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动中国的故事【感动中国的故事50字】

更新:08-24 现代故事 我要投稿 纠错 投诉

感动中国十大人物:夫妻俩守岛32年,无电无淡水黑夜里靠喝酒壮胆

“涛拍孤岸岛,风颂赤子心。”

这是2018年感动中国人物给他们的评语,靠得一腔孤勇,三十二年的坚守,他们完成了组织交给的伟大任务。

“我愿守土复开疆,堂堂中国要让四方来贺”很多人听到这句歌词,心中都充满了身为中华人的骄傲,胸中热血沸腾,恨不得此时此刻就拿出枪去守卫国家边防,站岗放哨。

但是如果你知道王继才和王仕花夫妇两个人的故事,再唱到守土复开疆这句词之后,心中也许会多了一丝孤勇般的悲壮。

开山岛,是远离江苏省连云港市十二海里的一处小岛,不到两个足球场面积,却成了王继才和王仕花夫妇两个人,三十二年生活的全部依托,更是成为了他们生命中最难以割舍的一部分存在。

这里就是他们的家,什么是家,是你生活了大半辈子的地方,是生的开始,也是死地埋葬。

这座开山岛,数十年如一日地与海浪为伴,它见证了太多,每一块斑驳的礁石都见证着过往的岁月,它是历史的见证人。

在这里,它见证着生命的希望,看到一个小男孩在这里出生,从牙牙学语,到踉跄学步。

在这里,它见证着死亡的降临,王继才没有等来那一年的“建军节”,他最终倒在了自己守护了一辈子的国土上,那一夜,浪打礁石的声音,不再恐怖,而是成为了小岛的哀鸣。

故事要从1986年说起,那年王继才刚刚27岁,还是个意气风发的小伙子,他和他的妻子就生活在一个普普通通的小山村,开山岛是我国的黄海前哨,同时也是一个军事要地。

1939年,日本攻占连云港和盐城的时候,首先就占领了开山岛,为自己留下了一个进可攻、退可守的据点,所以开山岛一定要有人去守护,不能无人值守边防。

开山岛原先设有海防维防,但是在撤编后,一直没有人去守岛,直到江苏省成立了民兵哨所,组织决定把这个任务交给民兵营。

经过组织的推荐和考察,王继才被安排到开山岛来进行工作,在此之前,也不是没有其他的民兵上岛,只是都坚持不下去了。

这一切都因为开山岛是一片还没有被开垦过的岛屿,这里没有通电,连淡水都没有,一切都只能通过联络船来进行定期的补给。

乡里人都说,开山岛是个飞鸟不做窝,渔民不上岛的地方,老人们都把这个地方叫作“水牢”

在一些西方国家,只有罪大恶极的犯人才会被关在与世隔绝的孤岛上,四面环海就是为了防止犯人们逃狱,但是王继才的情况比他们还要艰苦,不仅与世隔绝并且还没有水电。

王继才犹豫再三,还是决定接受组织的任务,他想得很简单,我不守,那就没有别人再去守了,就是这一声​对老的承诺,足足让王继才坚守了三十二年。

现实生活中的离开,总是来得稀松平常,在七月份的一个晴朗的日子里,王继才和人武部的一起坐船上了岛,他甚至没有告诉自己的妻子,只是对他说,自己要去执行个任务,几天就回来了。

一个转身,前面是国家,身后是小家,为祖国守边防,他心中无悔,只是带着了一生的愧疚,对父母、妻子、儿女三代人的愧疚。

大爱无言,他对得起自己身上的军装,头顶的五星红旗,只是对不起自己的亲人子女。

刚刚登上岛屿,王继才就发现自己曾经做的心理预期还是太好了,岛上的生活远比他想得要更艰苦,空荡荡的几间旧营房就是岛上的全部资产,岛上因为空气湿润到处都是蚊虫。

当天晚上,王继才就失眠了,他平时不抽烟不喝酒,给他带上的六条,三十瓶白酒陪他度过了那个难熬的夜晚。

潮湿的海风,伴随着蚊虫的叮咬,海浪拍打着礁石发出巨大的声响,这一切都让王继才睡不着觉,只有在王继才本以为白天的生活会好些的时候。

海上的天气就像小孩子的脸说变就变,第二天岛上就出现了大暴雨,随着水位上涨,各种蛇虫鼠蚁的巢穴都被水淹没了,它们开始在岛上到处乱窜,毕竟对于这个岛来说,王继才才是那个闯入者。

阳光出来了之后,王继才觉得自己恍若新生,那迟来的孤寂感就像海浪一样,一下一下地拍打着他的内心。

每次王继才巡岛完毕之后就会站在海岸边,看着家的方向,想着此时此刻的家里人都在做些什么。

而此时的王仕花也从乡里乡亲的口中得到了丈夫去守岛的事情,她当即想上岛去看看丈夫,只是她得等着下一辆运送食物和补给物资的船到来才能一起上岛。

在一个多月后,王仕花才随着补给船一起上岛,当看到丈夫的那一刻,她的眼泪就流了下来。

王继才就像是就像是《鲁滨逊漂流记》中描述的野人的样子,又瘦又黑,整个人都看着憔悴了许多。

进到丈夫的房间里,看着地上到处都是烟头酒瓶,衣服也是随手堆在椅子上,简直没有个家的样子。

两个人在一起才是一个完整的家,王仕花想劝丈夫跟自己一块回家下岛,但是被丈夫拒绝了:“我下了岛,那开山岛谁来守呢?”

王仕花了解自己的丈夫,知道他脾气上来了就是个倔驴,王仕花回到家里,晚上躺在床上,一闭上眼,眼前就是丈夫那野人的样子。

想到此时丈夫也是一个人,说不定晚上突然生病都没有人能照顾,王仕花越想越睡不着觉,最后她做出了一个决定:陪丈夫一起守岛。

王仕花做出决定之后,就和组织提出了申请,上岛陪伴丈夫,直到上岛之前,王仕花都没有跟丈夫说过。

当王继才看着从补给船上下来的王仕花心中是又喜又惊,虽然很开心妻子的到来,但是没想到妻子连商量都不商量一下,就辞职上了岛。

虽然嘴里对妻子诸多埋怨,但是心里对于妻子的到来,王继才的心里充满了喜悦。

夫妻二人从相识相知再到如今的相守,最开始王仕花上岛本来是想着,以后你守着岛,我守着你,没想到刚上岸之后,王仕花被整夜不停地海浪声吓着睡不着觉。

王继才安慰道:“睡吧,别害怕,我守着你。”夫妻二人携手同行,互相守护着彼此,在余生的岁月里,守护让两个人都不再孤单。

从此,夫妻二人就在这里安了家,王继才也成为了开山岛的新任岛主,一守就是三十二年。

只可惜这里远不是世外桃源般的桃花岛,生活在这里的每一天,两个人都是在和自然博弈,王继才在开山岛上演着中国版的“老人与海”

开山岛的生活十分艰苦,虽然岛上只有夫妻两人,但是每天必备的守岛巡查工作必不可少,两个人一起巡逻,一起劳动,虽然环境艰苦,但是日子还是自己的。

两个人为了改善岛上的生活情况,同时也是为了让自己的生活更加舒服一点。两个人开始在岛上种树,给这个岛上增添了许多生机。

三十二年的时间,足以把一座荒岛变成绿洲,这是人类的奇迹,是人类对大自然的征服,是中国不屈的意志和脊梁。

开山岛虽然不大,但终究是我国领土的一部分,既然是我国的领土,那就必须插上中国的国旗,就为了这个想法,王继才夫妇二人每天早上都会早早地起床去把国旗升起来,

只要国旗在,国家就在,岛上风大雨大日头大,国旗经常会被吹毁,三十二年的时间里,两人自费购买了两百多面红旗。

两个人每天都坚持升国旗,哪怕只有两个人,也要肃穆地完成这场仪式。没有旗杆就用竹竿,没有升旗手,两个人就一个人拿着旗杆,一个人敬礼。

每天起床的第一件事情就是去升国旗,岛上环境艰苦,两个人最开始在最东边的瞭望台上升旗,哪怕没有升降装置,他们也一丝不苟地完成了升旗的流程。

他们哪怕只有两个人,也要完成这场只有两个人的升旗仪式,五星红旗肃穆庄严,在这远离的海岛上增添了一抹中国红。

因为瞭望台年久失修,王继才把国旗搬到了海边,让这一抹靓丽的颜色,被更多人看见,很多渔民在远远的地方看到了五星红旗,就看到了不可磨灭的安全感,五星红旗所在之处,都是国土。

渔民们身前是国家,身后是家,身处大海中也不害怕。王继才用自己对寂寞的坚守和对国家的忠诚,守护好了这道的防线,保证了国家的海防安全。

在守岛的32年时间里,夫妻两一共举行一万一千多次升旗仪式,一件事情,做一天易,做一年难,做一辈子就成了伟大。

王继才夫妇两人把守岛变成了自己的事业,守护是一种强大的力量,这种信仰已经成为了他们两三十二年来无形的情感支柱。

但是现实永远没有想象中那么美好,王继才夫妇两一年的工资是3700元,95年增加了灯塔之后,两个人的工资也增加了2000元。

五千多元的年薪,可能对很多人来说就是一个月的工资,很多时候英雄怕的不是流血流汗,而是流血流汗又流泪。

大家都赞美英雄,却无人想当英雄,抛弃了英雄的光环之后,他们也不过是在生活着的普通人。

1987年7月9日,这一天王仕花在岛上生下了他们的儿子王志国。

其实,王仕花的预产期就在七月份,而王继才也本来打算七月初就把妻子送到岸上的医院里去,但是七月份正值休渔期,一艘来往的渔船都没有,

就这样,王仕花一直在岛上拖到了生产的那一天,王继才不会接生,只能打电话给人武部求助。

但是王仕花生产的当天,海面上刮起了狂风,没有一艘渔船敢在这个时候出海,无奈之下,王继才只能在医生的指导下亲手给妻子接生,

好在一切顺利,这个小家伙坚强地活了下来,听到儿子嘹亮的哭声,王继才心中压抑着的情绪一下子化作泪水流了下来。

王志国的降生给小岛带来了许多欢乐,两个人一成不变的日子也有了新的期待,每天早上,夫妻两都会带着小小的王志国一起去升旗。

每天带着小志国一起去巡岛,夫妇两个人脸上也多了更多的笑容,但是这个小生命的降生,也给王继才带来很多困扰。

小岛远离,食物和淡水供给都需要靠外界的船只输送,但是因为台风的原因,每年都会出现船只不能出海,食物没办法补给的情况。

一般这种时候,夫妇两个人就靠存下来的干粮充饥,干粮吃完了就到海边去捡贝壳海螺,大人还好,怎么都能吃,但是小小的王志国吃不下去。

王志国说,在他五六岁的时候,有一次家里边断粮了两个星期,王继才就下海去捡牡蛎撬开壳来吃,但是王志国死活不愿意吃,王继才就在边防的瞭望台上狠狠地把王志国打了一顿。

在那样的一个断粮断火的情况下,不吃就是等死,王志国吃了一个多礼拜的牡蛎,直到最后小便都是白色的,王继才才终于狠心杀了一只老母鸡,给儿子补补身体。

为了儿子,王继才也曾动过下岛的念头,他和妻子一起去找了安排他上岛的王长杰,没想到老已经身患癌症,命不久矣。

看到老人在床上的样子,他说不出来辞职的话语,最终他决定这辈子就守在开山岛了,活一天,守一天,守一辈子,他也做到了。

他们的儿子王志国毕业以后,拒绝了企业的高薪聘请,而是选择成为南京边防检查站的一名军官,随后又调入了我国的海警,子承父业,继续守护着我国的海防安全。

年薪五千多元的薪资,想要养活一家老小无疑是很困难的事情,王继才平时的爱好就是喝点小酒。

偶尔妻子会给王继才炒一盘黄豆下酒吃,看着这一盘菜,王继才总是一边喝酒一边心疼地咂咂嘴说:“这也太奢侈啦。”王继才生活在开山岛与世隔绝,几乎没有什么需要花钱的地方。

但是他的儿子女儿不一样,大女儿结婚的时候,家里穷得连一件嫁妆都出不起,甚至因为要守岛,王继才夫妇连女儿的婚礼都没有办法参加。

出生在开山岛上的小儿子王志国,一直学习成绩很好,考上了大学但是上大学的时候,家里连儿子上大学的学费都拿不出来,还需要靠贷款才能交上学费。

但是只要王继才愿意稍微“抬抬手”,想给他送钱的人还是有很多的,经常有蛇头找到王继才,希望他帮助,只要他同意,十万块钱当场支付。

那个时候的十万块钱,几乎都可以在大城市买套房子了,只是王继才都拒绝了,守岛是他的信仰,违法乱纪的事情不能做。

王继才经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就是:“咱们不能麻烦组织,也不能给组织添麻烦。”

为了还贷款,夫妻两个人在海里捕鱼抓虾,托路过的渔民带到岸上去卖​,来努力补贴家用,帮助儿子还清贷款。

2018年7月27日,王仕花上岸去治疗股骨头坏死,常年的湿润气候给他们的身体带来了极大负担。

就在这天晚上,王继才在岛上巡逻时突发心脏病,经过抢救无效去世,不曾想到王仕花离开开山岛说的那句再见就变成了永别。

在王继才去世之后,王仕花郑重地将一份手写的继续守岛的申请交给了,想要接着帮丈夫完成守岛的承诺。

考虑到王仕花的身体情况拒绝了,但是任命了王仕花为名誉所长,哪怕是名誉所长,王仕花也每天跟随着巡逻的士兵一起走那段她曾经走过无数次的路,一起回忆她和丈夫经历过的那些艰难岁月。

三十二年的守候付出,两百面蕴含风雨的旗帜,三代人共同完成了守岛这一个为他事业,感动中国,他们值得。

正是因为有着这样许许多多默默付出无畏无悔的中国人,我们才能感慨岁月静好,向英雄敬礼,是你们让山河无恙。

感动中国2019年度人物昨晚揭晓!这10个热血故事讲给孩子听

特别声明:本文为新华网客户端新媒体平台“新华号”账号作者上传并发布,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新华号的立场及观点。新华号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

5月17日晚,

感动中国2019年度人物揭晓,

这些名字你或许早有耳闻,

也可能从没听过,

但他们在各自的岗位和领域,

做出的成绩、坚持的理想信念,

却是一样的触动人心!

每年的感动中国年度人物

都会带给我们很多感动和鼓舞,

对孩子们来说更有榜样意义。

今天,

把这些人的故事讲给孩子听听吧!

告诉孩子,

这,就是令人骄傲的中国人!

樊锦诗:根入石窟蟠

樊锦诗,敦煌研究院名誉院长,将大半辈子的光阴奉献给了敦煌石窟。1963年,北大毕业后的樊锦诗,把大半辈子的光阴都奉献给了大漠上的敦煌石窟。人们亲切地喊她“敦煌的女儿”。

为了敦煌,樊锦诗和丈夫两地分居长达19年,两个儿子出生后都没有得到很好的照料,但她却视敦煌石窟的安危如生命,扎根大漠,潜心石窟考古研究和创新管理,完成了敦煌莫高窟的分期断代、构建“数字敦煌”等重要文物研究和保护工程。她还推动立法和制定莫高窟总体保护规划,按百年大计千年大计来规范敦煌保护。

2019年,她被授予“文物保护杰出贡献者”国家荣誉称号和最美奋斗者称号。81岁的樊锦诗一直还在为敦煌忙碌着......

【颁奖词】舍半生,给茫茫大漠。从未名湖到莫高窟,守住前辈的火,开辟明天的路。半个世纪的风沙,不都经得起吹打。一腔爱,一洞画,一场文化苦旅,从青春到白发。心归处,是敦煌。

四川森林消防员:英雄归厚土

2019年3月30日,四川凉山木里县发生森林火灾。消防队员们每人负重30余斤,徒步行军8小时,在海拔3700余米处与大火搏斗。因林火爆燃,27名森林消防指战员和4名地方干部群众不幸壮烈。

痛失患难与共的战友兄弟,一起出征却没能活着一起回家。大队营区的笑脸墙上,每一张年轻的脸庞都笑容灿烂。指战员的平均年龄只有23岁,年龄最小的只有18岁。为有多壮志,为国捐躯重如山。让我们向这些可爱可敬的扑火勇士致敬!

【颁奖词】青春刚刚登场,话语犹在耳旁,孩子即将出生,父母淹没于泪水,青山忠诚的卫士,危难的永恒对手,投身一场大火,长眠在木里河两岸。你们没有走远,看那凉山上的秋叶,今年红得分外惹眼。

顾方舟:一丸济世德

顾方舟,我国脊髓灰质炎研发生产的拓荒者。1957年,他临危受命研制脊髓灰质炎。问世后他以身试药,冒着麻痹、死亡的危险,没有犹豫,顾方舟和同事们首先把自己当作试验对象,试服了。1960年底,正式投产的首批500万人份推广向全国11座城市,脊灰流行高峰纷纷削减。

顾方舟借鉴中医制作丸剂的方法,创造性地改良配方,把液体融入糖丸,糖丸的诞生,是人类脊灰史上的点睛之笔,发病人数逐年递减,上百万的孩子免于残疾。2000年,经世界卫生组织证实,中国成为无脊灰国家。从1957年到2000年,消灭脊髓灰质炎这条不平之路,顾方舟艰辛跋涉了44年。

2019年1月,顾方舟在生命最后留下两句话:“我一生做了一件事,值得,值得。孩子们快快长大,报效祖国。”2019年9月,顾方舟被授予“科学家”国家荣誉称号。

【颁奖词】舍己幼,为人之幼,这不是残酷,是医者大仁。为一大事来,成一大事去。功业凝成糖丸一粒,是治病灵丹,更是拳拳赤子心。你就是一座方舟,载着新中国的孩子,渡过病毒的劫难。

朱丽华:光明溢天地

43年前,浙江嘉兴人朱丽华因伤失明,受张海迪事迹所感动,她用奋斗来追逐光明,靠着自己的双手推出了璀璨人生。她刻苦钻研中医推拿技术,成为嘉兴市首位也是目前唯一的盲人中医师,工作30余年,为22万多人次患者缓解病痛。

1991年嘉兴福利院为她安排了一处诊所让她经营,她招收徒弟一律免收学费,免费安排吃住,先后为100多名残疾人提供工作职位。同时,她坚持做慈善,从1991年到2019年,朱丽华捐助的资金已达373万元,帮助了480名孩子圆了上学梦。她说:只有奉献才是我人生中最快乐的时光。

【颁奖词】不幸关上了你的门,但你帮别人打开了窗。看见过这世界的阴影,但还是面向光明。在黑暗中,靠自己的一双手,推拿出灿烂人生。世界上最美丽的东西,看不见也摸不着,但你能感受到。

张富清:初心自慷慨

2018年11月湖北来凤县退役事务局采集信息,一位退役的物品震惊了现场所有人,红布包裹一层层打开,人们发现94岁的退役张富清,竟然是一位战功显赫的功臣。

张富清在解放的枪林弹雨中九死一生,先后荣立一等功3次、二等功1次,被西北野战军记“特等功”,两次获得“战斗英雄”荣誉称号。新中国成立后,他响应国家号召主动到偏僻的湖北来凤县工作,为贫困山区奉献一生。60年来,张富清刻意尘封功绩,连儿女。也不知情。

【颁奖词】都知道你朴实勤勉,却不知你曾战功赫尔。你把奖章深藏在箱底,对战友的怀念深从不居功索取,只为坚守使命初心,默默奉献。于国于民,你是忠诚伟大的士兵。

杜岚、尤端阳:薪火传无尽

1949年10月1日,濠江中学老校长杜岚在校园中升起澳门第一面五星红旗。1947年,杜岚接任濠江中学校长,她始终坚持爱国教育,赢得澳门各界的敬重。她说“我们的希望就在下一代身上。”澳门回归祖国当天,87岁的杜岚放下拐杖亲手升起国旗。

后任校长尤端阳继承了杜岚的教育理念,每逢周一都举行升旗仪式。他从幼稚园开始对学生进行国旗国徽国歌教育,将宪法和基本法纳入学校公民教育的课程。担任全国委员时,尤端阳提议澳门的语文教材应该使用内地版本的教材,在他的努力下,濠江中学率先使教育出版社的教材。他将爱国情怀融入到孩子们的学习生活中。

【颁奖词】濠江上升起游子的梦,凌乱中的骨气、志气,归来后的元气、锐气,你们为它养成了浩然之气。阳光下最有意义的工作,五星红旗下不灭的薪火,飘扬吧!这面旗留下澳门最美的记忆。

伍淑清:山河澄正气

伍淑清,全国工商联副、香港企业家。伍淑清一家人爱国爱港,之初,伍家父女北上创业,创办了北京航空食品有限公司。

香港回归后,伍淑清致力于香港和内地的交流合作,建立教育基金,积极增进香港青年对中华历史和文化的认识。在往返内地和香港3000余次中,她亲力亲为帮扶贫困地区发展教育。

修例风波发生以来,她严辞阻止乱港分子发起的学生罢课,成为乱港分子的眼中钉、肉中刺。2019年9月,伍淑清现身瑞士日内瓦联合国理事会例会,向世界说出真实的香港,在这次演讲中伍淑清揭露了香港骚乱的,指出极端示威者举着“”大旗,破坏公物,使用暴力对及市民造成身体伤害。

【颁奖词】 四十年前,你说有件事值得做;四十年后,你说有些事必须做!逾古稀而不辞,虽千万人而往。超越港岛的远见,不让须眉的担当。爱青年,更爱香港,是美心,更是良心。

黄文秀:兰谷遗芳远

黄文秀是2016年北京师范大学哲学院硕士毕业生,面对精彩的世界,这个从山村走出来的女孩作出了一个与众不同的选择,她决定回到家乡支援建设,2018年担任广西百色乐业县百坭村的驻村第一。黄文秀的家庭并不富裕,父亲身患重病,重重压力之下,黄文秀总是乐观开朗、积极向上。

从进村开始,黄文秀就努力融入当地生活,挨家挨户走访,学会了桂柳方言,一年多时间,她帮村里引进了砂糖橘种植技术,教村民做电商;协调给每个村建起了池。在黄文秀任上,百坭村103户贫困户顺利脱贫88户,村集体经济项目收入翻倍。

黄文秀驻村笔记中写道:“每天都很辛苦,但心里很快乐。” 2019年6月17日凌晨,黄文秀遭遇突发山洪不幸遇难,年仅30岁。

【颁奖词】有些人从山里走了,就不再回来,你从城里回来,却再没有离开。来的时候惴惴,怕自己不够勇敢,走的时候匆匆,留下最美的韶华。百色的大山,你是最美的朝霞,脱贫的战场,你是醒目的黄花。

潘维廉:相知无远近

潘维廉1988年起在厦门大学管理学院任教,4年后,他申请永居资格,成为福建省第一个拿到“中国绿卡”的老外。

在中国工作生活31年,他了解并热爱中国,见证了中国经济发展变化,先后帮助厦门、泉州等地获得国际花园城市金奖,他还荣获中国国家外国专家局颁发的中国“友谊奖”、“厦门市荣誉市民”等称号。

2019年,潘维廉出版新书《我不见外——老潘的中国来信》,以一个外国人的独特视角,记录和展现了中国的历史进程和伟大变革。总高度赞赏他的“不见外”,为他“作为中国的见证者,热情地为厦门、为福建代言”而点赞。

【颁奖词】打开心扉,拥抱过就有了默契。放下偏见,太平洋就不算距离。家乡的信中写下你的中国,字里行间读得出你的深情。遥远来、永久住、深刻爱,我们都喜欢你这种不见外。

中国女排:为国著功成

上世纪八十年代,女排以拼搏精神赢得五连冠,成为了当时中国人的和骄傲。三十多年来,女排魅力不衰,粉丝遍中华,纵跨几代人。

2019年前夕,中国女排以十一连胜的骄人战绩赢得2019年女排世界杯,这也是中国女排第十次荣膺世界大赛冠军,女排姑娘的成就,显露出祖国至上、顽强拼搏、胜不骄败不馁的英者风范,也成为中华民族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生动见证。

【颁奖词】三十年拼搏不息,几代人热泪盈眶。在低谷中奋起,从不放弃,面对强敌出手,永不言败。你们的身影是民族性格的缩影,你们的脚步是一个国家成长的历程。奏国歌,升国旗,你们超越了体育,是国家的英雄。

总有一些精神让我们热泪盈眶。

这些感动中国人物身体力行,

那是对一片土地纯粹的热爱,

是让文化瑰宝传承不息的责任,

是争取国家崇高荣誉的决心

.......

愿我们的孩子能从故事中,

体会到这些宝贵的精神品质,

指引成长的道路!

——来自浙江新闻起航号“教育之江”频道

来源:新华号 浙江起航号

【感动中国的故事【感动中国的故事50字】】相关文章:

1.动物故事精选:寓教于乐的儿童故事宝库

2.《寓教于乐:精选动物故事助力儿童成长》

3.探索动物旅行的奇幻冒险:专为儿童打造的童话故事

4.《趣味动物刷牙小故事》

5.探索坚韧之旅:小蜗牛的勇敢冒险

6.传统风味烤小猪,美食探索之旅

7.探索奇幻故事:大熊的精彩篇章

8.狮子与猫咪的奇妙邂逅:一场跨界的友谊故事

9.揭秘情感的力量:如何影响我们的生活与决策

10.跨越两岸:探索彼此的独特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