岁寒知松柏【松树图片】

更新:08-07 现代故事 我要投稿 纠错 投诉

论语易读」9·28 岁寒 然后知松柏之后雕也

【原文】

9.28 子曰:“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雕也。”

【译文】

孔子说:“天气变冷了,才知道松柏是最后落叶子的。”

【注释】

(1)《杨注》:“雕,同凋。凋零,零落。 ”

(2)《集释》引宦懋庸《论语稽》云:“治平之世,小人禄位或过君子。及国家多事,内忧外患,交乘叠起,小人非畏祸规避,即临事失宜;唯君子能守正不阿,鞠躬尽瘁,其节操乃见。譬之春夏之交,桃秾李郁,较松柏之坚劲者,犹足悦目赏心;及至霜雪交加,百卉枯落,而所谓秾郁者不知何往,惟有此坚心劲节,足以支持残局,重待阳和,然后知其秉性固自不同也。”

【解读】

此章以松柏喻君子之人品,已成千古名言矣!李光地说:“此章比喻者广,然当乱世而秉礼行义,守先王之道,以待后之学者,此等人最相似也。诗曰:‘风雨如晦,鸡鸣不已。既见君子,云胡不喜。’又曰:‘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参以古今之说,皆言贤人君子独善其身,虽处淫昏之俗,如风雨之晦,生悍戾之邦,如霜露之零,而喈喈者不辍其音,苍苍者不改其色,秉礼义以终始,故诗人愿见而思从之也。不曰‘不雕’而‘后雕’云者,盖松柏未尝不雕,但其雕也后,旧叶未谢,而新枝已继。《诗》所谓‘无不尔或承’者是也。道之将废,圣贤之生,不能回天而易命,但能守道而不与时俗同流,则其绪有传,而其风有继。《易》曰:‘枯杨生稊,老夫得其女妻。’盖有传有继之义,而先儒以遯世无闷之君子,处大过之时者当之也。‘然后知’三字泛说,盖言遇变乱乃知道之足恃,勉人之为松柏云尔。不在世之知不知上寄慨。”(《读论语札记》)

李氏所论甚精。这里有两层意思:一方面,君子如松柏,不因时事而变其节操,故有“独善其身”“遁世无闷”之德;另一方面,从不言“不雕”而言“后雕”来看,君子虽然不能“回天而易命”,但其于道统之传承又有责任焉。李氏所引大过卦爻辞,则出自其九二,正用以说明后者之意。稊音提(tí),植物之嫩芽也;女妻即少妻。意思是,枯杨长出了嫩芽,老夫娶了少妻。潘雨廷云,此喻“生生之道不绝”也(《黼爻》)。唐文治说:“盖松柏之心,故贞下起元者也。后之传道者,其勉之哉!”(《论语大义》)乾卦卦辞“元亨利贞”既喻“仁礼义智”四德,亦喻“春夏秋冬”四时,故“贞下起元”即另一循环之开始也。君子有松柏之德,能保道统之“种子”历冬而不死,岂非“贞下起元”乎?此言外之意亦大矣!

《论语易解》作者,孙福万教授,1964年生于山东省临清市,现为国家开放大学教授,中国成人教育学会、中国教育技术学术委员。1986年山东大学哲学系本科毕业;1989年中国大学系外国哲学史专业硕士研究生毕业。长期从事哲学、教育学及远程教育研究及教学工作,曾在英国、比利时、马来西亚等国的多所大学或机构访问或学习,并在本校负责哲学引论、人文社会科学基础、管理学、教育学等课程教学。著有《远程教育哲学导论》、《敝帚集》,《远程教育百词辨析》、《远程教育概论》和学术论文多篇。

孙·教授的《论语易解》是他潜心十年的力作,以《》精神逐章解读《》,是一部比较全面而系统的以《易》解《语》,以《语》证《易》的学术性著作。书中提出了诸多新见解和新认识,对于弘扬传统文化的当代价值具有重要推动作用。本书的重点在于对《论语》的解读部分,书中大量汇集引用了前人的研究成果,对于研究者来说是一部很好的学术性参考资料。同时,对《周易》和《论语》的爱好者来说,也是一部很好的普及性读物。好,我就说到这,隆重向您推荐孙福万教授的《论语易解》。

古典诗词里的绝美意象|松柏: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欢迎大家阅读“景德镇南河”头条号。如果您喜欢本头条号发布的文章,还可点击左上角关注我的头条号,每天都有精彩文章推荐

《论语 子罕》里说:“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作为自然界里的一种植物,松柏却常常被赋予人的品格。

松柏四季常青,无论四时如何变化,它总是葱茏绿意地生长着。在人的眼中,松柏从容而淡然,是君子品格的最好载体。

荀子就以松柏喻君子:“岁不寒无以知松柏;事不难无以见君子。”

《郑风 山有扶苏》:“山有乔木,隰有游龙。”

建安七子之一的刘桢则有《赠从弟》,以松柏之不畏严寒,来勉励从弟要有坚贞的人格与操守,“亭亭山上松,瑟瑟谷中风。风声一何盛,松枝一何劲!冰霜正惨凄,终岁常端正。岂不罹凝寒?松柏有本性。”

我国有所谓“岁寒三友”,即:梅、松、竹。这三种植物,都承载着人们对理想人格的向往。

松柏经冬不凋,临风不倒,那种傲然与坚贞的本性,历来为人称颂。

范云《咏寒松诗》:“凌风知劲节,负雪见贞心。”

宋之问《题张老松树》:“百尺无寸枝,一生自孤直。”

张说《代书寄薛四》:“岁寒众木改,松柏心常在。”

“为草当作兰,为木当作松。兰幽香风远,松寒不改容。”人生一世,也应当如松柏般,亭亭玉立,风雨难摧。

文章来源:诗词世界,版权归作者所有,不代表本平台观点。

声明: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谢谢!

岁寒而知松柏青

我来到福建莆田荔城区阔口村,走进玉湖陈氏祖祠。

陈氏一族在当地享有盛誉,祖祠门前有一副十分显眼的石刻柱联:“一门二丞相,九代八太师”。陈俊卿、陈文龙祖孙二人曾分别高中榜眼、状元,官拜宰相,是玉湖陈氏家族的代表和荣耀。

公元1138年,即南宋绍兴八年。这一天,京城临安颇有几分喜气。金榜题名,朝廷举办盛宴,招待殿试官员和新科进士。高宗皇帝发现,莆田一个小地方,居然有14人中进士,而且状元、榜眼也是莆田人,十分奇怪。他问状元郎黄公度:为什么你们那儿会人才扎堆呢?黄公度回答:“披锦黄雀美,通印子鱼肥。”皇帝觉得有点“高大上”,又问榜眼陈俊卿。陈俊卿答道:“地瘦栽松柏,家贫子读书。”结果,龙颜大悦称赞道:“公度不如卿!”席间顿时议论纷纷,众称陈俊卿“接地气”,胜过状元。

这一年,25岁的陈俊卿中进士,35岁的岳飞正率师北伐,捷报频传,48岁的秦桧第二次当上宰相,却思谋如何推行投降主和路线。四年后,秦桧构陷忠良,害死抗金英雄岳飞,震惊天下。

对参观陈氏祖祠来说,我们关心的是当时年轻的陈俊卿,面对战和两派,忠奸对决,他究竟站在哪一边呢?估计那时他还人微言轻,发表什么主张也难达朝堂。他崭露头角时,金兵南侵,名将张浚力主抵抗,“国人以都督敬称张浚,而以小都督敬称俊卿公”,陈俊卿的旗帜就鲜明了。主战抗金,这也是陈俊卿位列南宋名相的重要原因。

进入内院,来到正殿,一进三开间,正堂全为神龛,壁上绘有列代陈氏杰出先人彩色画像,每幅都注有其姓名字号、官职封号:始祖赠太师沂国公陈仁,一世赠太师蜀国公陈贵,三世赠太师冀国公陈诜,四世左丞相太师魏国公陈俊卿……也就是说,前三位先人是因为四世陈俊卿才得以追封为太师的。

我发现,前廊东壁上书陈俊卿12岁咏砻诗一首,诗云:“本是栋梁材,良工琢作砻。两手垂于外,一心直在中。地盘常不动,更运转无穷。米糠随分出,全赖簸扬功。”

12岁的陈俊卿为什么对“砻”感兴趣?原来,这“砻”是乡下把稻谷脱粒成米的一种工具,类似石磨,但比石磨大得多,是用竹子和木材做的,压力刚好把稻壳和米粒分离开,又不至于把米压碎。少年陈俊卿的诗中有两句颇值得玩味:“两手垂于外,一心直在中”,指的是砻的外型,“两手”应该是砻的两个把手,“一心”指的是中间那根竖立的“砻心”,类似磨心,砻的上盘就围绕它转,喻意人心要正直,不能歪斜。“米糠随分出,全赖簸扬功”,这簸扬是一门技艺,一种功夫,喻意好坏优劣需要分辨、选择。从诗的开头“栋梁材”“良工琢”,可以判断小诗人是借砻说人心、人才,可知其志向不凡,慧心可嘉。

陈俊卿后来入仕,“为参赞都督府军事,屡遭权幸排挤”。“以用人为己任,所除吏皆一时之选,奖廉退,抑奔竞”,他用人分清糠、米,使“簸扬”之功,去劣选优,颇有政声。从少年“一心直在中”,到青年“地瘦栽松柏”,再到中老年不与奸邪同流合污,可见其一生宁为松柏,不当墙头草,清忠亮直,初心不改。

陈氏一族,人才辈出。陈俊卿的重孙中又出一状元,也官拜宰相,大名陈文龙。可惜“生逢末世运偏消”,大厦将倾,独木难支。元军灭了金兵,又南下扫荡南宋,攻到莆田,那时叫兴化。陈文龙散尽家财,招募义兵,坚守兴化。但“斗垒孤危力不支”,城破了,人被俘,气绝身亡。后葬于西子湖畔,与岳飞为邻,日月同光。

整个祖祠,装满了陈氏一门的故事。充当导游的陈天宇,是陈氏的后人,听他一路讲述,如数家珍。他是教授、学者,眼下,是口必称陈文龙,笔必书陈氏节义,以宣传陈氏“满门忠烈”“清风亮节”为己任。古人云:“君子之泽,三世而斩。”陈氏一脉八代不衰,何也?读书明理,松柏家风!

【岁寒知松柏【松树图片】】相关文章:

1.动物故事精选:寓教于乐的儿童故事宝库

2.《寓教于乐:精选动物故事助力儿童成长》

3.探索动物旅行的奇幻冒险:专为儿童打造的童话故事

4.《趣味动物刷牙小故事》

5.探索坚韧之旅:小蜗牛的勇敢冒险

6.传统风味烤小猪,美食探索之旅

7.探索奇幻故事:大熊的精彩篇章

8.狮子与猫咪的奇妙邂逅:一场跨界的友谊故事

9.揭秘情感的力量:如何影响我们的生活与决策

10.跨越两岸:探索彼此的独特世界

上一篇:岁寒三友的意思-岁寒三友的意思是指 下一篇:岁月如流的意思【岁月如流的意思造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