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亮百年|虚心公听,言无逆逊,唯是之从
编者按:胸怀千秋伟业,恰是百年风华。一百年来,中国始终牢记初心和使命,带领中国历经艰难险阻,取得了一个又一个胜利,深刻改变了近代以来中华民族发展的方向和进程,深刻改变了中国和中华民族的前途和命运,深刻改变了世界发展的趋势和格局,为中华民族和人类社会发展作出了伟大历史性贡献。
回望中国波澜壮阔的百年征程,总多次引经据典、援古证今,赋予典故鲜活的时代价值,深刻阐释百年大党初心如磐、历久弥坚的精神密码。央视网《天天学习》特别策划“典”亮百年系列,与您一起深刻领会。
【释义】
王涣之(1060—1124),字彦舟,北宋元丰二年(1079)进士。据《宋史》记载,王涣之生性淡泊,恬于仕进,常言:“乘车常以颠坠处之,乘舟常以覆溺处之,仕宦常以不遇处之,则无事矣。”
1100年,宋徽宗即位后出现日食,经大臣推荐,王涣之应召入朝言政。他劝谏新君:“求言非难,听之难;听之非难,察而用之难。”希望徽宗“虚心公听,言无逆逊,唯是之从”。意思是虚心听取各方意见,无论所言逆耳还是顺耳,只要是正确意见都应当听从。徽宗“欣然延纳”,并想任命他为谏官、御史之职。王涣之以“臣由大臣荐,不可以居是官”为由,坚辞不受。
【解读】
统一战线是中国和建设的一大法宝。建立统一战线,实现最广泛的团结,扩大社会基础,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是中国在各个历史时期取得胜利的一条成功经验。总强调:“人心向背、力量对比是决定党和事业成败的关键,是最大的。统战工作的本质要求是大团结大联合,解决的就是人心和力量问题。”在中国的百年历史中,我们党运用统一战线凝聚人心、汇聚力量,有力支持了党和的事业,是中国有效治理国家的宝贵经验。
百年,也是百年统战史。1922年7月,二大《关于“的联合战线”的议决案》最早提出关于统一战线的思想,对推动中国发展具有重大意义。1939年10月,毛在《〈人〉发刊词》中指出:“统一战线、武装斗争、建设,是中国在中国中战胜敌人的三个法宝,三个主要的法宝。”1948年,在挽救国家危亡、追求民族独立道路上不断求索的各派、无党派人士,积极响应“五一口号”。从此,各派成为中国的爱国统一战线的重要组成部分,与中国肝胆相照、荣辱与共,共同见证、参与了中国带领中华民族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光辉历程。
大以来,以为核心的党高度重视统一战线工作,建立健全统一战线的多种组织形式,为党外人士更好发挥作用搭建平台、开拓空间,彰显了中国的多党合作事业的生机活力。在政党关系中,通过会议、约谈、书面等形式同派就重大方针政策和重要事务开展政党协商,广泛凝聚共识,汇聚强大合力。
站在“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历史交汇点上展望新征程,我们要巩固和发展最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坚持和完善中国的多党合作和协商制度,寻求最大公约数,画出最大同心圆,为夺取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胜利、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增添强大力量。
(作者 杨立新)
(广播电视总台央视网)
30个智慧成语,原来都出自《史记》
欢迎大家阅读“景德镇南河”头条号。如果您喜欢本头条号发布的文章,还可点击左上角关注我的头条号,每天都有精彩文章推荐。
《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被鲁迅先生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在《史记》中,司马迁引经据典,结合人物,创造了许多成语,今天,我们就通过这些成语,来重读《史记》吧。
【沐猴而冠】
【来源】《史记.卷七.项羽本纪》:
人言楚人沐猴而冠耳,果然。
【释义】比喻虚有其表,得意忘形;或是讥嘲为人愚鲁无知空有表面。
【明修栈道,暗度陈仓】
【来源】《史记·高祖本纪》:
“……项王使卒三万人从,楚与诸侯之慕从者数万人,从杜南入蚀中。去辄烧绝栈道,以备诸侯盗兵袭之,亦示项羽无东意……八月,汉王用韩信之计,从故道还,袭雍王章邯。邯迎击汉陈仓,雍兵败……。”
【释义】刘邦将从汉中出兵攻项羽时,大韩信故意明修栈道,迷惑对方,暗中绕道奔袭陈仓,取得胜利。比喻用假象迷惑对方以达到某种目的。
【韦编三绝】
【来源】《史记·孔子世家》:
孔子晚而喜《易》......读《易》,韦编三绝。
【释义】韦编:用熟牛皮绳把竹简编联起来;三:概数,表示多次;绝:断。孔子为读《周易》而多次翻断了编联竹简的牛皮带子。比喻读书勤奋。
【酒池肉林】
【来源】《史记·殷本纪》:
大冣乐戏于沙丘 ,(纣)以酒为池,县(悬)肉为林,使男女裸相逐其间,为长夜之饮。
【释义】商朝末代君王纣王生活糜烂,他下令在沙丘平台用酒装满池子,把各种动物的肉割成一大块一大块挂在树林里,这就是所谓的“酒池肉林”,以便一边游玩,一边随意吃喝。后人常用"酒池肉林"形容生活奢侈,纵欲无度。
【网开一面】
【来源】《史记·殷本纪》:
汤出,见野张网四面,祝曰:“自天下四方,皆入吾网。”汤曰:“嘻,尽之矣!”乃去其三面。祝曰:“欲左,左;欲右,右。不用命,乃入吾网。”
【释义】把捕禽的网撤去三面,只留一面。比喻采取宽大态度,给人一条出路。
【一字千金】
【来源】《史记·吕不韦列传》:
布咸阳市门,悬千金其上,延诸侯游士宾客有能增损一字者予千金。
【释义】秦相吕不韦叫门客著《吕氏春秋》,书写成后出布告,称有能增减一字的,就赏千金。后来用“一字千金”称赞诗文精妙。
【一饭千金】
【来源】《史记·淮阴侯列传》:
“信钓于城下,诸漂母漂,有一母见信饥,饭信,竟漂数十日。”又:“信至国,如所从食漂母,赐千金。”
【释义】韩信未得志时,曾受到漂母赠饭数十日。后来,韩信显贵后,赠漂母千金为谢。比喻厚厚地报答对自己有恩的人。
【卧薪尝胆】
【来源】《史记˙越王勾践世家》:
吴既赦越,越王勾践反国,乃苦身焦思,置胆於坐,坐卧即仰胆,饮食亦尝胆也。
【释义】春秋时,越国为吴国把灭,越王勾践立志复仇,他将胆置于卧榻之上,每日尝一尝,表示不忘仇恨。形容一个人忍辱负重,发愤图强,最终苦尽甘来。
【孺子可教】
【来源】《史记·留侯世家》:
父以足受,笑而去。良殊大惊,随目之。父去里所,复返,曰:“孺子可教矣。”
【释义】张良曾遇到一个老人,面对老人一次次的无理要求,张良都一一满足,老人见张良是个敦厚可教之人,于是传他一部兵法。成语孺子可教意为小孩子是可以教诲的,后形容年轻人有出息,可以造就。
【四面楚歌】
【来源】《史记·项羽本纪》:
项王军壁垓下,兵少食尽,汉军及诸侯兵围之数重。夜闻汉军四面皆楚歌,项王乃大惊,曰:“汉皆已得楚乎?是何楚人之多也。”
【释义】项羽被刘邦围于垓下,刘邦兵众高唱楚地歌曲,项羽惊呼:楚地都被汉军占领了吗?四面楚歌比喻陷入四面受敌、孤立无援的境地。
【纸上谈兵】
【来源】《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赵括自少时学兵法,言兵事,以天下莫能当。尝与其父奢言兵事,奢不能难,然不谓善。括母问奢其故,奢曰:“兵,死地也,而括易言之。使赵不将括即已;若必将之,破赵军者必括也!
【释义】战国时赵国名将赵奢之子赵括,年轻时学兵法,谈起兵事来父亲也难不倒他。后来他接替廉颇为赵将,在长平之战中。只知道根据兵书办,不知道变通,结果被秦军大败。指在纸面上谈论打仗。比喻空谈理论,不能解决实际问题。也比喻空谈不能成为现实。
【负荆请罪】
【来源】《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廉颇闻之,肉袒负荆,因宾客至蔺相如门谢罪。
【释义】背着荆杖,表示服罪,向当事人请罪,形容主动向人认错、道歉,给予自己严厉责罚,也表示向人认错赔罪。
【破釜沉舟】
【来源】《史记·项羽本纪》:
项羽已杀卿子冠军(楚军统帅宋义),威震楚国,名闻诸侯。乃遣当阳春、蒲将卒二万渡河(漳河),救钜鹿。战少利,陈馀复请兵。项羽乃悉引兵渡河,皆沉船,破釜甑,烧庐舍,持三日粮,以示士卒必死,无一还心。
【释义】把饭锅打破,把渡船凿沉,比喻不留退路,非打胜仗不可,下决心不顾一切地干到底。
【完璧归赵】
【来源】《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相如度秦王虽斋,决负约不偿城,乃使其从者衣褐,怀其璧,从径道亡,归璧于赵。
【释义】本指蔺相如将完美无瑕的和氏璧,完好地从秦国带回赵国首都,比喻把物品完好地归还物品主人。
【指鹿为马】
【来源】《世说新语·德行》:
赵高欲为乱,恐群臣不听,乃先设验,持鹿献于二世,曰:“马也。”二世笑曰:“丞相误邪?谓鹿为马。”问左右,左右或默,或言马以阿顺赵高,或言鹿者。高因阴中诸言鹿者以法。后群臣皆畏高。
【释义】指着鹿,说是马。比喻故意颠倒黑白,混淆是非。
【秋毫无犯】
【来源】《史记·项羽本纪》:
吾入关,秋毫不敢有所近,籍吏民,封府库,而待。
【释义】形容纪律严明,丝毫不侵犯百姓利益。
【约法三章】
【来源】《史记·高祖本纪》:
与父老约,法三章耳;者死,伤人及盗抵罪。
【释义】指事先约好或明确规定的事。泛指订立简单的条款,以资遵守。
【毛遂自荐】
【来源】《史记·平原君虞卿列传》:
门下有毛遂者,前,自赞于平原君曰:“遂闻君将合从于楚,约与食客门下二十人偕,不外索。合少一人,愿君即以遂备员而行矣。”
【释义】比喻自告奋勇,自己推荐自己担任某项工作。
【一诺千金】
【来源】《史记·季布栾布列传》:
楚人谚曰“得黄金百,不如得季布一诺”,足下何以得此声于梁楚间哉?且仆楚人,足下亦楚人也。仆游扬足下之名于天下,顾不重邪?何足下距仆之深也!
【释义】指许下的一个诺言有千金的价值。比喻说话算数,极有信用。也叫千金一诺。
【鸿鹄之志】
【来源】《史记·陈涉世家》:
嗟乎!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
【释义】那燕子、麻雀怎么能知道大雁和天鹅的志向呢?鸿鹄:大雁和天鹅,鸿鹄之志,意大雁和天鹅之志向,因大雁和天鹅飞得高而远,故喻意志向高而远大!
【奇货可居】
【来源】《史记·吕不韦列传》:
吕不韦贾邯郸,见(子楚)而怜之,曰:“此奇货可居。”
【释义】奇货,稀少的货物;居,储存。指把稀有的货物储存起来,等待高价卖出去。常比喻凭借某种独特的技能或事物谋利。
【名不虚传】
【来源】《史记·游侠列传》:
然其私意廉洁退让,有足称者,名不虚言,士不虚附。
【释义】虚:不真实。名:名声。传出的名声与实际相符合,不是虚假的。确实很好,不是空有虚名,真实。
【鸡鸣狗盗】
【来源】《史记·孟尝君列传》:
最下坐有能为狗盗者,曰:“臣能得狐白裘。”乃夜为狗,以入秦宫臧中,取所献狐白裘至,以献秦王幸姬。……孟尝君至关,关法鸡鸣而出客,孟尝君恐追至,客之居下坐者有能为鸡鸣,而鸡齐鸣,遂发传出。
【释义】齐孟尝君出使秦被昭王扣留,孟一食客装狗钻入秦营偷出狐白裘献给昭王妾以说情放孟。孟逃至函谷关时昭王又令追捕。另一食客装鸡叫引众鸡齐鸣骗开城门,孟得以逃回齐。鸡鸣狗盗指微不足道的本领。也指偷偷摸摸的行为。
【高屋建瓴】
【来源】《史记·高祖本纪》:
地势便利,其以下兵于诸侯,譬犹居高屋之上建瓴水也。
【释义】指从高屋顶上倾倒瓶子里的水。或从高屋顶上顺着瓦沟倒水。比喻居高临下,不可阻遏的形势。现指对事物把握全面,了解透彻。
【招摇过市】
【来源】《史记·孔子世家》:
居卫月余,灵公与夫人同车,宦者雍渠参乘,出,使孔子为次乘,招摇市过之。
【释义】公元前494年,孔子带着弟子子路、颜回周游到卫国,卫灵公想与他结为兄弟,作风轻浮而执掌大权的卫灵公妻子南子故意挑逗孔子。卫灵公与南子带孔子出游,在大街上招摇过市,丝毫不提在卫国施行仁政之事,孔子只好带学生们离开卫国。成语招摇过市指在公开场合大摇大摆显示声势,引人注意。
【丧家之犬】
【来源】《史记·孔子世家》:
东门有人,其颡似尧,其项类皋陶,其肩类子产,然自要以下不及禹三寸,累累若丧家之狗。
【释义】比喻失去靠山,无处投奔,到处乱窜的人。
【强之末】
【来源】《史记·韩长孺列传》:
且彊之极,力不能穿鲁缟;冲风之末,力不能漂鸿毛。
【释义】为强所发的弓箭已达射程的最远处,比喻强大的力量已经衰竭。
【因祸得福】
【来源】《史记·管晏列传》:
其为政也,善因祸为福,转败为功。
【释义】因遭遇灾祸之后反而得到福。指对祸患处理得当;坏成了好事。
【随波逐流】
【来源】《史记·屈原贾生列传》:
夫圣人者,不凝滞于物而能与世推移。举世混浊,何不随其流而扬其波?
【释义】后因以 “随波逐流”比喻无原则、无立场地与世相浮沉。
【功高震主】
【来源】《史记·淮阴侯列传》:
臣闻勇略震主者身危,而功盖天下者不赏。
【释义】功劳太大,使君主地位受到威胁而心有疑虑。
【版权声明】本文由诗词世界整理。国画作者:徐乐乐。
文章来源:诗词世界,版权归作者所有,不代表本平台观点。
声明: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谢谢!
“典”亮百年丨夫道不欲杂,杂则多,多则扰,扰则忧,忧而不救
来源: 广播电视总台央视网
编者按:胸怀千秋伟业,恰是百年风华。一百年来,中国始终牢记初心和使命,带领中国历经艰难险阻,取得了一个又一个胜利,深刻改变了近代以来中华民族发展的方向和进程,深刻改变了中国和中华民族的前途和命运,深刻改变了世界发展的趋势和格局,为中华民族和人类社会发展作出了伟大历史性贡献。
回望中国波澜壮阔的百年征程,总多次引经据典、援古证今,赋予典故鲜活的时代价值,深刻阐释百年大党初心如磐、历久弥坚的精神密码。央视网《天天学习》特别策划“典”亮百年系列,与您一起深刻领会。
【释义】
在《人间世》第一节里,庄子假托孔子、颜回师徒二人的对话,提出 “道不欲杂”观点,认为:“夫道不欲杂,杂则多,多则扰,扰则忧,忧而不救。”意思是说,修道不宜心杂,心杂就会多虑,多虑就会自扰,自扰就会招致忧患,忧患降临也就自身难保。庄子假借孔子之口告诫我们,人生之道必须一以贯之,杂念多了,困扰也会增多,就会让人心烦意乱、难堪重负,最终导致一事无成。
【解读】
把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与中国、建设、改革的实践相结合,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指导实践,这是中国成功的一大秘诀。
19世纪后半期至20世纪初,各种思想潮流在中国激烈碰撞、不断更迭,中国在苦难中寻求救国真理的脚步从未停止。太平天国运动、戊戌变法、义和团运动、辛亥接连而起,但农民、君主立宪、资产阶级共和制等种种救国方案都相继失败了。十月一声炮响,为中国送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给苦苦探寻救亡图存出路的中国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全新选择。从此,用马克思主义武装起来的中国人,团结带领中国战胜一个又一个艰难困苦,取得一个又一个伟大胜利,实现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历史性飞跃。
回顾中国中国进行、建设、改革的百年奋斗历程,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犹如一条红线,贯穿建立、发展、壮大全过程。总在学习教育动员大会上发表重要讲话指出:“我们历史,就是一部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就是一部不断推进理论创新、进行理论创造的历史。”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和中国与建设的实际情况相结合的过程。新主义时期,我们党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立足中国国情,走出了一条不同于俄国十月的道路,即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新中国成立后,在总结其他社会主义国家历史经验和教训的基础上,我们党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实际进行第二次结合,找到了在中国进行社会主义和建设的正确道路。新时期,我们党继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成功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大以来,以为核心的党继往开来、开拓创新,继承和发展了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创立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党和国家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
马克思主义不仅深刻改变了世界,也深刻改变了中国,使中国这个古老的东方大国创造了人类历史上前所未有的发展奇迹。前进道路上,中国将继续高举马克思主义伟大旗帜,不断推进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赋予马克思主义以新的时代内涵,发展21世纪马克思主义、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续写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新篇章。
(作者 杨立新)
(编辑 温焌意)
【引经据典的意思-引经据典的意思和拼音】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