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宽体胖的“胖”竟然不读pàng,99.9%的人都读错了, 感觉自己学了个假语文!
心宽体胖【xīn kuān tǐ pán 】,这个成语出自《礼记·大学》:“富润屋,德润身,心广体胖。” 意思是一个人心胸开阔,外貌就安详。后用来指心情愉快,因而人感到舒坦。
胖是个会意兼形声字,由“月”和“半”组成,月字组成的字,有一小部分与月有关,如“朔、朦胧、期、明”等。
因为"月"和“肉”的古字形十分相近,所以“月”作偏旁时,又有“肉月旁”的说法,组成的字都与肉(身体器官)有关, 如膀、胱、股、胳、膊、肘、肝、胆、肺、脾、脏、胸、腕、脖、脑、肠、肥、胖、腰、脸、腹、肤等。
“半”字始见于春秋金文,古字形上面是八,表示“分”,下面是牛,意思是把牛一分为二。所以“半”字的本义是一半。
月(肉),半(一半),组合在一起就是一半的肉,也可以称之为“半体牲”,在古代,半体牲主要用来祭祀,如《仪礼.少牢馈食礼》:“司马升羊右胖,髀不升。”意思是:司马呈上羊的右半边肉,不包括大腿骨。 这里的“胖”,指的就是半边肉。
“胖”字始见于篆文,字形左边是块肉,右边是祭祀用的牛,肉被分成了两半,本义是指祭祀用的半体牲,读作pàn。后被引申为安适、舒坦的意思,读作pán。
《礼记.大学》:富润屋,德润身,心广体胖,故君子必诚其意。”意思是:财富可以装饰房屋,品德可以修养身心,心胸宽广能体态安适,所以,品德高尚的人一定要意念真诚。
这句话衍生出了成语“心广体胖”,后又有了“心宽体胖”这个成语,但这个“胖”pán,指的是安适、舒坦。跟肥胖的“胖”pàng意思完全不同,pàng这个读音产生的时间也比较晚,大约在宋元时期,那时候胖才有了肥胖的意思。
在现代生活中,我们看到一个胖子整天乐呵呵的,就会说他是心宽体胖,我们说的这个胖,是肥胖的意思。但“心宽体胖”这个成语,表达的是心情好了,体态也会好,并不是心态好了,身体就会胖,还是有着本质上的差别的。
由于大家普遍误解了“心宽体胖”的意思,并把胖“pán”读成了“pàng ”。所以有专家提出,心广体胖的胖可以继续用读音“pán”,表达安适,而心宽体胖早已经被大家误读了,不如将错就错,让心宽体胖与心广体胖彻底断绝关系,把胖字改读音为“pàng ”,表示肥胖。但这个审议尚未通过,所以目前还是读pán 。
心宽体胖原来出自《大学》里,只能说是“心广体胖”的浅显解释
人之视己,如见其肺肝然,则何益矣。
此谓诚于中,形于外,故君子必慎其独也。
曾子曰:“十目所视,十手所指,其严乎!”富润屋,德润身,心广体胖(pan三声),故君子必诚其意。
人靠自己,就如同看到自己的肺和肝,这样又有什么好的呢?
(受到误导人之视己,如见其肺肝然,则何益矣。应该归为上篇段落)。
对于毋自欺,著其善。是诚在心中,就会表露在外。所以君子一定要谨慎自己独处。
曾子说:“好多人看着,好多人都在指点着,做人就是这样的严格”。
富裕了就会丰富居住环境,德会让人身心得到滋润。心广阔身体才能安适。所以说君子必须诚心诚意的进行修心。
慎独是需要修的。慎独才能不自己欺骗自己,见到真实的自己,修真正的心,内观的心,而不是看肺和肝,心里想的一定会通过言语,肢体,行为,而表现出来。
举头三尺有神明,还是要有鬼神的存在的。
【心宽体胖什么意思,心宽体胖是指人胖吗】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