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我家的故事丨张良贵家的故事
来源:广播电视总台中国之声
《中国百年瞬间》之
《百年·我家的故事》
△张良贵(二排左一)和他的采掘队被评为矿先进集体后合影
我叫张良贵,1933年出生在山西省盂县涧沟村,1954年到白家庄矿松树坑掘进采煤队参加工作。当时,井下很艰苦,井下生产都是人工挖煤,我们想办法创造出来用耙斗机,这个耙斗机好得很哩,一爪子就挖出一吨来,一爪子就挖出一吨来,职工们都高兴得不得了了,减轻了劳动力,还提高了效率,全国都推广这个经验。我在全国煤炭系统比武中获得第一名,奖励了我一个金钻头。我挖的煤送到北京、天津,全国各地发电照明。现在的生活越来越好,我为我们国家骄傲,作为老党员,我感觉很光荣。
△89岁的张良贵和老伴李巧仙、儿子张海合影
我叫张海,我是1963年出生在白家庄矿,我刚来矿的时候也是从事井下生产,换了好多岗位,现在是中层管理人员,我被评为出席山西焦煤劳动和特级劳动、劳模标兵。16年,矿井去产能关井,我们必须是坚定不移的,国家要求我们怎么做,我们就怎么做。我作为一名老矿工的子弟,要传承老一代矿工艰苦奋斗的精神,根据形势的发展,积极进行转型发展。
△张良贵的孙子、大学毕业后从事采煤工作的张世奇即将下井工作
我叫张世奇,1988年出生在太原西山煤电白家庄矿,2012年大学毕业分配到西山煤电杜儿坪矿从事采掘一线的工作,成为我们家第三代矿工。近10年以来,我一直在井下采掘一线,开过采煤机,当过主管技术员,当过支部,一直到现在的掘进队队长。爷爷是技能能手,我也喜欢钻研采煤技术,获得了矿务局的二等奖发明。我是矿工子弟,我热爱这座矿山。我听从爷爷和父亲的教诲,爱岗敬业,让我们生产的煤炭为大家贡献更多的光,更多的热。
监制丨高岩
策划丨武俊山 李谦
编辑丨李谦
记者丨岳旭辉
统筹丨朱星晓 王泽华
制作丨单丹丹
千古第一谋臣-张良的故事
“你有张良计,我有过墙梯。”这句话大家应该都听过,今天我们来说下张良的故事。
张良是汉高祖刘邦的的谋臣,人们用千古第一谋臣来称赞他。而他的故事更是充满了传奇色彩。
张良在童年的时候,有一次要到下邳(今江苏徐州地区)去,他经过沂水桥,在桥上遇到了一个穿黄色的单衣,系着黑色头巾的老人。
那个老人看张良过来了,就故意把自己的鞋子扔到桥下面,对他说“小家伙,你去把我的鞋子给捡过来。”
当时虽然是风雪交加的冬天,张良也不生气,默默的去把鞋子捡了递给老人。
那老人更傲慢了,也不接鞋子,就把光着的脚伸到张良面前,张良也老老实实的帮他把鞋子穿好。
这下老人就高兴了,拍了拍张良“你这孩子很不错,可以做我的学生了,明早我还会来这里,我会教你些东西。”
张良拜师
张良早上天不亮就跑到了桥上,只见那个老人已经坐在桥上了,见张良来了起身就要走:“你来的比我晚,今天我什么也不能教你,明天再来吧”。
第二天,张良起的更早了,到那之后发现老人依然已经到了,又是白跑一趟。
直到第三天,张良没怎么睡就起来跑过去了,这次他终于比那个老人早了。
老人来了之后,看张良已经到了,就十分高兴,从袖子里拿出了一本书:“你读好学通这本书之后,就能够给皇帝当军师了。”张良急忙拜谢,那老人又说:“以后要是有事来找我的话,就到谷城山下说找黄石公就好。”而那本书叫做《黄石公书》
从此后,张良就刻苦努力的钻研那本书,掌握了奇谋妙计和治理国家的方法。直到后来,他辅导汉高祖刘邦,统一了天下,建立了汉朝。
汉朝建立之后,张良因为功劳很大,所以被封为留侯,担任大司徒(主管财税的高官)。直到死后,被葬在了龙首原(当今西安的龙首村)。
汉代末年,当时农民的时候,张良的墓就被挖开了,在打开墓室那一刻,人们看到里边飞出来一个黄石的枕头,像流星一样飞上天去,消失不见。而墓室里边根本找不到张良的尸骨和衣帽,只有一些写战术的文章而已。
后人传说是原来张良在死后成了仙人,做了太上老君身边的仙童,随太上老君周游仙界了。
张良
【张良的故事(刘邦和张良的故事)】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