底蕴深厚名不虚传!全国重点中学校长参观山东大学校园齐感慨
齐鲁晚报·齐鲁壹点记者 延瑜 王媛 王凯
11月22日,山东大学举行第十九届全国重点中学校长论坛,来自全国各地重点中学的校长齐聚于此,共同探讨共育拔尖创新人才的实践与挑战。期间,山东大学组织了校园参观,与会嘉宾们在参观过程中便忍不住感慨,“山东大学底蕴深厚名不虚传”。
步入山东大学博物馆,蛋壳陶高柄杯、青铜编钟、青铜鸟柱、铜簠、铜鼎等文物吸引了中学校长与同行老师的目光,他们驻足观赏,连连赞叹古人的生活艺术和审美情趣。讲解员以山东文化演进的历史为主线,以山大历年发掘的重要遗址为辅线,带领大家依次参观了山东大学在尹家城遗址、丁公遗址等地出土的文物,介绍了山大考古在阐释齐鲁文明乃至中华文明方面的成就。件件瓦棺篆鼎,幅幅墨宝丹青,几代山大考古人所付出的心血让人动容。
在校史馆,与会嘉宾依次参观了“图强而生,立为国育贤初心”“汇揽英才,开文理合办先河”“鼎新革故,扬优势学科美誉”等六个单元的校史展。在讲解员的引导下,嘉宾们通过丰富的史实资料,了解了山东大学自1901年创办以来的重要节点、杰出人物和辉煌成就,彰显了学校扎根中国大地、勇立时代潮头的精神。
“校史馆的参观让我感受到山东大学的文化底蕴和教学理念,同时对‘为天下储人才,为国家图富强’的办学宗旨有了更深刻的体会。”济南市章丘区第四中学副校长李广波在接受采访时表示,山东大学在人才培养、学科建设、科研创新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绩,给大家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和启示。
走进物理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山东大学),大家亲眼目睹了现代科学的魅力。他们先后参观了演示实验室、基础物理实验室、创新实验室、应用物理专业实验室(磁学)、基础物理PASCO传感器综合实验室、近代物理实验室,了解了这些实验室的研究方向和开设课程。参观途中,山东省淄博第一中学党委委员、副校长李荣国说:“在这里,我看到了现代科技与教育的完美结合。这次的参观和学习,对我今后的教学和管理工作注入了新的动力,有机会一定组织我们的学生来这里研学。”
实验室负责教师和学生志愿者还讲解了楞次定律的演示实验、圆轨道超导磁悬浮、空中排箫演示仪、辉光球、小型傅科摆演示仪等仪器设备,通过实际操作演示,抽象的物理原理变成了具体的感官体验,赢得嘉宾们阵阵掌声。
此次校园参观活动,不仅促进了各中学之间的交流与合作,也为共育拔尖创新人才提供了新的思路和经验。
(齐鲁晚报·齐鲁壹点记者 延瑜 王媛 王凯)
温庭筠的七律,字字悲愁,令人感慨万千
诗歌是情感的载体,作者在叙事时需要有所寄寓,或者蕴含哲理,或者寄托深情,有时托物言志,有时借事寓识,不一而足,又引人遐想。
晚唐诗人温庭筠才华横溢,经历曲折,一生充满了传奇色彩。他就曾写过一首传世之作,含蓄隽永,虽然了解的人很少,却值得一读。下面一起欣赏:
山中与诸夜坐,闻边防不宁,因示
晚唐 • 温庭筠
龙砂铁马犯烟尘,迹近群鸥意倍亲。
风卷蓬根屯戊己,月移松影守庚申。
韬钤岂足为经济,岩壑何尝是隐沦。
心许故人知此意,古来知者竟谁人。
文人墨客们徜徉于壮丽山河,观赏云蒸霞蔚之时,立刻就感觉到自身的渺小和微不足道,并会由衷地感慨,既然身边的一切最终都将是一场幻梦,又何必对那些浮利虚名孜孜以求?
幽林深谷就像是一剂良药,即使不能完全治愈伤痛,也可暂时抚平寂寥,让落满冰霜的心情趋于平静和淡泊。不过那种恬淡的感觉,只是暂时浮现于脑海,毕竟身在凡尘,皆有七情六欲,又有几人可以潜心修行?
温庭筠性格刚烈,经常口无遮拦,不仅得罪了不少权贵,也让他在科考中多次铩羽而归。诗人屡次遭遇困境,心情非常郁闷,只好借酒浇愁、流连青楼,并不时地将满腔忧愤,凝固于诗行。这首诗虽然不见一个“愁”字,却字字含悲,令人感慨万千。
开篇采用对比手法,表达出一种矛盾心情,“龙砂铁马犯烟尘,迹近群鸥意倍亲。”诗人在山中修行,一日与诸夜坐,其中有人谈到边塞又燃起了硝烟,烟尘滚滚、杀气腾腾,诗人闻听之后深感焦虑。
诗人仕途受阻,便暂时过起了隐居生活,与渔樵为伍、和鸥鹭作伴。一个“亲”字,表达出诗人似乎很享受远离喧嚣的日子。可是当他得知边地动荡局面,心湖中又立刻涌起波澜,说明温庭筠其实很难静心修炼。
“风卷蓬根屯戊己,月移松影守庚申”,这两句描绘边地和山林景象。敌方的铁蹄践踏边地,就像狂风卷起蓬草,朝廷正在那里想方设法地屯兵戍守。山林里月色皎洁、松影婆娑,诗人和同道之人守着一方净土,正在谈天说地。
戊己(wù jǐ),代指边塞肥沃的土地。庚申,是指悠然恬静的美好时光。这一联继续采用对照手法,展现出边地的紧张气氛、以及林泉的逍遥状态。作者看似身闲似云,其实心焦如火,也为后文的展开打下铺垫。
颈联表达出作者的内心想法,“韬钤岂足为经济,岩壑何尝是隐沦。”温庭筠认为即使熟读兵书、胸藏智慧,也未必可以安邦。反过来说,纵然身处山林,却可能心系社稷、挂念百姓。
韬钤泛指那些兵书战策和韬略智谋,经济是指经世济民的主张;岩壑代指修行场所,隐沦是说隐居不仕。“岂足、何尝”传达出诗人的疑问,也委婉地道出作者虽然身在林泉、却渴望建功立业的愿望。
“心许故人知此意,古来知者竟谁人”,结尾抒写了一种孤寂之情。温庭筠长叹道:或许曾经的好友了解我内心的真实想法,可是古往今来,又有几人能理解像我这样的人物。
温庭筠技法高妙的七律,含而不露,天然工整,值得收藏和细读。诗人慨叹知音难求、伯乐不遇,也表达出自己虽然寄身岩壑,却并非希冀长生不老,而是不忘社稷、渴望施展才华。
莽莽中原逐鹿场,登高感慨长——记两年七个全国冠军的回浦中学篮球队
2024年11月7日,东南小城临海,随着主裁判终场哨响,灵湖体育馆内一片沸腾;几千名家乡父老,用震天的欢呼声,祝贺回浦中学勇夺第二十届中国中学生锦标赛桂冠。
这也是2023年至今,短短不到两年时间内,回浦系初高中篮球队,夺得的第七个全国冠军。
在学界篮球蓬勃发展的今天,球员的水平越来越高、比赛的竞争也愈发激烈;很多一线城市的传统强队,都多年一冠难求。作为一个县级市的学校球队,回浦是怎么做到的?
2024年第二十届中国中学生锦标赛(高中男子组)冠军
那还要从1982年的平常一天说起:
那一天,风华正茂的杭州大学毕业生蒋贤俊,正风尘仆仆的站在回浦中学校门口,准备迎接他踏入社会的第一份工作。而这份工作,他一做就是四十多年……
辉煌的成绩背后,离不开回浦人四十年的迎难而上、百折不回:
“百折不回”是回浦精神的核心内涵;谁都会遭遇挫折,难的是“折”而不断、“折”而不弃。
当时的回浦篮球队,没有专门教练、没有固定球员、甚至没有一块标准的场地。从零开始,彼时的蒋老师、现在的回浦中学体育运动管理中心蒋贤俊,寻觅球员、跑企业赞助、争取支持、重建队伍;一步一个脚印,把球队带到了台州冠军、浙江冠军,直到2003年,终于拿下回浦校史上第一个全国冠军。
从此,回浦中学就再没有离开过全国篮球传统校顶级强队的阵营。
漫漫40年光阴,回浦篮球面对的挑战、克服的困难,何止百折;但没有一次挑战,打得倒回浦人!
1980年代,回浦中学获得台州市冠军
辉煌的成绩背后,离不开老中青三代教练员的耕耘和守护。
“回”字四面封口,像球员们场上坚不可破的防守;又像几代回浦人,守望相顾的传承。
从重建初期,蒋贤俊身兼多职、亲自带教;到引进罗伦教练,再到中生代70后李康乐副,从教练到管理岗位,甘于幕后、默默付出;又到如今的两名90后主教练:孙新亮和孙庚,各自在初高中球队,扛起一面大旗……
几代回浦人,像“回”字一样,扎根这片热土,守护着这支球队。
辉煌的成绩背后,离不开地方、学校、家乡的支持:
小城临海,从政策到财政,都给予回浦篮球最大的鼓励和支持;夺冠归来,市亲自接车、全队环城花车巡游;体育专项经费的投入,确保球队训练和参赛保障到位。
校,对于球队建设都努力创造一切有利条件;每逢大赛,更是亲自到场、换上回浦球衣,为球队打气助威。
回浦篮球更融入了临海的生活和血脉,走到街头巷尾,你会惊讶的发现:无论一名普通职员、还是家庭主妇,很多人都对回浦的战绩如数家珍,聊起球员们就像说到自己的孩子一样自豪。
从到学校的全力支持、再到临海的衷心热爱;是回浦篮球人动力来源和最大的底气。
上图:2022—2023赛季中国高中篮球联赛(男子组)全国总冠军
下图:2024年第二十届中国中学生锦标赛(高中男子组)冠军
上图:2022—2023赛季中国初中篮球联赛(男子组)全国总冠军
下图:2023—2024赛季中国初中篮球联赛(男子组)全国总冠军
100多年前,回浦校歌里有这样两句歌词:
莽莽中原逐鹿场,登高感慨长;
愿养锋锐歼强梁,慰为我校光。
在特殊年代,这首校歌激励着回浦人,为中华民族的独立和崛起而奋斗;在和平时代,传唱至今的校歌仍然鼓舞着现在的回浦球员,在球场上不畏惧任何强敌、勇于拼搏为校争光。
让我们再来看看这份耀眼的成绩单吧:
2023年1月,全国“篮校杯”篮球比赛(男子组决赛)冠军;
2023年5月,2022-2023赛季中国高中篮球联赛(男子组)全国总冠军;
2023年8月,2022-2023赛季中国初中篮球联赛(男子组)全国总冠军;
2023年8月,全国体育传统学校联赛(高中男子组)冠军;
2023年12月,第十九届中国中学生篮球锦标赛(初中男子组)冠军;
2024年8月,2023-2024赛季中国初中篮球联赛(男子组)全国总冠军;
2024年11月,第二十届中国中学生篮球锦标赛(高中男子组)冠军。
回浦篮球有百折不回的精神、有海纳百川的气量、有众志成城的团结;这份成绩单,也一定还会有新的篇章!
右上/左上:高中耐高夺冠花车巡游
右下/左下:初中夺冠花车巡游及市民欢迎
【感慨万千—感慨万千的意思】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