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流勇退才是最高的智慧却又最难做到
在中国古代众多杰出人物中,我最为欣赏的就是范蠡。他不仅在从政、经商、情感三个方面都表现出高超的智慧和才华,更难能可贵的是,他在任何一个领域都知道何时收手,做到适可而止。
在从政方面,范蠡官至位极人臣,但他并没有沉迷于权力和地位,反而在功成名就之后选择了激流勇退;在经商方面,范蠡凭借自己的智慧和勤劳,成为了富甲天下的大商人,然而他并没有因此而贪婪,反而散尽财产;在情感方面,范蠡赢得了天下第一美女西施的芳心,然而他并没有纵情声色,反而保持着平淡的生活。
范蠡对于名利、财富、美色的淡然和超脱,正是他能够在各个领域都能成为高人的关键所在。他以出世的心态入世,执着于事业而不留恋功名;他看透世事,还能落实到行动上,这种境界试问天下有几人能做到?
当一个人功成名就之时,他的贪欲往往也达到了巅峰。常人以为达到最初设定的目标就会有满足感,就会去享受生活。然而这却不是真实的人生。人们的贪欲总是随着名利的增加而不断增长,仿佛一个无底洞,难以填满。欲望只能通过更大的欲望来满足,一旦踏上这条路,就仿佛陷入了一个无尽的循环,无法自拔。
如果拿破仑没有进攻俄国,而是选择以控制中西欧为限,或许他能够避免最终的败亡,法国也更有可能成为一个生命力更加强大的大国。然而,对于拿破仑来说,依靠征服获得成功的他,不断发动似乎已成为他的宿命,直到他和法国最终被所击败。
大秦帝国历经五百年无数代国君的奋发有为和不懈努力,最终一统天下,然而仅仅存在了15年便告毁灭。如果秦始皇在统一后能够注意缓和内部矛盾,适当照顾各阶层利益,政策不那么激进,统治不那么严苛,或许秦朝会成为中国历史上最伟大的朝代。然而,历史无法重来,专制制度不会自行放弃权力,只会朝着越来越集权、越来越严酷的方向发展,最终造成无法挽回的局面。专制制度的唯一结局就是崩溃。
在投资界极具传奇色彩的利弗莫尔的故事也是如此,他在投资领域获得了巨大的成功,但最终却因破产和自杀结束了自己的生命。如果他在获得巨额财富之后及时退出市场,他也许会成为一代投资大师。然而,他的投资方式却像赌徒一样,最终的结局自然也是倾家荡产。
物极必反,繁荣至极必走向衰落,这是万事万物永恒的规律。任何个人也不可能永久辉煌,从胜利到胜利、从成功到成功,只是一种贪婪的幻想。
然而,人们总是不愿意承认现实,总想超越自然法则的限制,总是以为自己是超人,无所不能。这就埋下了惨败的种子。
激流勇退、懂得适时收手,知足不辱,想到和做到都极难。并非仅仅有超人的智慧就能做到知行合一,功成身退从来不是那么简单。即使你明白这个道理,到了特定的场合,你也绝难做到。
人是社会动物,总是难免受到环境和大气候的深度影响和控制。当人们都趋之若鹜地奔向一个方向,几人能置身事外,冷眼旁观?时代潮流、价值观的划一性,往往悲剧性地把我们引入歧途,导致不可避免的失败。
追逐潮流、紧跟形势、往人多的地方去,皆是人性使然。人都是害怕失败的,更害怕落单的孤独。没有人敢于独立思考,因为他们害怕成为众人眼中的异类。这种脱离人群的孤独感是令人恐惧的,非内心强大之辈无以排除。
既有的成就带来盲目自信、利益的巨大诱惑导致无视风险,人的贪欲总是推着人不断朝前走,甚至连停下来休息一下都觉得是奢侈。
谁都不愿意比别人差,都希望比朋友更强。人与人之间的攀比心理更是令人在追求功利的路上狂奔,越陷越深、难以自拔。
激流勇退何其之难,非平庸之辈能够做到。最高层次的就是类似范蠡一类的高人,视地位、财富等为身外之物,得之即弃。显然,这需要极高的修为和境界,普通人难以企及。
对于普通人来说,要想适时收手、保住已有的成果是非常困难的。
急流勇退——中国古代实现功成身退得以善终的十大名臣
鸟尽弓藏兔死狗烹是中国古代封建王朝的一大特点,但是人贵有自知之明,有一些高人就依靠自己的远见卓识实现了急流勇退,避危于无形。
一、孙武:孙武作为中国古代兵法著作的开山鼻祖,不仅凭借自己卓越的军事才能帮助吴国攻灭了楚国,更是精准的通过田亩大小及税收比例,精准预测了晋国六卿的灭亡顺序。
更为可贵的是孙武早已看透了的本质,在攻灭楚国以后迅速劝伍子胥和自己一起退隐江湖,实现急流勇退,但是伍子胥自认为功劳巨大不会被卸磨杀驴。
最终伍子胥被吴王夫差赐死,孙武堪称实现急流勇退的第一人。
二、范蠡:范蠡和文种共同辅佐越王勾践失而复得越国,并且反杀吴国,功成名就的范蠡想到不远的孙武和伍子胥的案例,力劝文种和自己一同退隐,但是文种和伍子胥有同样的想法。
最终文种被赐剑自裁,范蠡则带着西施来到山东后又辗转到商丘做了富家翁,成为商界的鼻祖。
三、范雎:作为远交近攻高端战略的提出者,范雎辅佐秦昭襄王完全打开了攻伐六国的局面,封为应侯,但是随着斗争中打败白起,军事上多次失误,推荐的恩人河东太守王稽、茅厕郑安平投降,处境非常危险。
范雎面对同样凭借口舌之利的名士蔡泽,经过辩论之后,毅然选择了退位让贤,将秦相的位置拱手让给蔡泽,自己实现了急流勇退享清福。
四、王翦:王翦堪称是秦国继白起以后的又一战神级人物,虽然战功卓著,但是在灭楚之战中要美女、要钱、要地、要房子,成功打消了秦始皇的猜疑,灭楚之后的王翦,再也没有出现在史上。
这说明低调的王翦已经急流勇退享清福了,就此平安落地。
五、张良:张良作为汉初三杰的天花板级存在,一生低调行事,面对刘邦让自己自择齐地三万户的封赏,毅然退却选择了留地九千户封赏,更是在天下已定的时候不理朝政,修道辟谷。
同时三番五次说自己身体不好,不愿继续出征参与平叛陷入漩涡,最终在汉初功臣集团中得以善终。
六、李靖:李靖在大唐建立、剿灭突厥以及开通西域的过程中居功至伟,但是为了自保,把自己的兵法写书传之后世,又把上树的看家本领毫无遮拦的教给了侯君集和李绩。
更为精妙的是李靖和李绩师徒故意闹翻关系,互相攻讦,李靖还和侯君集互相指责对方谋反,武将集团如此不和,令李世民非常放心,李靖也成功活到了七十多岁,安度晚年。
七、郭子仪:郭子仪作为平定安史之乱的肱股之臣,充分认识到了大唐内部的腐朽,功成名就以后面对赏赐主动要了六名绝世美女,日夜享乐不理军务,面对儿子质疑,郭子仪吐漏心声不是自己为老不尊,只是为了保全子孙。
后来更是敞开郡王府,任何人可以自由出入,最终确保了家族的平安。
八、汤和:明朝初期能够活下来的功臣绝对是老狐狸中的老狐狸,而汤和就是这样的一个,对朱元璋的绝对忠诚得以让自己存活。
有一次李善长问汤和借五百士兵干活扩大宅基地盖房子,汤和满口答应,转身就去向朱元璋汇报,可见觉悟之高。
九、姚广孝:姚广孝作为缁衣宰相,凭借出色的权谋帮助朱棣夺取了天下,而就在朱棣回馈姚广孝宅邸、美女、金银以及俗家地位的时候,姚广孝全都推脱了,毅然在每天下朝以后回到寺庙,穿上僧衣,吃斋念佛。
如此这般终于打消了朱棣的顾虑,姚广孝也得以活到七十多岁,善终。
十、曾国藩:作为晚清清妖忠实走狗的曾国藩,在平定太平天国之乱中,对汉族同胞毫不手软,之多江湖人称外号曾剃头,更是在攻破天京之后大肆抢掠。
然而功成名就以后的曾国藩马上向清妖主子弯下了脊梁,主动解散湘军,换取自己的平安,满清主子看到如此温柔的阿黄,放下戒备和杀心,曾国藩得以善终。
三大原因!岸田文雄“急流勇退”
视频加载中...
日本自民党总裁管理委员会上周发布公告,9名候选人报名参加本届自民党总裁,为历届参选人数最多。而现任日本首相、自民党总裁岸田文雄已于上月宣布放弃参选,意味着此次结束后他将不再担任首相,新总裁将接任首相。岸田选择“急流勇退”,缘自内阁支持率持续下跌的压力?还是为了自民党“黑金”丑闻承担责任?背后是否另有苦衷?上海外国语大学韩合作研究中心执行、教授廉德瑰,复旦大学日本研究中心副教授王广涛,东方卫视记者宋看看在做客《环球交叉点》节目时,与主持人袁鸣进行了探讨。
宋看看:他做的很多事情都不得民心,最主要一件事情就是,现在大家生活已经很不好的情况下,还要防卫增税,这种事情就很不得人心,这是让他在民众当中不得人心的最主要的一个原因。
王广涛:确实在执政期间,岸田文雄出现了“黑金”丑闻,支持率不高,而且处理得不好,这是最重要的一点。第二,自民党内对他有强烈的不满。接下来马上就有可能众议院大选了。如果自民党现在的颓势,包括内阁支持率长期维持在20%支持率的背景下,极有可能不利于接下来的众议院,以及即将到期的参议院。所以说这三个因素加在一起,迫使岸田文雄知难而退。
廉德瑰:一切“黑金”都起源于派阀,因为这个原因,岸田内阁的支持率开始下降。大家都要痛恨派阀了,如果他想继续再做,他本来想继续再做下去的,他就得向国民有个交代。自己的派阀解散了,导致了党内的主要派阀都解散了,就是要向国民显示一下,我现在要处理这个事情了,派阀一解散,实际上也伤及了他自己,麻生和岸田之间的关系,就已经出现裂痕了。最后他宣布不参加下次的原因,就是因为麻生不支持他了。
编辑: 王麟
责编: 左禾欢
【急流勇退—急流勇退还是激流勇退】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