廉政小故事八则
一、以廉为宝
春秋时,宋国司城子罕清正廉洁,受人爱戴。有人得到一块宝玉,请人鉴定后拿去献给子罕,子罕拒不接受,说:“您以宝石为宝,而我以不贪为宝。如果我接受了您的玉,那我们俩就都失去了自己的宝物,倒不如我们各有其宝呢?
二、杨震拒金
东汉时,杨震在赴任途中经过昌邑时,昌邑县令王密山来拜访他,并怀金十斤相赠。杨震说:”故人知君,君不知故人,何也?”王密没听明白杨震的责备之意,说:“天黑,无人知晓。”杨震说:“天知,神知,你知,我知,何谓无知?”王密这才明白过来,大感惭愧,怏怏而去。
杨震后人杨氏以“四知”为堂号
三、一钱太守
东汉时,一位叫刘宠的人任会稽太守,他改革弊政,废除苛捐杂税,为官司十分清廉。后来他被朝廷调任为大匠之职,临走,当地百姓主动凑钱来送给即将离开的刘宠,刘宠不受。后来实在盛情难却,就从中拿了一枚铜钱象征性地收下。他因此而被称为“一钱太守”。
由浙江绍兴小百花越剧团编演的越剧《一钱太守》
四、陶母退鱼
晋代名臣陶侃年轻时曾任浔阳县吏。一次,他派人给母亲送了一罐腌制好的鱼。他母亲湛氏收到后,又原封不动退回给他,并写信给他说:“你身为县吏,用公家的物品送给我,不但对我没任何好处,反而增添了我的担忧。”这件事陶侃受到很深的教育。
五、一贫如此
南宋大臣张浚因与奸相秦桧政见不和,被贬往湖南零陵做地方官。他出发时,带了几箱书随行,有人诬告他与乱党有关系,结果被高宗检查书信和破旧衣物,高宗叹息道:“想不到张浚贫守到如此地步!”很可怜他,于是派人骑快马追上张浚,赏赐他黄金三百两。
六、两袖清风的于谦
明朝名臣于谦居官清廉。一次,朝廷派他巡察河南。返京时,人们买些当地的绢帕、蘑菇、线香等土特产回京分送朝贵,他没有接受。同时还写了一首诗表明心迹:绢帕蘑菇与线香本资民用反为殃。清风两袖朝天去,免得闾阎(指百姓)话短长。”
七、不私一钱
明朝时,嘉兴知府杨继宗清廉自守,深得民心。一次,一名太监经过这里,向他索要贿赂,他打开府库,说:“钱都在这儿,随你来拿,不过你要给我领取库金的官府印券。”太监怏怏走了,回京后,在明英宗面前中伤他。英宗问道:“你说的莫非是不私一钱的太守杨继宗吗?”太监听后,再也不敢说杨继宗的坏话了。
八、手好不要钱
清乾隆进士王杰为人刚直敢言,不附权贵。当时和坤在朝中专权,大臣都不去得罪他。惟王杰每每与其据理力争。有一次,议政完毕,和坤有意戏弄王杰,拉着他的手说:“好白嫩的手啊!”王杰正颜厉色地回答道:“王杰手虽好,但不能要钱耳!”和坤羞愧而去。
供稿:陈泽晋 编辑:姚立娜
古代官员廉洁的十个经典佳话:每一个故事都发人深省
1、羊续:“悬鱼太守” 东汉时,羊续曾多次任庐江太守,从不请托受贿、以权谋私。其府丞焦俭为人也很正派,有一天,他见羊续生活太清苦,便给他送了一条活鲤鱼来。面对这条“礼鱼”,羊续左右为难。无奈之下只好暂且收下。但等焦俭一走,他就让下人把鱼挂在庭檐下,再也不去碰它。这件事传开之后,府吏们为羊续的高风亮节所折服,也都不敢礼贿他了。因此当地老百姓都敬称其为“悬鱼太守”。 2、刘宠:“一钱太守” 东汉刘宠曾任会稽(今浙江绍兴)太守,为百姓做了许多好事,且清廉俭朴。在他离任时,当地百姓凑了一批金银相赠。刘宠虽坚拒不收,却又不忍令父老乡亲过于失望,只好拿一文钱作为纪念,故被时人誉为“一钱太守”。百姓还修了“一钱太守庙”来纪念这位清官。后人有诗赞道:“刘宠清名举世佳,至今遗庙在江边。近来仕官多能者,世学先生拣大钱”。 3、山涛:“悬丝尚书”、“璞玉浑金” 西晋时期的山涛既是大文学家,又是着名清官。陈郡人袁毅曾做鬲县令,送给山涛100斤上等蚕丝。山涛不愿独自违抗当时的风气,就收下来藏在阁子上。后来袁毅恶迹败露,被送到廷尉治罪。山涛把丝拿出来交给官吏,上面积有多年灰尘,但印封却完好如初。众人不禁钦佩山涛为官清廉,因而人尊称其为“悬丝尚书”。文学家王戎曾这样评价山涛:“他就像未经雕琢的玉石、未经提炼的矿石(即‘璞玉浑金’),人们都喜爱它的珍贵,却不能估量它的真实价值。” 4、徐勉:“风月尚书” 南朝萧梁时期,徐勉被任命为吏部尚书,主管全国组织人事工作。这下他家可热闹了,有事没事来套近乎的人不晓得有多少。某天晚上,徐勉邀请友人相聚。席间有个叫虞暠的人,仗着和徐勉关系比较好,竟狮子大开口“求詹事五官”。徐勉正色道:“今夕只可谈风月,不宜及公事。”虞暠讨了个没趣,只得讪讪告辞。故时人赞其为“风月尚书”,“止谈风月”也成了历史典故。 5、袁律修:“五代清郎” 隋朝袁律修一生经历了北魏、东魏、北齐、北周、隋5个朝代,官至尚书郎、太常少卿。为官50余载,却两袖清风,连升酒薄礼也不收,人们皆呼他为“五代清郎”。 6、范景文:“二不尚书” 明代的范景文兵部侍郎、工部尚书、内阁大学士等职。他位高权重,很多人来求他办事。为杜绝纷至沓来的亲朋好友求他,范景文特地在府门上写下6个大字:“不受嘱,不受馈”,故被百姓美称为“二不尚书”。 7、于成龙:“半鸭知县”、“于青菜”、“天下第一廉吏” 清康熙初年,原广西罗城县令于成龙,被两广总督金光祖举荐为全省唯一“卓异”,升任合州知州。其子从山西老家来看他,他仅有一只还舍不得吃的咸鸭,乃割下一半作为让儿子带回老家的礼品,因此人称“半鸭知县”。离开罗城时,堂堂一位县令,竟然连赴任的路资也没有。当地百姓听到于成龙离去的消息,一片哭号,依依不舍,相送数十里。后来他出任堂堂两江总督,赴任途中只住旅馆不住公馆。在总督府每餐只吃青菜,时人称之“于青菜”。当他逝世后,南京“士民男女无少长,皆巷哭罢市。持香楮至者,日数万人”。康熙帝破例亲为撰写碑文,称他是“天下第一廉吏”。 8、陈滨:“苦行老僧” 清代古田县人陈滨,居官清廉,政绩显着。他常对人说:“贪不在多,一二非分钱,便如千百万。”后来巡抚湖南、福建。当官20余载,独身在外,没有携带过家眷。儿子想去探望他,竟苦于缺路费。在衙门里,他吃的是瓜果素菜,安于清贫,终生不变,受到百姓称赞。康熙皇帝称他为“苦行老僧”,此名不胫而走。 9、汤斌:“三汤道台” 清代岭北道道台汤斌,为官多年,竟毫无苟取,坚持以清贫为本,每日以豆腐汤为肴,许多百姓便敬称他为“三汤道台”。意思是说他:为政像豆腐汤那样清廉,生活像黄连汤那样苦涩,对世道人心像人参汤那样滋补。 10、曾国藩:“第一裸官” 清道光年间,曾国藩正任内阁学士兼礼部侍郎。有一次受到政敌的恶言诽谤,逼上梁山,别无选择,老曾为表清白,堵住敌人之嘴,竟当着众人的面,挺身而出,把自己脱得精光,露出瘦削、文弱、矮小的身子,光着屁股走进银库清点现银,从而查清了国库亏空的,揪出了真正的国家蠹虫。堪称古往今来真正的第一“裸官”。
5个小故事,唱出一堂生动廉政课
长江-长江网11月5日讯 “怕的是水滴石穿,小洞不补漏洞大,怕的是你们也把持不住,深渊滑……”11月5日上午,由监委、宣传部指导,省文化和旅游厅组织创作的廉政小戏专场《明心正道看镜鉴》在中南剧院大剧场展演。演出现场,跌宕的剧情、动情的表演,精彩荟萃的戏曲,牢牢吸引观众,赢得阵阵喝彩。
(图为京剧《特别考试》演出现场。记者郭良朔 摄)
小戏不“小”
舞台上,“京、汉、楚、花、黄”五大剧种同台献艺,《特别考试》《天网》《正名》《审牛》《昨日重来》5出小戏汇成大戏,唱出了一堂生动的廉政课。
其中,京剧《特别考试》讲述退休老支书来到女儿工作的小城应聘做了一个机关守门人,碰巧女儿的男朋友是该机关的业务干部,时不时接收一些土特产,让老支书高度警惕并由此引发了一场特殊的灵魂考试。
(图为黄梅戏《天网》演出现场。记者郭良朔 摄)
黄梅戏《天网》讲述蜕变为腐败分子的国企刘建平,在出逃前夜探望母亲时,受到亲情感召和高压反腐的震慑,完成了心灵的救赎。
汉剧《正名》讲述纪检监察干部收到匿名举报信后开展,蒙冤得到澄清正名的故事。
(图为汉剧《正名》演出现场。记者 郭良朔 摄)
楚剧《审牛》讲述镇在核实精准扶贫养殖补贴时,通过“审牛”,戳破了租牛骗补的把戏,揭露了在养殖补贴申报审核中的形式主义官僚主义问题。
荆州花鼓戏《昨日重来》则讲述某市原赵达仁因贪腐被查处,刑满释放回家后,发现妻离子散、母亲身患重病,他悔恨交加,恨不能昨日重来。
5个戏曲剧种,讲述5个小故事,用身边事警醒身边人,向大家宣传廉政铁纪律,阐明初心大道理,从不同角度诠释廉洁教育主题。
创作取材于真实案例
据了解,这5部小戏的故事都取材于真实案例。把各类违纪违法典型案例进行戏曲改编,严肃的廉政教育题材与戏曲剧种结合,大量政策法规专业术语,给创作团队带来了不少挑战。
(图为楚剧《审牛》演出现场。记者郭良朔 摄)
“怎么让戏好看又达到廉政教育的目的,成了一直在揣摩的问题。”武汉市艺术创作研究中心国家一级编剧、楚剧《审牛》的编剧赵瑞泰感慨,剧本的编创经历了反复推敲,煞费苦心。
他介绍,为写好《审牛》剧本,去年10月,创作团队专门赶到十堰,深入采访真实案例,体验农村生活,前后创作了一个多月,台词再三删改,不断审核推敲,最终以“会说话”的牛这一特殊艺术形象巧妙地融入戏剧冲突。
(图为楚剧《审牛》演出现场。记者郭良朔 摄)
以“情”召唤明心正道
全市500余名党员干部现场观看,大家表示,整台演出内容丰富,生动震撼,以戏倡廉、以戏促廉,自己深受教育。
“这场廉政小戏,以戏曲艺术的表现方式让人浸润在廉洁文化之中,尤其是‘情’贯全场,以‘情’召唤明心正道,爱情、亲情、干群情打动人心,很受教育。”市直机关工委相关负责人说,戏中的“泪点”很多,《昨日重来》中,刑满释放的儿子,面对已患重病的老母亲,一声声“姆妈”唱得痛彻肺腑。
(图为荆州花鼓戏《昨日重来》演出现场。记者郭良朔 摄)
“每一出小戏都发人深省,都是一次生动的警示教育,告诫我们党员干部必须时刻守纪律、讲规矩。”武汉商贸集团有限公司相关负责人说,“戏中白发苍苍的老母亲对儿子的期盼和告诫,很多地方我们都深有同感,一名干部的成长不容易,我们一定要从自己做起、小事做起,自觉践行忠诚、干净、担当,时刻克心律己。”
“小戏不小”,整场演出,“水滴石穿”四个字让市教育局相关负责人印象深刻,他说:“俗话讲,‘小洞不补,大洞吃苦’,作风问题无小事,小问题不管,会酿成大问题。党员干部要时刻紧绷廉洁自律之弦,始终保持慎独、慎微的心态,顶住诱惑、抗住腐蚀、守住清廉!”(记者高萌 通讯员张易博 刘云)
【编辑:张玲】
【廉洁小故事;廉洁小故事50字】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