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缙一副对联巧收税
1941年,毛在延安写过一篇文章,题目是《改造我们的学习》。在文中,毛引用了一个对子:“墙上芦苇,头重脚轻根底浅;山间竹笋,嘴尖皮厚腹中空。”毛以此批评那些 “华而不实,脆而不坚 ”,“自以为是,老子天下第一 ”的人。这个著名的楹联,出自明代著名大学者、《永乐大典》总编纂解缙笔下。
解缙是吉水(今江西吉水)人,明洪武年间进士。明史有《解缙传》,说其 “缙幼颖敏,洪武二十一年举进士。授中书庶吉士,甚见爱重,常侍帝前 ”。这段文字,说明解缙自幼颖敏绝伦。洪武二十年(1387年),解缙参加江西乡试,名列榜首(解元);次年,赴京会试列第七,与其兄解纶、妹夫黄金华同登进士,留下了”一门三进士”的佳话。他的才华,从他收税的一个小故事也能体现.
解缙初入仕途,曾担任一名小小的税官,一次到一大商贾家收税款,商贾家调皮的女儿在宅前贴上对联,心想,看你解税官怎么进屋。对联云:
闲人免进,盗者休来。
解缙看罢一笑,叫人拿来笔往门联左右各添三字便挺胸而入。商贾女儿出门一看,不得不佩服这位年轻税官文思敏捷,巧补天成。原来解缙将对联补写为:
闲人免进贤人进,盗者休来道者来。
才思敏捷、口吐莲花的解缙凭着过人的才气不但出色地完成了税收任务,而且给后人留下了一副绝妙的佳联,其实这样的对联对解缙来说的不过是雕虫小技罢了,解缙总编纂的《永乐大典》才能真正显示其才华。解缙曾经3千多文人以3年时间,完成了3亿7千多万字,卷帙达2万多(大部分于1900年被八国联军入侵北京时焚毁,现在全世界各大图书馆存书加起来只有八百卷)的宏大类书《永乐大典》。朱元璋念其满腹经纶,曾经亲口对解说:“朕与你义如君臣,恩犹父子,你对我有什么谏言应当言无不尽才是啊!”然而这位既有最强大靠山,又有满腹长才的庙堂伟器却没得好死,只活了47岁。
朱元璋叫他提意见,解缙果然大冒傻气上万言书,历数朱元璋政令多变,一发火就除根剪蔓进行滥杀,小人趋媚,贤者远避,贪婪者得计,廉洁者受刑,吏部无贤否之分,刑部无枉直之判……《孟子》里早有“知识分子不是东西论”:“士,诚小人也。”但有人对朱元璋解释这句经典论断时却说:“士诚,小人也!”(《闲中古今录》)以此嘲笑对手张士诚。解缙还向朱元璋上书《太平十策》,切中要害,惹得明太祖老大不高兴,解终于被罢官。8年之后建文帝时又出仕;等朱棣夺了侄儿的皇位,迁都到北京时,解缙又得到重用。
可是,解缙对“皇帝心理学”一窍不通,这是最大最可怕的“腹中空”;对“官场关系学”尚未入门,这更是遭人嫉恨动摇官基的薄弱环节——“根底浅”。朱元璋叫你直言切谏,你没想想,不用说老天的儿子——天子,即令是平头百姓,有几个是闻过则喜的?你明知朱元璋喜怒无常,滥杀忠良,却偏要去显显愚忠,触犯逆鳞,你这不是找死吗?几经折腾,受到第三个皇帝的重用,让你当《永乐大典》的总编辑,老老实实编你的书得了,你偏要介入最高层的权力斗争,终于被二太子构陷,锒铛入狱,在锦衣卫(皇上的特务机关)被打得体无完肤死去活来,被无辜关押了5年,叫你尝尝“言者无罪”是什么味道。
官场如戏场。这一点,解缙根本不懂。对同僚大臣十有八九,他都如实品评。说某人诞而附势,虽有才而行不端;某人可算君子,却短于才华;某人是薄书之才,驵侩(牲畜交易经纪人)之心;某人有德望,但不疏远小人。然而这些被他藐视的人,恰恰都是一二品大员。他们听到解缙的评论,能不嫉恨么?有一天,朱棣要锦衣卫都指挥佥事纪纲把监狱的囚犯名单给他看看,一下看到“解缙”二字,说了句:“缙犹在耶?”这无异于死刑判决书。纪纲心领神会,回到狱中,将解缙用酒灌醉,扒光衣裳,扔到雪地里,活活冻死了,卒年四十七岁。甚是可怜,读史于兹,不免痛心疾首。当文人遭遇小人,则注定是一场人生的最大悲剧。难怪史学家评论其“才太高,嘴太贱,性太愚,死太惨与《三国》中杨修之死何异”。
省博新展带你走进古人的奇妙世界
古代的人们,对自然万物,有着深深的敬畏。几千年的文明里,人类从茹毛饮血、钻木取火的原始中走来,严寒酷暑,春秋冬夏,天地星辰与广袤自然造就了延绵不熄的生命长河,也在山东这片土地上,留下了信仰的痕迹。
图丨黄宾虹博古图
一尊青铜,一张拓片,一个时代的鲜活文化跃然纸上。您知道吗,在中国古代历史的漫漫长河中,古人们也有着对“考古”的热爱和研究,“原像复刻”、“全像墨迹摄影”,在古人的世界中同样风靡!「器以载道」「古董今董」,今天咱们就去逛逛省博物馆新展览!
器以载道
“山东晚期铜器的古意与新义”
“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史为鉴,可以明得失”。要说从前生活,万变不离铜器。在中国纷繁复杂的器物史中,铜器独占一隅,作为人类最早使用的金属之一,铜器很早就参与了先民们的生产和生活。
青铜器源起于史前,兴盛于夏商周。即便走出了青铜时代,青铜器及其代表的礼乐文化、宗法制度也仍然在中国人的社会生活中继承延续,沉淀为支撑中华文明发展连续性最为重要的文化基因。
图丨明成化九年 临邑县铜簠
步入展厅,首先看到的就是先秦三代的山东青铜器。铜簋、铜钟、铜簠等多个出土于山东地区的先秦青铜器,将中原礼乐宗法制度及海岱地区独有的地域文化特色生动展现,沉浸于此,带你追寻铜器之“源”。
自宋代起,金石学与博古之风在文化领域逐渐盛行,受此影响,仿古铜器大规模出现,自此,一场“以古为名”的铜器新改革在宋元时期诞生,仿古博古之风扶摇直上,直“吹”至明清,成为蓬勃发展的新潮。
仿古铜器是连接现在与过去的一个节点,它们连接着当下与“先秦三代”,承载着儒家士子“复古”的基本价值及文人雅士再造古典风格的审美理想。
以上种种精神和价值追求凝聚在一起转化为对仿古的执着,匠人们在铸造这些仿古铜器器形、纹理时,尽可能还原先秦三代,部分仿古铜器甚至能“1:1复刻”,让铜器在宋元明清时期铜器的铸造和使用中持续焕发光彩。
图丨清中期 五岳真形图方炉
人类历史上各类器物的出现、消失与再生,都与文化息息相关。铜器自然也是如此——先秦的礼重,汉唐的沉寂,宋元的复生与转变,明清的仿古与新意,对于铜器时运命途的关心,更多地是对先民古人思想观念的观照,这种观照犹如草蛇灰线,伏脉千里。
图丨明 铜甪端
透过晚期铜器,我们能看到“古人”与“古器”的关系——“古人”注视着先秦青铜器,倾慕与憧憬之心萌发,不仅催生了仿古的晚期铜器,还寓古于新地拓展了铜器种类用途。现在,当我们凝视晚期铜器时,传统与精神也在“古人”与我们之间再次传承。
图丨西周 作宝尊彝铜鼎
这些器物既承载着过去,也连接了未来,是中华文化生生不息的载体,也是中华文明连续不断的证明。
古董·今董
“山左金石全形拓文化艺术展”
全形拓,又称立体拓、器物拓、图形拓。是一种以墨拓技法完成,要求拓技者具备熟悉素描、绘画、裱拓、剪纸等技法,把器物原貌转移到平面拓纸上的一种特殊技艺,相当于为器物“拍摄全身照”,在传拓技法中难度最高,具有极强的观赏性。
图丨汉 陈介祺 汉承安宫鼎
全形拓出于金石学家表现古器物图形的需求而诞生于清代嘉道年间,经常用来拓印青铜器、陶器、玉器等复杂的器物。
图丨清 陈介祺监拓毛公鼎拓本轴
不仅要求拓出器物的外部器形,还要求拓出器物的内壁或底部的铭文、徽号,汇总展现在一张拓片上。
图丨商父甲卣全形拓
从清朝嘉庆道光年间文人阮文建摹拓刻木,到六舟和尚“以灯取形,以棉作扑”的全形拓,再至同治光绪时金石收藏家陈介祺的“分纸拓”法。
图丨分纸拓
到墨色考究、立体感更强的“整纸拓”,古代文人墨客常沉浸全形拓中,齐鲁本土的金石学家如陈介祺、王懿荣、李璋煜、吴式芬等。
图丨陈介祺藏周钟全形拓十二条屏其一
以及宦游齐鲁的金石学家如阮元、李宗岱等,皆坐拥古器,精拓全形,或馈赠或互易或转赠,以全形拓为媒介,与远方金石契友频繁地进行学术交流,推动着全形拓形式的拓展。
全形拓在中国文化史留下惊鸿一瞥,在金石学史上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在今天成为一种非物质文化遗产,其独特内涵值得我们继承和探究。
山东博物馆藏有数量可观的全形拓藏品,本次展览甄选部分精品展出,将全形拓的技术、文献和艺术价值全面呈现,再现一段清中期至民国百年间金石学蔚然成风的历史。
AN其OTHER 常设展
山左邦彦
“明清画像里的家国情怀”
在中国历史悠久的写像传统里,无数先贤往哲的形象,依靠画家“形神兼备”的描绘得以流传。而其形象的流传,也是文脉的传承。
“彦,士之美称。”被称为“邦彦”的国中美士,在中国历史悠久的写像传统里,依靠肖像画家“形神兼备”的描绘得以流传,其形象的流传,亦是文脉的传承。
明清两代,山左(山东旧时别称),涌现出众多杰出的人物,他们的画像流传至今,已成为庋藏在博物馆里的珍贵文化遗产。
《山左邦彦——明清画像里的家国情怀》展览,将山东博物馆、青州市博物馆和昌邑市博物馆三馆珍藏的明清时期画像近50幅汇聚一堂。
通过庙堂伟器、诗礼传家、砚田百亩三个单元,再现山左先贤的神采风貌,追念山左先贤的家国情怀,在展示明清画像艺术流变的同时,通过画像背后的故事。
片刻千载
“甲骨文化展”
甲骨文是迄今为止中国发现的年代最早的成熟文字系统,是汉字的源头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根脉,值得倍加珍视、更好传承发展。
山东博物馆收藏甲骨1万余片,所藏不乏罗振玉、明义士等名家旧藏珍品,其藏量之大、内容之丰、研究价值之高,在全国甲骨收藏单位中皆位居前列。
此次展览甄选120余件甲骨等珍贵文物,展现甲骨文与今天汉字的演变关系,重温甲骨文背后的商代文明,致敬学者们的卓越成就,以期通过对甲骨文化的巡礼,探寻华夏文明之根,感受优秀传统文化的魅力,提升文化自信。
玉润生香
“山东博物馆藏精品玉器展“
中国人赋予玉器深厚的传统文化内涵,涵盖了传统道德、审美的诸多方面。玉器既是吉利祥瑞、平安福佑的象征,又是延年益寿的象征,更是道德修养的象征。中国自古就有所谓“君子比德于玉”的传统。
以玉制作的精美器物是内涵丰富的文化载体,根植于民族传统文化的土壤之中,是物化了的民族传统。它的独特的造型、特定的功能,以及精美绝伦的制造工艺,是前人为我们留下的珍贵文化遗产。
本展览选取山东博物馆藏精美玉器八十余件,分为“仿古玉器”“文房玉陈设”两部分,向我们展现了一个绚丽多彩,精美高雅的精神世界与艺术世界。
【庙堂伟器是什么意思,成语庙堂之器的意思】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