悻悻然的意思、竹节人悻悻然的意思

更新:08-22 现代故事 我要投稿 纠错 投诉

谈谈郭德纲常说的洗澡文化

郭德纲相声中常说的老北京人于老爷子洗澡,那叫“堂腻子”,是一种文化。其实这种文化在我们老家也有,所以听起来特别亲切。

我的家乡是在皖北的一座城市。我想,洗澡文化可能是多数北方城市的特色,但细微之处又有差异。下面我来聊聊我们那边的洗澡文化。

首先,我们那的人不像于老爷子那么地豪放,去清华池洗澡,在湖广会馆门口就脱了。哈哈,好了,这句是玩笑,下面言归正传。

第一要说的是泡澡。这个应该差异不大,在我们那,越是年纪大的人越喜欢泡澡,年青人就差点意思。一般典型的浴池会有三个池子,大池子水温偏高一点,大部分人可以承受。对的,你没有看错,温度最低的水也是有点烫的,我们那就是那样。中池子水温就更高了,一般在池子里的都是四十岁朝上的人,他们最得意这个温度。最小的池子温度最高,我有时候都怀疑那水是不是快沸腾了。这种池子一般很少下人,偶尔会有一两个六十朝上的老头泡个半个钟头,起来后全身通红,像烫熟的大虾一样。估计这就是像于老爷子那样的“堂腻子”。

我小的时候就很费解,难道他们都不怕烫吗?长大后发现也并非全是如此。除了个别人确实喜欢这个温度,还有一些人是为了面子,他们自己下了温度高的池子,就会高声喊道,某某,到这里来啊,那大池子不过瘾啊,这温度才舒服!被点名的那位就会脸色微微一变,神情变得不自然起来。这时那边又要阴阳怪气地问了,您不是怕烫吧,这才多少水温,我还嫌不够劲哪!都这么说了,大池子的这位再不过去,面子上就有点挂不住了,只好脸色又变了变,悻悻然去了。

这就是“泡友圈”的相爱相杀啊!

第二,就要说是搓澡。我们那其实笼统的叫搓背的,我想可能刚开始的时候提供的服务有限,只有搓背,后来叫习惯了。搓背工大多数穿一条前面有口袋的内裤,方便收钱,当然也有光着的。说是搓背,其实哪里都搓,最后还会给你捶捶背,服务很是周到。我记得这是有一整套程序的,有那种特制的木头的长椅,先是坐着,给你搓头,脖子,手臂。然后平躺着,搓正面的部分,然后再左右两个侧身,把侧面搓搓,最后就是趴在那里搓背了,搓完之后,给你背上盖上毛巾,然后一桶水浇过来,冲掉身上的泥灰,再给你拍拍背,整个流程就结束了。

他们同时也讲究与时俱进,我记得后来还包撒浴盐,洗头,抹肥皂,甚至刮胡子,当然这对于我来说也都是十几年前的事了,也不知道如今他们又进步到何种程度了。

洗完之后,搓背工还提供捶背,按摩,按头,掏耳朵,捏脚等一系列服务,总之服务项目非常之丰富。

但这些我却不能细讲了,主要是我这个人很接受不了这种服务,除了搓背我什么都没做过,所以也没得讲。我小的时候,搓完背也没人问我要不要按摩捏脚,等大了一点,这些工人就会问,老板要不要按摩捏脚啊,我总是觉得我小小年纪有什么资格享受这些呢,这样好像地主老财或者资本家,站在了劳苦大众的对立面。不开玩笑,我这人的想法有时候很奇怪,这个时候觉悟就是这么高。

但是除了我这种奇葩外,他们倒都是其乐融融的,气氛融洽得很,我真是觉得我们那的人挺懂的享受的。

第三个要说的终于牵扯到一点文化的意思了。为什么洗澡能一天呢?一般是这样的,洗完澡搓澡背,回到位子上,要让服务人员泡壶茶,切个大青萝卜,来包花生,然后开始叫按摩,按头,捏脚等各种服务。这时候多半享受着就睡着了。醒来后,茶也不烫了,喝点茶,吃点萝卜,吃点花生,开始聊天模式。聊点什么呢,当然聊什么的都有,但是最神奇的事是了聊国家大事的最多。端着茶,抽着烟的小老头高谈阔论,谈笑风生,周围一圈听客时而会打断答个茬,有激烈地讨论,有哄然大笑,一切乱糟糟的,但又那么的亲切,有时候我还很怀念这种氛围。

其实这和相声是不是有点相似,怪不得老郭说相声从来不是庙堂文化,它发源于民间。

聊了一会天,倘若饿了,还能叫外面合作的饭店送份饺子,来碗面,吃完了睡会接着聊,或者再去泡个澡。

基本上,这就是“堂腻子”的一天了。

如今我在南方呆的久了,好多生活习惯都跟南方人一样,基本上都在家里洗澡了。而且老家那边也是日新月异,很多都是现在流行的这种吃喝玩乐一体的大浴场了,当然,那种老澡堂子也还是有的,有些东西是现代化替代不了的,我至今也怀念在烟雾缭绕中倾听那些国家大事的时光,也许这就是文化吧。

【清风典历】未观世变悻悻然

【译文】

魏其侯窦婴,是孝文帝窦皇后堂兄的儿子。他的父辈以上世世代代是观津(今河北武邑县东南)人。窦婴喜欢结交宾客。孝文帝时,窦婴任吴国国相,后来因为有病免职。景帝刚即位,窦婴又被任命为詹事(掌管皇后、太子家中之事的官)。

梁孝王是景帝的弟弟,母亲窦太后很疼爱他。有一次梁孝王入朝,和景帝一起以兄弟的身份举行家宴。当时景帝还没有立太子,当喝酒喝得非常痛快时,景帝顺口说:“我死了之后就把帝位传给梁王。”窦太后听了心里很高兴。这时窦婴端起一杯酒献给景帝,说:“天下是高祖打下的天下,帝位应该父子相传,这是汉朝立下的制度,皇上凭什么擅自传给梁王!”窦太后因此憎恨窦婴。窦婴也嫌詹事的官太小,就借口生病辞职。窦太后于是注销了窦婴进出宫门的名籍,每逢节日也不让他再进宫朝见皇帝。

孝景帝三年,吴楚等七国反叛……景帝任命窦婴为大,赏赐黄金千斤。这时袁盎、栾布等名将贤士都退职闲居在家里,窦婴就向景帝推荐起用了他们。窦婴回来后把景帝赏赐的黄金全摆在走廊的穿堂里,让自己手下的军官们根据需要随便拿用。他自己一点儿也不往家里拿。后来窦婴驻守荥阳,监督齐国和赵国两路兵马。七国叛军被打败后,景帝赐封窦婴为魏其侯。……每当朝廷讨论军政大事,周亚夫和窦婴的地位最高,其他列侯谁也不敢跟他们分庭抗礼。

……

桃侯刘舍被免相,窦太后多次推荐魏其侯为丞相。孝景帝说:“太后难道认为我是吝啬而不让魏其侯当丞相吗?魏其侯这个人骄傲自满,自我欣赏,做事草率轻浮,很难让他做丞相,担当国家重任。”于是没有任用窦婴,而任用了建陵侯卫绾。

……

(武帝时,为救灌夫,魏其侯说景帝曾留遗诏,写道“有什么不利的事情,可以直接向皇上启奏”,可武帝没有找到遗诏的存根,这就犯了伪造诏书的罪,按律当斩首示众)后来窦婴听说武帝没有杀自己的意思,又开始吃饭,请医生给自己治病了。不久果然传出消息说朝廷议定不杀窦婴,可是又有一些恶毒的流言蜚语传到武帝那里,于是在这一年的十二月三十日,窦婴在渭城大街上被斩首示众。

小识

权高位重的窦婴,竟然不得善终,落了个斩首示众的下场,令人唏嘘。

窦婴是个直肠子,想一出是一出,不会弯弯绕。照老百姓的说法就是“一根筋”。因为平定吴楚七国之乱有功,他被封为魏其侯,窦太后力命窦婴为丞相,景帝说:“魏其者,沾沾自喜耳,多易。难以为相持重。”看来景帝还是挺了解这位舅舅的。

灌夫喝酒时与别人斗殴,被判刑入狱,别的大臣避之唯恐不及,只有窦婴拼了命去救这位落难的朋友,还弄出个“乔诏”的风波。说穿了,这不过是窦婴和田蚡两位皇亲为争夺权势的一场内斗,窦婴是失败一方而已。乔诏是真是假,成了桩疑案,窦婴却为此丧了身家性命。司马迁感慨:“然魏其诚不知时变,灌夫无术而不逊,两人相翼,乃成祸乱。呜呼哀哉!迁怒及人,命亦不延。”曹操倒是另有别论,“赵奢、窦婴之为将也,受赐千金,一朝散之,故能济成大功,永世流声,吾读其文,未尝不慕其为人也。”

窦婴的不幸告诉我们,一个不知时变的人再加上一个无术而不逊的朋友,会酿成祸乱。而这祸乱,可能导致“命亦不延”!(玄承东)

木鳖子

木鳖子:呈扁平圆板状,中间稍隆起或微凹陷,直径2~4cm,厚约0.5cm。表面灰棕色至黑褐色,有特殊的油腻气,味苦。散结消肿,攻毒疗疮。用于疮疡肿毒,乳痈,瘰疠,痔漏,干癣,秃疮。主产于广西、四川、湖北等地。

“城隍山上看火烧”是杭州人经常挂嘴边的话,你是否知道话中含义

大家好!我是@血月江南,继续为你说古导景

“朝见吴山横,暮见吴山纵,吴山故多态,转侧为君容。”这是北宋大文豪苏东坡眼中的吴山。吴山,杭城百姓俗称“城隍山”,虽然不高,只有九十多米。但树木葱郁,自然风景特别优美。山上不仅古树名木、奇岩怪石多;名人古迹、古人遗址也多。尤其是茗香楼周围的几棵大樟树远近闻名,这些大樟树一般都有七、八百年的树龄,需要三、四个成年人才能合抱。站在大樟树下,它所拥有的茂盛枝叶,会像把巨伞似的为人无私地遮挡着灼热的太阳。大樟树散发出特有的清香,会不断地沁入人们的心扉,使人心旷神怡。

因书中的故事情节,需要用到吴山的环境,所以重登吴山,游览吴山天风的万般美姿。“上山台阶两旁都是些灰瓦泥墙加上木结构的简陋房子,由于地处城隍山脚下,常年遭受潮湿空气的侵蚀,支撑房屋的木柱子都已发霉腐烂。石墙上面长满绿油油的叶藤,石墙下面的青石头上,因为流水湿润到处是一片片绿茸茸的青苔。不远处台阶之上,还有一座叫‘环翠楼’古色古香的四角亭,挡在上山台阶的路上,走累的人可以在此休息、聊天。”这是书中对上山千年古道环翠楼的描写。

这次自己上山走的还是环翠楼上山古道,古道还是古道,房屋依然还在,并且已通过整修,只是少了往日的人气。因整修时这里的一百多户人家都搬走,只留下一些锁着锈迹斑斑门锁的空屋闲院。大约爬了二百多级台阶,来到城隍山的半山腰。这里树木葱郁,绿成一片,已没了人们生活的嘈杂与喧嚣,连空气都是清新、宁静的。只有树上鸟儿发出叽叽喳喳的叫声,特别是被人关在笼中,挂在树上的画眉、鹦鹉,纷纷争鸣斗艳,一展自己美妙的歌喉,希望技压群芳。这里是人们晨练、散步,喝茶、遛鸟的休闲场所;也是学武之人舞剑弄棍,耍拳施掌,鸳鸯飞腿的学武之地。

东岳庙旁就是“城隍山上看火烧”的瞭望塔,这座初建于1907年的火警瞭望塔,也叫望火楼。因为当时城隍山上能看到整个杭城的各个角落,哪里有火警,站在塔上一目了然。钟声响起,救火兵出发,赶赴火灾现场。这座火警瞭望塔曾经为杭城百姓的安居乐业,立下过汗马功劳。“城隍山上看火烧”这句经常挂在杭州人嘴边的话,就是嘲讽人们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心态。看到人家出了事或者吵架,不但不上前阻止劝说,反而在一旁幸灾乐祸,嘴中还念念有词,闲言闲语不停。这就是杭州人说这句话其中的含义与寓意。

再往前走就是“有美堂”遗址,“有美堂”就在药王庙的北侧,是北宋杭州知州梅挚于1057年所建,有诗为证“地有湖山美,东南第一洲”。后又有北宋大文豪欧阳修写《有美堂记》,蔡襄书碑,于是“有美堂”名声在外,广为人知。到了南宋“有美堂”毁坏,只留于世人一碑一遗址。遗址旁是药王庙和茗香楼,六、七十年代这里是杭州人喝茶、听小锣书的休闲之地。2002年茗香楼旁边的建筑重修,建大殿,供“药王菩萨”,改回“药王庙”。这座始建于北宋汴京,后迁移城隍山的药王庙。最初里面供奉的不是菩萨,而是草民皮货场看守人张森,明清时期逐渐演变成如今的药王庙。

“茗品湖江同在望,香飘今古乐登楼”,茗香楼始建于北宋年间,一楼外有回廊,可以喝茶聊天,二楼是楼阁,有挑出的平台,可以眺望湖山秀丽景色。现在这座三层仿古茶楼,已大门紧闭,人去楼空。但是门前的几棵大樟树依旧还在,并且随着岁月的流逝,越长越大,愈发繁枝叶茂。茗香楼后面的花园,过去是养鸟人溜鸟、赏鸟、斗鸟的世外桃源,“人养鸟儿,鸟养人”的养鸟人在这聚集,树上挂满各式各样的鸟笼。五颜六色、形态各异的笼中鸟,放声歌唱,悦耳动听的美妙之声响彻整个小树林。现在由于生活节奏的加快,生存压力的增大,来这里的养鸟人越来越少,已没了往日那种热闹的场面与气氛。

城隍阁是城隍山上主要的观景点,这座高达四十一米,连地下共七层的仿古楼阁。似仙山琼阁耸立于吴山之巅,斗拱飞檐,富丽堂皇,融合了元、明殿宇建筑的风格与特点。登高远望,可览尽杭城的江、山、湖、城之美景。与黄鹤楼、滕王阁、岳阳楼齐名,堪称江南四大名楼。以前城隍阁这一块是没有围栏,也不收门票的,后来投入资金改造之后,设了围栏就收费了。城隍阁的左边是城隍庙,右边是“吴山天风”的碑亭,城隍阁圆洞门上方二楼的“城隍阁”三字的牌匾,是由知名书法家沈鹏书写。

进去一楼是以宋韵杭俗为主题的展示厅,集中展示了南宋时期杭城百姓的历史文化与民俗风情。第一幅是“斗茶图”,所谓的斗茶相当于现在的茶艺,将加工好的茶末分两次注入沸水,看看茶花的色泽与分布是否均匀,茶盏内沿与茶花的衔接处是否有水痕,作为获胜的标准。第二幅是“货郎出街”,当时货郎拉出装满小商品的独轮车,告别妻子儿女,上街叫卖,养家糊口的情景。第三幅是“南宋大傩图”,大傩图展示的是古时迎神赛会、驱邪避魔时,驱邪法师手执法器,与身旁的众多男童傩傩共舞的情景。

展厅后面就是城隍阁最为重要的,大型立体硬木彩塑微模型《南宋杭城风情图》,采用江南特有的木雕和彩塑工艺,以杭州历史上最辉煌的南宋为时代背景,展示了当时京城皇城宫阙、官署民舍、街巷河桥、店铺瓦子、庙塔园墅等18个场景,包括了社会各阶层的日常生活和文化活动的动态。场景里面有3500多个古时装束的人物,1000多座南宋时期的房屋建筑。展厅最后是“西湖龙舟竞标赛”,展现当时龙舟比赛的情景,西湖中现有一艘龙舟游船就以此为原型仿制而成的。

走上二楼是杭州名人故事、中国历史文化名楼、城隍祈福为主题的展厅。其中一幅高达10米、宽8米,从一楼直顶到二楼的巨型青石线刻图组画,最引人注目。画中具体描绘有“伍相驾涛”、“钱王射潮”、“造塔保俶”、“济公背妇”、“断桥相会”、“立桥望仙”、“西泠定情”、“虎跑涌泉”、梁祝共读”、“夜救裴生”10个与杭州有关的神话传说与民间故事。这些石刻画给城隍阁平添了许多文化色彩及梦境般的情趣。展厅最大亮点就是通过声光高科技制成,城隍祈福与游人互动区,游人只要站在一定的位置,彩光就会照到游人身上,像似佛光普照祈福予你。

三楼是城隍阁茶楼及西湖观景露台,其实真正最佳的观景地是在四楼。可惜天上正下着毛毛细雨,远处近处一片烟雨蒙蒙,站在城隍阁四楼望去,远处本应是风景秀丽的西湖,变得灰蒙蒙一片,依稀能够看到的是雷峰塔、湖中三岛,以及只有一个灰点的保俶塔。自己想登高望远,一览杭城江、山、湖、城之美景愿望成了泡影,只得悻悻然下了城隍阁。转而走进了城隍庙,最早的城隍庙是在凤凰山,南宋绍兴九年(公元1139年)迁来吴山,成了吴山城隍庙。明朝永乐年间开始祭祀“冷面寒铁”周新,周新为官清廉,铁面无私,死后受百姓爱戴,为他建庙塑像。

出了城隍阁就是十二生肖石,十二生肖石在城隍阁下距离一百米的地方。十二生肖石原名“巫山十二峰”,因露出地面的石芽酷似“鼠、牛、虎、兔、龙、蛇、马、羊、猴、鸡、狗、猪”十二生肖,故被杭城百姓称为“十二生肖石”。撑着雨伞,站在雨中我开始寻找自己的属辰,看了半天鼠、牛、虎一个都没认出来。听有人说得很形象,不知道他们是怎么认出来的。继续前行,大约走了二十几分,自己终于站在江湖汇观亭上。江湖汇观亭在吴山的紫阳山顶,是一座八角攒尖顶重檐十六柱二层楼阁式亭子,亭中有回旋式阶梯登临远眺。在江湖汇观亭上看到的城隍阁是最清楚,远望西湖也是一览无余,雷峰塔、保俶塔也能看到。

下了江湖汇观亭,我又往回走,去看看杭州人传得很神奇的“泼水观音”。靠近紫阳山东麓古白鹿泉的石壁上,有个线刻观音立像。因为天长日久长满青苔,石壁上的观音不易辨认,需在雨后或用水浇泼,在阳光下观音立像才会显现,传说有缘之人才能看得见,老百姓俗称“泼水观音”。我从往下走,找了半天终于在宝成寺的旁边,找到了神奇的“泼水观音”。世上之事真的很难说得清楚,因为下雨我在城隍阁上没能拍到西湖清晰的倩影。同样是下雨却让我找到了泼水观音池,拍到观音菩萨清楚的立像,真的是一失又一得。

最后我是从十五奎巷下的城隍山,出来就是鼓楼。鼓楼位于城隍山的东面,始建于五代时期的南朝,嘉靖三十五(公元1556年)被火烧毁。明嘉靖四十年(公元1561年)再次重建,并请大文学家徐文长撰写《镇海楼记》,勒古立碑于鼓楼旁。文化大时又被拆除,现在看到的鼓楼是2002年复建,它采用明代二重檐歇山顶的建筑风格。复建后的鼓楼与吴山西面的城隍阁遥相呼应,成为吴山下又一道亮丽的古风景线。

望着一千多年来屡毁屡建的鼓楼,现今屹立在吴山脚下,南宋御街路口。其实人生也是这样有得有失,有得必有失,有失必有得。你不要为自己的得到而沾沾自喜,也不用为自己的失去而痛哭流涕。得失自有天命,凡人无法主宰,以佛系的心态静观人世间的世态炎凉,看待自己人生的潮起潮落。知足常乐地过好当下,让自己活得更有价值,这才是最有意义的人生。

我是@血月江南,喜欢我的网友可以关注收藏我,让我继续为你说古导景

【悻悻然的意思、竹节人悻悻然的意思】相关文章:

1.动物故事精选:寓教于乐的儿童故事宝库

2.《寓教于乐:精选动物故事助力儿童成长》

3.探索动物旅行的奇幻冒险:专为儿童打造的童话故事

4.《趣味动物刷牙小故事》

5.探索坚韧之旅:小蜗牛的勇敢冒险

6.传统风味烤小猪,美食探索之旅

7.探索奇幻故事:大熊的精彩篇章

8.狮子与猫咪的奇妙邂逅:一场跨界的友谊故事

9.揭秘情感的力量:如何影响我们的生活与决策

10.跨越两岸:探索彼此的独特世界

上一篇:悲歌慷慨-悲歌慷慨是不是成语 下一篇:情不自禁拼音,情不自禁拼音不第几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