驷马难追”,是说君子兑现自己的诺言或执行自己的决定果断而坚决,四匹马拉的快车都追不回来,常常被承诺者用来表示守诺的决心或是被承诺一方对承诺者进行善意提醒。“机不可失,时不再来”,是说机会稍纵即逝,行事的最佳时机一旦错过就不会再来,告诫人们要善于抓住时机,不可懈怠大意。“病从口入,祸从口出”说的是疾病常由于进食不谨慎而导致,灾祸则往往由于言语不慎重所酿成,意在劝诫人们要谨言慎行。“比上不足,比下有余”,和条件较好的人相比,自己有不足,和条件较差的人相比,自己又有富余,意思是说人应该懂得知足,不要盲目攀比而使自己不快乐。这组熟语包含着我国古代劳动的智慧,是历史经验的总结,用意则都是对后人说话行事的忠告。领会了这些熟语的精髓,对学生的人格养成无疑是大有裨益的。

除此之外,四年级上册第三单元和第七单元开头,也都是用一句格言来提示单元主题,第三单元用的是“处处留心皆学问”,说明仔细观察的重要性;第七单元用的是“天下兴亡,匹夫有责”,说明每个人都应该关心人类的命运,并承担一定的责任。

(作者系上海理工大学出版印刷与艺术设计学院教授)

《中国教育报》2020年05月07日第11版

作者:夏德元

好问则裕,自用则小

这是《尚书·商书·仲虺之诰》中讲学习态度的一句话。

学习应该多交流还是固步自封,学习应该多接触,还是应该独守一隅,学习应该走出去,还是闭门造车。《尚书》给了我们一个明确的答案,即多接触,多交流,多学习。要持开放态度,不能保守、傲慢、自封。

一个人学多少,取决于问多少。不懂就问,知道的也就越多。一个人不懂却不问,那就是人群中的下等人了。

孔子说:“生来就知道的,是上等;经过学习然后知道的是次一等;实践中遇到问题然后再学习,是再次一等;遇到不懂的问题还不学习,这样的百姓就是下等的了。”“困而不学,民斯为下矣”,说的正是下等人“自用则小”的特性。

“自用则小”,庄子在《逍遥游》中也说过类似的话,“自用偃蹇”。偃蹇,是骄横、傲慢的意思。一个人将骄横、傲慢用到学习中,就离刚愎自用,固步自封不远了。

孔子说,“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正是对于“好问则裕”的一种肯定。只有做到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才能不断进步,迈向更加广阔的道路。

好问则裕,自用则小,可以作为读书学习的座右铭,在学习的道路上要有敢于自新的勇气,走出狭小天地的理想,以及虚怀若谷的情怀。

好问则裕,自用则小――选自小学四年级语文课本

  (一)课文原句:同上(四年级上册第8课后)

(二)文化因素:出自《尚书·忠虺之告》:“予闻曰:‘能自得师者王,谓人莫己若者亡。好问则裕,自用则小。呜呼!慎厥终,惟其始。’”

(三)文化内涵:《尚书正义》对这段引文有下列几个注:

1,“能自得师者王”注:“求贤圣而事之(找到贤圣向他学习请教)。”

2,“慎厥终,惟其始”注为“靡不有初,鲜克有终(事情有开头,却很少能有个结果。所以人应该有长惧之道,每一天都要谨慎地待人接物)。”

请读者把《尚书正义》注与下面笔者的今译结合起来看,会得到全面的认识:

今译是:我听说:“能够自己找到老师并向他学习的人可以称王,爱说别人不如自己的人会灭亡。能勤学好问的人他的学识会逐渐地丰富起来,自己认为自己的知识已经够用,干什么都自以为是的人会越来越渺小。

咳!鉴于有“好的开始而没有没有好的结果”的情况,所以做什么事都要“开始以后一直谨慎从事到有好的结尾为止。”

“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人不是生下来就什么都知道,所以谁能没有疑惑)”。所以“好问则裕,自用则小”。

说明:为了帮助小学生家长顺利地为自己的孩子答疑,帮助小学新入职的教师查找资料,帮助高年级学生顺利自读,本《随笔》将对这些含传统文化因素的名言警句做一些讲解。敬请阅读。

【好问则裕,好问则裕自用则小的意思译文】相关文章:

1.动物故事精选:寓教于乐的儿童故事宝库

2.《寓教于乐:精选动物故事助力儿童成长》

3.探索动物旅行的奇幻冒险:专为儿童打造的童话故事

4.《趣味动物刷牙小故事》

5.探索坚韧之旅:小蜗牛的勇敢冒险

6.传统风味烤小猪,美食探索之旅

7.探索奇幻故事:大熊的精彩篇章

8.狮子与猫咪的奇妙邂逅:一场跨界的友谊故事

9.揭秘情感的力量:如何影响我们的生活与决策

10.跨越两岸:探索彼此的独特世界

上一篇:好逸恶劳的意思【好逸恶劳成语的意思】 下一篇:好马不吃回头草是什么意思、好马不吃回头草是什么意思网络用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