愤世疾俗,愤世疾邪是什么意思

更新:08-24 现代故事 我要投稿 纠错 投诉

《字里藏医》之——疾病

“疾”、“病”两字都带病字头,其实病字头的本义是床的意思,在甲骨文中很形象,是竖起的床的样子,指人生病卧床。医生看病叫做临床,也是由此而来。本篇作为开头,以后会根据我的理解介绍所有带病字头的汉字,以求体会古人观察认识疾病的角度和方法。

“疾”是会意字,甲骨文字形从矢,指人中箭。段玉裁《说文解字注》:“矢能伤人,矢之去甚速,故从矢会意。”本义指急性病。

一般说来,疾病在初期,或在浅表的时候,称为疾。这时候往往邪气盛,正气也足,发病快,病势急,但是往往好得也快。好比外感病,起病突然,高烧体痛,但是汗出以后自然痊愈,来得快,去得急,故称为“疾”。人的小毛病、缺点,也被称为疾,《墨子·公输》说“必为窃疾”,意思就是有小偷小摸的毛病。《孟子·梁惠王下》记载齐宣王曾说:“寡人有疾,寡人好色。”齐宣王说他自己有一个毛病,那就是爱好女色。孟子回答说,爱好女色并非什么过错,只要老百姓都能过上正常的夫妻生活,内无怨女,外无旷夫,又有谁会指责你呢?

在《韩非子·十过》中记载了一个喝酒误事的故事:“子反之为人也,嗜酒而甘之,弗能绝于口,而醉。战既罢,共王欲复战,令人召司马子反,司马子反辞以心疾。共王驾而自往,入其幄中,闻酒臭而还。”大意是说子反这个人嗜酒如命,喝酒和喝水一样,一喝就停不下来,直到喝醉了倒下。一次打完了仗,共王又要出兵再战,结果子反不能应召出战,以“心疾”的名义推辞。共王亲自来探望他,结果一进帐篷就闻到了呕吐秽物和酒臭,只好回去了。这里的“心疾”,后人都翻译成“心病”,这是错误的。疾病发展到了心,那就不叫疾了,一个有心脏病的,估计也难打仗。之所以叫做心疾,是因为酒后心跳加速,也就是心动过速、心慌、心跳、心悸。想必喝高过的人们都知道这种感受。

“疾”也作为形容词使用,同“急”,比如“疾风知劲草”,“春风得意马蹄疾”,等等。有时“疾”也作动词用,同“嫉”,有痛恨、讨厌的意思,比如成语“疾恶如仇”、“愤世疾俗”。《左传·成公十年》:“公疾病,求医于秦。秦伯使医缓为之。”其中的“疾”就当痛恨、难以忍受讲。因为当时晋景公已经是病入膏肓,不是浅表的问题。

“病”是形声字,含义是加重的疾,或者是合并的疾,也就是说,病是急性转为慢性的疾病,或者是深部的、不容易治疗的疾病。《说文》段注:“析言之则病为疾加,浑言之则疾亦病也。”

“病”也有词性变化,作为动词用,有痛苦、难以忍受的意思。比如“人之所病,病疾多;而医之所病,病道少”,意思就是说,患者最痛苦的是身上的疾病种类太多,医生最痛苦的是治疗疾病的思路和方法太少。《水浒传》中英雄薛永、孙立的绰号分别叫做“病大虫”和“病尉迟”,当初看到,我还以为是病了的老虎和尉迟恭,后来才知道这是使动用法,是使大虫、尉迟病的意思,就是让老虎、尉迟恭都头疼、难以对付的人。

仔细研读古文的时候,就会发现古人很注意“疾”和“病”使用的分寸。比如在《韩非子·喻老》中描写扁鹊初见蔡桓公,扁鹊曰:“君有疾在腠理,不治将恐深。”桓侯曰:“寡人无疾。”

扁鹊说君有疾,而不是说君有病,含义就在于疾的程度较浅、危害不大。如果不治疗,进一步深入发展的话,疾就成病了。桓侯连自己有小毛病都不承认。扁鹊出,桓侯曰:“医之好治不病以为功。”后来人翻译这句话不清楚疾和病的区别,把不病翻译成没有病,桓侯的话就成了“医生就喜欢给健康的人治疗,然后邀功”,显然不合逻辑。其实“不病”是病得不深的意思,也就是小毛病。桓侯大概也感觉到了自己有些不舒服,但是他认为那根本算不上疾或者是病,所以不大愿意让扁鹊诊治、邀功。

等过了十天,扁鹊复见,曰:“君之病在肌肤,不治将益深。”桓侯不应。扁鹊出,桓侯又不悦。居十日,扁鹊复见,曰:“君之病在肠胃,不治将益深。”桓侯又不应。扁鹊出,桓侯又不悦。居十日,扁鹊望桓侯而还走。

第二阶段,疾的发展就严重了,扁鹊就用“病”来替代“疾”了,层次也逐步深入到肌肤、肠胃、。在分析疾病的治疗机理的时候,扁鹊曰:“疾在腠理,汤熨之所及也。”小毛病用热水洗浴就能好。“在肌肤,针石之所及也;在肠胃,火齐之所及也。”疾发展成了病,深入到了肌肤、肠胃,分别用针刺砭割、口服汤药能够治好。

“在,司命之所属,无奈何也。”但是病入,如同病入膏肓,就无药可救了。短短的一篇故事,使我们看到了一个由疾而病,由病而死的过程。

中医治病仰仗患者天赋的自愈能力,就是所谓的正气。所以,中医治病不怕外感、外伤,就怕内伤、内乱。正气浩然、精充血足的人,即便受到感染伤害,也很快就能恢复。就像二战中的美国,在珍珠港受点儿小创伤,但是很快全国动员,投入,很快解决问题。这就像中医治疾,因势利导。

但是如果七情内伤,精血耗损,即便没有外患,也会生出内乱,这就是病了,调理起来费时费力,还经常被患者不良的饮食、性爱、思维、情绪、习惯干扰。司马迁在《史记·扁鹊仓公列传》中感叹道:“故病有六不治:骄恣不论于理,一不治也;轻身重财,二不治也;衣食不能适,三不治也;阴阳并,藏气不定,四不治也;形羸不能服药,五不治也;信巫不信医,六不治也。有此一者,则重难治也。”

现代的“疾”、“病”趋于同义,在翻译成英文的时候可以通称为illness或disease。但把“疾”翻译成suffering,把“病”翻译成sickness,似乎更合古义。

一个人最聪明的活法:少怒,少虑,不怨,不比

作家林清玄曾说过:“生命需要减法,要有觉察地放下许多东西,要更从容、更慢。”

在这个快节奏的时代,我们每时每刻都处在激烈的竞争当中,负重前行。

我们之所以觉得很累,是因为我们在无形之中给自己身上背负了太多东西。

真正成熟的人,不是为自己找各种理由,而是学会给自己的生活减负。

人生本就是一场修行,一个人最聪明的活法,莫过于这八个字:少虑,少怒,不怨,不比。

来源:全景视觉

少虑

曾听到这样一个故事。

一个年轻人,总是考虑得太多,无法专注于工作。

于是,他向一位长者求助:自己如何才能集中精力,做好眼下的工作。

长者让年轻人去拿一壶水过来,过程中不能洒出来一滴,结果年轻人因为总是担心水洒出来,而没能成功。

长者提醒他,不要把目光一直放在“别把水洒出来”这个目标上,这一次年轻人成功地完成了任务。

想得太多,不但会让我们忘记当下要做的事情,而且会耗费大量的精力。

工程师马克总是担心自己会在工作中犯错,担心自己的同事不认同他的工作成果,因此他一直感到压力重重。

时间一长,这种压力影响到了他的身体健康,他时不时就会感到胃痛。

为此,他一边寻求医生的帮助,一边向别人请教如何调节工作节奏,跟同事交流工作内容,从中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

渐渐地,他开始更加注重当下,不去考虑自己无法掌控的事情,压力得到缓解,生活也发生了变化。

打败一个人的从来不是他所处的环境,而是他的心态。

思虑过多,只会耗费你更多的时间和精力,让你陷入痛苦的漩涡。

与其后悔过去发生的事情,担心未来还没有出现的问题,不如着眼于当下。

杨绛说:“你的问题在于读书太少,而想得太多。”

让自己减少思虑的办法,就是去解决令你担心的事情。

当你认定目标,一步步去做的时候,你会发现困扰自己的问题也有了答案。

想太多无济于事,行动就对了,行动就是一切。

来源:全景视觉

少怒

俗话说:“别人生气我不气,气出病来无人替。”

愤怒是一种消极情绪,就像墨水滴在白布上,一染一大片。

在获得奥斯卡最佳影片《绿皮书》中,有两位主人公,一位是谈吐不凡的黑人钢琴演奏家唐·谢利,另一位是易怒、举止粗鲁的白人托尼·利普。

电影中有一个情节,托尼和唐在雨夜驾车行驶,结果被无缘无故地扣住了。可如果不能及时抵达目的地,唐的演出会被取消,作为司机的托尼也会被扣薪水。

面对,托尼就像一头暴怒的狮子,各种辱骂挑衅。

而唐则气定神闲,和沟通,并阻止托尼对出手,因为那样会带来更多麻烦。

最终,唐联系到律师,在律师的帮助下他们得到了释放。

托尼觉得唐真厉害,但唐对他说:“生活中所遇到的问题不会通过生气而解决,有时候反而会因为愤怒导致之前的所有努力付诸东流。”

后来,托尼克制自己的脾气,学会表达自己的想法,正视自己的缺点,与唐成为了好朋友。

来源:电影《绿皮书》

卡耐基说过:“学会控制情绪,是我们成功和快乐的要诀。”

生活中,我们会遇到各种烦心的事情,如果我们时不时地就发脾气,身边的人也会慢慢地远离我们。

愤怒是最低级的表达方式。

生气不仅会伤害到别人,也会威胁到自己的生命。

瑞典曾做过一项研究,如果一个人经常愤怒,发脾气,严重的话会导致心血管病,甚至死亡。

曾有新闻报道,杭州一位45岁的女子在教育孩子时,非常愤怒,突然间胸前疼痛,两眼一黑,后被送至医院抢救。

真正聪明的人,面对困难,不是用生气表达自己的情绪,而是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

少生气,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才会更加融洽。

来源:全景视觉

不怨

抱怨是一种,它会摧毁你的意识,降低你的热情。

与其抱怨生活,不如改变自己。

如果你觉得自己不快乐,那就读一读苏东坡,你会被他乐观积极的生活态度所折服。

苏轼是我们熟知的大才子,即便是这样伟大的文学家也免不了遭受生活的苦难。

“乌台诗案”之后,苏轼被贬黄州,面对黄州贫瘠的土地,虽然拮据,他也过出了不一样的生活。

他时常与樵夫为伍,享受泛舟江上的时光;偶尔跨江而去,到朋友家小住几日;他也会为自己做一顿美食,享受食物带来的喜悦……

在黄州城外的东坡上,开垦土地,种菜、犁地,他笑称自己是“东坡居士”,享受不一样的田园风光。

也是在这段时间,他写下了“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的豪放诗句。

面对生活的窘境,他没有抱怨命运不公,也没有愤世疾俗,而是做自己能做的事情,改善自己的生活。

正是因为他的豁达乐观,才有了一代文豪苏东坡。

生活就像是一面镜子,你对它露出抱怨的情绪,它给你的都是烦恼。

很喜欢一句话:“永远不抱怨,抱怨只会暴露你的无能。”

与其抱怨生活对你不公平,不如改变自己,让你拥有对抗烦恼的底气。

对生活少一分抱怨,你就会收获一份感悟;对人生少一分抱怨,你会收获一份快乐。

来源:全景视觉

不比

心理学上有一个翠波鸟效应”。

翠波鸟对筑巢有一种执念,科学家为了研究翠波鸟的生活习性,把两只翠波鸟放在一起。

结果,两只翠波鸟都想让自己的巢穴比对方的大,最后竟然活活累死。

生活中,有些人总喜欢比较,希望自己的房子比别人的大,衣服比别人的好,孩子成为“别人家的孩子”。

在比较的过程中,自己活得越来越累。

曾看到一则让人颇感荒唐的新闻,一个小伙子因为跟别人比谁话费余额多,竟把自己的9万多存款搭了进去。

小伙子是架子工,工作几年,有了一些存款,闲暇之余他加入了一个同城聊天群。

在这个群里,大家会晒自己的话费余额,只要看到别人的话费余额比自己的高,他就有些不甘心。

于是,为了能在群里排第一,他开始不断充话费,刚开始是一两百,后来是一两万……

当然,他始终在这个群里排第一。

等到他清醒过来时,已经把积蓄都搭进去了。

在与别人不断攀比的过程中,小伙子迷失了自己,也给自己造成了极大的损失。

听过这样一句话:“生活累,一小半源于生存,一小半源于攀比。”

与其盲目攀比,不如多花一些精力投资自己。到了一定年纪,你就会明白,与人比较毫无意义。

真正的聪明人,不是在过与别人攀比的生活,只想活在别人的眼光中,而是遵从自己的内心,过自己想要的生活。

当你认真努力做自己时,生活的美好也会在不经意间来到你身边。

村上春树说:“当我们学会用积极的心态去对待‘放弃’时,我们将拥有 ‘成长’这笔巨大的财富。”

生活不会一直一帆风顺,我们也总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

人生就是一场修行,我们所经历的事情都是来渡我们的。

少虑,可以让我们远离焦虑烦恼,生活轻松自在。

少怒,可以让我们远离疾病伤害,保持身体健康。

不怨,可以让我们远离负面情绪,掌控生活节奏。

不比,可以让我们内心不再痛苦,懂得知足常乐。

在这个复杂的世界里,做个简单的人,努力活成一束光,照亮自己的生活。

作者:晓晓(富书作者),来源:富书(ID:kolfrc)。

天水历代名人录之六: 愤世嫉俗的文学家赵壹

赵壹,字元叔,东汉汉阳西县(今天水市秦城区西南)人,生卒年不详。据《后汉书·文苑列传》,元叔约与蔡同时,生活在东汉顺帝至灵帝时期,主要活动在灵帝之世。

元叔美须、眉浓,身材魁梧,是一位北国型的伟丈夫。他出身寒门,为人耿介,落拓不羁,文辞过人而“持才倨傲”,为乡绅豪富所排斥,曾多次触犯封建统治者,“几至死”,多亏朋友营救,才得以幸免。他爱憎分明,蔑视封建礼法,不趋炎附势。灵帝时被人举荐,任汉阳郡(今天水及定西东南地区)上计吏(管理户口、垦田和税赋的官)。光和元年(公元178年),朝廷召集各郡上计吏到都城洛阳汇报情况,元叔携带本郡计簿副本赴洛阳。当朝司徒袁逢接见他们,数百名上计吏皆跪伏庭院,鸦雀无声,唯元叔没有下跪,只做了一个长揖。袁逢见他如此傲慢,惊讶不已,命手下责问,元叔对答:“昔郦食其长揖汉王(刘邦),今揖三公,何遽怪哉?”袁逢听后,整衣下堂,拉着元叔的手请其上座。问及西边事务,元叔对答如流,袁逢非常称赞,告诉满座人:“此人汉阳赵元叔也。朝臣莫有过之者。”于是,众人都对元叔刮目相看。

公事毕,元叔拜访名士尹羊陟,羊为官清廉,乃“党人”中的头面人物,是“八顾”(时人对八位以德行称著者的合称)之一,声望很高,元叔初访儿次未果。《后汉书》载,“壹以公卿中非羊陟无足以托史者,乃日往到门”,最后羊涉勉强召见。元叔入室,却见羊陟躺卧床上,他灵机一动,大声呼喊:“我赵壹隐伏西川,仰幕先生已久。于今幸见,先生突然辞世,我命该如此”,并放声嚎哭,惊动了一府人前来观看。羊陟方知元叔非等闲之辈,遂整衣下床,一番谈论后,羊陆视元叔为奇才,非常赏识,连声道:你早该出山了。

翌晨,羊陟即带领大队车马,郑重其事地回拜元叔。当时各郡上计吏车马帷幕,装饰华丽,独赵壹一辆破车用草遮蔽,在车旁露天而宿。

元叔在破车前接待了羊陟,两人如老友知己,从早上谈到天黑,非常投机。临别,羊陟拉着元叔的手称赞说“美玉还藏在石头里,一定会有下和那样识宝的人帮着你显露出来”。自此,羊陟和袁逢共同称颂举荐,元叔一时“名动京师”,士大夫皆“想望其风采”。

返汉阳途中,路过弘农(今河南灵宝县南),元叔拜访弘农太守甘肃人皇甫规,遇门人通报不及时,他扬长而去。甫知后大惊,急写信谢过,声称:“憨其区区”,“返修前好,则何福如之”,信尾又言:因急于见您当面谢过,下笔时气也喘不上来,汗都流到足趾上了,前派主簿赶到运河迎接。元叔复信谓关节病发作,没有去见皇甫规。

回郡后,官府多次重金征聘,元叔都谢绝了。史有“州郡争致礼命,十辟公府而不就”的记载。他一生除做上计吏外,再没有做过别的官。

元叔是一个不同流俗又不乏知交的人,常以辞赋答谢亲友。得罪豪贵,获友人援救后,曾贻书(《穷鸟赋序》)谢曰:

“昔原大夫赎桑下绝气,传称其仁;秦越人还航太

子结脉,世著其神。设囊之二人不遭仁遇神,则结绝之气竭矣。然而精脯出乎车铃,针石运乎手爪。今所赖者,非直车铃之精脯,手爪之誠石也。乃收之于斗石,还之于司命,使乾皮复含血,枯骨复被肉,所谓遭仁遇神,真所宜传而著之。余畏禁,不敢班班显言,窃为《穷鸟赋》一篇。”

元叔襟怀磊落,敢于抨击时弊,是愤世疾俗的著名辞赋家。著有赋、颂、箴、末、书、论及杂文等。《隋书》谓元叔有集三卷,《旧唐书》和《新唐书》均谓《赵壹集》二卷十六篇。《宋史》中不再有著录,《赵壹集》很可能佚于宋元。

据清代严可均辑《全后汉文》,元叔传世作品有七,即《穷鸟赋》、《刺世疾邪赋》、《迅风赋》、《解接》、《报羊陟书》、《非草书》和上文的《报皇甫规书》。至今失泰半,《迅风赋》存“惟異卦之为体,吐呻气而风”等十四句描写风的句子(见《艺文类聚》卷一);《报羊陟书》仅存“惟君明容,平斯宿心”两句(见《文选》);《解槟》是他回敬地方人士对其攻击的作品,类扬雄《解嘲》,旗帜鲜明,论辨性很强,除“丹鸿可杀蚤虱”一句见《太平御览》卷九百五十一外,荡然无存。有幸的是他的辞赋佳作《穷鸟赋》和《刺史疾邪赋》完整传世。

《穷鸟赋》是一篇借鸟抒怀之作。赋前有序(见前文),作者怀着深厚的感情对营救他免于死罪的朋友表示了由衷的感谢。篇中,作者以穷鸟自比,进一步倾诉了对朋友的感激之情和对现实的抗议。文中他对穷鸟处境作了精彩的描述:

毕网加上,机阱在下,前见苍,后见驱者。缴弹

张右,羿子毅在,飞丸激矢,交集于我。思飞不得,欲鸣不可,举头畏触,摇足恐堕……

作者通过对穷鸟及其险恶环境的描述,表达愤满和对现实的抗议,是东汉末年处于无权地位的中下层知识分子对现实抱批判态度的共同心声。

《刺世疾邪赋》是一篇抒情小赋,系元叔的代表作。表达了对当地道德败坏、权豪不法、贤愚颠倒、忠奸不辨的现实和不合理的社会制度的强烈不满,文中对他以前的封建社会做了痛快淋漓的批判:

德政不能救世混乱,赏罚岂足惩时清浊!春秋祸之

始,战国时愈增其茶毒。秦汉无以相逾越,乃更加其怨

酷。宁计生民之命,惟利已而自足。

面对“情伪万方;日炽,刚克消亡。舐持结驷,正色徒行”、“法禁屈挠于势族,恩泽不逮于单门”的现实,他愤恨地渲泻:“宁饥寒于尧舜之荒岁兮,不抱暖于当今之丰年”,并指出其社会根源是“执政之匪贤”。作者情绪非常激烈,表示决不为荣华富贵与腐朽的东汉王朝同流合污。这种为正义斗争的精神难能可贵,在东汉时代,这是很值得注意的文字。

《刺世疾邪赋》是汉赋中难得的佳篇,其一是直“刺”不讳的抗争精神,其二是内容和形式都对汉赋发展产生了一定影响。

元叔的赋篇幅短小,感情充沛,风格率直,辞锋犀利,含义深刻,愤世嫉俗,别具一格。大概是作者积愤深广、生性耿直,为文从抒情言志出发,不求委婉有致、一唱三叹,但求以辞达意、痛快淋漓之故。他的率直的风格表现在语言文字上,恰好形成了朴实无华、明白畅达的特色。

元叔又是最早研究书法理论的人,《非草书》是研究草书的重要文献。唐代张彦远的《法书要录》、北宋朱长文的《墨池编》及《太平御览》都曾辑入和引用。尽管他是站在正统立场上来批评草书,有明显的局限性。但将书法和现象引入理论,他是第一人。

元叔也是一位诗人,传世诗作仅有《刺世疾邪赋》篇末假托“客秦者”和“鲁生”作的两首五言诗:

河清不可俟,人命不可延。顺风激靡草,富贵者称贤。文籍虽满腹,不如一囊钱。伊优北堂上,肮脏倚门边。

势家多所宜,咳唾自成珠。被褐怀金玉,兰蕙化为当。

贤者虽独悟,所困在群愚。且各守尔分,勿复空驰驱。哀哉复哀哉,此是命矣夫!

南朝钟嵘在《诗品》中说:“元叔散愤蕙,反映斥囊钱;苦言均匀,良亦勤矣。”

元叔“仕不过郡吏”,然名素著世。人们敬仰他中直耿介、愤世嫉俗、敢于抗争的人品。他刚直处世,做人不亢不卑。为数不多却大放异彩的作品,以及极为生动泼辣的语言和简明扼要的阐述,像一把,锐利地刺向封建制度,一针见血地揭露了封建统治阶级的罪恶。从文学发展史的角度看,他处在两汉铺彩摘文、雍容典雅的体物大赋向汉末以后抒情小赋的转变时期,其《穷鸟赋》和《刺世疾邪赋》与张衡的《归田赋》、蔡爸的《述行赋》,均为这一转变中抒情小赋的代表作品,对辞赋的演进作出了贡献。

(程凯、董晓明文)

【愤世疾俗,愤世疾邪是什么意思】相关文章:

1.动物故事精选:寓教于乐的儿童故事宝库

2.《寓教于乐:精选动物故事助力儿童成长》

3.探索动物旅行的奇幻冒险:专为儿童打造的童话故事

4.《趣味动物刷牙小故事》

5.探索坚韧之旅:小蜗牛的勇敢冒险

6.传统风味烤小猪,美食探索之旅

7.探索奇幻故事:大熊的精彩篇章

8.狮子与猫咪的奇妙邂逅:一场跨界的友谊故事

9.揭秘情感的力量:如何影响我们的生活与决策

10.跨越两岸:探索彼此的独特世界

上一篇:愤世嫉俗的近义词-愤世嫉俗的近义词是什么 下一篇:愤发有为、愤发有为最佳生肖和动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