怀璧其罪:汉初三将的覆灭,军事能力突出本身就是原罪?
提到怀璧其罪,最初的含义是身有钱财会给自己带来灾祸,后来又引申为有才能的人会招人妒忌和迫害。这样我们就可以理解为什么“汉初三将”都被刘邦干掉了,他们非凡的军事能力是刘邦所忌惮的,因此他们只有死路一条。今天我来具体说说他们是如何走向不归之路的,及他们到底有没有机会破局。
首先说韩信。韩信被萧何评价为“国士无双”,想得天下必须重用的人,后世人更是把韩信称为兵仙。很多人认为韩信在攻下齐地以后,要挟刘邦封自己为齐王,从那个时候开始,刘邦开始对韩信产生了隔膜,实际上韩信算是刘邦自己一手扶持起来的诸侯,按道理讲应该对自己言听计从才对。
但是韩信的翅膀硬了,就有点自己的算计了,刘邦对于韩信是即用且防,他安排张耳做韩信的帮手,安排曹参做韩信的部下,都有控制韩信的考虑。刘邦在荥阳被项羽击败,手下没有一兵一卒,和夏侯婴来到韩信的驻地,并没有立刻见韩信,而是先安顿下来,并休息了一个晚上,在第二天才直入韩信的中军。
六月,汉王出成皋,东渡河,独与滕公俱,从张耳军修武。至,宿传舍。晨自称汉使,驰入赵壁。张耳、韩信未起,即其卧内上夺其印符,以麾召诸将,易置之。信、耳起,乃知汉王来,大惊。——《史记·淮阴侯列传》
刘邦是谨慎的,他先安排夏侯婴和韩信手下的曹参等人取得联系,然后才直接进入中军夺取了兵权。这肯定得益于他在韩信军中安插了自己的耳目,别说是兵权,如果韩信作乱,恐怕脑袋都要搬家!但到了楚汉的关键时刻,韩信手下的兵力已经可以左右战局了,从某种程度上来说刘邦已经很难控制韩信了,这个时候一个人敏锐的看到了这个问题,这个人就是辩士蒯通。他对韩信说:“如今天下大势都在于,您如果帮助汉王刘邦,则楚灭汉兴;你如果帮助项羽,则汉灭楚兴;如果你不帮助他们任何一个人,则可坐观成败,最差也是鼎足而立三分天下!”
武涉已去,齐人蒯通知天下权在韩信,欲为奇策而感动之……盖闻“天与弗取,反受其咎;时至不行,反受其殃。原足下孰虑之。”——《史记·淮阴侯列传》
韩信听了蒯通的话,良久没有说话,你说他没有想法,那是不可能的,他当然知道此刻自己的地位和作用。但最后他选择了帮助刘邦,因为刘邦保证了他的爵位和封地,这些都是实实在在的东西。因为项羽当初就没有给过自己机会,况且自己杀死了项羽的亲戚龙且,以项羽的脾气,这个仇他不可能不报。因此,韩信首先就选择了放弃投奔项羽,那为什么不自立为王而三分天下呢?
韩信犹豫不忍倍汉,又自以为功多,汉终不夺我齐,遂谢蒯通。——《史记·淮阴侯列传》
韩信自己说是因为刘邦待自己不薄,自己不想做个忘恩负义之人。实际上是没有把握,他至今还记得自己在睡梦中刘邦就进入了中军并接管了权力。但这次却是韩信唯一的机会,项羽被消灭后,韩信先是从齐王被改封为楚王,而后有被扣上了谋反的罪名,被直接贬为淮阴侯。
当韩信没有了兵将,成为在刘邦眼皮底下生存的人时,他就好比笼中鸟,没有了自由驰骋的空间,死只是个时机的问题。刘邦已经年近古稀,而韩信正值壮年,你说这样的人留下来,对于吕雉和刘盈来说只能是威胁而绝不是助力。于是由吕雉出手,联合萧何诛杀了韩信,说他和陈豨串谋作乱,不过是借口,军事能力太强又不是社稷之臣才是真正的原因。
接下来说说彭越。这位老兄强盗出身,凭借自己的武力成为一方诸侯,被封在梁地做了梁王,本来日子混得不错。但陈豨造反,刘邦亲自征伐,并向他调动相助,彭越说自己有病,只派了手下的带了几千人马去凑数。
实际上刘邦的使者来之前,陈豨的使者已经来过,陈豨对彭越说:“你如果帮助我,事成后我们共分天下,如果不帮我,那就请你两不相帮!”彭越不想损耗自己的兵力,因此对刘邦的要求敷衍了事,这触怒了刘邦,刘邦派使者斥责,让他进京说清楚。彭越知道刘邦的手段,因此陷入了恐惧之中,这时候他手下的将领就算他造反,彭越没有听从,但是也没进京。刘邦等不及了,派人到梁地抓捕了彭越,而后把他贬为庶人发配到蜀地去。
逢吕后从长安来,欲之雒阳,道见彭王。彭王为吕后泣涕,自言无罪,原处故昌邑。吕后许诺,与俱东至雒阳。——《史记·魏豹彭越列传》
彭越不想去蜀地受罪,因此走的很慢,被从京城出发的吕后碰到了。他想吕后说:“我什么都不要了,只是不想去蜀地,请你和陛下说说让我回封地去做个富翁吧!”吕后表面上答应了下来,可背后却直接给刘邦上书说:“彭越是豪杰,放虎归山终究是个隐患,还不如杀了他,以防万一!”
於是吕后乃令其舍人彭越复谋反。廷尉王恬开奏请族之。上乃可,遂夷越宗族,国除。——《史记·魏豹彭越列传》
随后安排彭越身边的舍人告发彭越谋反,由廷尉把案子坐实,这下就不是贬为庶人的问题了,彭越自己被剁成肉馅,族人也被诛杀封国被废黜,你说韩信学彭越放弃一切做个富翁,抱歉,没有那个机会!
最后说说英布。他最后造反了,因为他不想和韩信、彭越一样束手待毙,放弃了兵权就是放弃了生命。天下间能够和自己对抗的人不多,韩信、彭越已经死了,朝堂上只有高祖刘邦可以和自己对抗。
但刘邦老了,如果让周勃、樊哙来,都是自己的手下败将而已,这个天下我英布也可以坐一坐。但是英布打错了算盘,刘邦亲征英布,让英布节节败退,最后还被自己的岳父吴王所出卖,拿他的人头去向刘邦请功,保住了自己吴王的位置。
汉初三将里,只有英布真正作乱了,韩信和彭越大概率都是被诬陷,英布的叛乱还是被逼迫所致。他们到底遭遇说明,在那个时代,你有非凡的军事能力,这对于帝王来讲,本身就是一种原罪!
一个人的历史,一家之言。
新闻丨“匹夫无罪,怀璧其罪”——起底“中国产能过剩论”荒谬逻辑
新华社北京/伦敦4月11日电 题:“匹夫无罪,怀璧其罪”——起底“中国产能过剩论”荒谬逻辑
新华社记者俞懋峰 曹筱凡 吴慧珺
近期,西方舆论场有关中国“产能过剩”的论调甚嚣尘上,一些政客和媒体宣称中国补贴造成电动汽车等新能源领域产能过剩,中方为消化这些过剩产能,以所谓低价在海外倾销导致市场扭曲,损害他国经济。
记者发现,中国新能源产业通过不断加大创新投入在激烈市场竞争中形成优势,其产能与需求端的巨大潜力相比远未“过剩”。西方资本利益集团鼓吹“中国产能过剩论”旨在为其升级绿色保护主义措施造势,是遏制中国科技发展和产业升级的又一话术。全球化时代,西方资本利益集团应秉持市场经济原则和价值规律看待产能问题,与中国合作应对全球性挑战,让世界各国受益于发展优质产能。
在江苏省太仓港国际集装箱码头,一批新能源汽车即将通过专用框架运输方式出口(2023年7月11日摄,无人机全景照片)。新华社发(计海新摄)
中国产能过剩与否,更要看长远需求
产能过剩通常指行业生产能力相对于市场有效需求过高,主要存在于工业特别是制造业。产能过剩是市场机制发挥作用的表现,供需平衡是相对的,不平衡往往是常态,在任何实行市场经济的经济体都可能发生产能过剩,美国等西方国家在煤炭、钢铁、页岩气等领域多次出现这一问题。
针对西方关切的新兴产业,相关数据分析并不支持存在中国“产能过剩”的说法。以新能源汽车为例,该行业需求增长较快,反映市场前景的渗透率(新能源汽车占汽车总销量的比重)不断攀升,发展潜力可观。国家信息中心日前预测,中国新能源车渗透率将从2023年的35.2%提升到2033年的60%。
结合全球分工和国际市场情况分析,国际能源署测算,2030年全球新能源汽车需求量将达4500万辆,是2022年的4.5倍;全球光伏新增装机需求将达到820吉瓦,是2022年的约4倍。当前产能远远不能满足市场需求,众多发展中国家对新能源产品的潜在需求巨大。可以说,从需求端的巨大潜力来看,中国新能源领域产能远未“过剩”。
华安证券汽车行业首席分析师姜肖伟在接受新华社记者采访时表示,中国三、四线城市和乡村市场的增量空间仍然很大,将在较长周期内为新能源汽车供给提供足够需求支撑。
中国新能源汽车等产品在海外售价普遍高于国内售价的情况下,依然在西方多国市场热销,可见中国相关产能竞争优势是由全球市场需求和中国企业效率等因素共同决定的,是市场规律发挥作用的结果。
从世界经济发展的过程来看,每次产业和消费升级,过剩的往往是不能与时俱进、拥抱新技术和满足消费者需求的产品。比如,数码相机普及造成胶卷产能过剩。
某些西方媒体将“产能过剩”定义为超过国内需求的生产能力,这是极其狭隘的,违背了经济常识和客观事实。当国内需求被满足后,剩余产品自然会转向出口市场。如果各国生产仅满足国内需求,就不会有跨境贸易。
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教授卢锋表示,在全球化环境下,企业统筹考虑国内国际市场设计配置产能是合理选择,通过公平竞争获得国际市场相对份额是中国企业在开放环境下的天然权利。
3月28日,在北京一家小米汽车零售门店内,消费者在了解小米SU7汽车。新华社记者鞠焕宗摄
先进产能备受青睐,“匹夫无罪,怀璧其罪”
在世界经济复苏乏力、全球贸易整体低迷及外需持续疲弱的大背景下,2023年中国电动汽车、锂电池、光伏产品等新能源产业蓬勃发展,靠的是持续技术创新、完善的产供链体系和充分的市场竞争。中国输出的是合乎海外客户之需的先进产能,中国制造非但不过剩,还是紧俏货。
浙江省发展规划研究院副院长兰建平对新华社记者表示,“新三样”是中国产业政策顺应“应对气候变化”全球共识在制造业领域取得重要突破的结果,达到了降低成本、促进绿色发展的政策目标。相关产业技术突破也是在中国努力应对西方转嫁经济危机或对华制裁的过程中取得的,体现了中国市场规模大、韧性强等优势。
然而,这种符合各国市场需求、体现产业发展潮流的竞争力优势,在部分西方媒体和政客眼中却成为了“匹夫无罪,怀璧其罪”。
去年10月,欧盟委员会对中国电动汽车发起反补贴,一个重要理由是中国为本国电动汽车产业提供大量补贴,最终导致市场扭曲。但国内外受访业内人士认为,这是对中国电动汽车产业竞争力来源的错误认识。姜肖伟对记者说,产业布局早、产业集群效应大、人力资本低、管理效率高、研发投入增多以及消费者对电动汽车青睐等因素才是中国电动汽车产业迅速发展的真正原因。
美国外交学者网站报道说,与西方公司相比,中国电动汽车企业能够以有竞争力的价格提供先进技术,并通过其供应链降低物流、劳动力、原材料和运输成本。投资瑞银集团报告显示,比亚迪旗舰电动轿车“海豹”有75%的零部件为自产。小米集团日前发布首款小米新能源汽车SU7,引发国际关注。从宣布进军电动汽车领域到新车正式发布,小米仅用了3年时间,再次凸显中国电动汽车产供链的整体优势。
彭博社分析显示,在电动汽车领域,中国绝大多数排名靠前的汽车出口商的产能利用率均处于国际公认的正常水平,美欧面临的问题是企业效率不如中国企业,而不是中国“产能过剩”。
法国企业家阿诺·贝特朗一针见血地指出,真正的问题不是产能问题,而是竞争力。显而易见,中国企业竞争力势不可当。
事实上,如今在电动汽车领域,反而是美国、英国、法国在推行较强力度的补贴政策。美国通过《通胀削减法》为包括电动汽车在内的清洁能源产业提供约3690亿美元税收激励和补贴。欧洲多个国家也从公司税收到个人购置等方面普遍对电动汽车产业实施补贴措施。
这是2月17日在孟加拉国迈门辛拍摄的光伏电站。新华社发(迈门辛光伏电站项目部供图)
西方渲染“中国威胁”,各怀保护主义算盘
美国财政部长耶伦日前访问了美国佐治亚州一家受益于《通胀削减法》的光伏电池工厂。她声称,中国新能源行业存在“产能过剩”问题,造成全球价格和生产模式扭曲,损害了美国企业和工人利益。
此言一出,立刻遭到美国网民群嘲:“当美国有竞争优势,就谈自由市场;如果没有,就搞保护主义。这就是美国的规则。”
“照我说的做,别管我怎么做。”美国智库凯托学会贸易专家斯科特·林西科姆认为,美国对中国的指责是典型的“双标”行径。
西方明显“双标”背后的动机不难理解。中国从最初的代工贸易拓展到高附加值环节,在全球产业链分工中不断向上游迈进,在全球市场形成一定竞争优势,这刺激到美西方的敏感神经。西方垄断资本利益集团担心中国新能源产业发展使自身丧失机会,于是抹黑打压中国,以不正当手段维护其在全球产供链中的既得利益。
今年是美国大选年,美国政客希望通过在对华政策上展示强硬姿态以博取选票,因而不断炒作“中国产能过剩论”,为限制中国电动汽车出口铺路。美国一方面要求确保美国工人和企业受到“公平对待”,另一方面却对他国企业施加不公平待遇,试图通过高额关税、原产地规定等措施将中国新能源企业挡在美国市场外,还鼓吹所谓 “数据安全威胁”,要以“国家安全”为由审查中国企业。
2023年2月,福特公司宣布将与宁德时代在美合作建设动力电池工厂,引发美国国会议员反弹,他们阻挠的理由是这一合作可能帮助中国扩大对美国电动汽车供应链的控制,危及美国“国家安全”。目前,该合作项目一波三折,能否顺利落地尚待观察。
《华尔街》文章认为,将中国企业排除在西方电动汽车补贴范围之外,会大大拖慢西方向电动汽车的转型进程。美国布鲁金斯学会专家认为,一旦把这个领域视为又一个“零和竞争”的战场,那将扰乱全球供应链,破坏全球气候议程。
欧盟的保护主义行动也紧锣密鼓。欧委会在没有任何业界申请的前提下,启动针对中国电动汽车的反补贴。尚在进行中,欧委会就已经对在欧洲销售的中国电动汽车进行备案,作为日后处罚回溯的依据。欧委会日前又依据《外国补贴条例》在光伏领域开启反补贴,其中涉及中国企业。
《》刊文说,如果践行自己宣扬的“维护基于规则的国际秩序”,就应当通过世贸组织解决与中国的贸易问题,而不是自己当法官。的做法损害了世贸组织的权威和信誉,也让人质疑其指控的可靠性。
1月26日,在匈牙利比奥托尔巴吉,员工在蔚来能源欧洲工厂工作。新华社发(弗尔季·奥蒂洛摄)
全球范围优质产能,不是过剩而是严重不足
中国产品丰富了全球供给,促进全球绿色低碳转型,缓解全球通胀压力,提升了各国消费者的生活福祉。中国出海的产能主要是先进产能,有利于世界经济和产业活力的提升。全球范围来看,优质产能不是过剩,反而是严重不足。西方应遵守经济规律和市场规则,与中国合作共赢,让世界各国、尤其是发展中国家从发展优质产能中受益。
中国的绿色产能正有力帮助发展中国家实现减碳目标、加快绿色转型。在距离孟加拉国首都达卡约120公里的迈门辛地区,坐落着该国第二大光伏电站。约17万块来自中国的太阳能电池板,将太阳能转化成电照亮千家万户。电站投入运营3年多来,累计发电约3亿千瓦时,每年帮助孟加拉国减少碳排放超过5万吨。
英国汽车制造商和贸易商首席执行官迈克·霍斯表示,更多中国电动汽车品牌进入英国,不仅降低了电动汽车价格,还促进了行业创新,让消费者和汽车行业都受益。
在匈牙利,比亚迪、蔚来等中国电动汽车品牌的认知度不断提升。中国车企在当地扩大销售网络,建设生产基地,助力匈牙利汽车业转型升级。匈牙利投资促进局负责人约·伊什特万说,汽车制造业及相关供应链在匈牙利经济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该产业因中国投资而得到显著增强。
在西方对中国新能源产品出海感到不安之际,中国全面取消制造业领域外资准入限制措施,让各国企业充分享受中国大市场红利。2023年,中国稳居特斯拉全球第二大市场,特斯拉在华销量超过60万辆,较上年增长37.3%,全年收入217.5亿美元。围绕相关话题,美国乔治·华盛顿大学教授谢海拉扎德·拉赫曼说:“美国和中国是一种共生的贸易关系,最终还是彼此需要。”
在新能源技术进步推动全球供应链深度调整背景下,西方需客观辩证看待产能问题,多探讨对华产能合作,少给人乱扣帽子,以便作出符合各方利益的理性政策选择。(参与记者:魏一骏、陈浩、周玥、张帆、赵修知、赵小娜)
成语“怀璧其罪”
春秋时期,虞国国君虞公的弟弟虞叔,得到一块宝玉。虞叔非常喜欢,就将它摆在了自家大厅里,供宾客欣赏。虞公得知弟弟得了一块很漂亮的玉,便充满了好奇,就给虞叔下了道旨意,邀请虞叔将宝玉带去宫中,一同欣赏。
虞叔也没多想,毕竟是自己的亲哥哥。第二天就带着宝玉来到了宫中,他把宝玉展示给虞公。虞公顿觉眼前一亮,他觉得这块玉真的是太漂亮了,自己所有的珠宝在这块宝玉面前都黯然失色了。
他转身对虞叔说:“皇弟呀,你看,如此一块珍宝,你就没想过要把他送人吗?”虞公一说完,虞叔立刻就明白了虞公的意思,言下之意,是要虞叔把宝玉送给他呀。虞叔本来就很喜欢这块玉,当然不愿送出去了。虞叔说道:“兄长多虑了,这块宝玉世上少有,臣弟并没有打算将它送人的想法。”虞公听后,满脸不高兴地说道:“好吧,那你回去吧,把这块宝玉收好,免得被人偷走。”虞叔一看虞公的脸色不对,心里犯怵,连忙告退起身离开了王宫。
虞叔返回家中后,心里越想越害怕:哎呀,虞公恐怕要因为这块宝玉对付我,我得做好准备,别被他抓住把柄。从此以后,虞叔就开始了整日提心吊胆的日子。这就叫不怕贼偷,就怕贼惦记。
过了几天,虞叔接到了虞公的一道诏书,上面写到:听闻皇弟家中有一把宝剑,可否带到宫中给寡人一看呢?虞叔接到诏书后,顿时咬牙切齿。如果带宝剑去见君主,那可是杀头的罪过,可是如果不去就是违抗圣旨,也一样会被抓起来。虞叔知道,这是虞公要开始对付自己了。
虞叔眼看进退两难,生气地骂道:“我没有犯任何罪过,就因为拿着这块宝玉就成了我最大的罪过。我哥哥如此贪心不足,就算我把宝玉献上去,恐怕日后还会有无穷无尽的索取,我不能再这样下去了。”虞叔打定了主意,他秘密给其他大臣们送信,鼓动他们造反。平日里被虞公巧取豪夺、横征暴敛的文武大臣们纷纷响应,聚兵点将直奔王宫而来。虞公很快就丢盔弃甲,被赶下了王位。
后来人们将虞叔反抗虞公暴政的那句话,总结出了“匹夫无罪,怀璧其罪”。意思就是我没有罪,但是因为我拥有这块宝玉,就成了我的罪过。后来也被用于指一个人很有才能,招到别人的嫉妒而遭受到了排挤和迫害。一个国家靠自己不断努力,发展得越来越好,但是却遭到其他国家的指责和围攻,这也叫做“匹夫无罪,怀璧其罪”。
【怀璧其罪-怀璧其罪上一句是什么意思】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