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翻译

更新:08-15 现代故事 我要投稿 纠错 投诉

孟子: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

故曰: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

➣孟子《孟子》

因此说:使百姓安居乐业不能单靠划定疆界来实现,巩固国家也不仅依靠天然的地理优势,威慑四方更不是依赖武器装备的强大。能够得到正道的人会有很多人帮助他,而失去正道的人则很少有人支持他。当一个人失去支持到了极点时,即使是亲人也会背叛他;相反,如果一个人得到了广泛的支持,那么整个天下的人都会追随他。

“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深刻地揭示了道德与人心向背之间的关系。孟子认为,真正的力量并不来自于物质条件或军事实力,而是源自于一个者是否遵循正义之道。这里的“道”指的是符合道德的原则和行为准则。在孟子看来,那些遵循正道行事的人,因为他们的行为符合人们的普遍期待和价值观,所以能够赢得广泛的认同和支持。

这句话还隐含了一个重要的哲学思想:统治者的合法性来源于的认可而非单纯的权力本身。只有当真正关心民众福祉,并且其政策与行动体现出公正无私的精神时,才能获得长久稳固的地位。反之,若一味追求个人利益而不顾及他人感受,则注定会被孤立甚至遭到反抗。

美国第十六任总统亚伯拉罕·林肯在其任期内面临南北这一巨大挑战。尽管面临着分裂主义势力的强大压力以及来自保守派盟友的反对声音,林肯依然坚定进解放黑奴事业,并于1863年签署《解放宣言》正式宣布所有奴隶获得自由。这一举措极大地提升了北方士气同时也为后来彻底结束奴隶制度奠定了基础。

林肯的事迹体现了“得道者多助”的原则。因为他认识到维护与平等才是国家长治久安的根本所在。尽管改革过程充满艰辛与,但林肯始终相信唯有坚持正确道路才能赢得历史的认可。事实也确实如此,在经过艰苦斗争后美国终于实现了从法律上消除种族歧视的重要一步。

南非前总统纳尔逊·曼德拉一生致力于反对种族隔离政策,并为此付出了长达27年的牢狱代价。然而即使是在极端恶劣条件下,曼德拉也没有放弃对自由和平等理想的追求。出狱后他继续非洲国民大会与其他反种族隔离团体共同努力,最终促成了南非历史上首次全民并将自己送上了总统宝座。

曼德拉的经历再次验证了“得道者多助”的真理。因为在漫长抗争过程中他始终坚守着包容与和解的原则,努力团结不同肤色背景的民众共同奋斗。正是这种超越仇恨拥抱希望的态度让曼德拉成为了全世界敬仰的伟大领袖之一。同时这也说明了无论环境多么艰难,只要拥有足够坚强意志并且走在正义道路上就能够取得胜利。

中国古代儒家经典《论语》中孔子曾言:“君子谋道不谋食”。这句话强调了追求高尚理想比单纯满足物质需求更为重要。同样地,“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也在告诉我们真正能够凝聚人心的力量来源于正确的价值取向而不是短暂的利益诱惑。正如法国启蒙思想家卢梭在其著作《社会契约论》中所指出:“人们生而自由却无往不在枷锁之中。”这意味着每个人都渴望过上有尊严的生活,而这样的生活只能建立在公平正义的基础之上。

此外,《圣经》新约部分也有类似教导:“凡你们愿意人怎样待你们,你们也要怎样待人。”这条被称为“金规则”的教诲实际上与“得道者多助”有着异曲同工之妙。它们都强调了善行将带来良好回报这样一个简单而又深刻的道理。由此可见,“得道者多助”的智慧跨越了时空界限得到了广泛认可。

在苏联时期,约瑟夫·斯大林为了巩固自身地位发动了一场针对党内对手及潜在威胁者的残酷运动。数以万计无辜人士因莫须有的罪名被逮捕甚至处决。这场名为“”的行动严重破坏了苏联内部稳定并加剧了民众不满情绪。

斯大林的行为充分展示了“失道者寡助”的后果。尽管短期内可能通过恐吓手段维持了表面上的控制力,但长期来看这种做法只会令更多人感到恐惧与反感。随着时间推移,苏联内部积累的问题日益凸显最终导致了解体结局。

1975年至1979年间,由波尔布特的红色高棉组织夺取了柬埔寨政权并开始了恐怖统治时期。期间大量城市居民被迫迁往农村从事强制劳动,许多知识分子及专业人士遭到无情迫害甚至。据统计这段黑暗岁月里约有两百万柬埔寨人丧生相当于当时全国人口四分之一左右。

波尔布特政权的做法完全违背了“得道者多助”的原则。他们试图通过极端手段改造社会结构却忽略了最基本的保障。最终结果自然是失去了绝大多数民众的支持并在越南入侵后迅速垮台。这个案例提醒我们忽视人性关怀只追求激进变革必将付出沉重代价。

美国心理学家马斯洛在其著名的需要层次理论中提出,每个人都有从低级到高级的不同层次的需求,其中最高层便是自我实现的需求。这与“得道者多助”的观点相呼应,因为它意味着只有当个体或集体追求更高尚目标时才能够激发起内心深处最强大的动力源泉。正如古希腊哲学家柏拉图在其对话录《理想国》中所描述的理想状态那样:一个正义的社会应当能够让每一位成员都能够找到属于自己的位置并发挥最大潜能。

同时,《易经》中有云:“积善之家必有余庆;积不善之家必有余殃。”这句话进一步强调了善行所带来的积极影响以及恶行最终会招致报应这样一个自然法则。因此可以说无论是个人还是国家层面都应该时刻铭记“得道者多助”的教诲,通过践行正直诚信的价值观来赢得长远发展机会。

从现代社会学角度来看,“得道者多助”其实反映了人际交往和社会组织运作的基本规律之一——信任构建的重要性。研究表明,在一个高度互信的环境中人们更愿意进行合作共享资源从而创造出更大价值。相反如果缺乏基本的信任感那么即使拥有再多物质条件也无法保证长期稳定与发展。因此可以说能否获得广泛支持关键在于者是否能够展现出值得信赖的形象并通过实际行动赢得人心。

另外,从管理学角度分析也可以发现“得道者多助”对企业经营具有重要启示意义。优秀的企业往往注重企业文化建设特别是核心价值观塑造方面投入巨大精力。因为他们明白只有当员工真心认同公司使命愿景时才会爆发出惊人创造力进而推动企业不断向前迈进。换句话说,良好的道德风尚不仅是社会责任感体现更是提升竞争力不可或缺因素之一。

“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这句古老的箴言至今仍闪耀着智慧光芒。

它告诉我们无论身处何种时代背景下,追求正义与善良永远是最有力的武器。当我们选择站在正确立场上并为之不懈奋斗时,就会发现身边总会聚集起一群志同道合的朋友共同前行。反之若是偏离了正轨则难免陷入孤立无援境地。

因此让我们珍惜这份宝贵遗产,在日常生活中践行美好品德,用实际行动书写属于自己的精彩篇章吧!

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

一切否认侵略性质的言行,一切歪曲甚至美化侵略的言行,一切逃避侵略历史责任的言行,不论以什么形式出现,不论讲得如何冠冕堂皇,都是自欺欺人的。“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否认侵略历史,是对历史的嘲弄,是对人类良知的侮辱,必然失信于世界。

——2015年9月3日,在纪念中国暨世界反法西斯胜利70周年招待会上的讲话

[出处]

出自(战国)《孟子·公孙丑下》。

原文: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

[释义]

古语原意为:能行"仁政"的君王,帮助支持他的人就多,不施行"仁政"的君主,支持帮助他的人就少。支持帮助他的人少到了极点,连亲属也会背叛他;支持帮助他的人多到了极点,天下所有人都会归顺他。这里指否认侵略历史就必然会失信于世界。

[启悟]

历史是一面镜子,是最好的教科书,近现代以来,人类社会的发展可以说是一部史,世界和人类为此都付出了惨痛代价。正确对待史,共同维护世界和平是人类发展的出路。

“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尊重历史是为了更好地面向未来,我们强调牢记历史并不是要延续仇恨,而是要以史为鉴、面向未来,共同珍爱和平、维护和平。14年,中国付出巨大,但中国从来没有屈服、没有气馁,始终坚信正义不可战胜。2019年,我们迎来中华70周年华诞,70年披荆斩棘,70年风雨兼程,中国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创造了举世瞩目的中国奇迹。今天,民族复兴征程依然坎坷多艰,不管乱云飞渡、风吹浪打,我们都要以坚如磐石的信心、只争朝夕的劲头、坚韧不拔的毅力,紧紧扭住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这一目标,凝聚八方力量,汇聚无限能量,一步一个脚印把前无古人的伟大事业推向前进。

孟子: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

文|小墨

古人常说:政者,正也

不管是为官还是做人,讲正气都是一个人必须具备的道德根本,先秦古籍记载,在我国的三皇五帝时期,官长称为“正”,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正”都是从官员的总称,他们的作用就是主持公正,坚持公正从政,遵守基本的准则。

孔子就以“身正”为标准,把人划分为君子,贤人,小人,斗筲之人。

君子贤人在位执政,就会奉行仁政德政,则清明,才能安居乐业,否则就会有暴政苛政,天下将会大乱。

梁惠王对孟子说:

“我们晋国是天下最强大的,这您是知道的,到了我继位执政的时候,在东方败给齐国,大儿子战败,在西面被秦国夺取700里土地,南方又受辱于楚国,深以为耻,很想替死在战场上的将士报仇雪恨,应该怎么做呢。”

孟子此时就说:

“只要有方圆百里的地盘,就可以称王于天下,大王如果对百姓施行仁政,减轻残酷刑罚,对百姓减轻负税,让他们努力种地,赶紧除草,对于青壮年加强道德修养强调孝顺,对兄长敬重,对国君敬重,对朋友讲信义,在家侍奉父兄,走出家门侍奉长官和君王,便可以让他们拿起木棍对付秦国楚国,这样坚固的盔甲和锋利的武器了。”

最后孟子说了这样一句话:故曰“仁者无敌”王请勿疑

就是说施行仁政的人是无敌于天下的,大王你千万不要怀疑这一点。

这就是所谓仁者无敌的核心智慧,作为君王对百姓减轻惩罚,减轻赋税,实行仁政;作为家人,对于父母孝顺,对于兄长敬重,对于朋友讲信义,侍奉父兄;走出家门,也侍奉长官和君王,那么天下将会大治,这和孔子所说的仁政是同一个道理。

这就是儒家中提倡的仁政主张,只要秉持仁政的状态,便有一种“无敌”的结局。

不光是在古代,在现在这样一个发达的年代里面,仁政仍然是最好的管理策略,也是为政之人必须秉持的一个道德准则。

如果管理的层面失去了“仁”,那么管理也失去了灵魂,必然会有大的混乱,从其他国家的状态也可以看到其中的智慧印证,不以仁政为基本准则,结局难以管理。

汉朝时期的严延年,做了河南洛阳的官,但是手段残忍,喜欢暴力,别人还给他起了一个外号叫“屠伯”。

有一天他的母亲去洛阳看他,但是走在路上的时候,就看到很多犯死罪的犯人,他的母亲特别吃惊,见到严延年之后,责备他说:“你很侥幸的做了父母官,所管理的地方方圆1000多里,但是没有听说你用仁义教化百姓,也没有让百姓安居乐业,反而刑罚杀戮,过度加重,用来建立你的威严,这怎么能够做百姓的父母官呢?”

严延年听了,立刻向母亲磕头认错,亲自给母亲驾着马车,回到了衙门。

过完年之后,他的母亲又告诉他说:“我不忍心看着自己的儿子因为犯了罪,受到刑罚,我还要到其他地方还为你准备坟地。”

说完他的母亲就走了,后来严延年果然因为自己的行事问题,犯了死罪。

正所谓“得民心者得天下”,以孔孟为代表的儒家思想,就深刻教化着人们明白人格的力量和作用。

孟子也说“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这也是得民心拥戴的必要底线。

【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翻译】相关文章:

1.动物故事精选:寓教于乐的儿童故事宝库

2.《寓教于乐:精选动物故事助力儿童成长》

3.探索动物旅行的奇幻冒险:专为儿童打造的童话故事

4.《趣味动物刷牙小故事》

5.探索坚韧之旅:小蜗牛的勇敢冒险

6.传统风味烤小猪,美食探索之旅

7.探索奇幻故事:大熊的精彩篇章

8.狮子与猫咪的奇妙邂逅:一场跨界的友谊故事

9.揭秘情感的力量:如何影响我们的生活与决策

10.跨越两岸:探索彼此的独特世界

上一篇:得过且过造句;得过且过造句简单一点 下一篇:得陇望蜀的意思,得陇望蜀的意思和造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