弄瓦之喜打一个字—弄瓦之喜是指什么喜事

更新:08-12 现代故事 我要投稿 纠错 投诉

小孩出生,用“弄璋之喜”还是“弄瓦之喜”祝贺?错了容易闹笑话

每当朋友或亲戚家里生了小孩,向他们道贺是必不可少的。在这贺词里,“弄璋之喜”和“弄瓦之喜”可谓是“大明星”:相比起简单的“恭喜”二字多了些格调、增添了些文化气息;又准确地表达了对主人家生了儿子或者女儿的祝贺,可谓是既表达了发自真心的喜悦,又彰显了自己的文化内涵。而对于这两个词,屏幕前的你是否充分了解?

“璋”是形声字,“王”字旁实为“玉”字旁,代表玉器,而这个字发“章”的音。《说文解字》中对其解释为:

“剡上为圭,半圭为璋。”

即:上部分尖锐,而下端平直的片状玉器叫做圭,而将圭纵向分成两半,璋就像一半的圭。

而这“瓦”的普遍解释则令人有些意外。在《说文解字》中有:

“瓦,突起已烧之总名。”

意思也很简单:已经烧过的土器称之为瓦。

这“璋”和“瓦”,似乎是一个天上、一个地下,怎么“弄璋”、“弄瓦”都可用来表示庆贺,还都让人可“喜”呢?

出生

这两个词可谓是历史悠久,均为诗经·小雅·斯干》中的典故:

“乃生男子,载寝之床,载衣之裳,载弄之璋。…乃生女子,载寝之地,载衣之裼,载弄之瓦。”

翻译即为:如果生了男孩,把他放在床上,让他穿漂亮的衣裳,把玩玉璋。…如果生了女孩,就把她放在地上,让她在襁褓的包被中,把玩瓦器。

璋流行年代起于龙山文化时期(泛指中国黄河中、下游地区约新石器时代晚期的一类文化遗存,年代为公元前2500年至公元前2000年,距今4000年),终于两周。其外形为长条形,像刀一样,上端有刃,下端平直。

玉因其本身坚硬、洁白无暇,可体现一个人固有的的高贵品格;又因玉璋可用作重要的礼器,所以其又是身份、地位的象征;而璋中的牙璋则有更为特殊的用处,在《周礼·春官·典瑞》中有记载:

“牙璋以起军旅,以治兵守。”

可见牙璋是在当时是一种军符。让男孩儿“弄璋“,可谓是包含了长辈对男孩儿的多方面的期许:希望他长大后可以出人头地,无论是持象征高贵地位的玉璋,还是持用于带兵打仗的牙璋,都是对他建功立业、平步青云的愿望;如果二者都没有,那么拥有冰清玉洁、令人尊敬的高尚品格也是令人欣慰、愉悦的。

出展于上海博物馆的玉璋

而对瓦的理解就不那么确切,现在普遍认为这里的瓦器指的是纺织用的陶制的纺锤

在其他朝代也有别的理解,例如唐代的孔颖达认为这里的瓦是纺砖,后世也有人认为屋顶的建材,不过这两个解释都有些站不住脚:纺砖如果作为刚出生的小女孩的玩具,似乎有些太大了;而让小孩子玩儿屋顶瓦片似乎也有些牵强,且没有实际意义。

而若是将其理解为玩儿小巧的纺锤或者纺轮,就可以说“弄瓦”是承载了长辈对女孩儿的期望:希望她长大后能够擅长纺织,胜任女红。

从古代长辈对于男孩,女孩不同的态度中,我们可以感觉到,古代的家庭其实是有些重男轻女的思想的:希望男孩大有作为,而对于女孩儿就只是希望她们做好自己的本分。但这两个词都包含了长辈们对于家庭新成员到来的喜悦。

随着时间的流逝,人们的思想越来越先进,“弄璋之喜”和“弄瓦之喜”这两个词中重男轻女思想已经被慢慢淡化,这两个词也成为单纯祝福的贺词。

屈家岭遗址出土的彩陶纺轮

“弄獐宰相”李林甫

旧唐书》记载:

“太常少乡姜度妻诞子,李林甫手书庆之曰:‘闻有弄獐之庆’,客视之掩口。”

这个故事讲起来十分有意思:李林甫的小舅子太常寺少卿姜度家生了儿子,李林甫兴致高涨,便手书“闻有弄獐之庆”来表示庆贺。在座的满堂宾客看了,都掩口而笑。

宾客们笑无可厚非:“弄璋之喜”可谓有长久的历史,而当朝大宰相李林甫却弄错了,写成了“弄獐”,将其理解为玩(一种野兽),那场景想来就显得十分滑稽好笑;而至于“掩口”则是因为李林甫的官威:宰相犯错纵然好笑,但宾客们可不敢明目张胆地大笑啊。

唐宋八大家之一的苏东坡,曾在其所作的《贺陈述古弟章生子》诗中写道:

“甚欲去为汤饼客,唯愁错写弄麞书。”

即妙用了李林甫这个典故。虽然语言有些戏谑,但是主人家却很开心,因为整首诗其实是在祝贺他喜得贵子。

李林甫

戏说“瓦窑”

在宋代,苏洵26岁时,妻子第二胎生了女儿,刘骥前去赴宴。醉酒之际,刘骥作一首“弄瓦”诗来调侃苏洵:

“去岁相邀因弄瓦,

今年弄瓦又相邀。

弄去弄来还弄瓦,

令正莫非一瓦窑?”

这首诗中“令正”是对对方的妻子尊称,而将苏洵的妻子比作瓦窑,真是令人又好气又好笑:这诗似乎有些重男轻女的思想,但是这里面包含的生活趣味却又让人觉得轻松快乐。

苏洵

从古至今流传下来的、形容祝贺生孩子的成语大多用于生男孩儿的场景,如:

弄璋之庆:义同“弄璋之喜”。

明珠生蚌:明珠生于老蚌。比喻杰出的儿子生于出色的父亲。

而生男孩也可叫“添丁”,相对的,生女孩叫“增口”,将其合称“添丁增口”则表示对家庭增加新成员的总称。若觉得用四字词语气派些,也有“喜添新丁” ,表示对生男孩的祝贺,“荣纳娇女”则与其相对,形容女孩。

在日常生活中,“喜得贵子”和“喜得千金”也很常见。

这里要提到的是生诞,一种与四字词语有关的习俗。

挂生诞匾是山西稷山一带的习俗,即当家里新添了小孩的时候,在门上方挂一个方匾,上面题对新生儿期望和祝福的话,一般为四个字。“弄璋之喜”与“弄瓦之喜”即为旧时常用于生诞匾的词语,而随着时代的进步,生诞匾上的字也越来越多元化、现代化:“国家栋梁”、“巾帼英雄”、“祖国花朵”等也时常出现在生诞匾上。这一习俗,体现了从古至今,家中的长辈对新生儿的重视和爱护,希望他们健康、茁壮地成长,做顶天立地之人,做惊天动地之事。

生诞匾

中国文化多元、内容丰富,这让我们拥有了多元的词库、文化宝库,这也让我们的说的话更加有趣、内容更加深刻。相信你已经充分了解了“弄璋”“弄瓦”的含义,下次遇到同事或朋友家新添了孩子,千万不要用错喽!

最后:不敢说是文化人,但有一颗文化魂~我是是阿卷,谢谢你能阅读到这儿。如果喜欢我的文章,欢迎点赞、评论和关注哦!

通过“叀”字说说“弄瓦之喜”的由来

叀,读作zhuān(读音:专)

《说文解字》中解释说“叀,專小谨也。从幺省;屮,财見也;屮亦声。凡叀之属皆从叀”。意思是说:叀,是指专一而又小心谨慎。字形采用有所省略的“幺”作边旁。字形上部的“屮”,表示草木初生才现出枝叶,“屮”也作声旁。所有与“叀”相关的字,都采用“叀”作边旁。

《说文解字》截图

许慎的说法只是其根据小篆字形的解读,仅作为一种参考。

“叀”是“専(专)”的本字,“専”又是“轉(转)”的本字。叀,甲骨文字形像围绕转轴旋转的纺轮上绕满丝线,纺轮的顶端系结着线头,纺轮的底端是转柄。金文在字形左右增加了表示双手的的部件。有的金文将甲骨文字形中绕线的纺轮形状“目”形,或简写成“日”形。篆文基本承续金文字形。

字形演变

隶化后楷书将篆文字形中的丝结“屮”简写成“十”,将篆文字形中的转柄形状写成“厶”。当“叀”的“转轮”本义消失后,再加“寸”另造“専”代替,就是后来的简体字“专”。当“専”的“转轮”本义也消失之后,再加“车”另造“轉”代替,也就是现代的简体字“转”。

纺轮

“叀”字的本义是指古代收丝用的一种器具纺砖,引申为转动。又因纺砖的纱轮在使用时是悬挂着的,又引申为悬挂。

“惠”字从“叀”,表示女子善良慈爱,功劳纺织,操持家务。

‌借此普及一个国学常识:纺砖是一种用于纺织的工具,主要用于古代纺织过程中稳定纺车,防止其摇动。‌它通常由‌瓦制成,因此也被称为“纺塼”或“瓦”。《诗经》中所说“乃生女子,载弄之瓦”就是女孩子生下来,让她玩弄纺具,长大了擅长纺织,所以生女就叫“弄瓦之喜”。

【弄瓦之喜打一个字—弄瓦之喜是指什么喜事】相关文章:

1.动物故事精选:寓教于乐的儿童故事宝库

2.《寓教于乐:精选动物故事助力儿童成长》

3.探索动物旅行的奇幻冒险:专为儿童打造的童话故事

4.《趣味动物刷牙小故事》

5.探索坚韧之旅:小蜗牛的勇敢冒险

6.传统风味烤小猪,美食探索之旅

7.探索奇幻故事:大熊的精彩篇章

8.狮子与猫咪的奇妙邂逅:一场跨界的友谊故事

9.揭秘情感的力量:如何影响我们的生活与决策

10.跨越两岸:探索彼此的独特世界

上一篇:弄璋弄瓦【弄璋弄瓦是成语吗】 下一篇:弄虚作假-弄虚作假是什么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