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淄博市张店区九年级中考一模语文试题(解析版)
山东省淄博市张店区九年级中考一模语文试题(解析版)
本试题分第Ⅰ卷和第Ⅱ卷两部分,共8页。满分12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第Ⅰ卷
基础知识积累与运用
1. 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A. 箱篋(qiè) 吊唁(yàn) 风雪载途(zài)
B. 癖好(pǐ) 胚胎(pēi) 雪后初霁(qí)
C. 锃亮(zèng) 亵渎(xiè) 荷枪实弹(hè)
D. 佝偻(gōu) 发怵(chù) 深恶痛疾(wù)
【答案】B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对字音的掌握情况,这就要求学生平时的学习中注意字音的识记和积累,特别是形近字、多音字。要注意平时的积累,可以归纳整理,分别列出不同词语下的不同读音,系统性地复习。B项注音有误。应更正为:“霁”应读jì。
2. 下列词语字形有误的一项是
A. 平仄 制裁 颤巍巍 因地制宜
B. 孤孀 噩耗 文绉绉 噤若寒蝉
C. 遗骸 要诀 潜意识 张皇失措
D. 匝道 结籽 压轴戏 油光可签
【答案】D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对字形的掌握情况,对汉字字形的正确书写能力。这就要求学生平时的学习中注意字形的识记和积累,特别是形近字。辨析字形既要注意平时的积累,也要联系整个词语的意思。D项字形有误,书写错误的字应更正为:“签”应为“鉴”。
3. 下列句子中,加点
成语或俗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A. 上梁不正下梁歪,由于渔政部门监管不力,禁渔期偷捕现象屡禁不止,禁渔令成一纸空文。
B. 春天在不知不觉中来临了,望着窗外草长莺飞的温暖景象,我不禁感到惬意极了!
C. 在如此阴暗污秽的环境中,听到这首令人快乐的曲子,我刚才的忧郁荡然无存。
D. 最完美无缺的阴谋,最天衣无缝的计划,最终都有图穷匕见的一天。
【答案】A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对具体语境中成语和俗语运用正误的辨析能力。要结合积累的成语和俗语来分析,在平时的学习中,首先我们对于遇到的成语和俗语要做好积累,其次是注意可以从词义、词语的感彩、习惯用法等方面进行归纳。A项使用不恰当,上梁不正下梁歪比喻在上的人行为不正,下面的人也跟着做坏事,制定政策的人并没有行为不正。
点睛:正确使用成语,必须注意以下几点:一、要透彻了解成语的含义掌握成语的含义是正确使用成语的先决条件。有些人之所以用错成语,原因较多,但从根本上来说,是由于没有透彻了解成语的含义造成的。了解成语的含义,尤其要注意成语的“涵义”1、字面义2、整体义3、比喻义4、褒贬义:5、特定义二、要注意使用范围三、明确对象,注意区别。四、用语得体,敬谦有别。
4. 对修辞方法的作用理解不当的是
①鹭鸶是一首精巧的诗。
②色素的配合,身段的大小,一切都很适宜。
③白鹤太大而嫌生硬,即如粉红的朱鹭或灰色的苍鹭,也觉得大了一些,而且太不寻常了。然而鹭鸶却因为它的常见,而被人忘却了它的美。
④那雪白的蓑毛,那全身的流线型结构,那铁色的长喙,那青色的脚,增之一分则嫌长,减之一分则嫌短,素之一忽则嫌白,黛之一忽则嫌黑。
⑤鹭鸶实在是一首诗,一首韵在骨子里的散文的诗。
A. 第①⑤段都用了比喻,形象地写出鹭鸶精巧有韵致的美。
B. 第③段用对比,突出白鹤、朱鹭、苍鹭不寻常的颜色和体形。
C. 第④段用排比,描写了鹭鸶的颜色和体形,突出了它的整体美。
D. 第④段运用夸张,鲜明写出鹭鸶体形、颜色精美得恰到好处。
【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B中应是“第③段用对比,突出鹭鸶的朴素美。
考点:体会重要语句的含意,品味语言表达艺术。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5. 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文言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 属引(延长)凄异,空谷传响。(《三峡》)
B. 大声如雷霆,震撼激射,吞天沃(用水淋洗)日,势极雄豪。(《观潮》)
C. 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极,最)。(《送东阳马生序(节选)》)
D. 以君为长者,故不错(通“措”,施行)意也。(《唐雎不辱使命》)
【答案】C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点是文言实词的理解。解答此类题目,一定要先翻译句子,知道句意然后再解释词语,并要注意通假字、古今异义、词类活用等特殊情况,平时要注意积累并识记一些常见的实词。C项解释有误,至:周到。其他各项解释均正确。
6. 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A. 《边城》是沈从文的代表作,它是一部充溢着浓浓湘西乡土味、乡土情的佳作,它以牧歌式的情调描绘出田园诗般的边城世界。由于《边城》的美学艺术,《边城》这部小说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具有独特的地位。
B. 传记,文体名,是一种常见的文学形式,主要记述人物的生平事迹。这种体裁跟小说不同,它一般不虚构,纪实性是传记的基本要求。
C. 古代为诗文集命名的方式有很多,以作者姓名命名的(如《陶渊明集》),以官爵命名的(如《范文正公集》),以书斋命名的(如《饮冰室合集》),以出生地命名的(如《柳河东集》)。
D. 《羊脂球》是法国作家莫泊桑创作的小说,它以普法为背景,通过代表当时法国社会各阶层的10个人同乘一辆马车逃往一个港口的故事,形象地反映出资产阶级在这场中所表现出的卑鄙自私和出卖的丑恶嘴脸。
【答案】C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对名著内容
积累能力。名著学习中要注意积累的广泛性。既要注意表面的知识,如作者、背景、写作特色、涉及人物及故事情节;还要知道一些细节,并且及时做笔记,做到积少成多,常读常新,逐步深化印象。做题时才能信手拈来,得心应手。C项错误,《范文正公集》是以范仲淹的谥号命名。
7. 下列句子排序,最恰当的一项是
①看一个人的前途,首先要看他的思维广度,思维的广度决定着财富的多寡,同时又取决于思维的方式。
② 采用什么样的思维方式决定着一个人拥有什么样的前途。
③ 思维方式是自己支配的。
④ 所以,建立一种多元的思维方式,才能很好地化解问题,取得成功,从而拥有一个立体饱满的人生。
⑤ 如果你总是停留在那种非左即右,非黑即白的单一思维方式里,那么你永远只能在成功的外围兜圈子。
A. ①③②⑤④ B. ③②①⑤④ C. ⑤①②③④ D. ①②⑤④③
【答案】A
【解析】
试题分析:排列句子顺序:这一直是中考的重点,学会排列句子,不仅能提高我们的思维能力,还能提高我们的写作能力。如何学会排列句子呢?我们按下列方法进行。(1)按事情的发展顺序排列 (2)按时间先后顺序排列 (3)按先总述后分述的顺序排列 (4)按空间推移的顺序排列。仔细阅读这5句话,根据意思,①句最应该是是首句,第2句必须连接“思维方式”,故是③句。
【考点定位】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第Ⅱ卷
二、古诗文积累与阅读
8. 默写填空。
(1)_______________,斜晖脉脉水悠悠。(温庭筠《望江南》)
(2)今夜偏知春气暖,_______________。(《刘方平《月夜》》)
(3)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______________,不求闻达于诸侯。(诸葛亮《出师表》)
(4)苏轼《水调歌头》一词中,与“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这句诗意境相似的词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人有品,花亦有德。请写出连续的两句赞颂一种花美好品德的古诗文名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 过尽千帆皆不是 (2). 虫声新透绿窗纱 (3). 苟全性命于乱世 (4). 但愿人长久 (5). 千里共婵娟 (6). 零落成泥碾作尘 (7). 只有香如故
【解析】
【分析】
【详解】本题属于基础题,也是各地中考语文必考题。默写题不论分几种类型,都是以记忆、积累为根本的,然后在此基础上加以理解、应用、赏析。解题时一是要透彻理解诗歌的内容,二是要认真审题,找出合适的诗句,三是答题时不能写错别字。本题中需要注意的易写错的字是:濯,涟。
9. 阅读下面的诗歌,选出赏析有误的一项。
游山西村
陆游
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箫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
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叩门。
A. 首联“莫笑”二字写出了诗人对农村淳朴民风的赞美,“足”字表达了农家款待客人尽其所能的盛情。
B. 颔联描写的是诗人置身山水环绕的路上,信步而行,道路难辨,疑若无路,忽又开朗的情景,现在生活中常用来比喻在困境中出现希望或转机,也道出了世间事物消长变化的哲理。
C. 颈联描绘了农家在春社临近的日子里庆祝丰收的热闹景象,赞美古朴的乡土风俗。
D. 全诗紧扣“游”字,按时间推移展开叙述,层次清晰,语言生动。
【答案】C
【解析】
本题考查鉴赏诗歌
语言和表达技巧的能力。解答此题,要抓住两点,首先,要充分利用注释,注释给我们提供了诗人的写作背景,其次,要抓住关键词语。C项赏析有误,春社:古代把立春后第五个戊日做为春社日,拜祭社公(土地神)和五谷神,祈求丰收,不是庆祝丰收。
10. 阅读下面课外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问题。
楚庄王欲伐越,庄子谏曰:“王之伐越何也?”曰:“政乱兵弱。”庄子曰:“臣患智之如目也,能见百步之外而不能自见其睫①。王之兵自败于秦、晋,丧地数百里,此兵之弱也。庄跻②为盗于境内,而吏不能禁,此政之乱也。王之弱乱非越之下也,而欲伐越,此智之如目也。”王乃止。故知之难,不在见人,在自见。故曰:“自见之谓明③。”
【注释】①睫:睫毛。 ②庄跻:人名。③明:眼睛亮,引申为明智。
(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
①楚庄王欲伐越 欲: ②政乱兵弱 兵:
(2)下列句中的“之”与“王之伐越何也”中的“之”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医之好治不病以为功 B.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
C.辍耕之垄上 D.宋何罪之有
(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文言句子。
臣患智之如目也,能见百步之外而不能自见其睫。
(4)楚庄王为什么要讨伐越国?庄子采用什么论证方式指出楚庄王的不明智?
(5)谈谈你对本文中庄子所持论点的看法。
【答案】(1)①想要 ②
(2)A
(3)我担心人的智慧就像他的眼睛,能看到百步之外的事物却看不到自己的睫毛。
(4)他认为越国“政乱兵弱”; 比喻论证。
(5)了解他人是一种智慧,而了解自己更是一种智慧。达到智是很难的,之所以难不是难在了解他人,而是难在了解自己。
【解析】
选自:《韩非子》 作者:韩非 年代:战国
小题1
本题主要考查点是文言实词的理解。解答此类题目,一定要先翻译句子,知道句意然后再解释词语,并要注意通假字、古今异义、词类活用等特殊情况,平时要注意积累并识记一些常见的实词。本题需要注意的词语是:欲:想要。兵:。
小题2
本题考查文言文中
一词多义,要确定它在句子中的意思,就要根据上下文的内容来考虑。在平时文言文学习中,要特别重视并掌握这类一词多义的单音节词。解答时,首先要明确题目中这个词的正确解释或用法,其次再明确每一项中这个词的正确解释或用法,最后与之比较,得出正确选项为A项与例句用法相同。之,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不译。
小题3
本题考查的是对文言句子的翻译。我们在翻译的过程中,只要字字对译,不丢关键字,然后语句通顺,意思明确,就可以拿满分了。翻译句子时,要注意重点词语,一定要翻译到位,切忌漏翻关键词语。重点词语:患:担忧。
点睛:文言文翻译有直译和意译两种方法,一般要求直译。所谓直译,就是将原文中的字字句句落实到译文中,译出原文中用词造句的特点,甚至在表达方式上也要求与原文保持一致。翻译要求字字落实,译出原文用词的特点,译出原文造句的特点。
小题4
本题考查的是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根据题目的要求和提示的信息梳理内容,找出相关的语句,概括即可。主要原因是:他认为越国“政乱兵弱”。庄子采用比喻论证方式指出楚庄王的不明智,仔细阅读原文就可以得出答案。
小题5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对作者思想感情的把握。回答此题时,需要掌握句子翻译,把握文章内容,从而理解文章内容,体会作者的感情。了解他人是一种智慧,而了解自己更是一种智慧。达到智是很难的,之所以难不是难在了解他人,而是难在了解自己。
三、现代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小题。
笑,不苦口的良药
梁姗姗
①医学研究证明,笑具有激活人体某些基因的功能。人们通常认为,基因是恒定不变的。但事实上很多基因常常处于休眠状态,或者没有积极地制造蛋白质,通过某种形式的刺激,可以把它们唤醒,笑就是其中一种刺激。
②斯坦福大学研究人员曾经对心脏病患者做了一次测试。研究人员首先找来20名心脏病患者,观看半小时分别取自喜剧和悲剧的两部影片片段,两次观看的间隔时间在8个小时。然后,通过超声波测量患者肱脉动的血液流速,结果20人中有14人在看过令人痛苦的电影片段后,血流速度放缓,但在观看电影中的搞笑片段后,有19人血流加速。最后,对患者进行的心电图测试表明,患者观看悲剧电影时对心脏血流速度产生的影响,类似于做心算的影响;而观看喜剧电影相当于进行了一次有氧运动。
③人生来就会笑,但很少有人知道,人持续大笑100次,对心脏的血液循环和肺功能的锻炼,相当于划10分钟船的运动效果。只要发笑,嘴角和颧骨部位的肌跟着运动,将嘴和两眼向上提拉。这种面部按摩,可以阻止面部线条下坠。每笑一声,从面部到腹部约有80块肌肉参与运动,不仅具有减少皱纹的功效,还是一种有效的减肥方式。笑,不正是一种保持青春的美容操吗?
④不仅如此,笑还是一种最为简单而有效的健身运动。开怀大笑时,随着呼吸肌群的运动,使胸腔和支气管先后扩张,增强了换气量和血氧饱和度,有助于心脏供氧。笑作为一种有效的深呼吸运动,已被越来越多的人们所认识。大笑伴随着腹部肌群的起伏,又是一种极好的腹肌运动。腹肌在大笑中强烈地收缩和震荡,不仅有助于把血液挤入胸腔静脉,改善心肌供血,对胃、肠、肝、脾、胰等脏器也是一种极好的按摩。一张一弛
之间,使劳累的肌肉在运动中得以放松。
⑤生活需要笑声,的确,每一个人都需要放缓脚步,静观周围美好的事物,凝神谛听大自然的天籁,让绷紧的脸庞舒缓,皱紧的眉宇打开,让微笑在脸上绽放,才能融解人们彼此之间的冰霜和风寒。引人发笑或是接受别人开的玩笑,这意味着你掌握了社会密码,它可以帮助你解决争端,使别人接受你的想法,从而更好地融入集体。通过微笑促进人类心理健康,在人与人之间传递愉悦与友善,增进社会和谐。
⑥笑虽然不用花钱买,不必向人借,却需要“投入”。常和爱笑的人相处,置身其中立马受到感染;注意搜集整理引人发笑的笑话、幽默等资料,品味其间自是忍俊不禁;只要有时间,尽可能去欣赏喜剧、相声之类让人发笑的艺术,使自己多笑几声。
⑦朋友,今天你微笑了吗?
11. 为什么说“笑”是“不苦口的良药”?请结合全文说说理由。
12. 请用简练的语言概括第②段对心脏病患者的测试过程。
13. 第③段划线句除列数据外,还用了哪种说明方法?请具体说说它的作用。
14. 请从说明文语言的角度,分析下面句中加点词语的表达效果。
笑,不正是一种保持青春的美容操吗?
【答案】11. 笑,是一种保持青春的美容操,是一种最为简单而有效的健身运动,通过微笑能促进人类心理健康。(每点1分)
12. 测试过程:首先是让患者观看喜剧和悲剧的两篇制片的片段,然后用超声波测量患者肱动脉的血液流速,最后对患者进行心电图测试(以上3点各1分);采用了时间顺序。
13. 列数字、作比较,把“大笑100次的锻炼效果”与“划10分钟船的运动效果”作比较,使“大笑”的运动效果变得直观易懂,突出强调了大笑的运动效果。
14. 不能。“约”即“大约”,在句中是指说明“80块肌肉”是一个个估计的数字,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解析】
【11题详解】
试题分析:此题考查对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解答此题需要阅读全文,找到与问题相关的段落,抓住关键句子作答。抓住关键句子概括作答,“没有积极地制造蛋白质,通过某种形式的刺激,可以把它们唤醒,笑就是其中一种刺激。”“笑,不正是一种保持青春的美容操吗?”“不仅如此,笑还是一种最为简单而有效的健身运动。”“通过微笑促进人类心理健康,在人与人之间传递愉悦与友善,增进社会和谐。”
考点: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12题详解】
试题分析:此题考查对第②段内容的理解。研究人员首先找来20名心脏病患者,观看半小时分别取自喜剧和悲剧的两部影片片段,两次观看的时间间隔在8个小时。然后,通过超声波测量患者肱动脉的血液流速,结果20人中有14人在看过令人痛苦的电影片段后,血流速度放缓,但在观看电影中的搞笑片段后,有19人血流加速。采用了时间顺序。
考点:分析说明顺序和思路。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13题详解】
试题分析:此题考查说明方法的判断。把“大笑100次的锻炼效果”与“划10分钟船的运动效果”作比较,强调了“大笑”的运动效果。
考点:分析常见的说明方法及其作用。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14题详解】
试题分析:此题考查学生的辨析能力。此类型的题目答案一般都是否定的。把二者做一对比,表达效果方面考虑。从说明文语言特点方面考虑。说明文语言特点准确性、平实性、周密性和科学性。然后结合具体语境进行分析。
考点:分析说明性语言的语言特色。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小题。
怪人吴老太
高淑霞
①在街坊眼里,刚搬来不久的吴老太是个怪人。
②“ 嘿,看见没?吴老太戴了个牙套!”“什么牙套?”“ 嗨,就跟我小孙女牙上的一样,亮晶晶钢丝掐成了小花,一朵朵贴在牙上,笑死人了。唉哟,六十多岁的人了,臭美什么啊?”
③癞子妈不光是议论,还专门等在楼门口,待吴老太出来,便嘻皮笑脸地凑过去,呲着两颗黄腻的龅牙问:“她吴姨,你怎么还戴个牙套呢?”吴老太笑道:“想美啊!”
④街坊们觉得吴老太怪,是因为吴老太和她们不一样。吴老太没子女,没子女就应该唉声叹气,就应该愁眉苦脸低着头走路。吴老太不是,她从不像别的老太那样站在当街聊天或躲在阴凉处打牌。吴老太总是干净利落脊梁挺得倍儿直从街边走过,那脸白皙明亮,手挎着老伴的胳膊。
⑤吴老太还学画画,背上的画板包在阳光底下一晃一晃的,晃得树荫下的一帮老太太心里痒痒,舌头飞转。吴老太的今夕过往就从那些舌根底下流淌出来……“唉,这老太也够惨的,当了一辈子孩子王,却没一个孩子。”
⑥“谁说没有?她生过一个女儿,十几岁时死了!”“死了,怎么死的?”“唉,我也是听说,好像是车祸。”
⑦吴老太,猜到人们的议论,却从不解释。她退休后开始学画画,是因为女儿喜欢画画,女儿那张获奖作品《花儿灿烂》一直挂在她的床头。她喜欢背着画夹子和老伴去写生,当老伴端着相机四处拍照时,她就坐在山顶或大海边的礁石上一边在画布上涂抹颜料,一边和女儿喁喁私语。那一刻,她能听到风撩起发丝的低语,能感觉到海水漫过脚趾的轻柔。风吹动云朵,脚下的海浪层层推涌,她把眼前的美景描画给女儿。她相信女儿的眼睛一定在某一个地方注视着她,欣赏着她的画。
⑧每当吴老太手握画笔冥想远眺时,老伴就默默地坐下来,从不去打扰她。他知道吴老太又想起了那个暴雨肆虐的夜晚。
⑨那天傍晚下起暴雨时,她正给高三学生上课。老伴在单位忙一项实验。十一岁的女儿是在给她送伞的路上被车撞倒的。她和老伴赶到医院时,女儿已经停止了呼吸……她虽然哭得死去活来,还是忍住撕心裂肺的痛在捐献遗体的文件上签了字。她颤抖的手指救活了六个人,也让她感觉女儿还活在世上……
⑩女儿走后,她把全部精力都花在了工作上。她带出的高三毕业班,高考成绩在全市名列前茅。
⑪女儿活着的时候很爱美,经常摆弄她的长发,一会儿盘成发髻,一会儿编成花辫。还向爸爸夸耀:妈妈是我班同学的妈妈中最漂亮的!所以她不能邋遢,必须把自己打扮得漂亮得体,她要让女儿在天堂里也为她感到自豪。
⑫前些日子她牙痛,看完牙后,她问大夫:“我的前牙有点外凸,牙缝也越来越大什么原因哪?”大夫说:“岁数大了,牙龈开始萎缩,时间长了会改变咀嚼功能,影响身体健康。” 她问:“有办法治吗?”牙医说:“可以用牙齿矫正器,俗话叫戴牙套。不过一般老年人不戴,她们不仅是怕花钱,是觉得老了不需要美了。”她说:“我做。”
⑬她戴牙套不仅是为了美,还是为了健康。她要有一个好身体,她还要干一件大事。
⑭两个月以后,街坊们又有了新的话题——吴老太失踪了。吴家老头天天愁眉苦脸的自己遛弯。
⑮癞子妈兴奋得跺脚,拦住吴家老头打探,吴家老头说,去西藏了!
⑯癞子妈像打了鸡血到处爆料:嗨,吴老太又作疯呢!丢下老头不管,自己跑去西藏。唉,那老头真可怜啊!
⑰吴老太是什么时候回来的没人看见。只记得一个春光明媚的上午,寂静的楼道突然变得异常热闹。吴老太夫妇被一群有头脸的人簇拥着走出楼门。阳光下,吴老太的脸平静如水。
⑱消息又从癞子妈嘴里传了出来:吴老太夫妇用一辈子的积蓄,在西藏捐建了一所小学。他俩这是去学校当志愿者,要走很长时间。前段时间吴老太是去西藏打前站,已经安排好了一切,这次回来是接老伴的。
15. 细读这篇小说第①段,说说作者这样开头的用意是什么。
16. 在街坊眼里,吴老太是个怪人。你认为她怪吗?请根据内容填写下表。
17. 这篇小说中,“癞子妈”是一个重要的人物形象。请说说她在文中的作用。
18. 请简要分析第⑨⑩两段在文中的作用。
19. 这篇小说意蕴丰富,让人回味悠长。阅读全文后,请根据你的理解说出其中的几点。 (三点即可)
【答案】15. ①开门见山,交代主人公 ②为情节展开做铺垫③总领全文,引出下文吴老太的几件“怪事”④直接进入矛盾冲突,制造悬念,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写出其中三点即可)
16. (1)用美的形象让女儿自豪,让自己健康,来做更多有益的事。(2)失去独生女却不愁眉苦脸。(3)用独特的方式与女儿交流(思念女儿)。(4)用一辈子积蓄捐建西藏小学,并去当志愿者。
17. 衬托吴老太的美好形象;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补充故事内容,使故事情节完整。
18. 运用插叙,补充交代了吴老太女儿去世的原因及她在女儿去世后所做的事情,表现了吴老太坚强、博爱与奉献的美好品质,使人物形象更加丰满,结构更加紧凑。。
19. 赞扬乐观坚强、无私奉献的精神品质;赞美蔑视世俗偏见、笑对困境的品质;批判传统守旧思想,讽刺无聊的看客。(其它答案酌情给分)
【解析】
【15题详解】
本题考查第一段的作用,从结构上来说,是落笔点题,点明文章的中心,开门见山,总领全文,或起到引起下文的作用;从内容上来说,是为下文作铺垫和衬托,为后面某某内容的描写打下伏笔。本文中作用:①开门见山,交代主人公; ②为情节展开做铺垫;③总领全文,引出下文吴老太的几件“怪事”;④直接进入矛盾冲突,制造悬念,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
【16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概括文章内容的能力。学生要先迅速浏览,获得整体印象,然后迅速阅读题干,有针对性地锁定答题范围,并迅速提炼出相关信息。六十多岁还戴牙套说明用美的形象让女儿自豪,让自己健康,来做更多有益的事。失去独生女却不愁眉苦脸说明面对坎坷,乐观向上,让女儿放心。退休后还学画画说明用独特的方式与女儿交流(思念女儿)。用一辈子积蓄捐建西藏小学,并去当志愿者说明把对女儿的爱,化为对更多孩子的大爱。
【17题详解】
本题考查衬托的作用。为了突出主要事物,用类似的事物或反面的、有差别的事物作陪衬,这种“烘云托月”的修辞手法叫衬托。运用衬托手法,能突出主体,或渲染主体,使之形象鲜明,给人以深刻的感受。“癞子妈”衬托吴老太的美好形象;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补充故事内容,使故事情节完整。
【18题详解】
本题考查插叙的作用。插叙可以使文章内容更加充实,情节更加充分,起到补充主要、衬托主要人物的作用;可使文章的结构,避免呆板、拘谨,使行文起伏多变,为下文做铺垫。本文中用插叙,补充交代了吴老太女儿去世的原因及她在女儿去世后所做的事情,表现了吴老太坚强、博爱与奉献的美好品质,使人物形象更加丰满,结构更加紧凑。
【19题详解】
本题考查结合文章内容谈自己的理解。这类自主探究的题目,是中考的主流题型,具有较大的开放性。做这类试题,一方面要结合全文内容,另一方面要联系自己的生活体验,谈自己的真实感受。赞扬乐观坚强、无私奉献的精神品质;赞美蔑视世俗偏见、笑对困境的品质;批判传统守旧思想,讽刺无聊的看客。
点睛:本题考查学生思维的拓展能力。解答此类题需要学生在深入把握文章主旨的基础上融入自己的阅读体验、阅读感受。对于主观题,表达上的优劣会成为关键因素。要加强语言的系统训练。对主观题的基本要求是:第一,简明;第二,条理清晰;第三,表达要富于美感,自然流畅,有感染力。
专题性学习
20. 汉字书法,是中国特有的一种传统艺术,它被誉为“无言的诗,无行的舞,无图的画,无声的乐”。请你参加以“墨香流韵”为题的专题性学习活动,按照要求完成以下任务。
春节来了,你要在自家门上贴一幅“福”字。请你从下面四幅不同书体的“福”字中选择一幅,向家人说明你选择的这幅字属于哪种书体,并结合这幅字的书体特点说明你选择的理由。
第一幅
第二幅
第三幅
我选择:第 幅 书体: 理由: (限四个字)
阅读下面的语段,并根据理解识读下面书法作品中的文字,并将这句话按现代书写规范抄写在田字格内。
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
——《礼记·大学》
【答案】(1)答案示例:第一幅 隶书 圆润浑厚(第二幅 草书 自由随意;第三幅 楷书 庄严大气;第四幅 行书 典雅飘逸)
(2)修身齐家平天下
【解析】
本题考查了对书法的赏析和汉字书写能力。要了解常见书体的特点:第一幅:隶书,圆润浑厚;第二幅:草书,自由随意;第三幅:楷书,庄严大气;第四幅:行书,典雅飘逸。汉字书写注意字在田字格的位置,结构要匀称,字迹要工整。所有的字应当恰当地书写在格子的中间,四边留有一定的空隙。
写作
21. 请以“我感受到了生活的美好”为题写一篇文章。内容具体,感情真挚,文体不限,不少于600字。文中不要出现真实的学校和姓名。
【答案】我感受到了生活的美好
不需要太多的言语,不需要华丽的修饰,只是一个浅浅的微笑,或许,就是一个奇妙。
某日,心情很沉重,很颓废地穿梭在喧嚣的街上,你从我身边走过,不知是否有意,给了我一个微笑。或许我们从未谋面,但是,从你的眼里,读到了真诚与希望。嘴角微微地上扬,眼角略带一丝线,短短的几秒钟,似乎就已经透过我的身体,到达了我的心底。那的微笑,化成了一个永恒,让我重新快乐起来。我抬头望了望天空,所有的阴霾都已变成了蔚蓝而深秀的万里晴空。那白云,似乎拼凑成了一个个希望的笑脸。我回给了你一个微笑,同样带着真诚,但是,多了一份感激。
不管,当你给予别人一个真诚的微笑的同时,得到的,是友情,是感激,是欢乐,是尊重。当你给予别人微笑的时候,你也会忘记烦恼,快乐起来。你的微笑,传递给别人的,将会是一种平凡的幸福,但是,最平凡的东西,往往最让人感动。
微笑,一种言语之外的美好;微笑,一种平淡而让人感动的幸福;微笑,像一缕春风吹过泛绿的草甸。
微笑,编织了爱的美妙,洒落在每一个角落,超出了权势,金钱,国界和美丑。小的温暖,不要刻意去感受,最真诚的微笑,每个人的心底,都会感受到。交换一个微笑,使大家懂得了拥抱世界的美好,懂得了希望无处不在。
在生活中,微笑也是必需的。
生活是一本厚厚的大书,需要你用一生去阅读。生活是一块七色板,其中蕴涵着追梦的艰辛,成功的喜悦,挫折的苦痛,孤独的寂寞。这时,你需要对她微笑。
人生的道路难免崎岖,因为崎岖才显得诱人美丽。生活的路途不免坎坷,因为坎坷,才更五彩缤纷。在你泪水将要滚落的之时,要告诉自己,应微笑面对生活,面对人生,面对一切。生活需要微笑,人与人之间也需要微笑,给予别人,给予你自己。微笑,不仅仅是一的动作,它给予的,或许是黑暗中的一盏明灯,寒冷中的一丝温暖。
笑一笑吧,用心的笑,你会发现,生活是那么的美好。
【解析】
本题是一篇命题作文,注意以下几点:认真审题,明确题意这是写好命题作文最关键的一步;明确中心,选好材料:在弄清题目的要求后,就要认真回忆与这个题目有关的材料,哪些事是自己最熟悉的,最有新意的,确定好中心来选取、组织材料;列好提纲,确定详略。主要写“生活的美好”,一定要写出自己的感受,从多方面烘托渲染“美好”,要写出对生活的感悟和乐观积极、健康向上的心态。
点睛:命题作文首先要审好题。不管遇到什么样的题目,都要咬文嚼字,仔细琢磨,找出题目的关键字眼在哪儿。找准它,根据它弄清题目的要求、重点和范围,确定文章的中心。确定好文章的中心之后,就需要围绕中心选取最能表达中心的材料。确定中心,选好材料以后,就需要列出一个简要的提纲,确定先写什么,再写什么,后写什么。
小学语文100组汉字“多胞胎”,太实用了
小学语文是所有孩子学生时代最实用的学科,同时也是学好其他各科的基础!在小学阶段语文的学习重点包括:拼音、识字、组词、造句、阅读、作文……几乎每一个点孩子们都必须花费大量时间去进行学习和掌握。
说到形近字,这是小学语文考试的一个必考知识点,但很多同学都在这上面丢分,导致失分严重。再加上平时不太注重积累词语,成绩就慢慢被拉开的差距。
鉴于这样的情况,我们今天特地分享一份小学语文常考的100组形近字,希望家长们可以替孩子收藏打印一份,让孩子在考试中不再犯错。
100 组极易混淆的音近形近字
1.____过难关 暗____陈仓(A.渡B.度)
2.以逸____劳 越俎____庖(A.待B.代)
3.腐化____落 陨石____落(A.坠B.堕)
4.一张一____ 风____电掣(A.弛B.驰)
5.买____还珠 连篇累____(A.椟B.牍)
6.层见____出 花样____出(A.叠B.迭)
7.因噎____食 煞____苦心(A.废B.费)
8.____然成章 ____短流长(A.蜚B.斐)
9.要言不____ ____文缛节(A.烦B.繁)
10.破____沉舟 鬼____神工(A.釜B.斧)
11.____道而行 ____道而驰(A.倍B.背)
12.万古____青 冬夏____青(A.长B.常)
13.桀____不逊 独占____头(A.骜B.鳌)
14.脉____微弱 赤____上阵(A.搏B.膊)
15.和____可亲 暮____沉沉(A.蔼B.霭)
16.良____美景 寥若____星(A.辰B.晨)
17.____海桑田 白云____狗(A.沧B.苍)
18.完____归赵 作____上观(A.璧B.壁)
19.薪火相____ 相辅相____(A.承B.成)
20.马到____功 计日____功(A.成B.程)
21.开源____流 大江____流(A.节B.截)
22.____占鹊巢 饮____止渴(A.鸠B.鸩)
23.不____而走 大相____庭(A.径B.胫)
24.触____生情 时过____迁(A.景B.境)
25.功亏一____ 能源____缺(A.篑B.匮)
26.____揉造作 ____生惯养(A.矫B.娇)
27.李代桃____ 名____利锁(A.僵B.缰)
28.唇枪舌____ 明枪暗____(A.剑B.箭)
29.____往不咎 ____往开来(A.继B.既)
30.____待解决 ____需处理(A.亟B.急)
31.拾人牙____ 平等互____(A.慧B.惠)
32.天网______ 心____意懒(A.恢B.灰)
33.惊____失措 张____失措(A.慌B.皇)
34.马革____尸 食不____腹(A.裹B.果)
35.____然冰释 ____然一新(A.涣B.焕)
36.____家欢乐 ____盘托出(A.合B.和)
37.引____高歌 不卑不____(A.吭B.亢)
38.粉身碎____ 悬梁刺____(A.骨B.股)
39.事必____亲 洗耳____听(A.恭B.躬)
40.天翻地____ 山重水____(A.覆B.复)
41.风____鹤唳 谈笑风____(A.声B.生)
42.礼____往来 无____光荣(A.上B.尚)
43. 胜____在握 开____有益(A.卷B.券)
44.能____能伸 委____求全(A.屈B.曲)
45.____山绿水 山____水秀(A.清B.青)
46.出____制胜 出____不意(A.奇B.其)
47.欢呼____跃 声名____起(A.雀B.鹊)
48.____心而论 ____恃天险(A.凭B.平)
49.语无____次 美____美奂(A.伦B.轮)
50.____力同心 ____穿阴谋(A.戳B.戮)
51.凤毛____角 ____次栉比(A.鳞B.麟)
52.黄____美梦 偷____换柱(A.粱B.梁)
53.妙语____珠 珠____璧合(A.连B.联)
54.火中取____ 沧海一____(A.栗B.粟)
55.鼎____相助 三足鼎____(A.力B.立)
56.身体____行 ____行节约(A.力B.厉)
57.再接再____ ____精图治(A.励B.厉)
58.入情入____ 鞭辟入____(A.理B.里)
59.书声______ _____上口(A.朗B.琅)
60.____尾工程 ____竽充数(A.烂B.滥)
61. 水____不通 一____千里(A.泄B.泻)
62.____迹可疑 ____迹无定(A.行B.形)
63.发人深____ 如梦初____(A.省B.醒)
64.长____短叹 ____寒问暖(A.嘘B.吁)
65.头晕目____ 华丽____目(A.眩B.炫)
66.____费心机 ____自尊大(A.妄B.枉)
67.____过饰非 ____过则喜(A.文B.闻)
68.好高____远 趋之若____(A.鹜B.骛)
69.烟____云散 ____声匿迹(A.消B.销)
70.九____云外 通____达旦(A.宵B.霄)
71.闪____其词 众口____金(A.烁B.铄)
72.____人听闻 毛骨____然(A.悚B.耸)
73.波浪____天 惊____骇浪(A.滔B.涛)
74.走____无路 出人____地(A.头B.投)
75.按____索骥 老马识____(A.图B.途)
76.大____渲染 大____挥霍(A.肆B.事)
77.无____生非 惹____生非(A.事B.是)
78.____死不渝 ____在必行(A.势B.誓)
79.以身____法 ____目以待(A.试B.拭)
80.额____相庆 疾____蹙额(A.首B.手)
81.____耳欲聋 ____聋发聩(A.震B.振)
82.临渊羡____ 竭泽而____(A.鱼B.渔)
83.乔____打扮 梳____打扮(A.装B.妆)
84.____亲带故 ____轻怕重(A.沾B.拈)
85.头昏脑____ 通货膨____(A.胀B.涨)
86.____柔寡断 神情____郁(A.忧B.优)
87.____言不讳 仗义____言(A.执B.直)
88.桃____结义 世外桃____(A.源B.园)
89.远见____识 真知____见(A.灼B.卓)
90.____无虚席 ____收渔利(A.座B.坐)
91.标新立____ 立____新颖(A.异B.意)
92.微言大____ 不可思____(A.议B.义)
93.绿树成____ 绿草如____(A.荫B.茵)
94.唇齿相____ ____老卖老(A.依B.倚)
95.____害无穷 ____臭万年(A.遗B.贻)
96.以身____职 ____情枉法(A.徇B.殉)
97.____苗助长 ____旗息鼓(A.揠B.偃)
98.和____悦色 察____观色(A.言B.颜)
99.心心相____ 相____成趣(A.映B.印)
100.蜂____而至 风起云____(A.拥B.涌)
答案 :
1.渡过难关 暗度陈仓
2.以逸待劳 越俎代庖
3.腐化堕落 陨石坠落
4.一张一弛 风驰电掣
5.买椟还珠 连篇累牍
6.层见叠出 花样迭出
7.因噎废食 煞费苦心
8.斐然成章 蜚短流长
9.要言不烦 繁文缛节
10.鬼斧神工 破釜沉舟
11.倍道而行 背道而驰
12.万古长青 冬夏常青
13.桀骜不驯 独占鳌头
14.脉搏微弱 赤膊上阵
15.和蔼可亲 暮霭沉沉
16.良辰美景 寥若晨星
17.沧海桑田 白云苍狗
18.完璧归赵 作壁上观
19.薪火相承 相辅相成
20.马到成功 计日程功
21.开源节流 大江截流
22.鸠占鹊巢 饮鸩止渴
23.不胫而走 大相径庭
24.触景生情 时过境迁
25.功亏一篑 能源匮缺
26.矫揉造作 娇生惯养
27.李代桃僵 名缰利锁
28.唇枪舌剑 明枪暗箭
29.既往不咎 继往开来
30.亟待解决 急需处理
31.拾人牙慧 平等互惠
32.天网恢恢 心灰意懒
33.惊慌失措 张皇失措
34.马革裹尸 食不果腹
35.涣然冰释 焕然一新
36.合家欢乐 和盘托出
37.引吭高歌 不卑不亢
38.粉身碎骨 悬梁刺股
39.事必躬亲 洗耳恭听
40.天翻地覆 山重水复
41.风声鹤唳 谈笑风生
42.礼尚往来 无上光荣
43.胜券在握 开卷有益
44.能屈能伸 委曲求全
45.青山绿水 山清水秀
46.出奇制胜 出其不意
47.胜券在握 开卷有益
48.平心而论 凭恃天险
49.语无伦次 美轮美奂
50.戮力同心 戳穿阴谋
51.凤毛麟角 鳞次栉比
52.黄粱美梦 偷梁换柱
53.妙语连珠 珠联璧合
54.火中取栗 沧海一粟
55.鼎力相助 三足鼎立
56.身体力行 厉行节约
57.再接再厉 励精图治
58.入情入理 鞭辟入里
59.书声琅琅 朗朗上口
60. 烂尾工程 滥竽充数
61.水泄不通 一泻千里
62.形迹可疑 行迹无定
63.发人深省 如梦初醒
64.长吁短叹 嘘寒问暖
65.头晕目眩 华丽炫目
66.枉费心机 妄自尊大
67.文过饰非 闻过则喜
68.好高骛远 趋之若鹜
69.烟消云散 销声匿迹
70.九霄云外 通宵达旦
71.闪烁其词 众口铄金
72.耸人听闻 毛骨悚然
73.波浪滔天 惊涛骇浪
74.走投无路 出人头地
75.按图索骥 老马识途
76.大事渲染 大肆挥霍
77.无事生非 惹是生非
78.誓死不渝 势在必行
79.以身试法 拭目以待
80.额手相庆 疾首蹙额
81.震耳欲聋 振聋发聩
82.临渊羡鱼 竭泽而渔
83.乔装打扮 梳妆打扮
84.沾亲带故 拈轻怕重
85.头昏脑涨 通货膨胀
86.优柔寡断 神情忧郁
87.直言不讳 仗义执言
88.桃园结义 世外桃源
89.远见卓识 真知灼见
90.座无虚席 坐收渔利
91.标新立异 立意新颖
92.微言大义 不可思议
93.绿树成荫 绿草如茵
94.唇齿相依 倚老卖老
95.贻害无穷 遗臭万年
96.以身殉职 徇情枉法
97.揠苗助长 偃旗息鼓
98.和颜悦色 察言观色
99.心心相印 相映成趣
100.蜂拥而至 风起云涌
《时代摘要》第三季对话李敬泽:AI时代 文学创作会有更多可能
视频加载中...
新华网北京11月1日电(记者胡可璐)8月的中国现代文学馆草木葱茏、绿树成荫,馆内陈列着现当代作家们的书房、手稿、书信、作品集等。设计别致的园林里安放着13位形态各异而传神的现代文学大师雕塑,他们或低头沉思,或仰天呼唤,或一起交谈。鲁迅、茅盾、巴金、冰心、老舍、曹禺、艾青、丁玲、朱自清……那些在现代文学史上熠熠生辉的名字,在这座现代文学的殿堂具象化了。
新华网联合贵州摘要酒打造的《时代摘要》第三季走进中国现代文学馆,对话中国作家副、中国现代文学馆馆长李敬泽,探讨文学在当代的意义,以及AI创作对文学的影响和挑战。
我们为什么要学好语文?
中国现代文学馆拥有中国现当代文学书籍、期刊、手稿、书信、字画等藏品92.98万件,兼具文学资料收藏、研究、展览等功能,是中国现当代文学文献的宝库,也是中国文学界与世界沟通的窗口。在这座充满浓郁文学氛围的殿堂,《时代摘要》与李敬泽开启了一场关于文学的对话,也正式开启了第三季录制。
语言与文化历来是一个民族、一个国家的“魂”,语言则是文化的载体与根基。语文是“阅读与写作”的能力,也是“理解他人和表达自我”的能力,关乎着一个人的人文素养和审美体验。然而在网络和短视频时代,受网络语言的影响,不注意语言表达,用词、造句不规范的现象屡见不鲜。
面对语文学习的困境,李敬泽直言,一个人的语言能力至关重要,无论是文科生还是理科生,都要学好语文。“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并不是要求学生写出多有文采的文章或者为了培养文学家,而是准确地理解、领会、使用语言,实际上在日常工作、生活中,很多人的语言能力是不过关的。”
“把事说清楚,把道理讲明白,上一句和下一句有逻辑性,形成清晰、准确的表达,这就叫语文能力。”李敬泽说。
同时,李敬泽也认为,孩子们学习使用语言,包括审题的能力,这些都是一个过程,没有熟练掌握也很正常,这也正是教育的意义所在。
文学观照时代,时代淬炼文学。文学如同岁月的酝酿,需要慢慢品味。摘要酒承载酿造传统和深厚的白酒文化,以时间沉淀芬芳,致敬时光与品质,让心灵在酒香与书香中自由翱翔。
人类文学不会被AI替代 反而会超越它
在科技飞速发展的今天,人工智能(AI)技术的进步,能力边界的不断拓展,正掀起一场前所未有的智能。AI时代,人类文学该何去何从?
“对于AI技术,我正在努力了解。在可以预见的未来,AI一定能做到远超出我们想象的事情,AI也将成为非常基本、日常的一个应用,在方方面面改变我们的生活。与其思考AI 能干什么,不如思考,今后人能干什人?何以为人?”李敬泽说。
在李敬泽看来,人类的头脑、身体和情感,是AI替代不了的。AI是永生的,它永远不知道生命的有限性。人类之所以有文明、有文化、有艺术,有这么多伟大的作品,正是由于人类是在有限中去领会无限。所以在技术面前,文科生并不必张皇失措,要相信,人之为人,那些最根本的东西是被剥夺不了的。
“实际上,AI的力量恰恰就是把我们逼到悬崖边上。”李敬泽说,AI把过去所有的语料吃饱了消化掉,是“陈词滥调”大师,也是惯性大师。起码在“陈词滥调”上,我们无法与AI竞争了。这迫使我们的作家和艺术家要走到更高处,要进化,要有更高的自觉去打磨有创造力的作品。
人类文化历史上,酒与文学相伴相生、相辅相成。从《诗经》到《红楼梦》,3000年文学著作中,酒启发文学创作的灵感,文学记叙了酒的灵动之力。摘要酒延续酒与文化的联结,以“书本”为造型,成为令人印象深刻的文化符号,展示了深厚的文化寓意。
高眼慈心 君子之交淡如水
从编辑到评论家,再到作家,李敬泽有着多元的身份。他十六岁以河北省高考文科状元的身份进入北京大学。北大毕业之后,从《小说选刊》到《文学》,在不同时期不同岗位上,他为文学尽心尽力,发挥自己的作用。他曾出版文学评论文集《致理想读者》《会议室与山丘》《跑步集》等,散文集《青鸟故事集》《咏而归》《会饮记》《上河记》《空山横》等。
李敬泽刚去《文学》的时候,每天都要阅读一小麻袋的稿件,目的是筛选质量高的稿子和发现好的作家苗子。不管是自己发现的好苗子还是朋友推荐过来的苗子,只要到北京,李敬泽都会请客吃饭。因此在文学界流传着青年作家进京必做的三件事----登长城、吃烤鸭、见敬泽。
李敬泽不仅会认真浏览每一篇稿件,有时候还会给来稿者回信,有时候回信会写好几篇。他不愿意错过任何一篇好文章,更不愿意放过任何一颗潜力新星。
在文学批评上,李敬泽喜欢作家李洱送给他的“高眼慈心”。在审美面前他希望自己“高眼”,他不想迁就别人委屈自己。当他审阅作品时,希望自己怀着一颗“慈心”。在他眼里每一件作品都不是简单的物品,这些作品就像生活中的人,有生命、有情感,他无法冷酷地对待它们。
最新出版的《空山横》是一本关于文学、关于人的讲演集。李敬泽在书中写道,“你的声音流畅地指引着你,如同一个指挥家,你注视着人群,或者人群中某一个人,你让话一句一句说出来,用声音和话搭建一座空山,你在其中找到他或她或他们。”
对于“至要”,李敬泽认为,作家是一个孤独寂寞的职业,作家的创作过程也是艰苦的。如果人生能得到一知己,相互欣赏和信任,相互肯定和支持,在文学、艺术上相互印证,如同历史上的李白、杜甫,达到精神上的共鸣,这对任何一个作家来说,都是生命中最美好的事。
《时代摘要》第三季紧扣时代脉搏,以独特的视角和创新的形式,呈现出一场场丰富多彩的文化之旅。本季节目将打破前两季的固有模式,场景更加多元,互动更加轻松。节目沿着中国经济、文化、体育等不同赛道,深入走进中国时代发展的各个领域,对话行业代表性人物。《时代摘要》第三季深入探索中国发展的向“新”力,感受时代脉搏,共同见证中国在时代浪潮中不断前行的壮丽篇章。
【张皇失措造句;张皇怎么造句】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