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大班数学启蒙这样教,不用掰手指,口才也能每次100
孩子马上要上小学了
一年级数学考试90%都是计算题
可孩子总是反复做错,怎么办?
幼小衔接数学启蒙加法知识点
背熟这个口诀,孩子小学口算考试
每次都能过关
一五 6,二四 6,三三 6,四二 6,五一 6;6 的组成没遗漏。
一六 7,二五 7,三四 7,四三 7,五二 7,六一 7;7 的组成记仔细。
一七 8,二六 8,三五 8,四四 8,五三 8,六二 8,七一 8;8 的组成记全它。
一八 9,二七 9,三六 9,四五 9,五四 9,六三 9,七二 9,八一 9; 9 的组成全都
有。
一九 10,二八 10,三七 10,四六 10,五五 10,六四 10,七三 10,八二 10,九
一 10;10 的组成共九句。
这是本次的作业,小朋友们回家要认真做哦~
我们明天再见~
关注我,孩子的幼小衔接再也不用愁
如何辅导幼小衔接的数学学习?
妍妍9月开学就上小学了,最近带她在家里做《摩比数学》,真正明白了那些辅导孩子崩溃的家长:看着很简单的题目,奈何怎么讲,孩子就是不明白。
后来,我从一个群里看到一个数学老师分享的关于辅导孩子数学时,要注意语言的逻辑性和简洁性。
那个老师说:
“在给孩子讲题时,如果孩子听不懂,首先要去考虑调整语言,然后才是去考虑要不要换思路。
我们在跟孩子交流的过程中,还有其它信息在传递,包括你的手势,你的笔指在什么地方,孩子的眼睛聚焦在哪,什么算式、什么数字、什么图画上,这些东西都和我们的语言整合在一起,提供了一个全方位的信息。”
看完这个分享,我想起正在给妍妍讲的题:
妍妍的答案是15元。
我看她算了半天才明白,她是把口袋里剩下的5元钱没算进去,我就画了一个总分图给她讲,自以为很好理解了。
结果一连讲了好几遍,她却越听越糊涂,连原来会计算的部分都不会算了,我的火也蹭蹭上来了,我怕我收不住,赶紧跟她说不写了。
我想着那个老师说的话,又回想了我的讲题过程,“总钱、总钱的一半、买西瓜用了买书包剩下的钱的一半”,我自己都被绕晕了,也难怪她理解不了。
突然灵光乍现,我画了一个圆,她一下就明白了,把圆先分成一半,又分成一半,很快就算出了答案。
为了检验她是不是真明白了,我又出了一题,这一次,她很快就算出了正确答案。
看来,不是她气人,是我自己不会辅导,气人的是我
根据皮亚杰的认知发展规律,2-7岁的孩子还处于前运算阶段,理解抽象的东西还比较有难度,这时候非常需要借助实物来帮助他们理解,让他们能把抽象的符号跟具体的物品对应起来。
所以在学龄前,要多让孩子练习一些实物点数,让孩子能一一对应,不是光会数数就行,要能一个一个点数,让数字和物品能对应起来。
在给孩子讲解题目的时候,也要借助实物,不能只用嘴巴讲,要不然一个概念没讲清楚,还要再解释另一个概念,别说孩子了,自己都得晕。
比如理解分数的概念:
在给妍妍讲½的时候,我拿了一块彩泥给她演示。
然后跟她说,这是一块蛋糕,让她把蛋糕分两半,我拿出其中一半,告诉她把蛋糕平均分成两份,其中一份就是½;
让她比较½和⅓的大小时,我又拿另一块一样大的彩泥,告诉她这两块蛋糕一样大,你再把它分成三份。
等她分好了,我就问她,“你吃了½的蛋糕,我吃了⅓的蛋糕,我们俩谁吃的多呢?”
她看着切好的“蛋糕”说:“我吃的多”,我说:“对,所以½比⅓大”。
之后,我又出了几个分数,让她用彩泥切,之后又比较大小,她基本上都能准确完成。
一年级数学主要是20以内加减法,题目很简单,但这些都是基本功,是后面学习复杂运算的基础,所以在让孩子练习运算的时候,更重要的是让他们理解“什么是加法、什么是减法”,而不是答案算出来就完事了。
给妍妍算9-4=()的时候,她很快给我报出了答案:5。
我问她怎么算的,她告诉我:4+5=9。刚开始计算减法的时候,孩子很容易“想加算减”,这是因为他们还不理解什么是减法。
我说:你这样算也可以,那你想想,还可以怎么计算呢?
她想了半天摇了摇头,于是,我拿出了9根铅笔,让她从中拿走4根,然后问她还剩几根,她告诉我还有5根。
我说:“对。你看,现在9根铅笔就被分成了两部分,一部分是4根,一部分是5根,如果要列一个式子,可以怎么列呢?”
她告诉我:9-4=5。
我肯定了她的答案,然后又给她演示:从总数里拿走一部分,还剩一部分,这就是减法;把这两部分合起来就是加法。
她点了点头。
当然,这一次讲解肯定是不够的,对于这些比较抽象的概念,要通过不同的情景给孩子多做练习,让孩子在实操中逐步掌握。
通过这段时间的经验和教训,我也在不断学习和总结怎样更好地辅导她的数学,反正很“费妈”就对了。
幼儿园中大班、幼小衔接数学做好几点,孩子上小学后成绩拔尖
从幼儿园升入小学是孩子人生的第一个转折点,如何迈好这一步尤为重要!从幼儿园中班开始,父母就要有意识地对孩子进行识字、拼音、数学等知识方面的启蒙。
本篇是从数学方面来说的,想要孩子上小学后学习轻松,拔尖,幼儿园中大班、幼小衔接数学做好几点。
女儿上了一年级后,回头看看在学前做的幼小衔接对孩子帮助很大,我把数学方面的知识点做了总结,分为基础部分和思维部分(拔高),希望对幼儿园中大班的孩子有所帮助。
一、基础部分
1.数字的有关知识
数感的培养,要从小开始,数数从一岁多就可以开始了。平时吃吃玩玩,随时随地都可以植入教学,不放过任何一个数数的机会。
但是数数最重要的是认识数字,一一对应点数,而不是单纯的背数。
比如坐电梯、车牌号上的数字,都可以让孩子读出来。
- 先是1~100熟练数数
①按1~100的顺序数数:1、2、3、4、5、6、7……
②5的倍数间隔数:5、10、15、20...…
③10的倍数间隔数:10、20、30、40……
- 10以内单双数
单数: 1、3、5、7、9
双数:2、4、6、8、10
- 相邻数
比如,6的相邻数5和7, 7的相邻数是6和8.
让孩子容易理解的方法是画图。
2.顺序、大小、比较
- 认识基数和序数
让孩子知道几个和第几个的含义,感知序数的方向性。
比如,把左边的4只小鸟圈出来
从左边数,给第4只小鸟涂上颜色
- 认识符号
大于号>、小于号<、等于号=
口诀:大于号,小于号,两个兄弟一起到;尖头在前是小于,开口在前是大于;两个数字中间站,谁大冲谁笑哈哈。
- 分类比较
比大小、比高矮、比长短 、比轻重、比多少
比较问题家长要联系生活实际,比如,两个小朋友比高矮,两个物体比轻重,两个苹果比大小等。
3.计算
①背熟10以内的分解与合成
背熟10以内数的分与合,为口算、速算、凑十法、破十法打基础。
比如,5可以分成1和4、2和3、3和2、4和1,看到2+3孩子立刻就想到了5,就知道等于5.
②计算方法,经常用的重要的两种方法凑十法和破十法。
加法用凑十法:看小数,分大数,凑成10,加剩数。
减法用破十法:拆大数,分出10,先减后加算得数。
4. 认识钟表
口诀:
小小表盘圆又圆,时针分针跑圈圈
分针长,时针短,分针快时针慢
长针指向12,短针指几就几时
长针指向6,短针刚几就是几时半。
比如,长针指向12,短针指向9,表示是9点整
长针指向6,短针指向1和2的中间,表示是1点半
以上是幼小衔接基础知识点,主要通过两种方式让孩子理解和掌握,一是通过生活中的实物,二是通过专项练习,在练习中培养孩子对数字的敏感度。
二、思维部分(拔高)
学前基础知识掌握好的孩子,可以适当进行思维训练。
因为数学最终能不能学好,拼的是底层概念理解得透不透,逻辑推理能力强不强。
数学成绩要持续好,离不开逻辑思维能力。小学三年级后很多孩子成绩下滑,往往就是思维能力不足。
1.分类
我们平时可以让孩子用物品分类,比如积木按颜色、大小、形状来分类;按用途分类,哪些是餐具哪些是文具等。
2.找规律
比如,红积木蓝积木红积木,下面是什么?
拍两下手,拍一下手,拍两下手,下面拍几下呢?
苹果橘子梨苹果()梨,括号里是什么?
我们可以通过实物或者练习来有意识地引导孩子发现规律。
3.空间几何能力
小学里面涉及的空间几何比较简单,所以学龄前我们只要让孩子理解方位,上下左右,前后,里外等这些基本的。
认识基本的平面图形和立体图形,三角线、正方形、四边形,正方体、长方体、圆柱体等即可。
可以问孩子桌面是什么形状、冰箱、空调是什么形状的等等。
写在最后
幼小衔接数学基础知识和思维训练,是孩子必备的知识技能。
为了让孩子更好地学习数学,对数学有兴趣,一定要联系生活。
因为数学的核心素养是用数学的眼光去观察现实世界,用数学的思维去思考现实世界,用数学的语言去表达现实世界。
【幼小衔接数学怎么教【幼小衔接数学怎么教话术】】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