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明”字的成语。与“明”有关的四字成语都在这里,值得收藏
第一个字是明
明明白白、明知故犯、明察秋毫、明眸善睐、明火执仗、
明察暗访、明心见性、明哲保身、明珠暗投、明枪暗箭、
明目张胆、明争暗斗、明辨是非、明媒正娶、明升暗降、
明白了当、明日黄花、明眸皓齿、明镜高悬、明德惟馨、
明月清风、明知故问、明正典刑、明见万里、明刑弼教、
明窗净几、明珠弹雀、明月入怀、明珠投暗、明耻教战、
明法审令、明火执械、明公正义、明如指掌、明光锃亮、
明昭昏蒙、明堂正道、明扬仄陋、明光铮亮、明抢暗偷、
明来暗往、明珠生蚌、明月芦花、明敲明打、明修栈道、
明鉴未远、明白晓畅、明白易晓、明鉴万里、明弃暗取、
明月入抱、明参日月、明齐日月、明珠按剑、明珠夜投、
明火持杖、明发不寐、明推暗就、明刑不戮、明窗浄几、
明教不变、明扬侧陋、明婚正娶、明婚正配、明罚敕法、
明媒正礼、明赏不费、明罚勑法、明廉暗察、明验大效、
明于治乱、
第二个字是明
窗明几净、若明若暗、深明大义、光明磊落、简明扼要、
光明正大、聪明伶俐、精明能干、心明眼亮、聪明才智、
聪明睿智、不明不白、月明风清、月明星稀、山明水秀、
精明强干、聪明一世、无明业火、眼明手快、花明柳媚、
弃明投暗、彰明较著、霞明玉映、慈明无双、同明相照、
聪明正直、高明远识、彰明昭着、聪明睿知、含明隐迹、
正明公道、水明山秀、不明事理、聪明绝顶、发明耳目、
聪明出众、不明所以、惟明克允、半明不灭、长明乃晦、
将明之材、幽明永隔、大明法度、聪明英毅、聪明睿达、
聪明过人、光明灿烂、若明若昧、眼明手捷、未明求衣、
聪明绝世、廉明公正、连明连夜、重明继焰、连明彻夜、
聪明智能、连明达夜、无明无夜、验明正身、闭明塞聪、
光明大道、不明、聪明自误、清明在躬、不明不暗、
洞明世事、向明而治、聪明叡知、光明洞彻、蔽明塞聪、
不明是非、
第三个字是明
开宗明义、掌上明珠、春光明媚、淡泊明志、清风明月、
薏苡明珠、皓齿明眸、秀水明山、阐幽明微、白蜡明经、
净几明窗、审思明辨、夜去明来、翠羽明垱、音吐明畅、
阳光明媚、推宗明本、远见明察、高抬明镜、惇信明义、
暗斗明争、更令明号、暗箭明枪、暗察明访、复子明辟、
笃思明辨、削发明志、孚尹明达、
第四个字是明
水秀山明、耳聪目明、弃暗投明、赏罚分明、柳暗花明、
爱憎分明、正大光明、来历不明、冰雪聪明、先见之明、
下落不明、奖罚分明、另请高明、是非分明、奉若神明、
绝顶聪明、恩怨分明、自知之明、泾渭分明、春和景明、
知人之明、自作聪明、二分明月、黜陟幽明、黑白分明、
旗帜鲜明、公正廉明、风清月明、暧昧不明、察察为明、
赏罚不明、赏信罚明、外简内明、心开目明、敬若神明、
蔽聪塞明、憎爱分明、考绩幽明、去暗投明、奉为神明、
听聪视明、大放光明、心知肚明、百喙莫明、公私分明、
脉络分明、一了千明、昭昭之明、开佛光明、偶烛施明、
自知自明、学行修明、遐迩闻明、天地神明、独见之明、
公道大明、不言自明、赏罚信明、炳烛之明、清正廉明、
痛抱丧明、锢聪塞明、内疚神明、贤否不明、正大高明、
深切著明、赏罚严明、背暗投明、忧盛危明、一晦一明、
来去分明、深切着明、白黑分明、昏镜重明、含糊不明、
鬼瞰高明、磊落光明、外宽内明、泾渭自明、奉如神明、
来路不明、身分不明、柳媚花明、函幽育明、溺爱不明、
褒贬分明、光霁月明、壁垒分明、
全套4本 成语故事+4本疯狂成语游戏 ¥39.8 购买魏文侯:领袖的正确打开方式
春秋战国,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大乱世。一代又一代君主在这个舞台上粉墨登场,梦想逐鹿中原,又匆匆地被历史洪流淘洗,落寞而去。
然而,在这些君主中,也不乏出类拔萃的豪杰人物,能够脱颖而出,在历史上留下自己的痕迹。其中一人,名叫魏斯,此人正是战国时期魏国的开国国君,历史上鼎鼎有名的魏文侯。在司马光笔下,成功的者应该具备的基本素质,和应该扮演的不同角色,你想要的他都有。
金牌创业明星团队制作人
魏文侯尤以知人善任为人称道,他身边的名臣良将数不胜数,可以说是战国金牌创业明星团队:
武功方面,任用了战神吴起,还有一代名将乐毅的祖宗、战国早期的名将乐羊;
文治方面,有孔子的十大弟子之一的子夏,还有当时儒学的代表人物田子方。
法治行政方面,有法家的鼻祖、商鞅和韩非子的祖师爷李悝,还有小学课文中都讲述过其事迹的一代名臣西门豹……群英荟萃,各显其能。
是什么让这些名臣愿意辅佐魏文侯呢?《资治通鉴》中,司马光用短短三句话便解释了原因:
“ 魏文侯以卜子夏、田子方为师。每过段干木之庐必式。四方贤士多归之。”
第一句话提到两个人名:卜子夏和田子方,魏文侯拜他们两位为师。卜子夏、田子方何许人也?这两位都是著名的儒家学者,卜子夏来头尤其大,是孔子晚年最重要的弟子之一。
按《论语》里的说法,孔子的学生可以划分成四大“专业”,其中有一个类别是文学。卜子夏是孔门文学科代表,不仅名列孔门七十二贤,还是“孔门十哲”之一,地位极高。田子方则是子贡的学生,属于孔子的再传,现今上海市的游览胜地田子坊之名就来源于他。为了发展魏国的文教事业、培养人才,魏文侯把他们请到魏国居住,并且亲自拜他为师。
卜子夏
田子方
第二句话中提到的段干木,是一位住在魏国的贤人。魏文侯久仰他的大名,很想见他。但段干木不想结交权贵,老躲着不见。后来魏文侯搞了次突袭,不派人事先知会,直接登门拜访。段干木一听说魏文侯来了,赶紧爬后墙逃走,让魏文侯白跑一趟。但魏文侯并未生气,反而更加敬重段干木,每次乘车路过段干木居住的地方,都要站在车上敬礼。
这种敬礼的方式,古文中称为“式”。古人站着乘马车,车厢前头有一块横木,这块横木就叫做“式”。乘在车上的人,可以手抚式木,微微低头,以示敬意。魏文侯“每过段干木之庐必式”,即便看不到段干木本人,只要看到他的房子,也要敬礼。
魏文侯重视人才、尊重人才的精神,感动了很多有能力有才学的人,他们纷纷来到魏国,帮助魏文侯图强争霸。所以《资治通鉴》这段中的第三句话:“四方贤士多归之”,讲的便是魏文侯礼贤下士的效果。
我们熟知的许多战国名人,都曾在魏文侯手下效力。比如战国早起法家代表人物李悝,他写过一部《法经》,主张要重视农业和法治。魏文侯用李悝主持变法,这是战国时代变法风云的先声。
李悝
吴起
再比如与孙子齐名的名将吴起,也曾在魏国一展身手。还有小学课文《西门豹治邺》的主人公,也是魏文侯手下的大臣。史称魏文侯“首霸中原”,魏国在这些人的帮助下,成为了战国七雄中第一个脱颖而出的国家。
如此宏伟的功业,如果离开这些人才的帮助,还能成就吗?《资治通鉴》把“礼贤下士”作为魏文侯成功的首要素质,确实是有道理的。
说话算话的老板
有一次魏文侯和大臣们一起饮酒,非常尽兴,但天却下起了雨。魏文侯命人准备车驾去郊外。这时有人来劝阻魏文侯,说刚才喝酒已经很尽兴了,天又在下雨,还要去郊外干嘛呢?魏文侯答道:我和掌管山林的官员约了今天去打猎,得跟他见一面,不能失约。
于是魏文侯冒着雨,乘着车来到郊外。他是去干什么?是想继续冒雨打猎吗?不是。魏文侯找到管理山林的官员,亲口告诉他,下雨了,之前和你预约打猎的事,取消了吧。
魏文侯这么做有必要吗?雨天不去打猎,理由很充足;而且魏文侯贵为国君,即便爽约,山林管理员也不敢埋怨他。但站在山林管理员的立场来看,这事不一样。魏文侯交代过的事,他必然不敢懈怠,即便下雨,他也会随时待命。万一魏文侯去了而他没准备好,那就吃罪不起。
为了跟山林管理员确认活动取消,魏文侯不辞辛劳,亲自走了一趟,体现出了一位优秀对小人物、小的诚信与责任心。
▲ 一言九鼎,“魏于是乎始强。”
我们在日常生活中,如果和重要人物有约,比如职位高,辈分比长,或者能给予自己发展机会的,都会认真对待,甚至于战战兢兢,想尽一切办法让对方满意,更不敢失信。但对于那些职位低,年资浅,或者对自己没什么帮助的人,往往就不会用同样认真的态度去对待。
多数人在生活中都有这样的势利心态,难免有时言而无信。但魏文侯的这个举动说明,他的诚信不分对象,他的责任心不分事情大小。
也正是在这些细节上,魏文侯展现了一位伟大的魅力。古代史学家从未忽视这些细节,相反认为效应十分巨大:“魏于是乎始强。”魏文侯对一件小事都能言出必行,那么凡有法制律令,也必然是严格执行,毫不懈怠。想做大事业,就该向魏文侯学习,事无巨细,言出必行,对人诚信,对事负责。
三晋中的“教父”
魏文侯不仅是一国之君,还扮演着“江湖大佬”的角色。
魏、赵、韩三个诸侯国,均由晋国分裂而生,所以当时“国际”社会常把他们合在一起,称作“三晋”。有一次韩国问魏文侯借,想要攻打赵国。魏文侯说:“寡人与赵,兄弟也,不敢闻命。”魏文侯说,魏国和赵国是兄弟之国,不能把借给别人去打自己的兄弟。韩国国君很生气,埋怨魏文侯不帮自己,却也因此停止了攻打赵国的计划。
后来,赵国也来向魏文侯借,要去攻打韩国,魏文侯用同样的话答复赵国。因此赵国也怨恨魏文侯。但隔了一段时间,韩、赵两国才知道,原来魏文侯曾经阻止别人来攻打自己,相比之下,觉得自己太狭隘了。于是韩、赵两国国君怀着既惭愧又感激的心情,都来朝见魏文侯。通过这件事,魏文侯确立了在三晋中的地位。
▲ 三家分晋时,韩、赵、魏的局面图
魏、赵、韩三国,好比是一母同胞的兄弟。但亲友反目,兄弟阋墙,是常有的事。作为兄弟或亲属当中的另一员,来处理这样的矛盾,不仅需要能力和手段,还要有担当。
魏文侯阻止韩、赵自相残杀,两头不讨好,但他默默承受了一切,不作任何辩白。所有矛盾都在他这里消化,所有后果都由他承担,最终达到维护三晋团结的目的——这就是担当,这就是领袖的风范,而韩、赵两国,最后也承认了他的“老大”地位。
听得进意见的
前三个故事都塑造了魏文侯的正面形象。但是人无完人,当人取得一定成绩的时候,难免会有些得意忘形,魏文侯虽然了不起,有时候也犯这毛病。
有一次,魏文侯问他的大臣们,你们觉得我是怎样一个?绝大多数大臣都非常知趣地回答道,您是一位仁德的君主。只有一个叫任座的人,很不合时宜地说了句:你不配称作仁德之君。为什么?任座说:前不久你打下中山国的土地,没有封给你的弟弟,而是封给了你的儿子。从这件事上,可以看出你的自私。魏文侯听完大怒,任座一看情形不妙,就赶紧溜出来了。
这样的场景,在我们日常生活中很常见。一些大人物,为了表示谦虚,经常请人提意见,其实是满心想听奉承话;要是有人真提意见,心里就老大不高兴。于是“意见”也慢慢成了一种装饰品。
但魏文侯和常人不同之处,在于知道自己的毛病就能够改正。任座出去之后,魏文侯又问一位叫翟璜的大臣说,我是一位怎样的?翟璜回答道,你是仁君!
因为之前有个扫兴的任座,魏文侯心里已经不太相信这话了,便多问了一句,为什么说我是仁君?翟璜回答道:“臣闻君仁则臣直。向者任座之言直,臣是以知之。”翟璜说,只有当君主仁厚的时候,大臣才敢于直言进谏。刚才任座说话这么直率,敢于当众批评你,这恰恰是你平时待人仁厚营造出来的氛围。
▲ 《吕氏春秋》《资治通鉴》《新序》等书都记载了“任座直言”的故事
翟璜的回答非常有技巧,其实是正话反说,换了个角度向魏文侯指出,刚才对待任座的态度是不对的,应该包容敢于提不同意见的人。翟璜的话,既给足了魏文侯面子,让有台阶下,也指出了魏文侯错误所在。
魏文侯不愧是高素质的,意识到错误之后,他立即下堂,亲自迎接任座回到座位,从此以上宾之礼对待敢言的任座。
做太多事不如做人事
有一次魏文侯和田子方一起喝酒。古代贵族招待贵宾喝酒的时候,往往有乐官在旁负责奏乐。魏文侯边喝边听,忽然说道,这编钟奏出来的音乐不和谐,好像是左边的钟音太高了。
▲ 乐官主掌演奏的编钟,盛行于春秋战国直至秦汉。
田子方听完之后大笑,魏文侯问他笑什么?田子方回答道:“臣闻之,君明乐官,不明乐音。今君审于音,臣恐其聋于官也。”作为一名君主,重要的是能知道在具体职位上的人是否称职,而不是精通某些具体职务。落实到音乐上,君主应该掌握乐官是否称职的情况,而不是每次都靠自己的耳朵去辨别音律。
田子方其实是通过音乐和乐官这件事,向魏文侯揭示了君主如何行使职责的一般原理。无论古代的君主,还是今天处于岗位的人,都不乏具有某些特长 的人。但身处高级岗位,应该统筹全局,而不是仅靠特长做自己擅长的事。
在中国传统典籍中,有一个词常用来形容那些只重细节而忽略大局的,叫“察察之明”。人总有展示特长、表现精明的欲望。通过指摘别人工作中细节上的失误,来表示自己的精明,就是所谓的“察察之明”。这点小聪明,是《资治通鉴》特别反对的。
任何一个组织机构,都是复杂的综合体,需要方方面面的配合;评价一个机构的运作,也要看整体的综合效果,而不是看它某一方面是否特别优秀。作为负责全局的,如果单注重某一方面,很容易使全局工作片面突出,整体失衡。
其次,本来每个部门都各自有负责人,大亲自抓某样具体工作,就等于侵夺了负责人的职权。工作被干了,那他干什么呢?这种越权,很容易引起各岗位职能紊乱。
所以,作为负有全局责任的,需要关注的不是具体工作,而是要掌握识人、用人的法则和技巧。只要挑对人,把合适的人放在相应的岗位上,那一摊子工作就可以放手交给他,无需事必躬亲。否则,他的精力就会被细枝末节消耗,看不到大问题。这就是田子方说的“审于音而聋于官”。魏文侯觉得田子方讲得非常有道理,听完这番话后,也立即接受了他的意见。
《资治通鉴》通过魏文侯的故事,向读者展示了作为一名成功应该具备的五种素质:
◆ 礼贤下士、尊重人才
◆ 注重诚信、对言行负责
◆ 有担当精神,不惜自我
◆ 包容不同声音,善于采纳意见
◆ 明确职责,不以察察为明
虽然已经是两千多年前的古人,但放在今天,魏文侯或许还是能凭借这些品质,站上“最受欢迎老板”的“C位”。
用英语讲汉语成语489.察察为明。490.察言观色
xinchi外语
489.察察为明(cha2cha2wei2mng2)
察察:辨析得清楚,这里指对细小的事情看得清楚;
明:精明。
把能够苛察细小的事情当作精明。
形容人只苛察小事。
Chacha:To distinguish clearly, here means to see the small things clearly;
Ming:astute(adj. 机敏的,精明的,狡猾的;聪慧).
Be smart enough to be able to detect small things.
People who only focus on small things.
版权所有。可乐老师 编辑。
每天分享外语知识,请点击【点赞】、【关注】,不漏掉任何一期,助你提高外语水平。
(《汉语成语词典》上海教育出版社1978)(参考《有道词典》)(拼音后数字表示声调)
第一稿,今后会修订,集合。敬请批评指正。谢谢您的支持!
My email:ilikework_cz@126.com
xinchi外语
490.察言观色(cha2yan2guan1se4)
察:细看。
观察别人的言语表情。
Cha:scan.
Observe other people"s verbal expressions.
版权所有。可乐老师 编辑。
每天分享外语知识,请点击【点赞】、【关注】,不漏掉任何一期,助你提高外语水平。
(《汉语成语词典》上海教育出版社1978)(参考《有道词典》)(拼音后数字表示声调)
第一稿,今后会修订,集合。敬请批评指正。谢谢您的支持!
My email:ilikework_cz@126.com
【察察为明(察察为明的拼音)】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