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巳》——《干支第一义》之十二
何谓干支第一义?
干支第一义,就是天干地支的原始义。
走到华夏文明的源头,去看天干地支的最真义。
今天我们讲地支第一的“子”和地支第六的“巳”。之所以把这两个字放在一起讲,是因为它们之间的关系。如下图,在现代汉字系统中,我们是把由地支第六的“巳”的甲骨文字形变形得到的楷书字形借用为地支第一的“子”的字形;而把不是地支字的“巳”的甲骨文字形变形得到的楷书字形所对应的楷书字形借用为地支第六的“巳”的字形。
地支第一的“子”的甲骨文字形:
后面几款字形是第一款字形的变形。
徐中舒主编的《甲骨文字典》说1号字形“象幼儿头上有发及两胫之形。”这个说法是准确的。
一号字像极了一个刚学会走路的孩子。标配的大脑袋。从生理角度来看,孩子的脑袋占整个身体的比重比成人要大得多。所有描述孩子形象的作品都不会遗漏孩子的这一特性。《大头儿子小头爸爸》中孩子的形象由此诞生。
一号字上部竖画代表的是孩子的头发。孩子的毛发发育还不充分,给人毛发稀疏的感觉。流浪的三毛的形象就是建立在此基础之上的。头部中间交叉的笔画代表的是孩子未闭合的囟门。
在汉字体系中,跟心理与思考活动相关的字几乎都从“心”。有人误以为古代中国人不知道大脑是思维的器官。“思”从囟从心,说明古人知道思维与大脑有关。
1号字的下部是两只外翻的脚,把孩子走路不稳的形态描画得淋漓尽致。看到一号字,给人的整体感觉就是孩子可爱。
1号字强调的是双脚,反映的是孩子爱乱跑的特性。刚学会走路的小孩,懵懵懂懂,心智未开。威胁将至却不能识别感知,危险来临又没有能力逃避。虫蛇猛兽、深塘急流、陡坡深坑、更不用说还有敌对部落的人啦,威胁太多了。古时候生产效率低下,成人需起早贪黑劳作,大多不能专职照看孩子。孩子们的安全成了部落需要操心的重点。
1号字的字形非常可爱,但其对应的楷书字笔画繁多,书写不易。后来人们用“子”来表示1号字。但是“子”不是1号字的变形。“子”是由地支第六的甲骨文字形的演变过来的。这就有点乱了。
我们来看看地支第六的字对应的甲骨文的字形:
5号字是还不能走路的孩子的象形。上部圆圈是头的象形,孩子都有一个大头。中画代表身子。两边张开的笔画代表双手。整个字强调的是头和双手。带过孩子的人会有体会,不管是抱在怀里还是背在背上,几个月大的婴儿双手动个不停,又抓又挠给人印象深刻。
5号字在现代南方方言中读作zi,阳平。方言的读音说明古代口语中是以音调区分1号字和5号字的。现代汉语中以“巳”代替5号字以便与地支第一的“子”区分。地支第一的甲骨文所对应的楷书太复杂了,所以占用了地支第六的5号字变形过来的楷书“子”。排第一的就是霸道。
徐中舒主编的《甲骨文字典》说5号字“象幼儿在襁褓中舞动两臂,上象其头形”。
过去襁褓打成“蜡烛包”形,手也在包裹中。所以,说5号字“象幼儿在襁褓中舞动两臂,上象其头形”。不够准确的。
“巳”的另几款甲骨文字形如图:
“巳”的甲骨文字形突出了大头和蜷曲的身子。 经隶变后楷书写作巳。
中国人自古就重视传承,一方面崇拜祖宗神,另一方面重视后代的养育,故而在二级顺序字里有两个代表孩子的字,分别排第一和第六,代表不同年龄段的孩子。所以我们讲完排第一的“子”,接着就讲排第六的“巳”。
了解“巳”的本义,“祀”的意义也就容易理解了。
《说文》:祀,祭无已也。从示巳声。
对“祭无已也”的一般的解释是“永久祭祀”或“祭祀没有终止”。乍一看好像没有问题,细一想就不对了。“示”代表祭神的仪式,“巳”代表孩子,这两个字的组合怎么能表示永久祭祀呢?古人为什么要发明一个字来表示“祭祀没有终止”呢?我的理解是:祀,请求神明保佑子子孙孙无断绝。祭祀的重要内容之一就是祈求孩子的顺利降生和健康成长,故祀由示和巳构成。
从周朝以来我们将四季一个轮回称作“一年”或“一岁”,商代称年为“祀”。商朝的大型祭祀活动每年都按一定顺序循环举行,我猜测古商族人每年会举行一次大型的祭祀活动,来祈求孩子的顺利降生和健康成长。
你弄明白了没?
还有疑问的请在评论区留言。
咱们下期讲地支第二的“丑”。
田英章毛笔行书《偏旁部首 • 子字旁》
田英章毛笔行书偏旁部首之“子字旁”。
今天,继续分享行书偏旁部首:子字旁。
子,读作zǐ或zi,最早见于甲骨文,象形字,由小儿在襁褓中的头、身、臂膀和两足创造而来,本义即为婴儿。以“子”作偏旁的字多与人有关,如孩、孙、孕、学等等。
行书中的子字旁:
起笔以逆锋入笔,欲右先左,然后向右引笔抗肩上行,行笔略轻,到位后再折笔向左下行,行笔勿长,略带撇意,由重及轻,然后再折锋向下连笔写弧弯钩,行笔勿重,舒展有力,到挑钩处稍压笔毫向左提锋平出,钩身略长;横画稍重,大抗肩,注意右部不宜过长。行书中横画可以和弧弯钩作一笔连写。
楷书中的子字旁:
“子”字作为偏旁居左时整体形窄,化横为提,以让右部;居下时形态略宽,钩部平出,横画粗重,上紧下松。
具体字例:
存 cún
孤 gū
季 jì
孔 kǒng
孺 rú
孙 sūn xùn
孝 xiào
学 xué
子 zǐ zi
字 zì
字例打印本:
字例描红本:
【子的拼音、叶子的拼音】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