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融让梨;孔融让梨的故事200字

更新:07-30 现代故事 我要投稿 纠错 投诉

孔融让梨 儿童故事

孔融让梨是中国传统道德教育经典之一,是中国古代东汉末文学家孔融的真实故事,《三字经》中“融四岁,能让梨”就是出于这个典故。

它告诉我们一个道理:任何时代,遵守公序良俗、谦恭礼让的人都会受到尊重和赞赏。中华文明以德为先,礼让是我们传统德育的重要内容。

孔融让梨

孔融让梨的故事最收录于《世说新语笺疏》:

孔融,字文举,鲁国人,孔子二十世孙也。高祖父尚,钜鹿太守。父宙,泰山都尉。”融别传曰:融四岁,与兄食梨,辄引小者。人问其故。答曰:“小儿,法当取小者。”

翻译成白话文就是:

孔融,字文举,鲁国人,是孔子二十世孙。孔融的高祖父是孔尚,曾任钜鹿太守。父亲是孔宙,曾任泰山都尉。

《孔融别传》这么记载:孔融四岁的时候,和哥哥一起吃梨,总是挑最小的拿。因为一般人都会挑大的拿,所以边上人就觉得很奇怪,问他原因。孔融说:“我是小孩,按道理就应该拿小的啊。”

孔融让梨的故事触动了很多人,它不仅仅是让梨那么简单。

在让梨这么一个小小的举动下,带来的是兄弟的和睦,彼此间的互敬互爱、互谅互让、勇于担当,家庭人文环境的和谐,于个人于集体,都功莫大焉。

这就是它为什么会成为一个德育经典故事流传千年的原因。

寓言故事之孔融让梨

孔融,字文举,东汉时期山东曲阜人,是孔子的第二十世孙,高祖父孔尚当过钜鹿太守,父亲是泰山都尉孔宙

孔融四岁的时候,和哥哥姐姐们们一起吃梨,孔融总是拿小的吃。有大人问他为什么这么做。他回答说:"我年龄小,食量小,按道理应该拿小的。“由于孔融这么聪明早慧,很小就懂得这样的道理,宗族亲戚们认为他是个奇才。”

这个故事告诉人们,凡事应该懂得遵守公序良俗。这些都是年幼时就应该知道的道德常识。古人对道德常识非常重视。道德常识是启蒙教育的基本内容,融于日常生活、学习的方方面面。

作品原文

孔融让梨的故事最早应见《世说新语笺疏》:

汉书曰:“孔融,字文举,鲁国人,孔子二十世孙也。高祖父尚,钜鹿太守。父宙,泰山都尉。”融别传曰:融四岁,与兄食梨,辄引小者。人问其故。答曰:“小儿,法当取小者。”

后汉书·孔融传》李贤注“《融家传》曰:‘年四岁时,与诸兄共食梨,融辄引小者。’大人问其故,答曰:‘我小儿,法当取小者。’由是宗族奇之。”

《少年说》:“你大,要让着妹妹”,一句话毁了两个孩子!

前两天科大大看了最近很火的少年说,大家都在被那个说“我妈是个外卖员”的小男孩感动,而科大大却为一个小女孩感到心酸。

女孩生活在一个二胎家庭,小她6岁的妹妹总是无缘无故的惹她,而爸爸总是不分青红皂白就教训姐姐。

当女孩还想为自己的家庭地位挣扎一番时,爸爸果不其然,使出了所有二胎家庭几乎都用过的“道德绑架”三连击。

孔融让梨懂不懂?

她小她不懂事,你还不懂事吗?

再说一遍,毕竟她小!

说出这话的时候,这位爸爸有没有想过你的大女儿也才十几岁啊?谁还不是个宝宝呢?!

要不要让,老大说了算

相信不少二胎家庭的父母,都对大宝说过类似:“你比他大,让着点弟弟/妹妹。”这样的话。

节目中,女孩的父亲还提到了“孔融让梨”的例子,来教育大女儿。

先不说孔融让梨这个典故,是以小让大的例子,科大大很认同陈铭说的那句话:

如同当年孔融让梨一样,可是孔融让梨的前提是,梨先到了孔融手里。

如果一开始那个梨,都没递到孔融手里直接说“孔融你大”。

孔融心里一定也不开心,即便道德如孔融。

孔融手上的这个梨,就是大宝该不该让着二宝的权力,首先这个权力要在大宝手上,才能决定是否要心甘情愿的让着二宝。

当然很多时候,大宝不愿意让着比自己小的弟弟妹妹,是因为他们在用行动争取这个权力,希望有一个公正的规则。

公平是二胎竞争的“”

戴维·弗罗斯特曾说:“你是一个家长,当你有两个孩子时,你就是一个裁判。”

那么公平的对待两个宝宝,就能解决二胎竞争的所有矛盾吗?

科大大看到过这样一个故事:

有一天的早上的早饭是豆浆,我给两个娃各倒了一杯。

妹妹突然大叫:“不公平!哥哥的豆浆比我的多!”

我给妹妹又倒了点后,惹得哥哥大叫:“凭什么!她的豆浆更多了!”

那好吧,再给哥哥加点,还没等倒,妹妹又喊:“不可以,我就要比哥哥多!”

“凭什么!我才要更多!”

结果一顿早餐,变成了兄妹的豆浆之争,我恨不得拿量筒称取相同的豆浆给他们兄妹。

这种鸡毛蒜皮的事还有很多,慢慢的我们会发现,宝宝永远不满足,即使与尺子、量筒为伴,我们也做不到他们想要的公平。

宝宝真正要的是这些

要公正,不要公平

公平是给两个娃一样的,而公正是按需供给,给两个娃需要的。

比如当大宝急需一双新鞋,但二宝却不需要时,公平的做法是一人买一双。

公正的做法是让弟弟接受只给哥哥买鞋的理由:

✘ 哥哥的脚长大了,穿不下旧鞋,你的鞋还能穿,不需要再买。

这话看似逻辑严明不容拒绝,但小宝生气失望时,是根本听不进去这些逻辑和大道理的。

妈妈知道你也想要一双新鞋,没给你买你一定很难过,但当你的小脚长到和哥哥一样穿不下旧鞋时,也能有一双新的啦~

没有得到东西的孩子,一定会感到失望,这时我们就要用【共情大法】,理解和接纳他的情绪。

这样才会帮助宝宝正确接纳生命中的“不公平”,公正对待两个娃。

比起公平,娃更需要特殊对待

先来一道“送命题”。

如果有一天,另一半问你:你更爱你的妈妈还是更爱我,你该如何回答?

送命回答1:更爱妈妈,他可是生我养我的人!——啪!“妈宝”认证!

送命回答2:当然更爱你,你是我的真爱!——啪啪!有没有点孝心了?!

送命回答3:你们两个,我一样爱!——啪啪啪!问了等于白问,敷衍!

孩子们也是一样,同样爱就等于“爱的少”,他们要的是爸妈对自己最特殊的那份爱!

我们可以对大宝说:妈妈爱你的勇敢,善良,是保护我和二宝的小勇士!

对小宝说:妈妈爱你的天真、可爱,是我和大宝的开心果!

与其耗尽心力、财力,去计算是否公平对待了两个娃,不如告诉他们,我们给予他们的爱,都是最特殊,最独一无二的。

他们最在乎的是爸妈是否真的爱我

大宝和二宝总是计较爸妈给谁的牛奶多了点,谁比谁罚站的时间又多了几分钟,真的是在抱怨爸妈不公平吗?

其实他们是在用爸妈一次次的“偏向”自己,来确定父母对他们的爱。

所以我们要做的不是保证他们每个人的公平,而是给予每个孩子足够的爱,让他们不怀疑你可能更偏爱哪一个。

老大之所以成为老大,不是他们自己的意愿,而是爸妈选择生二胎,才让他们被迫成为了大的那个。

告诉大宝:妈妈的爱像是烛光,用全部的爱点燃你的蜡烛,给了你全部的爱。

妈妈的爱是无限的,还可以点燃弟弟的蜡烛,也给了弟弟全部的爱。

但同时,给你的爱,一点也不会少。

版权声明:如涉及版权问题,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

【孔融让梨;孔融让梨的故事200字】相关文章:

1.动物故事精选:寓教于乐的儿童故事宝库

2.《寓教于乐:精选动物故事助力儿童成长》

3.探索动物旅行的奇幻冒险:专为儿童打造的童话故事

4.《趣味动物刷牙小故事》

5.探索坚韧之旅:小蜗牛的勇敢冒险

6.传统风味烤小猪,美食探索之旅

7.探索奇幻故事:大熊的精彩篇章

8.狮子与猫咪的奇妙邂逅:一场跨界的友谊故事

9.揭秘情感的力量:如何影响我们的生活与决策

10.跨越两岸:探索彼此的独特世界

上一篇:孔孟之道-孔孟之道毒害中国 下一篇:孔融让梨的故事、孔融让梨的故事2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