轻松一课丨原来成语守株待兔的真正寓意是这样啊
成语守株待兔,说的是一个宋国人,在田里干活时,忽然一只兔子撞到田边的树上撞死了,他白捡了只兔子,回家美美地吃了一顿。从此这个人就不干活了,天天坐在树底下等兔子。
这个故事的作者韩非,作为诸子百家法家的代表人物,又被尊称为韩非子。
“守株待兔”的故事,很多人以为是在讽刺那些想不劳而获的人,这当然不是韩非子的本意。他写这个故事,其实是嘲笑那些固步自封,不学习不懂得与时俱进的人,尤其是当时的儒家学派,一直提倡以礼,而韩非认为,时值天下大乱,人心不稳,必须以法,所以就编了这个故事来和儒家辩论。
那个白捡兔子的人为啥偏偏是宋国人?
是这样,宋国是周王朝的前代商朝的旧部,周武王打败商纣王建立周朝之后,对商朝王室没有赶尽杀绝,而是将他们作为诸侯,分封在了宋国。韩非子将这个故事的背景设立在宋国,意思是说这个人很守旧,是几百年前那个朝代的人。
周朝刚建立时,周武王的弟弟周公旦创建了礼法,建立了一套完备的礼仪制度,以礼,国泰民安,使西周顺利度过了280年,这相当于吃了撞树上的兔子。但是到了周幽王烽火戏诸侯之后,进入东周春秋战国,狄戎进兵,诸侯反叛,尤其进入战国之后的,都是那种你死我活的歼灭战,人们对礼法再没有敬畏之心。而韩非子认为儒家等学派在这样的情况下,还在一味地呼吁大家像几百年前一样,遵守礼法,以礼,这就是不懂变革,是坐树下等撞死兔子的宋人。
韩非子讲这个故事,是让大家不管什么时候,都要不停地学习,以适应不断变换的新的环境,如果停止学习,总想以固有的老旧的知识来应付新的环境,那就是“守株待兔”,永远别想吃到美味的“兔子”了。
文/书香遍野
古诗文学习027:三年级下册,文言文《守株待兔》
守株待兔
宋人有耕田者。田中有株。兔走触株,折颈而死。因释其耒而守株,冀复得兔。兔不可复得,而身为宋国笑。
注释
①本文选自《韩非子·五蠹》。
②〔株〕树桩。 ③〔走〕跑。
④〔因〕于是。 ⑤〔释〕放下。
⑥〔耒〕古代用来耕田的一种农具。
⑦〔冀〕希望。
⑧〔为wéi〕被,表被动。
译文
宋国有一个农夫,看见一只兔子撞在树桩上死掉了,便放下手里的农具整天守着树桩,希望再捡到撞死的兔子。当然农夫没有再捡到撞死的兔子,而他的田地却荒芜了,农夫也被宋国人笑话。
赏析
《守株待兔》仅39个字,寓意却很深刻。兔子自己撞死在树桩上,这不过是生活中的一个偶然,可农夫却幻想这桩巧事能变成经常发生的事情,所以最后落得个田园荒芜、被人笑话的下场。这个故事揭示了一个道理:不努力,而抱侥幸心理,指望靠好运气过日子,是不会有好结果的。守株待兔的寓言故事也常用于批判那些不知变通、死守教条的思想方法。
文言多单音节词,如“耕”是“种田”的意思,“株”是“树桩”的意思,“冀”是“希望”的意思。值得注意的是,文中有的词语的意思与现代文已经不一样了,如文中“走”是“跑”的意思,与现代的“走”的意思不同。
课文配有插图,一个农夫戴着斗竺,在一截树桩旁坐着,脸上是一副“冀复得兔”的表情,耕田用的未倒在地上。画面直观地呈现了农夫“释其耒而守株”的场景。图文对照,能帮助学生理解故事内容。
我们可以联系先已有的阅读经验,反复朗读课文,把课文读通读顺。然后,借助注释,了解故事大意,感受人物的愚蠢可笑,领悟故事蕴含的道理,进一步认识寓言的特点。最后,熟读成诵,积累语言。
每天给孩子讲一个成语之 守株待兔
【我与小宝的故事】
我刚刚回到家,手机响了。拿起来一看,是一个陌生号码。
稍微犹豫了一下,还是按了接听键。没想到,紧接着传来的,是小宝焦急的声音:“妈妈,爸爸去哪儿了?我排队出来的时候,看到他正在看手机!等到老师说解散,我再过来,就找不到他了!打他电话也停机了!我都等了半天了!快急死了!你快点儿来接我吧!……”
小宝噼里啪啦一顿输出,我一脸懵——娃爹说好了他去接小宝的,这都放学快半个小时了,他居然走开了!
来不及多想,我先安抚小宝的情绪:“好的宝贝,你现在在哪里?”
“我在我们约定的地方等着的。”
“非常好!我这就和你爸爸联系,如果联系不到我马上就去,你还在原地等着。别急啊宝贝!谢谢借你电话的叔叔。”
“好的妈妈,你快来吧!”
放下电话,我立刻拨通娃爹电话——他刚换了手机号码,还没告知小宝。因为都穿着校服,他没看到小宝,所以就自作主张,走另一条路去学校操场找小宝了——我提前告诉他了,小宝不去操场的。
没顾上多说,直接让他去约定的地点找小宝。
然后,我又把刚才的电话回拨过去,拜托那位好心的家长告诉小宝,耐心等待一下,爸爸马上过去。
十几分钟之后,父子俩回来了。
小宝还是告状:“我看见爸爸看手机的,但是等我跑过来,他就不见了。我先借了一个阿姨电话打给爸爸,但是打不通!等了半天,又借了叔叔电话给你打的。”
我忍不住说娃爹,“你就知道看手机!守株待兔都做不到!”
“妈妈,什么是守株待兔?我是兔子吗?”
【成语释义】
(网图,侵删)
守株待兔是一个寓言故事演化而成的成语,字面意思是守着大树等待兔子。这个成语一般比喻死守经验,不知变通。也用来讽刺妄想不劳而获的侥幸心理。
【成语出处】
守株待兔,最早出自《韩非子·五蠹》。
【成语原文】
宋人有耕者。 田中有株,兔走触株,折颈而死。因释其耒而守株,冀复得兔。兔不可复得,而身为宋国笑。
(网图,侵删)
【原文释义】
从前,有一个宋国人,他有一块肥沃的田地。他勤奋地经营着这块田地,收成很可观。田地里有一个树桩,干活累了时,他就在树桩旁边歇息一会儿。
有一天,他正在田地里耕作,不知从哪儿来了一只兔子,急急忙忙地奔逃,结果一头撞死在了树桩上。他跑过去一看, 高兴得不得了:“今天的运气真好,白白收获了一只兔子!”他拎着兔子一边往家走,一边得意扬扬地想:“要是我每天都在这里等着收获一只兔子,那以后就可以不用这么劳累了。” 于是,从第二天开始,他放下锄头,每天守在田边的那个树桩旁边,等着兔子跑过来撞死在树桩上。时间就这样一天天过去了,田地里长满了野草,荒芜不堪。宋国人还在树桩旁边等着,然而再也没有兔子撞死过。
【成语运用】
汉·王充《论衡·宣汉》:“以已至之瑞,效方来之应,犹守株待兔之蹊,藏身破罝之路也。”
明·朱权《卓文君·第三折》:“盼功名如守株待兔,要求进若缘木求鱼。”
明 汤显祖 《牡丹亭·回生》:“咳,柳郎真信人也。亏杀你拨草寻蛇,亏杀你守株待兔。”
明·许仲琳《封神演义》第九十四:“吾料兄必定出身报国,岂是守株待兔之辈。”
【反义词】
除旧布新、通权达变、随机应变、见风使舵
【近义词】
刻舟求剑、墨守成规、缘木求鱼、坐享其成
【后续】
“我们约定的地点就是大树,我就是那只小兔子啊。爸爸,你怎么不仔细看呢?也没有耐心等待!”小宝还是耿耿于怀。
“是爸爸错了!爸爸没有小宝那么随机应变。”
“主要是你光看手机!以后不能光想着看手机!”小宝还是义正词严的。
“好好好!爸爸确实没看清楚。是爸爸大意了。”
“我接小宝的时候,看到他们班举的牌子以后,就努力找小宝,小宝也会看过来。我们都会有个眼神交流的过程。然后我就在那里等着小宝跑过来。”
“我看爸爸了,可爸爸在看手机啊。”
守株待不到兔,这也是看手机的危害之一吧。
【守株待兔的意思;守株待兔的意思是什么二年级上册】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