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故事 210 寸草春晖
寸草春晖这个成语故事出自于唐·孟郊《游子吟》诗:“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比喻父母的恩情,难报万一。
孟郊是唐朝著名诗人,浙江湖州人 。他曾经写过一首诗题为《游子吟》。这首诗以非常丰富的感情语言,表现出了一位伟大母亲对于离开自己即将去远行的慈母之爱。都后令人震撼感动。
游子吟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 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整首诗只有寥寥六句,大概意思如下:
我慈祥的母亲,
在一盏油灯下为我缝制衣服,
针线做得非常精细,
我明天就要出远门了,
害怕我出门时间长衣服破了。
在说我这做儿子的心像小草一样稚弱?
我要用三倍的春光来报答我的母亲。
后来人们把诗词中的四个字精练为“寸草春晖”的成语。
寸草春晖
(原创)
故事不得不追溯到五十年前。
李村的张学仁,是一个在解放前从河南逃荒到这里的单门独户。他很不幸,十几岁就失去了父母,五十岁还单身一人。
张学仁非常仁义善良,勤快能干,看谁家有活,他都主动去帮忙,从不要分文,所以村里人从没把他当外人看待。
七七年,也正是他五十岁那年,他早上去赶大集,途中听到路边庄稼地里有婴儿在哭,就跑了过去,发现是一个被遗弃的女婴,就赶紧抱回家里。看着孩子一眨一眨的眼睛,张学仁非常高兴,心想这是上帝赐予他的礼物。因为是早上拾到的,当时正是满天朝晖,就起名叫朝霞。
一个五十岁的男人,喂养一个婴儿,谈何容易。张学仁小心翼翼的照顾着这个小天使,天天给孩子熬小米粥,一口一口的喂,有时还抱着孩子跑满村子,给孩子找口奶吃,村里有奶的妇女也都经常主动地来到家里绐孩子喂奶。孩子就是吃着百家奶长大的。从咿牙学语到满地乱跑,孩子一天天长大,爷俩个形影不离,相依为命。那个年代,农村生活非常穷,经常吃了上顿没有下顿,张学仁自己挨饿受冻,也要让孩子吃饱穿暖。有时有调皮的孩子欺负朝霞,平素善良平和的张学仁都会像发了怒的狮子去护着朝霞,不让朝霞受一点委屈。在爸爸的庇护和疼爱下,朝霞也算度过了一段很快乐的童年。
但是命运总是那么不公平,就在朝霞七岁那年,张学仁在干活时,结果翻车把他压在了车下,虽然保住了性命,但却落下了残废,卧在床上再也起不来了。当别的孩子六七岁时还天天躺在爸爸妈妈的怀里时撒娇时,朝霞,一个七岁的孩子就站在小凳子上学会了做饭。学会了伺候爸爸。当爸爸发现女儿几天没去上学,爸爸没有埋怨和批评女儿,但却深情的告诉朝霞,只有上好学才能有出息,才能挣到钱,才能有钱给爸爸看病,才能让爸爸过上好日子。爸爸的话好像给女儿幼小的心灵打开了一扇窗户,让她懵懵懂懂地知道了一些人生的道理。
爸爸的话给了她无穷的动力。始终在鼓励着她,再加上她的聪明和勤奋,朝霞一直是班里的学习尖子。
她一边读书一边干活,一边伺侯着爸爸。他总是想着法子让爸爸吃饱。为了改善父亲的伙食,增加父亲的营养,他经常去市场上检些人家扔掉的菜叶,坏了半个的水果。到河里捉鱼摸虾。到树上掏些鸟蛋。她穿着别人的旧衣服,很不合身,她从感到丢人,她拾别人没用完的本子和铅笔头,同样也是非常坦然。他还去捡些旧塑料瓶子,旧纸盒子,能卖的,换几块钱家用。她知道自己家穷,但她也知道,只要读好书,命运就能改变。
通过三年的努力,她以优异的成绩考上了县城高中。学校知道了她的困境,不仅给她全免了学费。还绐她提供了一间小屋,供她照顾父亲。她把地租给了邻居耕种,一年能有两三千块钱的收入,爸爸还要天天吃药,几千块钱是不能够爷俩个一年的开支。她去学校食堂帮着卖饭,每天挣一份饭菜带回家,食堂老板知道她的处境,也经常多给他两个馒头。
岁那年,她考上了上海交通大学。别人都是拉着漂亮的箱包,由父母陪着去大学報到,而她却找了几个皮袋子,把家里的全部家档装了进去。含泪告别了父老乡亲,揹着残疾的爸爸去了学校。她靠自己打工及奖学金生活,常常捉襟见纣,但她从不气馁。她己深深知道一个人的命运一半是由上帝安排的,但还有一半掌握在自己的手里,只要自已坚韧不拔的努力奋斗,命运是能改变的,她要掌握更多的知识,然后去挣钱,去给爸爸治病,让爸爸过上好日子。美好的前景在招唤她,在她正踌筹躇满志时,谁又能想到老天爷像被蒙住了眼睛,把厄运又一次降到她的头上。大三那年,她爸爸突然发烧不退,一贫如洗的她不得不向同学借钱,把爸爸送到了医院,检查结果如晴天霹雳让朝霞差点昏倒。她怎么也想不到,爸爸患了肝癌,并已到了晚期。爸爸要放弃治疗,但朝霞说什么也不同意,爸爸是他在世上唯一的亲人,他们己相依为命二十年。哪怕有万分之一的希望,她也要拼命一搏,尽量延长父亲的生命,期望奇迹的出现,她盼望着新的发明的出现,每坚持一天,爸爸都可能会有治癒的希望。她骗爸爸说自已获得了一大笔奖学金,劝爸爸不要担心没钱。朝霞的不幸受到了同学的同情和怜悯,不少同学纷纷解囊,甚至从嘴里省钱帮助朝霞给爸爸看病,很快大家捐了十几万元交到了朝霞手里,朝霞感动的热泪盈眶。并说这些钱是我借大家的,滴水之恩必当泉滴相报。但是命运还是又一次折磨了朝霞。爸爸仅活了半年,最终还是离开了女儿。朝霞哭得惊天恸地,叫天天不应,叫地地不灵,跟前的医务人员无不流泪。命运再一次使她成为孤儿。朝霞考虑也没钱把父亲送回老家办理丧事。更重要的是她也不愿意离开父亲,她把父亲的骨灰盒放在屋里,终日相伴,感到对自己也是一种精神的寄伴。每当回到屋里她总是减一声,爸爸我回来了。后来,她凭着自己的信仰,坚毅,勤奋,靠打工和奖学金养活自己,读到博士毕业后进入外企上班,四十岁时就当上了高管,每月收入不菲。
这些年,她走到哪里,就把爸爸的骨灰带到哪里。后来,她结了婚,生了女儿。她仍然是把爸爸的骨灰放在一个单独的房间里。逢年过节,她都给爸爸单独放个碗筷,让爸爸的灵魂陪伴着自己。时间长了,老公和女儿劝她,人死入土为安,落叶归根。应该送回老家安葬。女儿更是说,外公恐怕也会想他的爸妈。应该让他回去。在老公和女儿的一次次劝说下,朝霞决定把骨灰盒送回家安葬。
清明的前一天,朝霞就和老公,女儿带着父亲的骨灰盒回了老家,一路上朝霞回忆着当初带着残疾的父亲离开二间小屋去上大学,三十年后自己带着父亲的骨灰回来,感到无限的失落和伤感。车子到了村子,很多人都己不知来者,投来好奇惊讶的目光,朝霞下了车没说话就泪眼婆娑,跪在几个老人面前,哽咽着说,我回来了,我是朝霞呀。几个老人马上把朝霞扶了起来,相拥在一起,嘴里不停的说着,孩子,你可回来了。
在村里人的帮助下,朝霞风光的埋葬了父親。临走时给村里留下了几十万块钱。作为村里的扶贫救助资金,专门救助上不起学的孩子及生活困难的老人。并留下话,钱用完她会再送来。
“寸草春晖,纸短情长”,武大博士生冉俐写出文言论文致谢
“淼淼东湖,春水初生……武大弘毅,群英荟萃,山水一程,三生有幸。此去经年,愿一生纯善坦荡,不坠青云之志。”冉俐在致谢结尾写道。
六月将至,全国各地高校迎来了毕业季,武汉大学公共卫生学院劳动卫生与环境卫生学专业2022届博士毕业生冉俐同学用文言写就了一篇毕业论文致谢,令人印象深刻。
冉俐,女,湖北宜昌人,武汉大学公共卫生学院2019级劳动卫生与环境卫生学博士研究生,在学期间发表SCI论文十余篇。
在校获得的荣誉:武汉大学第十四届“十大学术之星”、国家奖学金获得者、优秀研究生标兵、优秀研究生等。
“江城三年,百感交集”
2014年,冉俐从湖北赴异地读硕士,2019年回到武汉读博。从中西医结合临床专业到后来的劳动卫生与环境卫生学,虽然学习和生活中充斥着越来越多的专业书籍,但是她始终保持着阅读人文社科书籍的习惯和兴趣。
在致谢中,冉俐写道:人生跌宕十之八九,志同者道合相惜,遂常以文会之,言笑晏晏。有匪君子,以资切磋,风雨同行,互勉慰藉。冉俐说,在她博士研究生的三年里,师门的同学给了自己许多温暖和关怀,她经常和大家一起外出爬山、跑步,一起开组会、吃饭,这些点点滴滴都构成了她难以忘怀的三年江城记忆。
“漫步沙湖之滨初遇吾师谭公,先生为人博览辩见,心中亦有丘壑,得幸拜师门下,受其谆谆教导,得其循循善诱,文明精神,强健体魄,幸甚至哉!”冉俐说,在三年的学习和生活中,她要特别感谢自己的导师谭晓东教授,于她而言谭晓东教授是一位良师益友。
冉俐与其导师谭晓东教授合影。
“寸草春晖,纸短情长”
“余自幼受父母言传身教,性活淡,少碎语,不入鲍鱼之肆,不立他人危墙,履践青衿以致远,盖踵其事而增华,按行自抑,受用终身。寸草春晖无以为报,街草反哺纸短情长,在此拜谢!”
冉俐自2014年开始异地求学,远离家中父母,相见日少分别日多,从小受父母言传身教,在耳濡目染中也养成了谦恭自立的性格。冉俐尤其感恩父母不辞辛劳送她上学,如今马上将学成工作,父母也十分高兴。
提起未来,冉俐说打算继续深耕在疾病预防控制领域。
她对学弟学妹们说:“当你踏上征途,不妨捎上希望。有梦为马,随处可栖;万事胜意,明日可期。”
(来源:健康客户端)
【编辑:郑晓晓】
【来源:健康客户端】
【寸草春辉;寸草春辉是什么生肖动物】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