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向无敌的意思、所向无敌的意思和造句

更新:08-27 现代故事 我要投稿 纠错 投诉

10句哲理老话儿:睫在眼前长不见,道非身外更何求

01

睫在眼前长不见,道非身外更何求

此句出自杜牧诗作《登池州九峰楼寄张祜》,全诗为:百感中来不自由,角声孤起夕阳楼。碧山终日思无尽,芳草何年恨即休?睫在眼前长不见,道非身外更何求。谁人得似张公子,千首诗轻万户侯。

唐穆宗长庆年间,白居易为杭州刺史,张祜和徐凝同应贡举而不分伯仲。白居易遂出题命二人决赛,结果徐凝胜出。会昌五年(845年)秋天,张祜看望出任池州刺史的杜牧,此诗即作于这次会面别后。诗人以此表达对张祜的同情和慰勉。

此诗全篇从同情友人张祜怀才不遇的角度出发,以景抒情,格调苍凉,兴寄深远,尽显名士风流。首联倾泻满腔感慨,不能自已,用先抒情后写景的倒装句式直抒胸臆。颔联承上,依旧观景抒情,用“碧山”“芳草”抒发知己之思与离别之恨。颈联“睫在眼前长不见,道非身外更何求”,从感喟中抽身而出,转为安慰张祜只要有真才实学,无须再向别处追求“大道”。尾联以称颂友人作结:有谁比得上你张公子呢,把诗歌看得比高官厚禄更重要。

“睫在眼前长不见”,一作“睫在眼前犹不见”,典出《韩非子·喻老》:“智如目也,能见百步之外而不能自见其睫。”这揭示了一种现实悖论:一些事物近在眼前,本应关注、重视,却总被忽略、漠视。这警示我们,如果没有正确的态度,最接近、最熟悉的东西,也变得一叶障目,难以理解;真正的道理、规律,在每日的身体力行之中,而不在外人如何看待、如何评说。

02

胜非其难,持之者其难

此句语出《淮南子·道应训》,意在告诉人们,取得胜利并不是最难的,保持胜利、巩固成果更艰难。

古人很早就认识到持胜比取胜更难的道理,用“善持胜者,以强为弱”“孜孜淑淑,所以保终”等警句告诫人们:要保持胜利,就要在强大之时也能够以谦虚的心态看到自己的弱点和不足,要自始至终都保持勤勉惕励。

其实,持胜之道的奥秘,更多的蕴含在一个“持”字之中。何谓持也?《说文解字》言:持,握也。可以想象一下古代卫士握剑的姿态,小心翼翼、保持不变,这就是持胜者应保持的姿态。

在取得成果之后保持清醒的头脑非常关键。保持成果,需要修养,更考验意志,晚清名臣曾国藩34岁升任从四品侍讲学士,但他仍然谦虚谨慎,将自己的书舍命名为“求阙斋”,还专门写了一篇《求阙斋记》来提醒自己。他终身严于律己、勤于政务,每天必做12条功课,一旦因故没有完成,必定在日记中对自己严加责备,他的这种精神值得我们学习借鉴。

03

能用众力,则无敌于天下矣

能用众智,则无畏于圣人矣

此句出自晋代陈寿《三国志·吴书》。意谓有能力使用众人的力量,那么对于天下也就没有什么不可战胜的了;有能力使用众人的智慧,那么即便是先贤圣人也没有什么害怕的了。这句话原本是说孙权在用人上能广纳贤才、举贤任能,后多用来形容只要人心齐,充分利用和发挥众人的智慧和力量,就能战无不胜、所向无敌。

在古代,许多思想家都深刻认识到团结所带来的伟大力量。《吕氏春秋中说:“万人操弓,共射一招,招无不中”,《淮南子·主术训》中有:“积力之所举,则无不胜也;众智之所为,则无不成也”,以及更为我们所熟知的《孙子兵法》中“上下同欲者胜”等。这里“上下同欲者胜”虽出现在兵法中,但绝不仅指内部的上下一心,更是指各方面的团结一心、众志成城。同舟共济、团结一心,则无往而不胜。

04

祸莫大于不知足,咎莫大于欲得

此句出自《老子·第四十六章》:“天下有道,却走马以粪;天下无道,戎马生于郊。祸莫大于不知足,咎莫大于欲得。故知足之足,常足矣。”

《老子》第四十六章体现了老子的反战思想。春秋时期,诸侯争霸,兼并和掠夺的连年不断,给社会生产和百姓生活造成了严重灾难。这是个“天下无道,戎马生于郊”的时代,连怀胎的母马都要被送上战场,以致产驹于野外。老子分析了的起因,认为是上位者贪得无厌、不知足所致——“祸莫大于不知足,咎莫大于欲得”,意思是,祸患没有比不知足更为严重的了,灾难没有比贪得无厌更为深重的了。为此,他提出“知足常足”的观点。

老子十分推崇“知足”。他认为“知足不辱,知止不殆,可以长久”,并称:“知足者富”。司马迁在《史记》中则从反面加以强调:“欲而不知止,失其所以欲;有而不知足,失其所以有。”古往今来,多少贪夫殉财,就是由于不知足、不知止,最终跌入了无可挽救的深渊。

05

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

此句出自《孟子·滕文公下》:

景春曰:“公孙衍、张仪岂不诚大丈夫哉?一怒而诸侯惧,安居而天下熄。”孟子曰:“是焉得为大丈夫乎?……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

《孟子·滕文公下》记载了孟子与纵横家信徒景春关于“大丈夫”的一段对话。景春问孟子,公孙衍、张仪发起怒来,诸侯们都会害怕;安静下来,天下就会平安无事。难道不是真正的大丈夫吗?孟子不同意景春的看法,并说出自己心目中的大丈夫:“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朱熹《四书集注》注释为:“广居,仁也。正位,礼也。大道,义也。”大丈夫应该住在天下最宽广的住宅“仁”里,站在天下最正确的位置“礼”上,走在天下最光明的大道“义”上。

06

量腹而食,度身而衣

此句出自《墨子·鲁问第四十九》:

子墨子谓公尚过曰:“子观越王之志何若?意越王将听吾言,用我道,则翟将往,量腹而食,度身而衣,自比于群臣,奚能以封为哉?”

“量腹而食,度身而衣”是墨子对弟子公尚过说的话。意思是说,要根据自己的食量来吃饭,比量自己的身体来穿衣。后者即成语“量体裁衣”的出典。墨子意在告诉人们,无论做什么事情都要先考虑一下自己的能力大小,一切从实际情况出发,对自己的行为加以节制,适可而止。

类似的说法还出现在道家著作《文子》中。《文子·守真》称:“老子曰:夫所谓圣人者,适情而已,量腹而食,度形而衣,节乎己而,贪污之心无由生也。”文子是老子的弟子,曾问学于子夏和墨子,是一位学无常师者。另外,《淮南子·俶真训》也有:“夫圣人量腹而食,度形而衣,节于己而已,贪污之心,奚由生哉?”可见,“量腹而食,度身而衣”的观点得到了古代圣贤的广泛共鸣。

07

思则得之,不思则不得也

此句摘自程颐《二程遗书·伊川先生语》。

程颐,洛阳伊川人,世称伊川先生,与其胞兄程颢共创“洛学”,为理学奠定了基础,世称“二程”。

关于“学”与“思”的关系,程颐认为:“为学之道,必本于思。思则得之,不思则不得也。”意思是说正确的学习方法,必须以思考为根本。思考了就能得到真知,不思考就得不到真知。进而他又指出:“不深思则不能造于道;不深思而得者,其得易失。”不深思就不能掌握道理;不经过深思而得到的知识,即令一时得到了,也容易失掉。此句亦见于《曾国藩家书》,故常被误认为是曾国藩的经典语句。

“二程”为何将“思”放到如此突出重要的位置?程颐答道:“思所以睿,睿所以圣也。”“思”是达到睿智、圣明的必由之路。

08

道不欲杂,杂则多,多则扰

此句出自《庄子·内篇·人间世第四》。

《庄子·人间世》阐述了庄子的处世哲学,“人间世”即人间社会,本篇由七节构成。在《人间世》第一节里,庄子假托孔子、颜回师徒二人的对话,提出“道不欲杂”观点:“夫道不欲杂,杂则多,多则扰,扰则忧,忧而不救。”“道”作为道家哲学的核心范畴,在经历了老子的自然本体及宇宙论解读后,发展到庄子则转变为对生命本体的追求。这句话的意思是说,修道不宜心杂,心杂就会多虑,多虑就会自扰,自扰就会招致忧患,忧患降临也就自身难保。自“道不欲杂”至“忧而不救”,庄子用了一连串顶真句,先后出现了“杂”“多”“扰”“忧”四个顶真词,层层递进,环环相扣。

其实,《人间世》中孔子形象并非孔子的本来面目,而是庄子思想的代言人。庄子对“杂”持严厉批判态度。事实上,孔子主张“有教无类”“因材施教”,教习内容为“六艺”,孔门又分德行、言语、政事、文学四科。孔门弟子三千,贤愚相杂。据《荀子·法行》记载,南郭惠子曾问子贡:“夫子之门,何其杂也?”子贡回答:“君子正身以俟,欲来者不距(拒),欲去者不止。且夫良医之门多病人,檃栝(yǐn kuò,矫正木材弯曲的器具)之侧多枉木,是以杂也。”看来,儒家对“杂”在一定程度上持肯定的态度。

09

事辍者无功,耕怠者无获

此句出自桓宽《盐铁论·击之》,全句为:功业有绪,恶劳而不卒,犹耕者倦休而困止也。夫事辍者无功,耕怠者无获也。大意为:功业靠不断继承累积,害怕花力气而不能坚持,就像种地的人,因为疲劳困乏而停止耕种。做事半途而废的人不会成功,种地偷懒的人没有收获。

诗经·大雅·荡》有云:“靡不有初,鲜克有终。”意思是说事情往往都有开头,却很少能有终结,告诫人们做事要善始善终。而能否善始善终,往往在于自己能否坚持,孔子曾说:“譬如为山,未成一篑,止,吾止也。”意思是说用土堆山,只差一筐土便成山了,如果停止下来,那是我自己要停止的,意在勉励弟子要自强不息、自警自励。

世上无论大事小事,最怕的是懈怠。《孟子·尽心上》:“有为者辟若掘井,掘井九轫而不及泉,犹为弃井也。”做事好比掘井一样,掘到六七丈深还未见水,如果这个时候停下来,那就只能掘得一口废井。要想掘出水来,就得继续深挖不止。

南宋理学家陆九渊说:“懈怠纵驰,人之通患。”解决懈怠的方法没有别的,只有做到心胸宽广,意志坚强,毅力有恒,才能最终有所成。

10

身之不俭,断不能范家

家之不俭,必至于累身

此句出自清代汪辉祖《佐治药言》。

此句话大致意思是:如果自身不节俭,是不可能起到治家作用的;一个家庭若不节俭,则必定会累及自身。

古语有云:“俭则约,约则百善俱兴;侈则肆,肆则百恶俱纵。”意思是节俭就会有节制,有节制则百善都会兴起来;奢侈就会放肆,放肆则百恶都会爆发出来。古语也有言:“奢靡之始,危亡之渐”。奢侈浪费不仅是消极颓废的表现,而且是危亡的温床。“俭节则昌,淫佚则亡”,历史上很多朝代的覆灭,都与奢靡有关,商纣王酒池肉林,挥霍无度;隋炀帝纵情享乐,昏庸残暴……凡此种种,教训不可谓不深刻。而对一家而言,“家俭则兴,人勤则健,能勤能俭,永不贫贱”。

◎本文图源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干货 / 18组极易用错成语辨析

行测中的选词填空、类比推理等题型,常常会考到一些成语,你了解成语吗?你能熟练掌握成语的真正意思吗?今天老杨汇总了14组极易混淆的成语,我们一起学习下~

瞬息万变 VS 变幻莫测

【词义】

瞬息万变:瞬:一眨眼;息:呼吸。在极短的时间内变化了很多次。

变幻莫测:事物变化很多不能预料,变化多端,难以揣测。

【辨析】

“瞬息万变”与“变幻莫测”都有“变化”的意思,但是二者的区别在于:“瞬息万变”偏重于“万”,指时间极短而变化极多;而“变幻莫测”偏重于“莫测”,指变化多而不易把握,多用于气候、风云、命运等。

【例句】

①两个星期来形势的发展真如天际风云,瞬息万变,表现了一个历史转折时期特有的复杂关系。

②仰望蓝天大多有白云衬托,那些变幻莫测的云,或流动,或停驻,有意无意地为蓝天添了装饰。

说来话长 VS 一言难尽

【词义】

说来话长:表示事情很复杂,不是几句话就能说清楚。

一言难尽:形容事情曲折复杂,不是一句话能说清楚的。

【辨析】

“说来话长”和“一言难尽”都有“事情复杂,说不清楚”的意思。但是二者的区别在于:“说来话长”侧重不是几句话就能说清楚(多指不大愉快的事),而“一言难尽”侧重不是一句话能说清楚的(用在不好的事)。

【例句】

①他俩反目成仇的原因说来话长了,并非三言两语可以说得清楚,有时间我再和你慢慢说吧。

②她的成长故事简直就是一言难尽,一次根本说不完,要分好几次才说得完。

说一不二 VS 一言九鼎

【词义】

说一不二:说怎么样就怎么样。形容说话算数。

一言九鼎:九鼎:古代国家的宝器,相传为夏禹所铸。一句话抵得上九鼎重,形容所说的话分量很重,作用很大。

【辨析】

“说一不二”和“一言九鼎”都与“说话”有关系。但是二者的区别在于:“说一不二”侧重说话算数。而“一言九鼎”侧重所说的话分量很重,作用很大。

【例句】

①他从来就是说一不二的,只要答应了的事,就一定要办好。

②诚信就是说话算话,一言九鼎,一诺千金。

硕果仅存 VS 凤毛麟角

【词义】

硕果仅存:意思是唯一留存下来的大果子,比喻由于时间的推移,留存下来仅存的人或事物。

凤毛麟角:意思是凤凰的羽毛,麒麟的角。比喻珍贵而稀少的人或物。

【辨析】

“硕果仅存”和“凤毛麟角”两者都有“稀少”的意思,但是二者的区别在于:“硕果仅存”侧重由于时间的推移,留存下来仅存的人或事物,有“留下来的少”的意思;而“凤毛麟角”侧重珍贵而稀少的人或物,有“少”且“珍贵”的意思。

【例句】

①城内的大茶馆已相继关了门,只有这家算是硕果仅存的一家。

②在古代的社会里,像李清照那样能以词擅名当代文坛的女性,实属凤毛麟角,屈指可数。

司空见惯 VS 屡见不鲜

【词义】

司空见惯:指某事常见,不足为奇。

屡见不鲜:形容事物看见过多次,就不会觉得新奇。

【辨析】

“屡见不鲜”和“司空见惯”都有“见多了,不以为奇”的意思。但是二者的区别在于:“屡见不鲜”含有的“不足为奇”客观性强,语义重;而“司空见惯”还可以表示“某人认为某物或现象常常见到”,主观性强。

【例句】

①我们见非洲人吃蚂蚁,大感惊奇,但导游却说,那是司空见惯的事。

②在当今热闹繁华的社会中,有许多商家为了提高营利,不断地将祖国的语言文字错用、滥用、误用;而在平常的日常生活中的误读字和语病更是屡见不鲜。

搜索枯肠 VS 挖空心思

【词义】

搜索枯肠:枯肠:比喻脑子里很空。形容动脑筋极力思索。

挖空心思:想方设法,费尽心机。

【辨析】

“搜索枯肠”和“挖空心思”均含有“想办法、思索”之意。但是两者的区别在于:“搜索枯肠”多指写诗文,且感彩多为中性,而“挖空心思”使用范围较广,且感彩多为贬义。

【例句】

①不深入火热的斗争生活,只坐在屋子里搜索枯肠,怎么能写得出好作品来呢?

②总是挖空心思去想怎么让别人难过,结果得不偿失,不但没有损人而且还害己,真是自作自受。

夙兴夜寐 VS 焚膏继晷

【词义】

夙兴夜寐:意思是指早起晚睡,形容非常勤奋。

焚膏继晷:膏:油脂,指灯烛。晷(guǐ):日影,指白天。夜里点了油灯,继续白天的事。形容学习、工作勤奋。

【辨析】

“夙兴夜寐”和“焚膏继晷”均含有“勤奋”之意。但是二者区别在于:“焚膏继晷”多形容学习、工作勤奋。而“夙兴夜寐”使用范围较广,可修饰勤于政事、科研、艺术、事业、学习等。

【例句】

①张校长几十年如一日,夙兴夜寐,把全部精力都献给了教育事业。

②他不顾一切地勤奋学习,像中了魔似的焚膏继晷,终于考入北京大学

绳锯木断 VS 水滴石穿

【词义】

绳锯木断:比喻力量虽小,只要坚持不懈,事情就能成功。

水滴石穿:水经常滴在石头上,能使石头穿孔。比喻只要坚持不懈,事情就能成功。

【辨析】

“绳锯木断”和“水滴石穿”同源同义,常可换用或连用,区别仅在于喻体不同。“水滴石穿”有时可用原义,“绳锯木断”则一般不能。

【例句】

①功夫不负苦心人,只要功夫到了,定能绳锯木断,水滴石穿,取得可喜成果。

②这岩穴顶上的水滴个不停,千百年来水滴石穿,把地面上弄得坑坑洼洼。

失之交臂 VS 坐失良机

【词义】

失之交臂:形容当面错过了好机会。

坐失良机:不主动及时行动而失去好机会。

【辨析】

“失之交臂”和“坐失良机”都有“失去好机会”的意思。“坐失良机”的原因大多是指人不采取主动;“失之交臂”的原因则不一定是主观方面。

【例句】

①世界上有很多伟人也差点儿跟成功失之交臂。

②布朗先生决定不买那套房子,其实他是在坐失良机。

矢志不渝 VS 始终不渝

【词义】

矢志不渝:表示永远不变心。

始终不渝:自始至终不改变。

【辨析】

“矢志不渝”指立志不改变,形容态度的坚定。“始终不渝”指从开始到结束一直不变,形容态度的一贯性。

【例句】

①爱情,就是一百年的孤寂,直到遇上那个矢志不渝守护着你的人。

②中国始终不渝地支持一切被压迫和被压迫民族的解放斗争。

殊途同归 VS 异曲同工

【词义】

殊途同归:原意是通过不同的路径走到同一个目的地。比喻用的方法虽不同,但目标与结果都一样。

异曲同工:曲调虽然不同,却都同样美妙。后比喻不同的说法或做法都收到同样的效果。

【辨析】

“异曲同工”偏重于指采用不同的方法、做法可以取得同样好的效果;“殊途同归”偏重于指采用不同的方法、道路可以达到一样的目的或得到相同的结果。

【例句】

①时期,许多知识分子和青年学生,尽管各有各的情况,但殊途同归,都聚集到了圣地延安的宝塔山下。

②这两首诗虽然表现手法不同,但都能引起读者的共鸣,有异曲同工之妙。

疏而不漏 VS 滴水不漏

【词义】

疏而不漏:意思是天道公平,作恶就要受惩罚,它看起来似乎很不周密,但最终不会放过一个坏人。比喻作恶的人逃脱不了国法的惩处。

滴水不漏:形容说话、做事十分周密,没有漏洞。

【辨析】

“疏而不漏”指该放过的放过,不该放过的绝对不漏失,即宽严有度;而“滴水不漏”强调一点儿也不漏失,多指言行严谨,不出错。

【例句】

①他后就逃走了,殊不知天网恢恢,疏而不漏,终于还是被捕归案。

②他自以为谎话说得滴水不漏,其实大家早已知道了事情的。

四通八达 VS 畅通无阻

【词义】

四通八达:四面八方都有路可通。形容交通方便。

畅通无阻:毫无阻碍地通行或通过。

【辨析】

“四通八达”和“畅通无阻”都可以形容交通便利。“四通八达”侧重于有路可通,且只能应用于交通方面;“畅通无阻”侧重于不受阻碍,除交通外,还可用于其他事物。

【例句】

①武汉是中南地区交通枢纽,铁道、公路、航线、水道,交通极为便利,四通八达。

②有了这张通行证,你就可以畅通无阻地抵达目的地。

所向披靡 VS 所向无敌

【词义】

所向披靡:比喻力量(多指军事力量)所达到的地方,一切障碍全被扫除。

所向无敌:力量很强,到哪里都没有对手。

【辨析】

“所向披靡”和“所向无敌”都有力量强大,无往不胜的意思。“所向披靡”强调无所抵挡。“所向无敌”强调没有敌人。

【例句】

①我军英勇无敌,所向披靡,使敌人闻风丧胆。

②只有紧紧依靠群众,我们才能所向无敌,取得的胜利。

【真题演练】

1、(2018新疆)自18世纪工业以来的每一次技术,都重塑了全球经济竞争的格局,但似乎每一次我国都_________,唯独今日人工智能让中国幸运地站到了与西方发达国家_________的同一条起跑线上。与大洋彼岸的精英们朝着人工智能快速行进的脚步相并行,中国企业迈向人工智能的步履也格外铿锵。

填入划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失之交臂 比肩

B.错失良机 一致

C.故步自封 并排

D.无功而返 同步

【答案】A

【解析】第一步,分析第一空。由文段“唯独今日人工智能让中国幸运地站到了……”可知之前中国没有参与18世纪以来的每一次技术,第一空应填入与“没有参与”意思一致的成语。A项“失之交臂”指擦肩而过,形容当面错过;B项“错失良机”指错误地失去了良好的机会。两者均符合语境。C项“故步自封”比喻安于现状;D项“无功而返”指没有任何成效而回来。两者均不符合语境,排除C项和D项。

第二步,分析第二空。由“与大洋彼岸的精英们朝着人工智能快速行进的脚步相并行”可知,第二空应含有“脚步相并行”的意思。A项“比肩”指并肩,也比喻地位相等,有“脚步相并行”的含义,符合语境。B项“一致”指没有分歧,不能体现地位相当的含义,且与空后的“同一”语义重复,不符合语境,排除B项。

因此,选择A选项。

行测80+必知近义词+近义成语辨析,彩色版2000词!

私信/留言 2000 打包带走

永远忠于党

来源:中国民兵·新闻传播中心融媒体 作者:周俊杰

从石库门到天安门,从兴业路到复兴路,中国引领“中国号”巨轮已经整整驶过100年。百年岁月沧桑,几多悲壮;百年风云浩荡,苦难辉煌。回望百年,的成长壮大,是与波澜壮阔的中国、建设和改革的伟大历史进程紧密联系在一起的。党亲手缔造和民走过的光辉历程,雄辩地证明了一个颠扑不破的真理:忠于党,枪杆子永远听党指挥,这是我们从无到有、从弱到强,战胜敌人、战胜困难,从胜利走向胜利的根本保证。当前,已踏上新时代新征程,我们学习中国百年历史,就是要铭记丰功伟绩,坚持绝对,不断铸牢党指挥枪的军魂意识。

党缔造和民的战斗史发展史是一部光荣史诗

20世纪初期,当阶级敌人、民族敌人使用暴力和挑起的时候,要不要进行武装斗争,要不要建立一支,是中国必须解决的重大问题。我们党成立伊始,就确定了“必须与无产阶级一起推翻资本家阶级的政权”的纲领。1927年,我们党从大失败的惨痛教训中认识到武装斗争和创建的极端重要性,毅然发动南昌,打响武装反抗反动派第一枪,宣告了的诞生。随后,又发动秋收、广州等,我军作为执行任务的武装集团登上了中国的历史舞台。我军的创立,是中国近代史上继中国诞生后又一个伟大。

年代,英勇投身争取民族独立和解放的斗争,成为拯救中华民族的脊梁、砸碎旧世界的铁锤。土地时期,幼年的以简陋的武器,灵活机动的战略战术,一次次粉碎“围剿”。在反“围剿”失利后,指战员以理想高于天的坚定信念,胜利进行了二万五千里长征,开创了中国的新局面。时期,英勇挺进敌后,开辟了广阔的敌后战场,展开游击,抗击了侵华日军的大部和几乎全部伪军,消灭日伪军170余万人,起到了中流砥柱的作用。解放时期,我们同展开了决定中国前途和命运的大决战,我军以劣势兵力和装备打败了美械装备武装起来的800万,彻底推翻了压在中国头上的三座大山,创建了,开辟了中国历史的新纪元。

1949年10月1日,中华成立,我国进入社会主义和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在巩固新生政权、保卫祖国、建设祖国中,不断续写新的辉煌。期间,我军胜利进军西藏,剿匪平叛,,炮击金门,进行边境自卫反击战,完成了党和赋予的神圣使命。同时,进行军事制度重大改革,实行义务兵役制,制定各种条令条例和规章制度。大力加强陆海空防,大抓军政训练,开展国防施工和其他战备工作。随着国家经济建设不断提速,大力发展国防科技工业与武器装备,技术装备有了较大改善。这一时期,我军还积极参加社会主义建设,并取得显著成效。

新时期,建设指导思想实现战略性转变,即由准备“早打、大打、打核”转到和平建设的轨道上来。海湾之后,及时调整军事战略方针,把军事斗争准备基点放在打赢现代技术特别是高技术条件下局部上。期间,我军进行了百万大裁军,参与联合国维和行动,胜利进驻香港澳门,成功与多国联合军演,多次出色完成重大抢险救灾任务……尤其是现代化水平显著提高,初步建成快速机动、立体突击的陆军装备体系,空海结合、适应近海防卫作战的海军装备体系,空地结合、攻防兼备的空军装备体系,核常兼备、慑战一体的第二炮兵装备体系等,信息化条件下的防卫作战能力全面提升。

新时代,我军全面推进“四个现代化”,实现全面重塑重构。军事改革取得历史性突破,相继打响指挥、力量规模和结构编成、军事政策制度改革“三大战役”。围绕建成世界一流进行战略布局,推进建军、改革强军、科技强军、人才强军、依法治军,强军兴军迈开新步伐。制定新时代军事战略方针,加强军事斗争全局指导,做好各方向各领域战备。坚决捍卫领土领海主权完整,维护我国海洋权益,牢牢掌握军事斗争主动权。积极参加国际维和行动,促进了世界和地区和平稳定。

在旗帜下成长壮大取得了根本性历史性成就

我们党百年来上下求索,筚路蓝缕,横空出世,茁壮成长。百年奋斗路艰苦卓绝,创造的成就极不平凡。

成功探索了一条从胜利走向新胜利的胜战之路。从诞生以来,中国就民英勇奋战在争取民族独立和解放的斗争最前列,先后进行土地、、解放、和多次边境自卫反击作战。我军以少胜多、以弱胜强,战胜国内外各种凶恶强大的敌人,上演了舞台上威武雄壮的活剧。著名的辽沈、平津、淮海三大战役,其规模之博大、气势之雄伟、战果之辉煌、指挥艺术之高超,堪称世界史上的奇迹。更是打破了美军不可战胜的神话。党我军攻无不克,彻底扭转了中华民族近代以来落后挨打的被动局面。胜战之路的根本保证,就在于党民一往无前的英雄气概、坚韧不拔的毅力、灵活机动的战略战术、英勇顽强的战斗作风。

有效趟出了一条具有鲜明中国特色的强军之路。建设强大是我们不懈追求。在各个历史时期,我们党围绕建设什么样的强大、怎样建设强大这一基本问题,进行了长期探索和实践。从确立建设目标、要求到使命任务的新定位新拓展,从“三湾改编”、精兵简政到推进中国特色军革、全面实施改革强军战略,从建军之路到精兵之路再到中国特色强军之路,从无到有、由弱到强,在中成长、在改革中奋进,在继承中创新、在建设中发展。长期以来,我们党把放在和建设事业全局中谋划推进的实践证明,中国特色强军之路是建设强大的必由之路,是我军制胜未来、开创新局的正确之路。

发展形成了一整套完善的党指挥枪的原则制度。党对绝对的原则制度,是中国军事实践的伟大创造,是与中国国情政情军情相符合的科学建军原则和先进军事制度。党对绝对的原则制度,发端于南昌,奠基于三湾改编,定型于古田会议,经过长期发展,形成了日臻完善的制度体系。这些制度主要包括:的最高权和指挥权属于党和军委,军委实行负责制;实行党委制、委员制、机关制;实行党委统一的集体下的首长分工负责制;实行支部建在连上等。这一严密制度体系,体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特征,是党和国家的重要优势。

创立形成了科学先进的军事指导理论体系。在长期实践中,我们党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和建设实践相结合,先后形成毛军事思想、邓小平新时期建设思想、江泽民国防和建设思想、涛国防和建设思想等具有中国特色的马克思主义军事理论成果,回答和解决了不同历史条件下我军建设发展的历史课题。强军思想,是大以来,我们军治军的实践经验和智慧结晶,体现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战略与战术相一致、认识论和方法论相统一,把我们党对国防和建设规律、军事斗争准备规律、指导规律的认识提升到新高度,谱写了马克思主义军事理论的新篇章。历史和实践反复证明,之所以不断发展壮大,关键在于始终坚持先进军事理论的指导。

坚持党指挥枪是从血与火的历史实践中得出的科学真理

马克思主义认为,“无产阶级必须由”。纵观党和建设的历史,党指挥枪的原则贯穿于全部理论和实践之中,给人以深刻启迪。

历史告诉我们,只有坚持党指挥枪,才能永远打胜仗。我军是执行任务的武装集团,是保持强大凝聚力向心力、创造力战斗力的根本保证。一个白军战士在旧战斗力羸弱,投入后如同变了一个人。党民的优势,不仅在于用进步的精神贯注,还在于以先进的理论理念、灵活的战略战术指导作战。岁月,我们党把自己锻炼成为中国史上最先进和最强大的力量,把锻炼成为英勇善战、所向无敌的胜利之师。正如毛所说:“我们是伟大的,是伟大的中国的队伍。只要我们时刻遵守指示,我们就一定胜利。”新形势下,我军要始终发挥战斗队作用,就必须更加自觉坚持,把优势和组织优势转化为制胜优势。

历史告诉我们,只有坚持党指挥枪,才能不迷失航向。我们党成立后,无论时代如何发展、形势如何变化,但党指挥枪这一条始终没变。一部党和的历史,把党对的绝对融铸成我军的建军之本、强军之魂。正如邓小平指出:“不管如何更新换代,我们这个永远是党下的。”进入新时代,中华民族实现伟大复兴正面临爬坡过坎的各种风险挑战,我们必须坚决“非党化、非化”和“国家化”等错误观点,切实在大是大非面前保持头脑清醒。必须强化“”、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贯彻军委负责制,坚决听从党、军委和指挥,始终做到坚定不移地听党话、跟党走。

历史告诉我们,只有坚持党指挥枪,才能走在时代前列。我军自诞生起,就背负着民族的希望,为中华民族复兴图强立下了不朽功。当前,我们党正站在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点上。新征程上,我国将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历史反复证明,强国必须强军,强军关键在党。直面前所未有的世界大变局,植根我国由大向强的时代之基,我们必须以时不我待、走在前列的紧迫感责任感,朝着党在新时代的强军目标和建军百年奋斗目标,加快把国防和建设搞上去。回望百年路,军旗跟着走,初心如磐;遥望新征程,中国梦强军梦圆,必在前方。

(中国民兵·新闻传播中心融媒体出品)

【所向无敌的意思、所向无敌的意思和造句】相关文章:

1.动物故事精选:寓教于乐的儿童故事宝库

2.《寓教于乐:精选动物故事助力儿童成长》

3.探索动物旅行的奇幻冒险:专为儿童打造的童话故事

4.《趣味动物刷牙小故事》

5.探索坚韧之旅:小蜗牛的勇敢冒险

6.传统风味烤小猪,美食探索之旅

7.探索奇幻故事:大熊的精彩篇章

8.狮子与猫咪的奇妙邂逅:一场跨界的友谊故事

9.揭秘情感的力量:如何影响我们的生活与决策

10.跨越两岸:探索彼此的独特世界

上一篇:所向披靡的意思 无敌无敌所向披靡的意思 下一篇:所见略同;所见略同近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