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佩杰:5岁被生母送人,8岁开始照顾瘫痪养母,如今养母奇迹好转
“我只养了她三年,她却要养我一辈子!如果没有她,我早就失去对生活的信心了!”孟佩杰养母曾眼含热泪地说。
孟佩杰陪养母晒太阳
孟佩杰从8岁起,开始独自照顾瘫痪在床的养母,12年,4000多个日夜。她的事迹感动了无数人。
记者去采访孟佩杰的时候,走进她的家,
一大一小两间低矮平房,院子仅有10平方米空间—–孟佩杰的家不大,
却格外温馨:暖暖的阳光透过明亮的玻璃窗洒在地上,窗台上的花儿长得正盛,各样家具家电整齐摆放、干净整洁。
还记得那些日子是怎么熬过来的吗?”记者问。
“干吗要想那些,记点开心的事,快快乐乐多好。”
“觉得那时候苦不苦?”记者问。
“不觉得苦,孝顺父母,是所有儿女都应该做的。”孟佩杰平静地说。
孟佩杰脸上总是带着甜甜的微笑,可生活带给她的苦常人无法想象。
1991年,孟佩杰出生在山西省交口县的一个农民家庭。
5岁那年,一场车祸夺去了父亲的性命后,
柔弱的母亲眼见前路迷茫,不愿女儿跟着自己受苦,通过多方打听后,想将她送给心善的刘大姐。
在隰县老干部局工作的刘芳英一直想收养一个孩子,心中疼惜孟佩杰的遭遇,刘芳英便将孩子接了过来。
孟佩杰乖巧听话,长得也甜美,刘芳英非常喜欢,对她给予了无微不至的爱。
孟佩杰在新家过了两年无忧无虑的生活,这是她生命中短暂的幸福时光。可心灵刚有归所,新家便再受打击。
1998年,刘芳英患上了椎管狭窄症,只能靠双拐勉强移动,失去了劳动能力。
接下来的一年时间里,孟佩杰的养父一份工资艰难地养活三个人,坚持一年后,养父离开了这个困难的家庭。
此时的孟佩杰只有8岁。
在本该在父母怀中弄饴撒娇的年纪里,孟佩杰每天早上六点准时起床,为母亲做饭。
为了够得着锅,孟佩杰拿着凳子垫脚。不知道有多少次,她从凳子上摔了下来,摔伤的,烫伤的,妈妈刘芳英都不记得有多少次了。可是她从不喊疼。
只是自责地说:“妈妈对不起,我今天不小心打碎了一个碗,明天又要花钱买一个碗了。”
她来到养母面前,还总是笑嘻嘻的。
孟佩杰小时候去菜市场买菜,因为不认识蔬菜,养母就先让她买几样回来教她认。
为了尽快记住各种菜类,孟佩杰还编了一套口诀:长的是葱,圆的是蒜,绿色扁扁的是豆角,又长又绿又圆的是黄瓜。
做完饭,照顾母亲后匆忙赶至学校,中午还要往返洗碗做饭。
而每天晚上才是小姑娘最忙的时候晚上回家要帮母亲涂抹药膏,清洗尿布,然后做饭,擦身体。
等做完这些她才可以去写作业,有时候写着作业就已经睡着了。
母亲刘芳英看着这一幕,不知多少次在深夜里默默流泪,感觉自己拖累了女儿。
刘芳英身体一天不如一天,绝望和悲伤涌上心头。
她打算亲手了结自己的生命,她写了一封遗书,将孟佩杰安顿给邻居,买好了止疼片藏在枕头下。
这一切刚好被上学回来的孟佩杰看见了。
孟佩杰扑到了刘芳英的怀里哭着说:“妈妈,你别丢下我,只要有妈妈在这个家就在。”佩杰悲痛欲绝的哭声,唤起了刘芳英对生活的希望。
母女俩紧紧相拥,刘芳英向孟佩杰发誓自己以后永远不会有这样的念头了。
此后母女俩相依为命,依靠着刘芳英微薄的病退工资维持着家中的一切开支。
养母刘芳英,经常对孟佩杰说知识才能改变命运,读书才能走向更为广阔的天地,而不是只能拘泥于一个村子里的一个小地方。懂事的孟佩杰铭记在心。
孟佩杰虽然每日都在为生活奔波,但她的学业一点都没有落下。从小学到初中成绩一直名列前茅。
2007年,孟佩杰初中毕业,成绩可以进入当地重点高中,这时候母亲刘芳英的病情却再次加重了,彻底失去自理能力瘫痪在床。
突然而至的情况打得母女俩措手不及,可坚强的孟佩杰擦干净母亲的眼泪,主动放弃了上高中的机会。
尚未成年的孟佩杰主动联系临汾学院隰县基础部,并经过协商成为了此间院校的走读生,
可以就近照顾母亲,已经16岁的孟佩杰照顾母亲变得得心应手。
两年的时光一晃而过,根据临汾学院的安排,小姑娘还需要前往学院总部进行接下来的3年学习生涯。
总部在临汾,这也就意味着孟佩杰要远离家乡。
孟佩杰没有多想便决定带着母亲上大学。在离学校较近的地方租下一间不到10平米的小屋,依旧走读的孟佩杰与母亲在新城市里栖身。
每天匆匆往返学校与小屋的女孩在艰难中追梦前行。
大学里,一次同学过生日请吃饭,她舍不得喝饮料,悄悄地把饮料装起来,拿回家给养母喝。
2010年暑假,她不惧烈日,在街上发传单,挣了1300多元钱,拿到工资的第一件事就是买了养母爱吃的红烧肉和猪头肉。
为了补充养母的营养,她还偶尔会买鸡腿给养母,自己却不肯吃一口,说“鸡腿挨着鸡屁股,自己不喜欢吃。”
此外,她还向学医的同学请教,如何帮助母亲护理和康复。
240次仰卧起坐、拉腿半小时、按摩半小时,甚至每一个穴位她都记得清清楚楚。
为了让母亲早日康复,她每天晚上回家就陪母亲做康复治疗。
现在的刘芳英在医生的专业调理下,已经可以短时间站立起来了,
她的身体情况越来越好。算是个不大不小的奇迹,当然这跟孟佩杰的精心照料是分不开的。
而孟佩杰也达成所愿,毕业后通过考核进入隰县文物旅游局工作,到现在已经凭着踏实的态度与过硬的实力成为了单位的干部。
结语:都说“久病床前无孝子”,可孟佩杰从8岁开始,不离不弃照顾瘫痪养母12年,毫无怨言,感动了中国。
一位诗人在听到孟佩杰的事迹后,饱含深情地写道:
我惊叹你稚嫩的肩膀,
怎能担得起母亲心头的沉重;
我惊叹你纯真的眼眸,
怎给娘亲传递生活的希望。
文|人物故事绘
编辑|人物故事绘
分享正能量故事,期待你的关注
孟佩杰事迹 孟佩杰的故事
导读: 孟佩杰 ,1991年11月出生于山西省临汾市,大专文化,党员。现任山西省临汾市隰县文物旅游局干部。孟佩杰生长於农村,5岁时生父因车祸去世.........
孟佩杰事迹
孟佩杰 ,1991年11月出生于山西省临汾市,大专文化,党员。现任山西省临汾市隰县文物旅游局干部。
孟佩杰生长於农村,5岁时生父因车祸去世。生母因生活所迫,将她送给隰县老干部局职工刘芳英收养。1998年,养母刘芳英患上了椎管狭窄症瘫痪在床。养父无法忍受困境悄然离家出走。从那时起,年仅8岁的孟佩杰便开始承担起照顾瘫痪养母的重担,用孝心和毅力支撑起了这个风雨飘摇的家。
孟佩杰
2007年,孟佩杰初中毕业,养母的病情却开始恶化,完全丧失了自理能力。为就近照顾养母,孟佩杰主动选择在临汾学院隰县基础部学习。
2009年,按照学校的安排,在隰县基础部上完两年后孟佩杰要去临汾上学。她毅然决定:带上养母去上学!她在离学校最近的地方租了房屋,并向学校申请了走读,利用一切课余时间,克服了同龄人难以想象的困难,不离不弃地悉心照料养母。
孟佩杰十几年来,4000多个日日夜夜,知孝感恩、无怨无悔照顾养母的事迹感动了无数人。她曾获得“2011感动中国人物”、“全国孝老爱亲道德”、“全国三八红旗手”、“中国青年五四奖章”等荣誉称号。
2011年6月,孟佩杰因孝心在网络上走红,被称为“最美的女孩”。2012年受邀为春节联欢晚会嘉宾。
早年经历
孟佩杰5岁那年,父亲被车祸夺去了生命,迫于生活压力,母亲不得不把她送给当时在山西临汾隰县老干部局工作的刘芳英收养。8岁那年,养母刘芳英突然患上了椎管狭窄症,下半身瘫痪,生活不能自理。不堪重负的养父离家出走,留下了年仅8岁的孟佩杰和瘫痪在床的养母刘芳英。
人物事迹
孟佩杰从8岁承担起了侍奉瘫痪养母的重任:每个月俩人就靠养母微薄的病退工资生活;孟佩杰每天在上学之余要买菜做饭,替养母刘芳英洗漱梳头、换洗尿布、为全身涂抹三种褥疮药膏。孟佩杰日复一日照料养母刘芳英,任劳任怨,不离不弃。
据养母刘芳英说“那时候,她人还没有灶台高,每天就踩在凳子上生火做饭,不知道摔了多少跤,但从没喊过疼。一开始她分不清各种蔬菜,就自己编口诀‘长长的青葱圆圆的蒜,扁扁的豆角绿油油’;有时家里没钱了,她就自己出门去找街坊邻居借。”就这样过了12年。
2007年,孟佩杰初中毕业,刘芳英的病情却开始恶化,最终瘫痪并完全丧失了自理能力。还未成年的孟佩杰主动选择了在临汾学院隰县基础部学习,就近照顾养母。2009年,按照学校的安排,在隰县上完两年后,孟佩杰还必须到临汾(总校)再接受3年教育。孟佩杰决定:带上母亲去上学。为了及时照顾母亲,她在离学校最近的地方租了房屋,并向学校申请了走读。孟佩杰每天的时间都安排得满满当当:早上6点,帮养母穿衣服,给她洗脸、梳头,然后赶到学校上课。中午12点下课后,又匆忙赶回家,做饭、喂饭,给母亲擦洗身子、活动筋骨、敷药按摩、洗漱更衣、倒屎倒尿,换洗床单、被褥,下午两点再赶回学校上课。下午放学后,她又匆匆赶回家中做晚饭、做家务,服侍母亲睡觉。每天就这样奔波在课堂和出租屋之间。
孟佩杰的中学同学、大学同学杨姣姣说,从中学到大学,孟佩杰给大家印象最深的是她什么时候都是小跑着,一路小跑着去上学,一路小跑着回家照顾养母,经常跑得气喘吁吁,面红耳赤。“孟佩杰妈妈病倒后,又要生活又要治病,为补贴家用,她一有时间就上街帮人发传单,原来白白的女孩生生地晒成了‘黑姑娘’。”
孟佩杰
照料养母生活起居是孟佩杰每天耗时最长的“必修课”。刘芳英瘫痪后大小便失禁,为了尽可能避免弄脏床单被褥,孟佩杰就在褥子上铺上塑料布,塑料布上又铺上床单。即便如此,洗尿布、衣裤、床单仍是她每天必做的“功课”。
另一项必做的“功课”是帮助养母做康复训练。2010年,临汾一家医院听闻孟佩杰的故事后,将刘芳英接入医院免费治疗。为配合医院治疗,孟佩杰每天要帮养母做240个仰卧起坐、拉腿200次、捏腿三十分钟,长年瘫痪在床的养母排便困难时,孟佩杰就用手指帮她一点点地抠出来。
孟佩杰省吃俭用下来的钱给刘芳英买衣服,而自己穿的多是亲戚朋友家孩子不要的旧衣服。在其他同龄女孩纷纷开始化妆打扮的时候,孟佩杰梳着最简单的学生头,把有限的钱都用在了日常开支和养母身上。孟佩杰说“我少买件衣服,少吃顿好饭,妈妈就能多买些好药,少遭点罪。”
一次同学过生日请吃饭,孟佩杰舍不得喝饮料,就把自己那瓶悄悄地装起来,找了个借口提前离开,急匆匆地跑回家给养母喝。2010年暑假,孟佩杰冒着酷暑在街上发广告传单,挣了1300多元钱,拿到工资的第一件事就是买了养母爱吃的红烧肉和猪头肉回家,孟佩杰偶尔会买鸡腿给养母改善伙食,自己却从来不肯吃一口,还说:“鸡腿挨着鸡屁股呢,我不喜欢吃。”
刘芳英说,‘"这么多年来,孟佩杰的乐观感染了我,让我找回了生活下去的勇气。“刚瘫痪那几年我心情不好,常发脾气,但她从来没和我争过吵过,而是笑着给我讲故事,我不知她的故事是从哪来的,她还买了一本笑话书读给我听,经常挤眉弄眼、出丑变怪逗我乐。再苦再累,她都没在我面前没流过一次眼泪,什么时候都是一脸阳光高高兴兴的样子。她还常鼓励我,说‘妈妈别怕,有我呢,只要精神不滑坡,办法总比困难多。’”
要强的孟佩杰拒绝了不少好心人的帮助,坚持自己照顾养母。有人提议“哪怕同学们帮你做顿饭也能减轻你的负担”,她却说:“我的娘只爱吃我做的饭。”
成就荣誉
全国第三届道德、中国青年五四奖章获得者
2009年,临汾授予孟佩杰母子“文明和谐家庭”称号
2010年孟佩杰成为临汾市年龄最小的“十佳道德”,还被山西评为“2010年十大记忆人物”。
2011年9月21日,获得德耀中华道德殊荣
2012年2月3日,获得感动中国·2011年度人物荣誉称号
社会影响
网络热议
孟佩杰的故事在网络上传播感动了众多网民。在临汾当地论坛上,网民们纷纷为她“盖楼”祝福,称她为“临汾最美的女孩”。一位网民写道:“尽孝,是一切善德之始,也是一切幸福之源。在多舛的命运前,我们不能失掉孟佩杰这般面对生活的态度”。
2010年11月,孟佩杰参选了“隰县十佳道德”,点击回复率位列第一,隰县县委宣传部副部长、县文明办马林明说:“孟佩杰在所有的候选人中,年龄是最小的,但她的事迹却最感动人,山西晚报报道后,我知道好多人是哭着读完这篇文章的,隰县社会各界的人都在关注她,包括许多省外的好心朋友们。”
许多网友在投票帖子上留言发表感慨,有网友称19岁的孟佩杰是“年龄最小的候选人,却是最‘大’的人”;还有校友留言鼓励:“也许你不认识我,但我认识你,你一定要加油,一定要坚强。”
“我们很草根,但我们不渺小。真善美是我们永远追求的方向,努力,在每一天。”这是网友“狼烟”回帖中的一段话。
网民“与同”还为孟佩杰写了一首诗:
《致最美丽的女孩》
他们说你是一个安静的女孩,有着一张清丽的脸。年少的你,是否该在母亲的怀中细语呢喃,是否该在少女的梦中绽放笑颜?他们说你是一个柔弱的女孩,有着瘦削却有力的肩。年少的你,是母亲的手,是母亲的腿,是母亲头上的那片天。他们说那间陋室,四壁空空,只有真爱环绕在里面。年少的你,是黑夜里母亲床前的那盏灯,是寒风中母亲心头的那份暖另有网友东方渐白写给最美女孩的打油诗:风雨守护十二春、血水未必比水浓、欲将良心与君比、一如泰山一如尘。
后续影响
为更好地宣传学习孟佩杰同学的先进事迹,进一步加强传统文化教育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2011年10月26日、27日,天津职业技术师范大学电子工程学院在A楼前广场举办了“孝心温暖校园,坚强点亮明天”学习孟佩杰先进事迹主题团日活动。
天津职业技术师范大学电子工程学院的同学们表示孟佩杰是当代大学生的优秀,她的先进事迹充分体现了中华民族孝亲敬老的传统美德,她用实际行动展示了当代大学生高度的社会责任感和良好的精神风貌。
被称为“临汾最美女孩”并获评全国道德的孟佩杰被临汾市消防支队聘为“消防形象大使”。以孟佩杰为“主播”制作的消防宣传视频和海报已经被投放到了临汾市各大酒店、商场等人员密集场所,在车站、广场等设置有大型户外电子屏的地方,也进行了投放。
社会评价
感动中国2011年度推选委员评价
推选委员丁俊杰说:
孝顺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孟佩杰付出的是孝心,赢得的是尊重,一个感动中国的平凡女孩。
推选委员王振耀说:小小年纪,撑起几经风雨的家。她的存在,是养母生存的勇气,更是激起了千万人心中的涟漪。
感动中国2011年度颁奖词
在贫困中,她任劳任怨,乐观开朗,用青春的朝气驱赶种种不幸;在艰难里,她无怨无悔,坚守清贫,让传统的孝道充满着每个细节。虽然艰辛填满四千多个日子,可是她的笑容依然灿烂如花。
养母刘芳英
刘芳英:“12年来,她每天早上6点起床,帮我穿衣服、刷牙、洗脸、换尿布、喂早饭,然后一路小跑去上学;中午放学,回家做饭、喂饭,给我擦洗身子、活动筋骨、敷药按摩、洗漱更衣、倒屎倒尿,换洗床单、被褥,再匆匆忙忙去上课;放学回来,匆匆赶回家做晚饭、做家务,服侍我睡觉。每次全部收拾完都得到9点以后,然后她才歇下来做自己的功课。”
刘芳英:“我照顾了她三年,她却要照顾我一辈子,我下辈子还给她做母亲,我一定报答她。”
奥秘世界(微信号:ms1390)致力为广大奥秘爱好者提供一切奥秘的权威平台。
养母瘫痪,8岁女儿端屎端尿伺候十几年。养母说:下辈子再当妈妈报答你
1991年,孟佩杰出生在山西省临汾市隰县的一个贫困农家。五岁时,她的生父因车祸去世。生母把她送人领养,而后因病去世。八岁时,养母因病瘫痪,养父不堪重压,离家出走,从此杳无音信。
配图,图文无关
一连串的不幸和变故,使得这个只有八岁的小姑娘,不得不用稚嫩的肩膀,担起了生活的千斤重担。小佩杰却要一边上学,一边伺候瘫痪在床的养母刘芳英。
早上6点起床,帮着养母穿衣、洗脸、梳头,吃过饭,赶往学校上课;中午12点下课后,匆忙赶回家,做饭,给养母喂饭。由于养母长期瘫痪,为了避免暗生褥疮,孟佩杰需要每天给养母擦洗身子、活动筋骨、敷药按摩,还要随时倒屎倒尿,换洗床单和被褥;下午2点赶回学校上课;放学后,孟佩杰又要匆匆赶回家,做晚饭、做家务,服侍养母睡觉。收拾好后,已经是晚上9点多了。这时候,她才能安静下来,做自己的功课。
孟佩杰
小佩杰遭受的苦难,养母看在眼里,痛在心里。为了彻底把养女从苦难中解脱出来,刘芳英曾经多次想到自杀。有一次,她甚至做好了准备:请来邻居和朋友,恳求他们将来能善待苦命的养女……但是,养母的异常举动被细心的小佩杰察觉到了,她跪在地上,呜呜痛哭,苦苦哀求。
养母刘芳英原来在县城工作,但婚后没有生育。她很庆幸自己收养了孟佩杰:“我照顾了她三年,她却要照顾我一辈子。下辈子还要做她的母亲,我一定报答她!”说起往事,刘芳英总是泣不成声。
2007年,孟佩杰初中毕业。养母的病情继续恶化,最终完全丧失了自理能力。十六岁的孟佩杰主动选择了在临汾学院隰县基础部学习,就近照顾养母。2009年,孟佩杰要转到学院的临汾总校去学习三年。临汾距离隰县近百公里,孟佩杰想,自己上学走了,母亲怎么办?斟酌再三,她做出了一个决定:带着母亲上大学。
她在学校附近租了一间房子,继续悉心照料着养母。孟佩杰每天奔波在课堂和出租屋之间。她是一个女大学生,更是一个家庭主人。
杨姣姣是孟佩杰从初中到大学的同学,她说:“孟佩杰给大家印象最深的是,很少看到她慢悠悠地走路,她什么时候都是小跑着,一路小跑着去上学,一路小跑着回家照顾养母,经常跑得气喘吁吁,面红耳赤。”
杨姣姣正是这样看的:“孟佩杰的妈妈病倒后,又要生活又要治病,为补贴家用,她一有时间就上街帮人发传单,原来白晳的女孩儿,生生地晒成了‘黑姑娘’。”
配图,图文无关
照料养母的生活起居,是孟佩杰每天耗时最长的“必修课”。养母瘫痪后,大小便失禁,为了尽可能避免弄脏床单被褥,孟佩杰就在褥子上铺上一层塑料布,塑料布上再铺上床单。即便如此,洗尿布、洗衣裤、洗床单,仍是她每天必做的“功课”。
孟佩杰另一门必做的“功课”,就是帮助养母做康复训练。
她每天必做的“功课”是:帮养母做两百四十个仰卧起坐、拉腿两百次、捏腿三十分钟。这门“功课”,孟佩杰一年三百六十五天,没落下过一次。
由于长年瘫痪在床,养母时常便秘。排便困难时,孟佩杰就用手指帮她一点儿一点儿地抠出来。养母自己也过意不去:“看我这臭烘烘的,你带上口罩吧?”孟佩杰笑着说:“妈妈不臭,妈妈一点儿都不臭,妈妈是香饽饽。”
配图,图文无关
孟佩杰穿的多是亲戚朋友家孩子淘汰的旧衣服。同龄的女孩儿都注意化妆打扮,而她常年梳着最简单的学生辫,从来没有买过任何化妆品。2010年暑假期间,孟佩杰冒着酷暑在街上替别人散发广告传单,挣下一千三百元。她拿到工资的第一件事,就是买了养母爱吃的红烧肉和猪头肉,趁着热乎跑回家,一口一口喂给母亲吃。
刘芳英说:“这么多年来,女儿乐观的笑容感染了我,让我找回了生活下去的勇气。”刘芳英擦了一把泪水,继续说:“我刚瘫痪那几年心情不好,经常发脾气,但佩杰从来没和我争过吵过,而是笑着给我讲故事,我不知她的那些开心的故事是从哪儿学来的。她还买了一本笑话书,一有时间就读给我听,还经常挤眉弄眼、出丑变怪逗我乐。再苦再累,她都没在我面前流过一次眼泪,什么时候都是一脸阳光高高兴兴的样子。”
■文/改编自《善行启示录》,原标题为《最美大学生:带着养母上大学》(李春雷 李铮 著 河北出版传媒集团 河北教育出版社出版)
■编辑/储钰
【孟佩杰的故事、孟佩杰的故事有哪些】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