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慨万千的意思 感慨万千的意思解释词语

更新:08-24 现代故事 我要投稿 纠错 投诉

想不到,2021年高考作文题目居然和毛有关?

文 | 栩先生

发布 | 栩然说(ID:xuranshuo)

这两天,全国高考牵动着所有人的心。

我也一直在关注着,昨天高考作文题刚一出来,我就去看了。

然后惊讶地发现,全国新高考I卷作文题目居然是讲毛的。

原文如下:

1917年4月,毛在《新青年》发表《体育之研究》一文,其中论及“体育之效”时指出:人的身体会天天变化。

目不明可以明,耳不聪可以聪。生而强者如果滥用其强,即使是至强者,最终也许会转为至弱;而弱者如果勤自锻炼,增益其所不能,久之也会变而为强。

因此,“生而强者不必自喜也,生而弱者不必自悲也。吾生而弱乎,或者天之诱我以至于强,未可知也”。

不确定多少人是第一次看到这篇文章,但我估计很多人应该都不知道,这是毛公开发表的第一篇文章,时间是 1917年4月1日。

是的,你没有看错,后来成为举世瞩目的家、家、思想家、文学家的毛,第一篇公开发表的文章是关于体育的。

读到这段史料的时候,那荒诞的感觉就跟我第一次知道数学家玻尔(有两个玻尔,另一个是物理学家 )曾经是丹麦国家足球队队员时一样一样的。

在写这篇文章的前一年,毛曾经在其老师杨昌济的介绍下。

去拜访了一个留学日本的体育爱好者和倡导者,名叫柳午亭,曾执教日本陆军士官大学

并认真地听了他几堂体育理论课。

这个叫柳午亭的人并不出名,但他有个儿子,叫柳直荀,是个。

很可惜,这个叫柳直荀的也不出名。

在柳直荀去世25年后,他的遗孀给毛写了一封信,并在信里附上了自己一九三三年悼念丈夫柳直荀的词《菩萨蛮·惊梦》。

这个遗孀的名字叫李淑一。

毛看后非常感伤,提笔写下了一首非常有名的词《蝶恋花·答李淑一》。

开篇第一句就是:我失骄杨君失柳。

这里的柳,就是柳直荀。

多了解一点历史,再来看这个高考作文题目,感觉会更深刻。

毛写的那篇文章,很显然地受到了柳午亭的影响。

毛认为,一个人的精神是和他的体魄分不开的,所以“欲文明其精神,先自野蛮其体魄”。

毛曾经说过:身体是的本钱。

除了这句话,我们现在所熟知的那些经典语录:

“发展体育运动,增强体质”

“健康第一,学习第二”

......

等等也都出自于毛的之口。

他可以算作近代以来,第一个把体育锻炼上升到民族精神层面的人了。这种认识和思考,就已经和那个时代很多人拉开了差距。

他这么说,同样也这么做。

在长沙求学的时候,他和一帮志同道合的朋友热衷于体育锻炼,在寒假当中,他们徒步穿野越林,爬山绕城,渡江过河。

在已经下霜的日子,他们露天睡觉,甚至到11月份,他们还在寒冷的河水里游泳。

这一切都是为了要锻炼他们自己。

他们凭直觉知道,中国的未来需要他们有忍受最大的艰难困苦的能力。

毛后来自己曾说:

“我喜欢体育锻炼,这对于增强我的体格大概很有帮助,我后来在华南多次往返行军中,从江西到西北的长征中,特别需要这样的体格。”

长征结束后,斯诺在延安第一次见到毛,曾经给过他一个评价:

他精力过人,不知疲倦。

那时候的毛每天工作十三四个小时,常常到深夜二三点钟才休息。身体仿佛是铁打的。

一个想要做成大事业的人,如果身体上首先扛不住了,也就很难再坚持下去了。

毛之所以在年轻时候,如此注重体育锻炼,是因为他很早就立下了伟大的志向。

更清楚地明白,的背后,必定伴随艰辛的付出。

精力很重要,但决定一个人最终成就,最最根本的,还是心力。

毛非常强调一个人要有坚强的意志。

他在《讲堂录》的笔记中就写下 :

“拿得定,见得透,事无不成。”

“ 若十年未得真理,即十年无志;终身未得,即终身无志”

这以前不久,他在另一封信中说:

“齑其躬 (意思是:即便自己粉身碎骨)而有益于国与群,仁人君子所欲为也。”

他在这时候就已经定下了自己的终身大志:为了国家和群众,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毛的诗里,春风杨柳万千条,六亿神州尽舜尧;喜看稻菽千重浪,遍地英雄下夕烟……

都是最重要的,是至高无上的,是尧舜,是英雄。

他的伟大不是什么诗词歌赋,不是军事奇迹,而是自始至终站在劳苦大众一边的坚定立场,再多艰难委屈再高权势富贵都不曾改变。

但立志这种事,说一说很容易,做起来很难,把立过的志向作为终身奋斗目标坚持下去,更难。

比如蒋介石一开始也是喊着“打倒列强,除军阀”的口号,所到之处,无往不利。

但坚持和有钱人有权人过不去太累了,蒋介石很快倒向了江浙财阀、上海青帮、美国人脚下。

他开始玩金元和法西斯路线,玩到最后,他才发现,真理不在资本家那边,还是在工农大众那边。

在1948年的时候,他终于痛心疾首追悔莫及地说:

“我们的国民军,不再是那个万众支持的北伐军,而成了给地主乡绅看家护院的狗腿子了”。

而曾经身无分文的毛在以后,明明可以非常有钱。

打下漳州以后缴获非常多,富得流油,管理这笔的钱的,是他的弟弟毛泽民。

如果只是求财求利,之后的他已经被边缘化,连生命安全都不太能保证,完全可以和弟弟一起悄悄带着钱跑路,就像道路上很多中途跑掉的人一样。

但毛没有这么做。不仅没有,他还把这些钱全部分掉。

长征初期,每个纵队带的银元都过百万,金银财宝无数,雇了很多挑夫来挑,这些钱对挣扎在生死存亡边缘的而言,可以说是救命钱。

行军途中有个细节,拔了农民的一颗萝卜,往往会在土里放一枚银元。

除了因为纪律严明,还因为其实不缺钱(他们缺物资)。

到了延安安顿下来了,毛的吃穿住还是那样。

当时的华侨陈嘉庚为什么那么支持。

那是最艰难的时候,他去了重庆,发现管理下的中上层依然是歌舞升平。

请他吃饭都是豪华酒店,山珍海味。

去了延安,毛请他吃饭,青菜豆腐,唯一一只母鸡还是隔壁邻居送的。

1927年1月,毛回韶山考察农民运动发展情况。曾经对家乡的父老乡亲们说过一段话,他说:

“我搞是为了无产阶级事业,我所爱、所交的朋友都是穿草鞋的没有钱的穷人。

我们的还才开始,要彻底消灭封建地主劣绅,打倒军阀,赶走,还得三四十年。

不成功,我毛润之也不回韶山来了。

这以后他就真的再也没有回过韶山。

直到建国后,1959年,已经66岁的他回到韶山,睹物思人,感慨万千。

提笔写下了《七律·到韶山》,诗里有两句话,是他一生经历的真实写照:

为有多壮志,敢叫日月换新天。

先有伟人,后有伟业,先有真人后有真理。

那些伟大的人物之所以伟大,必定是创立了伟大的事业,经历了伟大的磨难和。

伟大的人并非生而伟大,而是在成长过程中显示其伟大的。

1910年,毛年仅17岁,正是三观塑造的时候。

长沙发生饥民,清派兵,把被杀的人的头挂在南门上。

当消息传到韶山的时候,很多人都很义愤填膺,但没过几天就忘了。

毛却不能平静,他觉得那些参加的人都是善良的老百姓,只是被逼得走投无路才起来造反被杀。

不久后,当地的哥老会和地主发生冲突,逃到山里建了一个根据地,但最后还是被残酷了。

这一连串的给他年轻的心灵,留下了永不可磨灭的印象。

几十年后,斯诺在同他聊起往事的时候,虽然很多事情都记不清了,但这段他仍记得清清楚楚,甚至于还清楚记得那个带领反抗的哥老会领袖叫庞铁匠,最后也被砍了头。

这些事和他后来所经历的一切相比,小的微乎其微,但他却从来没有忘记,他对斯诺说,这几件事“影响了我的一生”。

也就是从那时起,他的一切举动都有了一个最初始的心,那就是对普通人深切的同情。

七年之后,他把深埋心中的这种简单的同情心,进行了升华。并写下了一篇论文,他总结道:

人类之目的,在实现自我而已。

就在写完论文不久,毛和同学到湘潭昭山游玩,晚上住在昭山寺里,他和同学交谈,提出了更明确的观点:

如果只是为了衣食住这三样就感到满足,那么,人生就太没有价值了。

在说下这句话的同时,那个16岁还浑浑噩噩、不知自己要干什么的毛不见了,一个立下恢弘志向的毛觉醒了。

我想,今年参加高考的,应该都是十七八岁的年轻人。

很可能,“毛”这三个字而言,也就是中学历史或课本上的名人。

但其实,毛当年也曾经是这样的年轻人,也曾经这样一步步从平凡走向伟大。

我一直觉得,年轻人应该多看看毛,特别是青年时期的毛。

我有时候都在想,现在的很多年轻人,偶像可以是范冰冰鹿晗,是抖音网红,是斗鱼直播;现在的自媒体,写到成功人士就是某明星暴打老公,就是某网红月收百万。

为什么年轻人的偶像不能是青年毛?

当你尝试着用一个平行的视角去看毛,去读他,思考他,了解他青年时期的人生轨迹,他的行为、他的思想。

你将会发现,他的才华和努力撑得起他所取得的事业成功。

当然,让人颇为惊喜的是,现在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开始读毛。

我看到一个数据,2020年,清华大学发布的上年图书馆借阅排行榜来No.1,就是《毛选集》。

之后,“毛选”百度搜索指数翻了三倍;2020年,西安打工人高唱《国际歌》和《社会主义好》,视频上传B站,点击量过百万,连续几天热度排名第一…………

知乎上面有一类这样的问题,诸如“中国近代史上你最崇拜的人?”

我最早关注知乎的时候,这种问题下面的回答还挺五花八门,等到去年我再去看,发现下面的回答已经超过90%都在说同一个人了。

去年的9月份,我还就着这个话题写了一篇爆款文章《绝对想不到!知乎7成年轻人说最伟大的中国人?》——当然,这个比例现在也不止7成了。

与此同时,韶山接待人数也在逐年增加,大家去那里当然不是为了单纯的旅游。

另一个更值得关注的趋势是,不管是去韶山的,还是去北京毛纪念堂的,都有很多是年轻人。

要知道,毛已经逝世四十多年了,快半个世纪了,按理说,应该很多人都会把他遗忘了。

尤其对于90后、00后而言,出生的时候毛早已逝世,教科书里也不再连篇累牍地去讲毛选,历史书里对毛的很多事也不再提了,红宝书也早不发行了。

而且,据我了解,很多90后、00后的父母自己对毛了解都很少,也很难主动去给他们讲毛的事迹。

按理说,90、00后对毛应该更陌生、更无感才对。

更何况,经济发展这么多年,年轻人们吃得饱、穿得好,与毛时代的艰苦朴素形成鲜明对比,他们怎么会去主动“忆苦思甜”呢?

我觉得,这不奇怪,也不难理解。

其根本原因,在于这些年轻人们,比前几代人都活得要明白,他们身处在历史变革的大时代中,哪怕课本上不学,社会和现实也在不停地敲打、教育着他们。

有很多现实教育甚至是震碎三观的,这让他们和同样作为90后的毛天然有了共鸣,更打破了他们小时候对毛固有的认知和印象。

90后、00后这代人,生在红旗下,长在春风里,从小到大没真正意义上吃过什么苦,小时候被老师骂一下,家长少给买件新衣服都觉得是经历了挫折了。

还以为现在拥有的一切就是天然拥有的,有饭吃、有衣穿、有床睡的生活就是唾手可得的,西方大国就是这么和蔼可亲、浪漫多金的……

没有经历过社会的暴打、现实的摩擦,没有体会过996、715,没有真正认识到那些冠冕堂皇的西方是怎么耍流氓的,你怎么会幡然醒悟?

经过了几个方面的深刻教育,真正见到了这个世界和社会残酷的。很多人内心里固有的一些看法、认知崩塌了。

这时候才会真想明白,原来毛他老人家一直是在为我们这些普通老百姓说话啊!

他是领路人,更是同路人。

作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一人,中国的很多问题,都可以从毛那里找到答案。

于是,很多人开始读毛选。

但是,我可以很负责任地告诉大家,大部分人是读不懂的,或者似懂非懂的。

一方面,当时的语言体系变了,虽然毛极力使用通俗易懂的语言来写文章,但很多涉及重要理论和逻辑论证的内容,还是会很烧脑。

另一方面,形势变了,我们无法再次回到那个时代,去体会根据不同的形势下毛为什么会说那样的话。

除此外,更重要的一点,你不了解毛的经历,你就无法理解他为什么会写下那样的文章、那样的诗词,为什么会有那样的思考。

这也是我为什么会经常写毛的一些事迹和经历的原因。

你只有读懂了他的行为,才能真正明白毛的思想。

那是一种伟大的慈悲。

—— END ——

大家好,我是栩然,感谢大家的阅读和评论。想第一时间看到更多有态度、有深度的文章,欢迎关注微信公众号:【栩然说】(ID:xuranshuo),和100万粉丝共同成长!

金句摘抄(126)

1. 团结才能胜利,奋斗才会成功。

2. 征途漫漫,必须靠自力更生奋斗。

3. 十年非凡成就,书写在物阜民丰、万家灯火之中。

4. 涉滩之险、爬坡之艰、闯关之难,一个个看似不可攻克的难关险阻,一个个令人刮目相看的人间奇迹,无不令人感慨万千。

5. 饮瓢水,品百姓甘苦;摸炕被,感乡亲冷暖;掀锅盖,知饥饱。

6. 有利于百姓的事再小也要做,危害百姓的事再小也要除。

7. 江山就是,就是江山。

8. 非凡十年成就辉煌,宏伟蓝图催人奋进。

9. 沿江乡山林纵横,水土条件优渥,参苗喜凉,树木就是天然遮光棚。

10. 把握新征程上的历史主动,首先要有坚定的历史自信。

11. 辨明历史方位、把准历史脉动,科学把握战略机遇和挑战,才能把握新征程上的历史主动。

12. 历史是由群众创造的,群众是历史活动的主体。

13. 历史只会眷顾坚定者、奋进者、搏击者。

14. 只有奋勇当先、奋楫笃行,才能把握历史主动。

——————来源于2022.10.18

明珠耀香江|如竹苞矣,如松茂矣

编者按:大以来,总在一系列重要讲话和文章中,大量引用中国古代经典名句,为中国政坛带来习习清风。无论是谈论理政的重大问题,还是在国际场合阐述中国主张,总都善于从诸子百家和历代文人、家的经典名句中旁征博引,恰到好处地表达中国人、中国的立场和观点,带给人们深刻的思想启迪、精神涵养与文化熏陶。

用典妙来无过熟。总以其深厚的传统文化功底、丰富的阅历和敏锐的思考,使中华传统文化的精华——典故焕发出新的生命活力。央视网《天天学习》栏目特别策划“习典明理”系列,与您一起学习。

【释义】

诗经·小雅·斯干》相传是周宣王建造宫室时所吟唱的诗,开篇便勾勒出宫室所处的地理环境、山水风貌:“秩秩斯干,幽幽南山。”前有潺潺溪涧流,后有幽幽终南山。此句为“兴”,接着由物及人:“如竹苞矣,如松茂矣。兄及弟矣,式相好矣,无相犹矣。”苞:竹木稠密丛生的样子。意思是:如竹稠密人口多,如松茂盛家族旺。一家骨肉兄和弟,相互友爱多和善,从不相互生责怨。此句孔颖达疏曰:“以竹言苞,而松言茂,明各取一喻。以竹笋丛生而本穊,松叶隆冬而不凋,故以为喻。”这是运用“比”的表现手法,以竹繁密和松茂盛比喻家门兴盛。

竹有丛生与散生之别,“如竹苞矣”之“竹”即是丛生竹。丛生竹的生长特点是结丛而生,如王勃《慈竹赋》:“生必向内,示不离本。修茎巨叶,攒根沓柢。丛之大者,或至百千株焉。”五代王仁裕《开元天宝遗事》载唐玄宗事:“太液池岸有竹数十丛,牙笋未尝相离,密密如栽也。帝因与诸王闲步于竹间,帝谓诸王曰:‘人世父子兄弟尚有离心离意,此竹宗本不相疏。人有怀贰心、生离间之意,睹此可以为鉴。’诸王皆唯唯,帝呼为‘竹义’。”

《诗经》开创了以竹喻人的先河。《礼记》最早赋予松竹以人的品格,将其纳入社会范畴:“其在人也,如竹箭之有筠也,如松柏之有心也。二者居天下之大端矣,故贯四时而不改柯易叶。”

【赏析】

光阴似箭,日月如梭,香港回归祖国已经四分之一世纪。

25年前的7月1日,香港回到祖国的怀抱,洗刷了民族百年耻辱,完成了实现祖国完全统一的重要一步。香港回归祖国是彪炳中华民族史册的千秋功业,香港从此走上同祖国共同发展、永不分离的道路。

犹记得2017年7月1日,在庆祝香港回归祖国20周年大会暨香港特别行政区第五届就职典礼上,豪情满怀地向世界庄严宣告:“‘一国两制’是中国的一个伟大创举,是中国为国际社会解决类似问题提供的一个新思路新方案,是中华民族为世界和平与发展作出的新贡献,凝结了海纳百川、有容乃大的中国智慧。”

站在经过岁月洗礼发生沧桑巨变的香江之滨,抚今追昔,感慨万千,借用《诗经》中富有特殊含义的“如竹苞矣,如松茂矣”,形容香港回归祖国后繁荣发展的前景。

《礼记·曲礼上》称:“二十曰弱冠。”中国古代男子20岁行冠礼,表示已经成年。进而阐发道,“依照中国的传统,男子二十谓之弱冠,今天就是香港特别行政区的成年礼”。

转瞬间,香港已经“逾弱冠,近而立”。砥砺奋进廿五载,携手再上新征程。我们坚信,有伟大祖国作为坚强后盾,有和内地的大力支持,有回归25年积累的丰富经验和坚实的发展基础,有香港特别行政区和社会各界人士的团结奋斗,“一国两制”在香港的成功实践一定能够再谱新篇章,香港一定能够再创新辉煌!

共期待,而立之年,东方之珠芳华更盛!

(作者 杨立新)

(广播电视总台央视网)

【感慨万千的意思 感慨万千的意思解释词语】相关文章:

1.动物故事精选:寓教于乐的儿童故事宝库

2.《寓教于乐:精选动物故事助力儿童成长》

3.探索动物旅行的奇幻冒险:专为儿童打造的童话故事

4.《趣味动物刷牙小故事》

5.探索坚韧之旅:小蜗牛的勇敢冒险

6.传统风味烤小猪,美食探索之旅

7.探索奇幻故事:大熊的精彩篇章

8.狮子与猫咪的奇妙邂逅:一场跨界的友谊故事

9.揭秘情感的力量:如何影响我们的生活与决策

10.跨越两岸:探索彼此的独特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