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季氏篇》16.4 孔子曰:益者三友,损者三友
16.4 孔子曰:“益者三友,损者三友。友直,友谅,友多闻,益矣。友便辟,友善柔,友便佞,损矣。”
【注释】
▲直:行为正直。
▲谅:诚信,讲原则。
▲便辟[pián bì]:同“避”,也通“嬖”。谄媚逢迎,阿谀奉承。钱逊《论语读本》:一是善于避开人之所忌以求媚;二是惯于装饰外表而内心不直。
▲善柔:圆滑,善于以和颜悦色骗人。
▲便佞:惯于花言巧语。 “便佞”与“多闻”相反,花言巧语不是真有学问。
【译文】
孔子说:“有益的朋友有三种,有害的朋友有三种。朋友正直,朋友讲诚信、讲原则,朋友见闻广博,这是有益的。朋友阿谀奉承,朋友圆滑,朋友花言巧语,这是有害的。”
【学而思】
“直”与“便辟”相对应,都是指形体、行为上来说,前者是行为正直,后者是以体柔人,卑躬屈膝讨好他人。
“友凉”与“善柔”相对应,前者是讲原则,后者是处事圆滑。
“友多闻”与“友便佞”相对应,都体现在言语上。前者知识广博,说话有理有据;后者花言巧语,误导他人。
【知识扩展】
《资治通鉴·唐纪十二·唐太宗贞观十七年(公元643年)》:初,太子承乾喜声色及畋猎,所为奢靡,畏上知之,对宫臣常论忠孝,或至于涕泣,退归宫中,则与群小相亵狎。宫臣有欲谏者,太子先揣知其意,辄迎拜,敛容危坐,引咎自责,言辞辩给,宫臣拜答不暇。宫省秘密,外人莫知,故时论初皆称贤。
【译文】起初,太子李承乾贪恋声色及打猎,极为奢侈,害怕被太宗皇帝知道,便对东宫臣僚时常谈论忠孝,有时甚至还要流泪,回到东宫,则与一群小人戏耍狎玩。宫中臣僚有人想要劝谏,太子先揣摸出他的意思,然后迎上前去行礼,面色凝重,正襟危坐,引咎自责,言辞颇多狡辩,进谏的臣僚急忙拜答,无暇再行劝。东宫内部的秘密,外面人无法得知,所以当时议论起来颇多称赞之词。
《资治通鉴·唐纪六十三·唐武宗会昌三年(公元843年)》:癸酉,仇士良以左卫上、内侍监致仕。其党送归私第,士良教以固权宠之术曰:“天子不可令闲,常宜以奢靡娱其耳目,使日新月盛,无暇更及他事,然后吾辈可以得志。慎勿使之读书,亲近儒生,彼见前代兴亡,必知忧惧,则吾辈疏斥矣。”其党拜谢而去。
【译文】癸酉(十六日),仇士良以左卫上、内侍监的职位退休。他的党羽送他返回家中,仇士良教给他们保持权力和恩宠的秘诀,说:“对于天子,不能让他有闲暇的时间。应当经常变换花样,供他游戏玩乐,以便沉湎于骄奢侈靡的生活之中,无暇顾及朝政。这样,我们才可以得志。千万不要让他读书,亲近读书人。如果天子喜爱读书,明白了以前各个朝代兴亡更替的经验教训,心里知道惧怕丧失政权,就会励精图治,那么,我们就会被斥责疏远。”他的党羽都下拜感谢,然后离去。
原创:“咎”姓与“咎慎盈·咎居润”的“咎”读“zǎn”
咎 1.jiù。1)含义。(1)过失;罪过。动辄得咎、归咎、既往不咎、进退惟咎、咎由自取、厉无咎(经常反省自己,心存敬畏,把过错、祸害降到最低程度)、难辞其咎、推咎、引咎。(2)责备;处分:引咎自责。(3)凶;难:疾咎(病患祸害)、罹咎(遭受祸患)、离咎(遭遇灾难)、时咎(时艰)、殃咎(灾祸)、灾咎。(4)通“舅”。咎氏舅父辈。亦为古天子对异姓诸侯的敬称。
2.ɡāo。《正韵》:“姑劳切,音高。”《广韵》:“古劳切。1)古国名:廧咎如qiáng gāo rú。春秋时夷国名,隗姓,赤狄别支。《左传·僖二十三年》:“狄人伐廧咎如。”《陆德明·音义》:“咎,古刀反。”2)臯陶,舜臣名,古作咎繇。”《汉书·百官公卿表》:“咎繇作士。”《离骚》:“汤、禹俨而求合兮,挚、咎繇而能调。”3)地名。四川省雅安市宝兴县硗碛藏族乡咎落村(地处五条沟最下面的角落,故名);陕西省延安市宜川县壶口镇咎家村(此读音待考)。4)通“鼛(gāo)”,大鼓。《后汉书·马融传》:“伐咎鼓。”
3.zǎn。1)姓。(1)历史上的姓氏。(1)“昝(Zǎn)氏”出自“咎氏”。《左传》:“咎单,臣名。”商代大司空咎单,其家族姓咎,后世子孙改为昝姓。(2)春秋时晋国大夫舅犯后人咎氏,后改为昝氏。(2)旧姓。郑樵著《通志氏·族略(十三)》收有“咎”姓。《姓苑》咎,姓,“子感切”。《晋书》载有桓温将领咎坚;唐有咎慎盈;宋宣徽史咎居润。原祐登科有咎昌。望出太原、彭城。2)古地名:玄咎。马王堆出土的战国书简之“子羔”篇载:“后稷之母。有邰氏之女也。游于串咎。”马永源《上海博物馆战国楚书简(二)》:“串,玄;咎,泽……串咎,即玄咎,地名(大抵在就豫鲁交界一带)。”
举例:
《现汉》仅有“jiù”的音义,《辞海》另加“ɡāo”的音义。古籍有姓氏的“zǎn”音。汉词实践证明,上述3音义的正确。
【引咎自责的意思【引咎自责的近义词是什么】】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