捡条命多活两天,俄军撤离亚速营地下狂欢,彻夜不眠庆祝“胜利”
随着一声令下,21号原本准备强攻亚速钢铁厂的俄军开始撤离,大转向北方参与顿巴斯大会战。少量精锐围而不打,将亚速营残余武装困在地下室中当老鼠,这一举动确实令外界相当意外,毕竟打了近两个月就差临门一脚居然就退了。前两天还在哭喊美国救命的亚速营武装,得到喘息机会后瞬间觉得自己太强俄军太弱,坚持就是胜利这招果然有效。
已经被截断所有退路的亚速营残部,突围后进入钢铁厂的第36海军陆战旅残部,以及400多名外籍雇佣兵一脸兴奋。感觉捡了一条命又可以再活两天,于是他们决定来个地下狂欢夜,21日晚上在亚速钢铁厂地道内彻夜不眠庆祝“胜利”,可能在这些顽固派眼中正是他们抵抗才获得这种“胜利”。特别是俄方表示不愿让官兵去冒险,没必要让俄军在地下爬行做无畏,只要封锁住确保一只苍蝇都飞不出来就行,但到了亚速营眼中这段话的含义就变成俄军怕死,不敢进入地下通道进行巷战攻击。
彻夜狂欢
这些照片是参加狂欢的人发到社交平台,至少从照片上看个个精神状态都挺好,看来被围了这么长时间伙食还是有保障的,要不然在高强度作战下早就没了精气神。而且拿个雪茄随便灌着酒生活无比惬意,这哪是在地下打游击,更像是出门找个地方度假,当然条件稍微差了那么点但架不住人多热闹啊。
更重要的细节不知道大家发现没有,地下光源还算不错,虽然有打头灯但总体亮度还行。而且拍照这几位能将图片发布到社交网络,说明手机没断电也没断网,俄军这仗打得确实相当宽容,难怪乌军总是能找到很多素材,在西方舆论助推下站在道德制高点。之前不断对外求援,喊着没饭吃没武器用,看这样子应该也是属于宣传哭惨的一种表现,果然都是演员一家家表演能力都挺强。
彻夜狂欢
彻夜狂欢
亚速营残兵之所以有恃无恐明目张胆笑话俄军,主要信心来源还是他们据守的亚速钢铁厂,这地方本身就是战略要地从苏联时代就开始打造防御体系。占地面积虽然不大才11平方公里,但除了地面建筑还有更为庞大的地下工事,当年是以核战标准建设施工,地面重要建筑经过钢筋混凝土浇筑加固处理,3-4米的墙厚度就是对上火炮直瞄都能扛住。
更何况地下还有错综复杂而又四通八达的通道(超过15公里),对于熟悉路况地形的守军来说,简直就是一个快乐基地进可攻退可守,但是对于进攻方来说地形太过陌生伤亡绝对会很大。深入地下30米总计还有6层加固堡垒,这些网络通道相互连接包括苏联时代挖掘建造的部分,另外还有2014年开始乌军不断扩建加固的地道网,以及大量工事等。
亚速钢铁厂地表
亚速钢铁厂地下
亚速营装备精良
按照乌克兰方面的宣传,地道内拥有水密门以及气密门,正常情况下可以抵御水火及化学毒气攻击。前段时间流传的水淹火攻战术,可能在这个地方还真的效果不明显,毕竟投那么多钱花那么多时间为打核战而备绝对不简单。同时在地下深处还有重要的核爆炸保护舱段,可以承受地面小型核弹爆炸产生的杀伤,在这种考虑周到防护相当到位的地下堡垒面前,围而不打绝对是一个极佳的战术选择,因此残兵只能龟在地下不能出来对战场没有任何影响。
亚速营装备精良
参与马里乌波尔战役的俄军,包括车臣以及民兵武装等多支联军,自21日下午开始分批撤出亚速钢铁厂外围,集中开往北部伊久姆方向。继续留守执行封锁任务的换人,由黑海舰队海军步兵以及DRP(顿涅茨克)民兵组成,虽然换人但装备质量和兵力规模仍然处于优势,特别是乌东民兵和乌克兰作战多年,具备相当丰富的对敌作战经验。本来21日小卡德罗夫声称再打半天就能拿下钢铁厂,就算是用来鼓舞士气稍微提前点也可以理解,对应绍伊古表示完成对钢铁厂的作战行动还需要3到4天。
其实要打多久完全看俄军能承受多大伤亡代价,既然已经改变作战策略采用围而不打,那么就守好各个通道静观其变最好。为了堵上乌克兰关于钢铁厂还有1000多平民需要救助的宣传,同时也为了瓦解包围圈内乌军意志,自22日开始俄军每天都设了火力静默期,并给平民及乌军残兵投降留下撤离通道。
俄军
俄军
暂时没了强攻压力的亚速营残兵,在被追打近两个月后难得进入放假阶段,目前可以得到休整以及相对安全的藏身之所,应该说是相当值得庆幸的。如果选择投降可能肯定他们能活下去,当然投降时还得注意死硬分子在背后放冷枪,如果觉得投降有点难就老实待在地下通道里,反正作为战略据点里面的补给应该还算充足。在俄军空中无人机等严密监控下,只要不跑到地面去自找麻烦,正常情况下他们都还是安全的。
无人机监控
这次在包围圈内总计有2000多人,由于钢铁厂毕竟是战略级据点,再加上乌军也花了8年时间扩容。里面储备的弹药应该不是问题,需要担心的应该是饮食和医疗物资,比如卫生的淡水、食物和药品等,那么这些人被堵在地下通道中还能撑多久。参考外围俄军的解释,目前在亚速钢铁厂外围一公里上驻守着大量兵力,已经构筑好火力打击点和预防突围阵地,如果发现亚速营残兵突围就能以标定好的火力精确打击。
在俄军目前这种掌握主动权的背景下,亚速钢铁厂内的残兵完全不用考虑突围而出,除非乌军大获全胜来解救这些“英雄”。至于什么时候能真正结束这场战斗,最简单的预估就是乌军还有多少水和粮食,亚速钢铁厂食物储存点已被摧毁。在一夜狂欢之后回归正常的亚速营残兵,接下来要面临饥一餐饱一餐的生活,能饿多久就能据守多久,而且药品缺少不说枪伤就是头疼脑热在这种环境下也要命,搞不好再来个就集体完蛋。
俄军
俄军
23日乌总统办公室顾问称,俄军已经恢复对亚速钢铁厂的空袭,并试图对钢铁厂发起猛攻。虽然目前俄方暂时没有对此作出回应,但是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打压一下厂内残兵也是再正常不过的事情,重压之下起内讧或集体投降那不就更省事。
钻地弹温压弹都是最佳选择
彻夜不眠的13楼,2000多个响不停的电话
楚天都市报记者 陈俊 通讯员 李剑飞
雨夜,漆黑一片,只有13楼灯火通明,彻夜不眠。
18日凌晨1时许,恩施市局指挥中心,电话声此起彼伏。遭遇罕见暴雨和洪水的城市大面积停电,只有这里不能停止运转。
洪魔肆虐,让这座城市遭遇前所未有的内涝之苦,被困、受阻、遇险,困顿无奈之际,市民们第一个想起的就是“110”。“今天我们接了超过2000个电话,是平时正常报警量的3倍多。”恩施市局指挥中心刘灵,端着一碗泡面对记者说,17日是指挥中心史上接电话最多的一天。从早上值班到现在,她连正常吃饭的时间都没有。
“我们是从芭蕉乡赶来的,要送病人到市医院,可后山湾进城的路被淹了,请求援助。”1时40分左右,一位男士打来求助电话。接线员柳金妙接听后,告诉对方不要着急,现在渍段无法通车,可以换一条路试试。电话中,柳金妙不停安慰报警男士,又联系路面执勤的咨询最近绕行路线。直到男士重新开车出发,她才轻轻放下电话。
一旁,接线员曾易飞快速记录整理各处遇险报警信息,不停向各辖区通报最新求助情况。“今天她来上班被洪水挡住,走了两个小时才到办公室。”刘灵指着曾易飞说,所有接线员都到岗了,可依然应接不暇,每个人坐下来就没有起身过。
大厅里,十几块大屏幕不停闪动,滚动播放着城区各主要路段积水或通行情况。哪里有险情,这里的指令就最快速度传到一线。
凌晨2时许,一天中最疲惫犯困的时候。此时,大厅里的电话也安静了片刻,值班和接线员暂时歇了口气,“这场洪水太大了,到处都有突发情况,我们可不敢打盹。”指挥中心教导员谭安喝了口水,提提神,继续整理信息上报。
记者离开时,这座城市依然没有睡去,巡逻、值守、救人,一幕幕与洪魔奋战的场景在街巷上演。
13楼的灯火,一直在空中亮着,仿佛照亮了黑暗中许多疲惫害怕的身影,给所有人力量。
风雪夜,他们彻夜不眠
大象新闻记者 申子仲/文图、视频 徐照朋/剪辑
持续了20个小时的雨水,在12月10日晚近23时,终于化成了漫天飞雪。
雪花飞临河南郑州城区的那一刻,中原区环境卫生管理队当班工作人员便全员出动——为了市民次日出行方便,他们冒雪上街作业。
12月11日凌晨,大象新闻记者搭上了卫生队的一辆巡查车,贴身记录下风雪夜里除雪的人们。
0:10
大风呼啸,雪花狂舞。地面积雪约有1寸多厚。
在嵩山路与汝河路交叉口,记者登上了黄色的皮卡巡查车。此时整个街面,被风雪完全笼罩,起了雾一样朦朦胧胧。
司机师傅名叫刘宏宾,同行的还有一位年轻男士,名叫王璐。
王璐说,他们是10号晚上8点上的岗,队里当夜一共派出了3辆巡查车,主要任务是“盯”紧辖区内所有桥梁和涵洞上下口积雪与上冻情况,同时即时汇报辖区209条道路的巡查实情。
嵩山路上的积雪,明显呈现“凹”字形,刘师傅说,这是雪滚车留下的痕迹,说明队里的除雪车已经打此经过。
果然,在绿城广场南端省图书馆附近,记者见到两辆大型雪滚车交错通过。
大型雪滚车车速不快,缓慢匀速行驶。车头下方,有一条宽约3米多的圆形钢丝尼龙刷,向右45度倾斜。所到之处,积雪溅起,如喷泉般向右侧抛洒堆积。经过之处,暂时露出柏油路面,随即又被落下的雪花覆掩。
0:36
积雪原因,巡查皮卡车以15公里的时速缓慢前行。
在中原路与嵩山路交叉口西100米左右,4辆小型雪滚车正在紧张作业。
小型雪滚车的车速,要比大型车辆快不少,动作也更加灵活,远看像是在马路上溜冰。1.3米宽的滚刷从地面掠过,溅起阵阵雪水。
驾驶雪滚车的黄金瑞告诉记者,他们也是头一天晚上8点到岗待命,近11点大雪突至,随即驾车上路。
随后在伊河路小学和互助路小学大门前,记者也看到了相似除雪情形。
当夜坐镇调度指挥的卫生队负责人冯永智告诉记者,应急除雪,是按照先环内再环外、先主城再近郊、先主干再次干、先大路再小巷的顺序进行,重点扫除学校、机关、医院、集贸市场等,白天人流车流较为集中的路段。从10日晚近11时开始,卫生队共出动了大小撒布机、除雪车辆近50台,当班人员90多名。此役的目标是“保净”“保通”,“保净”即保证积雪除净;“保通”即确保道路畅通。
01:16
风,一时间变得温柔且迟钝。雪,依然下得紧,却开始乖巧地缓缓飘落。
辗转来到桐柏路与颍河路交叉口的郑州老一中门前。大型雪滚车和喷洒液态融雪剂的撒布机经过后,桐柏路主干道积雪,被后来的夜行车辆碾压成稀糊,顺势淌向马路右侧。
王璐介绍说,液态融雪剂无色无味,比起自来水,不过稍微粘稠一点,大型液态撒布机虽然和洒水车长得很像,却是专业车辆。撒布机司机宋师傅告诉记者,一车能装20吨液态融雪剂,他已经绕着秦岭路和桐柏路段跑了好几圈。
01:20
经过郑州市中原区门前,记者再次见识了小型雪滚车的威力。区门前的积雪被小巧轻便的雪滚“搓”成了几堆。
冯永智在微信工作群里说了一句话,“看眼前这雪下的阵势,估计还得增加力量。”
01:30
雪夜的路灯,显得比平日光亮了许多,银装素裹的街景,比着此前也显得通透。
郑州市中心医院门前,桐柏路主干道积雪被持续攻坚,120救护车畅通无阻。
01:58
风力忽然又飙升起来,雪花又开始了无规则的肆虐乱舞。
虽然夜已很深,路上还是偶尔能见到纯真浪漫年轻人,三五成群打雪仗。
夜行的私家车、出租车更为稀少,不停穿梭的雪滚车、撒布机,此刻成了街头主角。
再次来到郑州市大门前,还是那4辆雪滚车,仍在潇洒“溜冰”。不过除雪的范围,要比此前大出得多。
打此经过一辆固态融雪剂撒布机,司机张师傅说,固态融雪剂呈小颗粒状,装在方方正正的后斗。这已经是他们当夜撒的第二车。
02:25
刘师傅和王璐接到指挥部指令,要求查看嵩山路下穿隧道冰冻与积雪情况。
皮卡顺势从中原路向南拐进嵩山路,在棉纺路交叉口附近,恰巧碰上一辆大型铲雪车。
在所有的除雪车辆中,铲雪车的个头是最大的,前头的铲斗与雪滚相仿,也是向右侧45度倾斜。
司机孟师傅说,雪滚车作业之后,路面积雪会出现条状叠加带,因为厚度较大,雪滚车力量不足,往往推不动,这时候就需要铲雪车随后助力,“中小雪根本用不上雪铲,这回雪下得太大了,我们提前就有所准备。”
02:36
巡查皮卡车来到棉纺路以南的嵩山路下穿隧道,王璐下车测了测路边积雪,已经有10多厘米厚。用脚驱开积雪,在露出的柏油路面上蹭着试探,随即大声对刘红宾师傅说,“还没上冻,估计到3点多就不好说了。”
送记者返回的路上,王璐不停电话和其他巡视人员联系,“三环外的气温肯定比市区低,你们最好再查一遍,看到底上冻没有。”
03:05
风雪变本加厉,毫无暂停的意思。
皮卡经过建设路、中原路,来到此前经过的省图书馆门前的广场路。
记者下车查看,经过几番“滚扫”“铲除”,以及融雪剂的“加持”,主干道积雪基本上已经“靠边站”,露出了湿呼呼的柏油路面。
“下雪时候并不容易结冰,现在除雪,才刚刚开头,”王璐说,积雪化成水、结成冰之后,打得才是硬仗。
记者又给冯永智打去了电话 ,电话那头的他,语气并不轻松。
“雪下得太猛了。”冯永智说,他们又紧急增派队员上岗,应急人员到达130人。同时寻求其他车辆外援,一个小时前已经开始装运主干道积雪,火速拉往14个消纳点。
“我继续值班到10点,”冯永智最后说,他们是三班倒,“雪不停、车不停、人不停。”
04:10
大雪未止。
记者赶稿,再次电话联系冯永智询问现场除雪情况。
“看来保净有些困难,只能保通了。”电话里冯队不无遗憾地说,他们虽已竭尽全力,无奈雪势太猛了,而且已经开始上冻。
04:50
雪势渐缓,空余呼呼作响的风声。
此时,到了卫生队交接班的时间。冯队似乎又来了精神,他哑着嗓子说,“我不下班,继续值班到10点。还得争取保净,雪停了,人也不停。”
05:00
记者截稿前,冯永智在“大本营”统计出了首个班次数据,卫生队当夜共计出动大型雪滚车21台,小型雪滚车12台,液态撒布机12台,固态撒布机6台,推雪铲4台,装载机2台。争取市政所支援“山猫”平推铲雪车2台,自卸东风车2台。同时租赁社会后八轮6台。截至晨5时,撒布固体融雪剂18车87吨,液体融雪剂15车186吨,外运积雪18车。
轮班上岗的第二班次人手,依旧保持在130人。
除雪,马不停蹄仍在继续……
【彻夜不眠;彻夜不眠怎么办】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