奋进
祝扬洋
奋进,是一种动力,能将人生推向高峰;奋进,是一种坚持,能将万米高峰踩在脚下;奋进,更是一种激励,能将脚下的路走尽,将梦想放飞。
在即将之际,总、国家、军委27日前往北京展览馆,参观“奋进新时代”主题成就展。他强调,要广泛宣传10年来的战略性举措、变革性实践、突破性进展、标志性成果,宣传10年来的伟大变革在、新中国史、史、社会主义发展史、中华民族发展史上具有的里程碑意义,激励全党全国各族坚定历史自信、增强历史主动,踔厉奋发、勇毅前行、团结奋斗,谱写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篇章,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胜利。
不凡成就令人自豪,主题展览激荡人心。大以来,党和国家的事业发展走过进程极不寻常、极不平凡的十年。十年弹指一挥间,在坚强下,党和国家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入不可逆转的历史进程。参观展览,感受十年党和国家事业的伟大成就、伟大变革,“奋进”的主题不变,“成就”的底色不变,激励我们以一往无前的奋斗姿态,迎接胜利。
十年岁月如歌,十年奋斗不息。主题成就展厅里,一件件实物模型、一段段生动视频、一幅幅图片图表,浓缩着十年辉煌成就,展示着发展累累硕果。在即将之际,举办“奋进新时代”主题成就展,也有着深刻的寓意和鲜明的昭示。对这十年非凡成就的最好纪念,就是在历史前进的逻辑中前进,在时代发展的潮流中发展,不断创造新的更大成就和辉煌。
在以为核心的党坚强下,中国必将坚定历史自信、增强历史主动,踔厉奋发、勇毅前行、团结奋斗,谱写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篇章,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胜利。新时代10年,是催人奋进的十年,是书写奇迹的十年,是只争朝夕的十年,是亿万中国坚定信心、挺身而出、迎难而上、风雨同舟的十年!中国的自信心、自尊心、自豪感得到强烈激发,党心民心振奋昂扬。参观展览,感受十年党和国家事业的伟大成就、伟大变革,“奋进”的主题不变,“成就”的底色不变,激励我们继续奋进新征程、建功新时代。
作为新时代青年,我们更应该奋进在风雨中,不回头,勇敢拼搏,为了信念与梦想,哪怕风再大,雨再急。风起之时,做勇敢的冒险家,为了挑战而选择扬帆起航,接受暴风雨的洗礼。让狂风鼓起风帆,以更加强大的躯体迎接下一个风浪,朝新的目标进发。让勇气,让信念,让动力做人生路上的伴侣,让人生的道路布满鲜花。举起手中的火炬,向终点奔去,向信念冲刺,跑出一个属于自己的人生。
奋斗百年路 启航新征程·中国人的精神谱系|艰苦创业 团结协作——红旗渠精神述评
新华社北京11月11日电 题:艰苦创业 团结协作——红旗渠精神述评
新华社记者于文静、韩朝阳
“劈开太行山,漳河穿山来。林县多壮志,誓把河山重安排……”
20世纪60年代,河南省林县(今林州市)在县委下,历时十年,绝壁穿石,挖渠千里,将“自力更生、艰苦创业、团结协作、无私奉献”的精神之旗插在太行山巅。
红旗渠在太行山上蜿蜒流淌至今,它是滋润百姓的“生命渠”,是催人奋进的“幸福渠”,更是永不断流的“精神渠”。
“生命渠”滋润心田
晋、冀、豫三省交界的林州,山多水少,缺水是千百年来最深、最痛的记忆。在县志上,“大旱、连旱、凶旱、亢旱”等字眼频现。
缺水久矣,盼水心切。尽管人们曾经努力,但缺水历史并没有终结,直到新中国成立后,还有人因打翻水桶而自责上吊。31岁的县委杨贵站了出来,多方考察后,县委决定从山西平顺县引浊漳河水入林县。
这是一项充满风险的决策。杨贵不仅面临工程技术上的考验,还面临前途上的风险。
“我们可以坐着等老天爷的恩赐,这样我们的乌纱帽肯定保住了,却战胜不了灾害,遭殃的是群众。”掷地有声的话语,体现了一个人的担当。
为民修渠,赢得百姓的支持与拥护。县委征求意见时,林县百姓说:“国家没钱,我们自带干粮也要修成,这是祖祖辈辈的大事。”
“蓝天白云做棉被,大地荒草当绒毡。高山为我放岗哨,漳河流水催我眠!”红旗漫卷太行,人人斗志昂扬。上无寸物可攀,下无片地可立,人们腰系缆绳,飞荡峡谷开山炸石;物资短缺,农民自带工具干粮,自制石灰。
宁愿苦干、绝不苦熬。10万建设大军苦干10年,硬是用双手“抠”出一道长1500公里、被世人称之为“人工天河”的生命长渠。吃水问题得以解决,数十万亩耕地得到灌溉,一泓清水流进百姓的心田。
“幸福渠”催人奋进
林州人骨子里是不甘落后的,红旗渠让他们的脊梁挺得更直。
当年修渠,有一首为小推车所作的歌:“山里人生性犟,后面来的要往前面放。”意思是大家一起推车,歇脚时,走在后面的人一定要把车放到前面才停下来。
修渠10年,一种逆流而上啃下硬骨头的劲头,融入了人们的血脉。
张益智出生第二年,红旗渠全面建成。那是1969年7月,刚结束十年奋战的人们豪气干云。耳濡目染下,他继承了太行山石般的坚硬个性。
由于家贫,张益智16岁就外出打工。他吃苦耐劳,勤学好问,19岁时成了瓦工班长;21岁,当上管理工人的工长;26岁,他成立建筑公司独当一面。2012年,张益智接手家乡几乎废弃的万泉湖景区,开始新的奋斗。张益智的经历是千千万万林州人的缩影——
上世纪60年代“战太行”,人们用双手挖出千里生命渠;
上世纪80年代“出太行”,10万大军在全国打响建筑金字招牌;
上世纪90年代“富太行”,带着赚回的第一桶金,林州人回家建厂开工,富裕家乡;
新世纪里“美太行”,林州转变发展思路,走向低碳环保经济。
今天,林州打赢脱贫攻坚的硬仗,实现全面小康的梦想,走上了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新征程。
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使命。如今,林州百姓已不再为饮水而担忧,中国已不再为温饱而发愁,但默默流淌在太行山上的“幸福渠”,将一直见证中华儿女团结奋斗、追求幸福的努力。
“精神渠”永不断流
“自力更生、艰苦创业、团结协作、无私奉献”。很多到过红旗渠的人说,最难忘的是水中闪闪发亮的精神。
曾经,修渠人把生命与水渠融为一体;如今,每个人用自己的拼搏抒写新的故事。
2013年,55岁的王生有面临一个选择。担任盘龙山村党支部20多年的大哥王自有,在为村里修路奔波的途中突发心梗病逝,村里的“天”塌了。王生有常年在外做生意,因车祸失去一条手臂。乡亲们想让事业有成的他回村接任村支书。
回,还是不回?作为党员的王生有,扛起了全村人的期盼。经过多方奔走和努力,他带领乡亲们将坑洼不平的土路变成了平坦的水泥路,并继续绿化荒山,种植花椒、核桃、中药材,不仅使特色产业更红火,也为发展旅游打下基础。
时光荏苒。从空中俯瞰,盘龙山村蜿蜒的山路如一条长龙,与远山间缓缓流淌的红旗渠遥相呼应。这是跨越半个世纪的沧桑变化,也是员的初心见证。
一切为民者,民则向往之。
对于今天的人来说,红旗渠,既是历史的答案,也是时代的航标。
【征程的意思、征程的意思是什么】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