怀璧其罪什么意思;怀璧其罪什么意思啊

更新:08-19 现代故事 我要投稿 纠错 投诉

匹夫无罪、怀璧其罪

昨日,拜读了一位网名叫“时代新视点”,发表的文章《宽容,绝不纵容》。如实观照,颇为同情。

文章提到:有一个《*****大妈》,在“时代新视点”毫无防备状态下,“某大妈”以相互“关注”为由,在“私信”中出言不逊,再把聊天记录截图,作“断章取义”处理,紧接着发文进行诽谤。

与“时代新视点”有相同遭遇的还有一位隋姓,也是被“某大妈”无缘无故地恶意诽谤,其套路是如出一辙。

究其原因,就是“某大妈”对正能量的知名作家、诗人不待见,也不允许别人对有才华、有正义感的学者、文人尊敬。天生怀有嫉贤妒能的扭曲心理。

对于一个有才华的人来说,才华就是璧;而对于嫉贤妒能的人来说,才华就是原罪,是怀璧其罪!

因此,往往那些嫉贤妒能者,在“嫉妒恨”扭曲心理的驱使下,会肆无忌惮地排挤,攻击有才华的人。

有道是:木秀于林、风必摧之。

这就不禁让人联想起《匹夫无罪,怀璧其罪》的典故来。

左传•桓公十年》记载,初,虞叔有玉,虞公求旃。弗献。既而悔之,曰:“周谚有之:匹夫无罪,怀璧其罪。吾焉用此,其以贾害也?”乃献之。又求其宝剑。叔曰:“是无厌也。无厌,将及我。”遂伐虞公。故虞公出奔共池。原指财宝能致祸。后亦比喻才能,有理想而受害。

我们可以读到一些感悟:不要贪图宝物,就可以免除祸端。

但是,绝对不能效法虞叔,毫无原则底线地把自己心爱的宝物,送给贪得无厌的人。如果不知满足的人,无休无止地索取,也必然会招来祸患。

这句话后来被引申为“怀才其罪”,甚至是“怀色其罪”等。

因为财宝、才华、美貌原本都没有罪过。就是那些心术不正的人,总是想要摧毁或者掠夺。

所以说,如果怀璧、怀才、怀色者,应该像虞叔那样把那些觊觎自己的虞公打跑,以绝后患。

拜读完“时代新视点”文章之后,对于《宽容,绝不纵容》文章的结尾,表示强烈支持,并产生强烈的共鸣:

“这个某某大妈”可能不是一个人,而是一个团伙,有待司法定夺。网络并非法外之地。法网恢恢,疏而不漏。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多行不义必自毙!

还文化舞台一个清净之地!

怀璧其罪:汉初三将的覆灭,军事能力突出本身就是原罪?

提到怀璧其罪,最初的含义是身有钱财会给自己带来灾祸,后来又引申为有才能的人会招人妒忌和迫害。这样我们就可以理解为什么“汉初三将”都被刘邦干掉了,他们非凡的军事能力是刘邦所忌惮的,因此他们只有死路一条。今天我来具体说说他们是如何走向不归之路的,及他们到底有没有机会破局。

首先说韩信。韩信被萧何评价为“国士无双”,想得天下必须重用的人,后世人更是把韩信称为兵仙。很多人认为韩信在攻下齐地以后,要挟刘邦封自己为齐王,从那个时候开始,刘邦开始对韩信产生了隔膜,实际上韩信算是刘邦自己一手扶持起来的诸侯,按道理讲应该对自己言听计从才对。

但是韩信的翅膀硬了,就有点自己的算计了,刘邦对于韩信是即用且防,他安排张耳做韩信的帮手,安排曹参做韩信的部下,都有控制韩信的考虑。刘邦在荥阳被项羽击败,手下没有一兵一卒,和夏侯婴来到韩信的驻地,并没有立刻见韩信,而是先安顿下来,并休息了一个晚上,在第二天才直入韩信的中军。

六月,汉王出成皋,东渡河,独与滕公俱,从张耳军修武。至,宿传舍。晨自称汉使,驰入赵壁。张耳、韩信未起,即其卧内上夺其印符,以麾召诸将,易置之。信、耳起,乃知汉王来,大惊。——《史记·淮阴侯列传》

刘邦是谨慎的,他先安排夏侯婴和韩信手下的曹参等人取得联系,然后才直接进入中军夺取了兵权。这肯定得益于他在韩信军中安插了自己的耳目,别说是兵权,如果韩信作乱,恐怕脑袋都要搬家!但到了楚汉的关键时刻,韩信手下的兵力已经可以左右战局了,从某种程度上来说刘邦已经很难控制韩信了,这个时候一个人敏锐的看到了这个问题,这个人就是辩士蒯通。他对韩信说:“如今天下大势都在于,您如果帮助汉王刘邦,则楚灭汉兴;你如果帮助项羽,则汉灭楚兴;如果你不帮助他们任何一个人,则可坐观成败,最差也是鼎足而立三分天下!”

武涉已去,齐人蒯通知天下权在韩信,欲为奇策而感动之……盖闻“天与弗取,反受其咎;时至不行,反受其殃。原足下孰虑之。”——《史记·淮阴侯列传》

韩信听了蒯通的话,良久没有说话,你说他没有想法,那是不可能的,他当然知道此刻自己的地位和作用。但最后他选择了帮助刘邦,因为刘邦保证了他的爵位和封地,这些都是实实在在的东西。因为项羽当初就没有给过自己机会,况且自己杀死了项羽的亲戚龙且,以项羽的脾气,这个仇他不可能不报。因此,韩信首先就选择了放弃投奔项羽,那为什么不自立为王而三分天下呢?

韩信犹豫不忍倍汉,又自以为功多,汉终不夺我齐,遂谢蒯通。——《史记·淮阴侯列传》

韩信自己说是因为刘邦待自己不薄,自己不想做个忘恩负义之人。实际上是没有把握,他至今还记得自己在睡梦中刘邦就进入了中军并接管了权力。但这次却是韩信唯一的机会,项羽被消灭后,韩信先是从齐王被改封为楚王,而后有被扣上了谋反的罪名,被直接贬为淮阴侯。

当韩信没有了兵将,成为在刘邦眼皮底下生存的人时,他就好比笼中鸟,没有了自由驰骋的空间,死只是个时机的问题。刘邦已经年近古稀,而韩信正值壮年,你说这样的人留下来,对于吕雉和刘盈来说只能是威胁而绝不是助力。于是由吕雉出手,联合萧何诛杀了韩信,说他和陈豨串谋作乱,不过是借口,军事能力太强又不是社稷之臣才是真正的原因。

接下来说说彭越。这位老兄强盗出身,凭借自己的武力成为一方诸侯,被封在梁地做了梁王,本来日子混得不错。但陈豨造反,刘邦亲自征伐,并向他调动相助,彭越说自己有病,只派了手下的带了几千人马去凑数。

实际上刘邦的使者来之前,陈豨的使者已经来过,陈豨对彭越说:“你如果帮助我,事成后我们共分天下,如果不帮我,那就请你两不相帮!”彭越不想损耗自己的兵力,因此对刘邦的要求敷衍了事,这触怒了刘邦,刘邦派使者斥责,让他进京说清楚。彭越知道刘邦的手段,因此陷入了恐惧之中,这时候他手下的将领就算他造反,彭越没有听从,但是也没进京。刘邦等不及了,派人到梁地抓捕了彭越,而后把他贬为庶人发配到蜀地去。

逢吕后从长安来,欲之雒阳,道见彭王。彭王为吕后泣涕,自言无罪,原处故昌邑。吕后许诺,与俱东至雒阳。——《史记·魏豹彭越列传》

彭越不想去蜀地受罪,因此走的很慢,被从京城出发的吕后碰到了。他想吕后说:“我什么都不要了,只是不想去蜀地,请你和陛下说说让我回封地去做个富翁吧!”吕后表面上答应了下来,可背后却直接给刘邦上书说:“彭越是豪杰,放虎归山终究是个隐患,还不如杀了他,以防万一!”

於是吕后乃令其舍人彭越复谋反。廷尉王恬开奏请族之。上乃可,遂夷越宗族,国除。——《史记·魏豹彭越列传》

随后安排彭越身边的舍人告发彭越谋反,由廷尉把案子坐实,这下就不是贬为庶人的问题了,彭越自己被剁成肉馅,族人也被诛杀封国被废黜,你说韩信学彭越放弃一切做个富翁,抱歉,没有那个机会!

最后说说英布。他最后造反了,因为他不想和韩信、彭越一样束手待毙,放弃了兵权就是放弃了生命。天下间能够和自己对抗的人不多,韩信、彭越已经死了,朝堂上只有高祖刘邦可以和自己对抗。

但刘邦老了,如果让周勃、樊哙来,都是自己的手下败将而已,这个天下我英布也可以坐一坐。但是英布打错了算盘,刘邦亲征英布,让英布节节败退,最后还被自己的岳父吴王所出卖,拿他的人头去向刘邦请功,保住了自己吴王的位置。

汉初三将里,只有英布真正作乱了,韩信和彭越大概率都是被诬陷,英布的叛乱还是被逼迫所致。他们到底遭遇说明,在那个时代,你有非凡的军事能力,这对于帝王来讲,本身就是一种原罪!

一个人的历史,一家之言。

【怀璧其罪什么意思;怀璧其罪什么意思啊】相关文章:

1.动物故事精选:寓教于乐的儿童故事宝库

2.《寓教于乐:精选动物故事助力儿童成长》

3.探索动物旅行的奇幻冒险:专为儿童打造的童话故事

4.《趣味动物刷牙小故事》

5.探索坚韧之旅:小蜗牛的勇敢冒险

6.传统风味烤小猪,美食探索之旅

7.探索奇幻故事:大熊的精彩篇章

8.狮子与猫咪的奇妙邂逅:一场跨界的友谊故事

9.揭秘情感的力量:如何影响我们的生活与决策

10.跨越两岸:探索彼此的独特世界

上一篇:怀璧其罪-怀璧其罪上一句是什么意思 下一篇:怂—怂恿怎么读什么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