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衡的故事,张衡的故事二年级阅读理解及答案

更新:08-13 现代故事 我要投稿 纠错 投诉

曾因发明地动仪社死,也因写“性”诗名气大涨,张衡一生这么有趣

千年一遇的理工男,左手天文,右手写诗

他似乎有那个才华牛逼症!

谁?先猜猜——

他是第一位以性为题材写诗的诗人;

第一位提出圆周率概念的数学家;

第一位解释了月食原因的天文学家;

地理学家、文学家、地动仪的发明者......

谜团到这,应该解开了吧!

他就是集万千才华于一身的——

张衡。

他被称为东汉版的达芬奇,是历史上少有的百科全书式鬼才。

图 | 源于新华网——新华社记者王晓摄

“张衡发明地动仪”这个,非但没有上热搜,反而成了当时的一个笑话。

公元138年,东汉洛阳传开了惊人的消息:

“不得了啦,洛阳西边发生地震啦!”

这消息正是从张衡那里传出来的。

然而,在洛阳,谁也没觉察发生过地震。

几天过去了,谁也没听说哪儿发生过地震。

“张衡吹牛!”“张衡瞎说!”

洛阳议论纷纷。

人们把他当成一个笑话,张衡一时社死!

直到一个从陇西来的蓬头垢面的人说,那里前几天发生了大地震,急需救援!

人们这才开始意识到自己的愚蠢,并暗戳戳佩服着张衡。

陇西正是位于洛阳西面,且离得很远。

张衡怎么会知道那里发生了地震呢?

实际上,地动仪动了。

地动仪是铜做的,直径约3米,样子像酒坛。

在这个“酒坛”的外壁上,倒挂着8条龙,朝着八个方向,每条龙的嘴里都含有一个铜球。

哪个方向发生地震,哪个方向的龙嘴里的铜球就震落下来。

那天,朝西面的龙嘴里的铜球落下来了。

于是,张衡便能断定是洛阳西面发生了地震。

对没有手机的古人来说,哪儿地震了不能马上通知皇帝,只能派没死的人,快马加鞭把消息送到朝廷。

光是来回赶路便需要花费漫长的时间。

地动仪虽然不能预报地震,但是比人体感觉更敏锐,能立马说出地震的大概方位。

皇帝可以提早准备救灾粮,能少死成千上万的人。

地动仪堪称神器。

过了17个世纪,西方才出现类似的仪器。

张衡也成为了世界上著名的发明家,与阿基米德共享盛名。

毕竟如今,地震还是个人类无法解决的未解之谜。

可神奇的是,发明家只是张衡的一个普通标签。

张衡从小就爱看月亮数星星,跟在奶奶后面问这问那:

天上的星星有多少颗呢?

为什么月亮一天一个样呢?

……

在他眼中,那星辰大海里,似乎隐藏着无数奥秘。

奶奶虽然很有耐心去听问题,但东汉的人对此并没有个科学的常识说法。

这些问题等待着张衡自己去解开。

为了求知,初长成少年的他,便四处访学。

图 | 源于电影《张衡》

他来到了当时的最高学府——太学,和崔瑗成为了舍友。

小崔年幼时父母双亡,对天文兴趣浓厚。

做完自我介绍,张衡抓着他肩膀使劲摇晃:我也喜欢看星星哎。

两人常出双入对,一起上课,一起去图书馆熬夜苦读。

张衡在这里,浸润到了许多前人的智慧。

当张衡在书中得知了浑天仪的存在,他再也冷静不了了。

那浑天仪是不知何时的文明,只知道被记载为上古神器——

据说人们只需要在屋内,便可知道某一颗星当时在天空中处于什么位置。

这让张衡十分动心。

他立刻寻找一切有关于此的碎片资料。

费了多年时间,他终于把浑天仪改进成功了。

浑天仪的主体部分是一个大圆球,上面画有恒星,赤道,黄道等。

张衡用齿轮设计了一套精妙绝伦的计时系统:

让漏壶滴水推动着仪器旋转,十分均匀,一天刚好转一周。

他利用这个浑天仪,提出浑天说,即地球是圆的。

在当时人们的普遍观念是天圆地方(盖地说)时,张衡的这一主张无疑是更科学的。

他还发现了许多超前的事情:

如真正的月食原因,

以前古代有个迷信的说法就是天狗食月,他们认为是二郎神的哮天犬把月亮给吃了;

他还记载到了两千五百颗行星......

这些成果,都被他写进了《灵宪》这本书。

他被北宋皇帝封为西鄂伯,是大清第一女科学家——王贞仪的超级偶像。

即便历史远行千年,来到当代,对张衡的崇拜依旧不减:

1970年,联合国将月球的一座山命名为“张衡环球山”;

1977年,将小行星1802取名“张衡星”。

这些荣誉,都证明了中国史上这位伟大天文学家的伟大。

墙上历代先贤的画像,始终微笑注视着这俩小伙子,从稚嫩的大一新生蜕变到老油条。

当东汉第四位CEO——汉和帝成功夺权时,便将外戚窦氏杀的干干净净。

东汉集团竟连个保安人员都要急招!

太学培养的人,终于派上用场了。

舍友崔瑗受邀出任县令,离校前拉着他通宵喝酒。

在建功立业面前,张衡却选择了继续数星星。

你以为张衡真的只是个看月亮数星星的科学巨人吗?

其实不然,他还是个文学家,关心着百姓苍生。

抬头能看到日月轮替,俯首尽是富贵贫贱。

他正准备用恢弘华丽的符文,讽谏当今皇帝要勤俭持国。

十年时间,写了一篇《两京赋》。

虽用时稍长,此文一发布,便登上各大头条热搜,成了爆款。

就连东汉作协都头疼得要命,急着买热搜打压文坛新秀。

水军们表示很多字不认识,只能扛着键盘评论道:

“这个实在没法喷,下一个。”

张衡当选为汉赋四大家,与司马相如、班固、杨雄齐名。

他不仅是东汉文学史上的代表者,也是潮流者。

张衡是第一位以性为题材写诗的诗人。

这首《同声歌》,把夫妻的新婚生活细致地描绘出来:

衣解巾粉御,列图陈枕张。

素女为我师,仪态盈万方。

众夫希所见,天老教轩皇。

乐莫斯夜乐,没齿焉可忘。

……

其中的列图陈枕张,指的就是把“嫁妆画”(指导性生活的图纸)铺在床上,然后夫妻二人共同观摩、学习并实践。

在当时,张衡可谓是一股泥石流。

文人骚客着眼于大场景大描写,而往往忽略百姓的日常生活。

耳目一新的题材和用词,让人们对张衡刮目相看。

他名气大涨,成功晋升为文学界新星。

大邓骘慕名来访,请他出来做官。

邓骘来头可不小,他是外戚。

当时的东汉集团实权掌握在邓太后手上,在皇位上坐着的汉安帝,只顾着跟太监宫女玩耍。

或许是张衡看不起外戚,或是他只想数星星望月亮。

总之,老邓敲开了张衡的家门,却没能敲开张衡的心门,临走时还客客气气的带上门。

果然时隔不久,掌权多年的邓太后病逝。

汉安帝联合宦官诛杀外戚,邓骘等人被迫集体自杀。

安帝释放压抑多年的帝王之怒,站在风口的太监们被捧上天。

正在此时,汉安帝听闻了张衡的才华,连忙聘请原作者入朝上班。

图 | 源于电影《张衡》

这一次是皇帝亲自聘请,再怎么也不能推脱了。

43岁的张衡成为了天文台台长,开始打工人生涯。

然而,此时的东汉刚被外戚弄的乌烟瘴气,。

如今又来了一群宦官,不务正业,只顾食肉糜,把破烂的集团推向万劫不复的深渊。

东汉王朝正在迅速腐烂。

张衡的工作虽然只是看月亮数星星,但依旧忧患天下。

他给皇帝写了一篇文章,列数宦官为祸的例子,四海积怨已深,请皇帝放在心上。

然而,正是这篇文章,让张衡的人生波澜四起。

灾难即将临头!

图 | 惜缘小和尚 ©

起初,皇帝阅后,并无任何表示,只是在年终的时候,升了他的职,加了薪。

许久,张衡才被皇帝召见。

皇帝问了他一句:

老百姓现在最讨厌谁?

这个答案显而易见,就连旁边太监都知道说的是自己。然而民不告官不究,别捅破这层窗户纸就有缓冲带。

那群太监们死死盯着他,张衡顿时觉得寒冰刺骨。

最后,只能是胡说一通糊弄过去,然后仓促离去。

张衡退缩了,他只说了几句无关痛痒的空话。

人心太可怕了,比第一次见到天狗食日还恐慌。

即便如此,太监们依然容不下他。

污蔑诋毁,汹涌而至,张衡没有做出任何辩解。

面对朝廷套路,他只感到羞愧。

张衡是怂了吗?

他明明写了文章,却没有做好的准备吗?

我想并不是的。

他只是不想浪费了自己的生命去做无意义的事情。

当时的东汉朝廷已经被宦官这堆虫蛀的差不多。

忠心的大臣已经被洗劫一空,留下的是宦官走狗,甚至连皇帝都被要挟。

不听话,发一场就行。

问问题的那位汉顺帝,就是被宦官扶起来的傀儡罢了。

张衡一旦表态,太监们下一秒就会除掉他。

我相信,他还是那位忧患天下的张衡。

当他被宦官排挤出,他被贬官到河间。

在此,他得知有个王叫刘政,是皇室宗亲,吃喝嫖赌,带头犯法。

一上任就打黑除恶,张衡就拿着花名册出去抓人,没过实习期就整理的井井有条。

看着百姓们安居乐业,张衡的神情却充满疲惫。

幸而此时,好友崔瑷路过河间,两人煮一壶酒,回忆几十年前。

崔瑷:记得东观修《汉记》的事吗?

张衡:那是我人生一大憾事啊。

崔瑷:你当时是不是偷吃豹子胆了?

张衡:怎么了?

崔瑷:你说司马迁有十几处写错了。

张衡:错的就是错的。

在好友之间的嬉笑怒骂中,当初那满腔热血的少年似乎又回来了。

没有套路,没有争斗,没有焦虑...只有美好的怀念和眼前的那壶清酒。

真希望时间能停留。

两位年过半百的老笑,然后悄悄擦掉眼角的泪水。

举杯邀明月,痛快地喝吧!

天才的星辰:张衡的传奇一生

在中国历史的长河中,张衡如同璀璨的星辰,闪耀在东汉时期的夜空。他不仅是一位杰出的科学家、文学家,更是一位深谙天文、地理、机械之道的全才。其一生如同一幅壮丽的画卷,描绘着智慧与勇气、理想与现实的交融。

一、早年求学:才华初露

张衡,字平子,出生于公元78年的南阳。他的家境虽不富裕,但从小便展现出过人的才智与勤奋好学的精神。年少时,他常常在田间读书,向自然请教,潜心研究周围的事物,正如《论语》中所言:“有教无类”,他在求知的道路上从未停歇。

在求学过程中,张衡的天文知识逐渐积累,他对星象的观察和记录,使他对宇宙的奥秘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东汉时期,天文学的发展尚处于初级阶段,然而张衡却以其独特的视角和敏锐的观察力,开创了中国古代天文学的新篇章。

二、卓越成就:科学与文学的双重辉煌

张衡的科学成就,尤以“浑天仪”和“地动仪”最为人称道。浑天仪是他在天文学上的一项重要发明,能够模拟天体的运行,为后世的天文学研究奠定了基础。而地动仪则是他对地震现象的深入研究,能够在地震发生时,准确指示震源的方向,这一发明在当时堪称奇迹,体现了他对自然现象的深刻理解。

在文学方面,张衡的诗才同样卓越。他的《归田赋》以清新脱俗的风格,描绘了田园生活的恬淡与宁静,表达了他对理想生活的向往。诗中有云:“月明星稀,乌鹊南飞”,这句脍炙人口的诗句,恰如其分地展现了他对自然的热爱与对人生的思考。

三、生涯:理想与现实的碰撞

张衡不仅在科学与文学上有所建树,亦曾投身于。他曾任东汉的太守,致力于地方治理。然而,理想与现实的碰撞,使他在官场上屡遭挫折。面对当时的腐败与动荡,张衡的理想虽高远,却难以实现。他在《西京赋》中感叹:“时运不齐,命途多舛”,正是对自己生涯的真实写照。

尽管如此,张衡始终没有放弃对理想的追求。他在仕途失意之际,选择归隐田园,回归自然,继续潜心于科学研究与文学创作。他的这种坚韧不拔的精神,正如古人所云:“梅花香自苦寒来”,在逆境中依然绽放出属于自己的光芒。

四、影响与传承:千古流芳的智慧

张衡的一生,宛如一曲激昂的交响乐,既有高亢激昂的音符,也有低沉悠远的旋律。他的科学成就与文学作品,不仅在当时引起轰动,更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许多后来的科学家和文学家,皆以他为,追寻着他开创的道路。

在历史的长河中,张衡的名字如同一座丰碑,矗立在科学与文学的殿堂。他的精神与智慧,激励着无数后人不断探索未知,追求卓越。正如《离骚》中所言:“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张衡的求索精神,永远铭刻在历史的记忆中。

总结

张衡,这位东汉时期的天才,凭借其卓越的才华与不屈的精神,在科学与文学的领域中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印记。他的生平故事,犹如一部激励人心的史诗,启示着我们在追求理想的道路上,勇敢前行,永不止步。

【张衡的故事,张衡的故事二年级阅读理解及答案】相关文章:

1.动物故事精选:寓教于乐的儿童故事宝库

2.《寓教于乐:精选动物故事助力儿童成长》

3.探索动物旅行的奇幻冒险:专为儿童打造的童话故事

4.《趣味动物刷牙小故事》

5.探索坚韧之旅:小蜗牛的勇敢冒险

6.传统风味烤小猪,美食探索之旅

7.探索奇幻故事:大熊的精彩篇章

8.狮子与猫咪的奇妙邂逅:一场跨界的友谊故事

9.揭秘情感的力量:如何影响我们的生活与决策

10.跨越两岸:探索彼此的独特世界

上一篇:张良的故事(刘邦和张良的故事) 下一篇:张镇讲鬼故事-张镇讲鬼故事张镇怎么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