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和邮票的故事;讲述我与邮票的故事

更新:08-26 现代故事 我要投稿 纠错 投诉

我和邮票40多年的故事(5)

大学四年,我假期基本上不回郑州,当然春节除外。不是不想回,而是每到暑假,宝成线就会不太平,经常会有塌方和泥石流会把铁路冲断。每年为此担心,回郑州了,又担心不能按时返回成都。

主要是票难买,郑州到成都当时没有直发车,每次都是过路车,只能买站票,当然学生时期从没有想过卧铺票,有时会和同学约好在前一站帮我占座位。记得当时有两趟过路车,一趟北京始发,一趟上海始发。上海始发的车到郑州时间不太合适就很少买,只买过一次,当时通讯不方便,没有电话,还是提前约好了同学帮我占座位。

记得有一年宝成线中断,只好走重庆,太难了,现在想着还害怕。铁路大面积塌方了,只好换路线,我对新路线有点新鲜感心里还有点庆幸。兴奋的太早了!随着人流挤上了车,勉强站在车厢门口但动不了。车开了,门口的人流继续向车里挤挪,脚都落不下地,挪挪停停,兴奋劲很快就没有了。火车穿越大巴山时有了点精神,单调的山洞走了好长时间,最后实在是受不了,站着就睡着了,好在人们相互拥挤着睡着也倒不下来。在火车上就这样一动不动的坚持了几天,不吃不喝不方便。好不容易到了重庆,人少了点,还是没有座位。又艰难的站了十几个小时。我至今都无法想象是自己怎么坚持下来的。现在高速通了成渝线大巴车才要4个小时。

成都四年,值得回忆的事情太多了。

成都是个古城,历史厚重,大学云集。著名的万里桥就在学校边上,万里之行始于足下,满满的典故。学校被路分成了东,西两个院,我校南边一点是四川医学院,锦江在学校北边,夏天经常有人在锦江游泳。锦江宾馆当年是成都最好的宾馆唯一的涉外宾馆,当时当红的日本电视剧演员到成都参加首演就住这里,轰动校园。锦江向东流,就是川大,九眼桥旁边就是薛涛井,有薛涛公园。

学校门前的路是南路,从火车站直着向南就叫路,中间被四川省展览馆隔断,汽车绕着展览馆两边转。成都重大活动都是在展览馆举行。展览馆大门朝南,门口矗立着毛巨幅立像,高高的台节下是巨幅的标语,再前边就是广场了。四川省首次邮展就是在这里,当时盖戳就在广场,进口1楼,2楼都有邮票展览。

八十年代,如雨后春笋的全国各地集邮展览开展起来,纪念成包的各地旅游带邮资的门票、各地的风光明信片、中国京剧服装、上百张世界明人、介绍火花老纪特票,又分东北贴用和再版票等,普通邮票的版式就更复杂了。

上边是我早期收藏研究的版式区别。这只是齿孔的不同,天安门上空还有许多白云的不同,太复杂了。我的几本普通册已被我不知不觉全给卖掉了。邮票年册,每年发行的邮票,或几年发行的邮票,又分总公司册和北方册等等。

还是回到学校吧,入学教育到大邑县参观刘文才的收租院,还品尝了美味的唐场豆腐。参观完后,我就陪同学去大邑县邮局寄了信,盖了邮戳,从此每次旅游就又多了找邮局这件事。

那年放假回家专门给家人买了唐场豆腐,又买了几盒棉花糖,至今四十年过去了,我姐我妹还记得当时的美味。

80年发行生肖邮票,第二年是鸡年,白低的剪纸鸡,82年发行狗票,发行生肖票是定好的规律,一年y重,一年浅。猴重,鸡浅。狗又该重了,我看重了就是低色深,不好看,这时已有了生肖热。不管好坏,见了就买。猴票当然买不起了,多买几张鸡吧。这狗票发行管他好坏,买了100本狗本票。要毕业了,给同学们每人送上一本。这只鸡下边没齿就是从本票上撕的。

因为从小受母亲影响乐善好施,上大学又爱集邮,广交朋友。学校评选之最,把我评为了最乐意助人的人。当然我是真心的帮助同学。同学腮腺炎我帮助,同学炎我也帮助,同学有困难也总是找我。农村同学更乐意和我交朋友。记得有一天陕西同学请我喝酒,他平时不喝酒。喝酒中他激动地告诉我他家的地主帽子给摘了,我真替他高兴啊!因为我知道不唯成分论害死了多少人。老家的小伙伴五分,因富农,生产队的脏活累活都是他干;黄家门的黄淘因为是解放前伪局长的亲戚,整天被地痞批斗。我和黄淘儿子是同学,儿子从不理会他爸爸。小学的防空洞都是他在挖,办事处有脏活累活肯定是他干,一有风吹草动就拿他说事,我真知道成份高的难处!也真心为同学高兴啊!

我们原来的班长,来自广西农村,入学时老师看档案知道他是广西几个科的竞赛冠军,就指定他当班长,很快就因不适应被同学们选掉了。他身上有股气味,同学们都不理他,经常一个人独来独往。我周日在锦江大桥碰到他,穿着援越的大军装,他个子很低,只看到一身土的小短腿,着实心酸。一问他说,很孤独,去学溜旱冰了。后来一直暖心他帮助他,但他一心要推反爱因斯坦的相对论,自己在校外租房子住,毕业考试也不参加。我看了他写的论文,看不懂,就拿给川大的教授看,得到了肯定支持。从此这个同学不上学了又回家了,学校也没给发毕业证。后来听说他又考上了武汉的大学,四十年了,也失去了联系。

启五品邮:我与邮票的故事,一个有故事的人

2015/4/20我与邮票的故事

厦大离退休处办公室打来电话,说是《福建老年报》记者要登门采访我关于集邮的那点事,询问是否愿意。我犹豫了一下,还是同意了,因为我有难处,家里太小,邮册和图书堆积如山,一旦需要“有图有”,岂不手忙脚乱。但《福建老年报》印量很大,读者面很广,能在它上面宣传集邮,本人也乐见其成。

登门的记者比较年轻,也不大懂得集邮,沟通起来有点费劲,既然已经勉为其难,那就继续勉为下去。到了拍照的时候,我费劲心力和体力挖出了珍藏的“老级特”,木偶似地摆拍了一张又一张邮票与我的合影,集邮大半辈子,还是第一次与爱邮摄下如此之多“情侣照”。

采访过后好多个月,都无声无息,我心想,大概那采访稿被枪毙了。这时我在福州的老同学钟安平发来起死回生的消息,说我上报了,是《福建老年报》2015年4月14日,并善解人意地随邮件附来拙文的照片。钟同学不仅是省的高官,而且是高官里的真邮迷,惺惺相惜了。我浏览了样报的照片,那文章的题目是《郑启五:与邮票的不解之缘》,图文一起,占了半个版面。这下我成为一个有故事的人,内心有一种好事多磨的感觉。

集邮开启美好生活 ——我与邮票的故事

文/丁梦

喜欢收藏,自少年时代始。

从糖纸、火花、烟盒到信封上的邮票,那真是一个奇妙的五彩缤纷的世界。那时的我,除了读书背诗练字之外,还喜欢画画。画册上、手帕上甚至铺的草席上、睡的枕头上,只要有好的画面,欣赏之余必定要将其临摹下来收入匣中。至于邮票上的山川人物花草虫鱼,因为便于收藏,就更吸引了我的目光。

不知不觉,邮票收藏成了生活的温暖相伴。学习上,可以增长知识开阔视野;生活中,可以交朋结友陶冶情操。书来信往的求学生涯,给集邮提供了一定的便利,我就这样一点一滴地,在自己编织的美丽梦想里,走过了那些难忘的青春岁月。这样的日子一直持续到结婚以后,随着书信的减少,收集邮票的步伐也慢了下来,但收藏美好的热情并没有随之消散。

女儿小的时候,我在家带孩子,也因此少了应得的经济收入。先生把工资交给我做家用后总是盘来问去,生怕我不会持家乱花钱。这使得有些小爱好的我,颇有些捉襟见肘。记得那时,因为怕先生误解而徒生闲气,每当好不容易积攒下几元钱,我就会偷偷跑到商场对面的天桥底下去买自己喜欢的邮票。那小小的方寸天地,在某些人看来,远不如买些吃喝来得实惠。一向争强好胜的我,为了业余的集邮爱好,为了莫名的经济压力,等不及孩子慢慢长大,就带着女儿一起上了好几年班。

日子渐长,我可以一年去买一本集邮册了。虽然少了剪剪贴贴小心呵护的乐趣,倒也节约出不少绵里藏针的时间。再后来,世幻,集邮渠道越来越少,加之邮票本身不易保存,因而也就慢慢少了许多关注。然而我喜欢收藏的卡片、扑克和酒器,都可以从中欣赏到我所钟爱的美好生活的曼妙缩影。

美丽的邮票,打开了梦的心灵之窗。无论是徐悲鸿的马,还是齐白石的虾;也不管是风情自然的山水草木,还是典雅高贵的琴棋书画,走进这方寸天地,便如走进了大千世界的万花筒,五光十色波澜壮阔的海洋,将会在您的面前一幕幕打开。

集邮吧,因为美好

编辑:王建峰

【我和邮票的故事;讲述我与邮票的故事】相关文章:

1.动物故事精选:寓教于乐的儿童故事宝库

2.《寓教于乐:精选动物故事助力儿童成长》

3.探索动物旅行的奇幻冒险:专为儿童打造的童话故事

4.《趣味动物刷牙小故事》

5.探索坚韧之旅:小蜗牛的勇敢冒险

6.传统风味烤小猪,美食探索之旅

7.探索奇幻故事:大熊的精彩篇章

8.狮子与猫咪的奇妙邂逅:一场跨界的友谊故事

9.揭秘情感的力量:如何影响我们的生活与决策

10.跨越两岸:探索彼此的独特世界

上一篇:我和红领巾的故事(我和红领巾奖章的故事) 下一篇:我国著名的赵州桥建于哪个朝代,我国著名的赵州桥位于哪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