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小聪明,什么是真聪明?
苏东坡曾说过:“人皆养子望聪明,我被聪明误一生。”
意思是:每个人都希望孩子聪明,而我却被聪明耽误了一生。
可见“聪明反被聪明误”,是有一定道理的。
那些投机取巧,自以为是的小把戏,只能得意一时。而以诚心为人处世的大智慧,才能赢一世。
最终,能在人生中产生重大影响的,一定是那些大智若愚的智者。
小刘最近断绝了一位朋友,原因是,这朋友不仅爱占小便宜,还坑苦了自己。
平日里,小刘和她一起出去吃饭、打车,都是小刘买单。这些小钱小刘本也没放在心上。
可最后这次,小刘是真的后悔了,不该做朋友的冤大头。
事情是这样的,朋友的新家准备装修,来找室内设计师的小刘帮忙。起初小刘给朋友出了具体方案,朋友直夸小刘靠谱。
但有一天,朋友预定的沙发送货上门,朋友直言在公司走不开,便联系小刘帮忙。
架不住朋友的软磨硬泡,小刘只好答应。可谁知,安装好沙发后,师傅要她结算一下沙发和安装的费用。
她这才知道,朋友并没有把这些费用提前支付。无奈之下,小刘只好自己先垫付。
可朋友事后,不但没有还小刘沙发的钱,就连该给的设计报酬也只口不提。
小刘每次向朋友要,朋友都找各种理由推托。
并且埋怨小刘:“一点设计费都要,算什么朋友。”
小刘怎么也没想到,朋友平时占点小便宜也就算了,居然在装修的大事上占算计。
小刘最终选择结束这段充满欺骗的友情。
自以为是的小聪明,看似获利,实则失去了更加珍贵的东西。
晚清时期,时局混乱,老百姓身在水深火热中,生病用药的人非常多。
在当时供不应求的情况下,很多药店都坐地起价。
但北京同仁堂药店并没有这么做,反而为那些穷苦百姓进行义诊、医药全免。
老百姓都心怀感激,对其赞不绝口。同仁堂也因此赢得了“医者仁心”的美誉。
庄子曾说过:“大知闲闲,小知间间;大言炎炎,小言詹詹。”
真聪明的人,不会局限于眼前的蝇头小利。
看似吃亏的人,实则是有大格局,目光长远。
占便宜的行为,看似聪明,实乃愚蠢。
只有厚道之人,才能成为最后的赢家。
俗话说:“一个好汉三个帮,一个篱笆三个桩。”
人生从来都不是独角戏,这世间的所有人和事,都是相互关联的。
真正聪明的人,更愿意助力他人,因为他们明白,成就别人,也是成就自己。
在三国时期,局势动荡,群雄争霸,袁绍和袁术便是颇具实力的一支。他们二人各自都有兵马十万之众,兵强马壮。
他们的家族汝南袁氏是望族,其势力在朝中树大更深。在当时众多枭雄中,这两兄弟在各方面资源可以算是最好的。
就连当时想要篡位的董卓,都对他们十分忌惮,直言:“但杀二袁儿,则天下自服矣。”
可见,董卓也视袁术和袁绍为最大的敌人。如果这两兄弟能通力合作,一统三国的希望是很大的。
可是这两人却在窝里斗,二人相互拆台。袁绍强取豪夺了冀州,并联合了袁术的强敌刘表。袁术与袁绍的死对头公孙瓒结盟,还说袁绍不是袁家子孙。
董卓还没死,二人就互撕到不可开交。
后来,袁术公然僭号,但他没有之才,人心尽失,荒唐作死。
而袁绍也好不到哪去,最后败于曹操。
袁绍、袁术兄弟并非败给了敌人,而是因为他们互相拆台,而最终失败。
《易经》里有一句话:“利者,义之和也。”
弱者相互拆台,导致一同下台;
强者相互搭台,才能好戏连台。
这世上的成功,都离不开别人的相助,彼此互助,路才能越走越宽、越走越顺。
叶迷的《十里红妆》里说:“示弱并非真弱,逞强不是真强。”
强者表面示弱,实则厚积薄发。弱者虚张声势,实则内心脆弱。
在一期普法节目中,有位干警作为嘉宾,为观众分享一些,在危机情况下的应对办法。
主持人向嘉宾提问:“在无援助的情况下,突然遇到歹徒打劫,该怎么办?”
这位干警解答道:“通常打劫的歹徒都是为了财,应该先把身上值钱的物件都给他,等歹徒离开后,再报警。切记不要激怒他。”
有人很诧异,觉得应该勇敢与歹徒斗争。
但其实,在不明确歹徒是否携带凶器,是否有同伙的情况下,一味逞强。不仅可能丢了财物,还可能会有生命危险,得不偿失。
这种情况下,最明智的做法是先示弱,歹徒得到了他想要的,就不会再伤害你。
断尾求生,并不是怂。识时的示弱,反而是最大程度保护了自己的利益。
曾国藩说:“人须求强,但不能逞强。”
真正聪明的人,会发现逞强不代表真正的强大,认怂也不代表低头认输。
春秋时期,越国战败后,越王勾践被吴王抓到了吴国为质。
越王只能向吴王低头,忍受吴王的各种凌辱。
越王在吴国忍辱负重三年,赢得了吴王的信任,为自己谋得喘息之机。后又卧薪尝胆十年,最终寻得复国机会。
俗话说:“锋芒毕露者难赢,克己让人者易得。”
一味逞强是一种伪装,本质上是内心的匮乏。
低头不是一种软弱,而是一种为人处世的智慧。收敛锋芒,以柔克刚,才是真正的强者。
清代《曾国藩家书》里有一句话:
“唯天下之至真能胜天下之至伪,唯天下之至拙能胜天下之至巧。”
奸者贪婪,败事有余;诚者厚道,成就大事。
智者互帮,成就彼此;愚者互撕,两败俱伤。
强者示弱,以弱胜强;弱者逞强,自食其果。
正如三毛说的:“我们要做聪明的人,做有智慧的人有慈爱又肯诚实对人对己的勇者。”
愿你我都做个勇者,在人生的路上,走得好,走得稳,走得远。
作者 | 白与七七,被文字治愈的猫系女子
图片 | 视觉中国
人做不到这4点,就等于失去了人性,会成为“万物之贼”
曾仕强,在南京出席2005中国企业培训年会
|全文共2600字,深度阅读需8钟,受益终生|
如今,经常在生活中看到有些人,放荡不羁,行为不恭,违反道德规范,还美其名曰“个性”。
特别是在各大开放的网络平台,各类个人帐号,为了赚取流量,丑态百出、尺度之大的言行简直让人不忍视听。
真不敢想象,如果让其亲朋和父母看到,难道不羞耻吗?
而这样的歪风邪气,特别影响年轻人健康价值观的形成。从长远来看,对社会造成的不良影响实在太多。
其实,这种情况,我们的老祖宗早就发出警告:
《管子•牧民》中说:“国有四维,一维绝则倾,二维绝则危,三维绝则覆,四维绝则灭。倾可正也,危可安也,覆可起也,灭不可复错也。何谓四维,一曰礼,二曰义,三曰廉,四曰耻。”
《五代史·冯道传论》又总结到:礼义廉耻,国之四维;四维不张,国乃灭亡。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一个社会的价值观取向不正确,人群的道德修养不进反退,实在令人担忧。
说到“礼义廉耻”,其实很多人还真不懂它们真正的意思,所以今天我们就把它说清楚。
1
礼
礼,履也。《易经》中有个履卦,履就是履行天道的意思。
其实“礼”,“履”,“理”是异曲同工,相通的。
孔子说:无以礼,何以立。不知道礼仪,就不能立身处世。
知礼而立,是实践天道的前提,也是在竞争中自我保护的重要原则。
孔子告诉我们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行,正是对《易经》贯穿始终的道德信仰的诠释。
在社会上,以礼待人是处世的原则,而更重要的是,我们每个人要找准自己的定位,懂礼让,知进退。
但是长期以来,我们把礼解释成什么?解释成虚伪,解释成形式,然后搞得完全是投机取巧。
这是读书人的不对,不是孔子的不对。
《易经》告诉我们,每一个东西都有它不同的关系,这关系会决定你对别人的态度,不可能每一个人都一样。
凡是对每个人都一样,那就是形式上的礼貌,没有真诚的关怀,那就不叫礼。
从内心发出来才算礼。现在不是,学西方,要礼仪训练,这是做作。
中国人的礼,是说我跟每个人感情不一样,我所表达的方式就不一样,也不可以一样。
从现在开始,我们在行礼如仪的时候,必须注意内心的诚和敬,以免流于形式。
否则徒有形式,缺乏实质的意义,那就叫做虚伪。
河北邯郸:举办首届汉式青年集体婚礼
2
义
义者,宜也,也就是合理。
宜,从字形上看,上面指代女性,下面象征男性,这就是阴阳协调,从小处看,男女既然一起生活,就要有度,就是宜。
推而广之,全社会,人与人之间的交往,也要宜,讲求合理。
为人处事,言行要达到适宜、合理、应该的地步。
合适的礼节、谦逊的言语、诚信的态度,都是为了力求合理。
我们熟知的《三国演义》所“演”的“义”,指的就是公义、正义、道义。
当然,用现在的话讲,合理也就是义,再往深入讲,要做到义,就要知道公义的要紧、正义的重要、道义的神圣。
就像关公在历史上虽是个失败的人物,大意失荆州,多大的过失啊。
可是,我们为什么还要拜他呢?就因为关公的“义”,义薄云天!
这是我们民族最可珍视的精神,让大家为人处世,要凭良心、讲道德、重。
3
廉
廉,原意是指厅堂的侧边,引申为正直、清廉、节俭、明察等意思。
在古代,廉作为一种重要的道德要求,让人不苟取、不贪得,即我们所说的廉洁。
曾国藩在其《挺经》中说到:“廉洁之风使国家兴盛,腐败风气,使国家衰亡。”
一直到现在依然还是这样,是很可怕的。
它会使很多人走歪路,而不走正道。
让很多人不努力,而总想投机取巧,总是想尽办法送礼走后门,这样整个社会肯定就乱了。
曾国藩还告诫我们,“崇俭约以养廉”,“养廉”是非常困难的。
“欲学廉介,必先知足。人人守约,事事知足。毋贪保举,毋好虚誉。”这些话都是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
很多人当别人推荐自己的时候即使半夜三更也要凑上去,别人只要提拔自己,就感谢得不得了,又怎么可能做到不贪保举、不好虚誉呢?
可见,地方官员想让社会风清气正,自己先要做到清廉不贪。
而最重要的就是要止欲,及时把私心杂欲去除,对每个人来说,这都很重要。
4
耻
“勇”是勇于改过的意思,把羞耻和勇敢等同起来,要人知道羞耻并勇于改过是一种值得推崇的品质,是对知羞改过之人的赞赏。
一个人有羞耻心,你才有救。
其实从某种意义上来讲,羞耻心就是爱面子。很多人都批评爱面子是不好的,如果一个连面子都不爱,那真是没救了。
只要是人都会犯错,谁也不能保证自己不犯错误。
所以当父母的不能要求子女不犯错,但是要培养孩子知耻的观念,也就是知道惭愧。
唯有知道惭愧,才会谨言慎行,才有敢于承认的勇气,进而有知错必改的决心,并且时时引以为戒,提醒自己不再犯同样的过失。
我们每个人还要了解,人群社会最小的单位不是个人,而是家庭。
有人从小天不怕、地不怕,可就怕让父母丢脸。只怕这一点而已,法律也根本不懂。
小孩子懂什么法律?老师又不在场,怕什么?但是他们心心念念,最怕让父母丢脸,所以很多事情自然就不敢做。
任何一个人只要想到,做父母的不要让你的子女将来蒙羞,做子女的心心念念不要让父母丢脸,全家人都心心念念不要让自己的祖先被人家指指点点,那就了不起了。
《孟子》中说:人不可以无耻。无耻之耻,无耻矣。
意思是说,人不可以没有羞耻,不知羞耻的那种羞耻,真羞耻呀!
中华文化自信 ¥33.8 购买总之,人是万物之灵,本质上有别于禽兽,当履行天道,重视人伦。
“礼义廉耻”,更应该时刻践行。
“礼义廉耻”的智慧和价值也曾未过时过,它本身就是永恒的天理在人身上的体现。
“人能弘道,非道弘人”,人若不能遵循“礼义廉耻”的规范,也就等于失去了人性。
人若没有了人性,就会变成“万物之贼”,那不管是对自然,还是社会,都有很大的破坏性。
所以,大力推行礼义廉耻的教化,提升礼义廉耻的修养,无论对个人,还是对社会国家,都是积极正向的意义。
本文策划:贾欧
本文内容:曾教授著述汇编
内,“实干”真的不如“巧干”吗?
我,是个地地道道的农民子弟,一步一步走到今日,全靠二字“实干”,没有借力,亦无处借力。所以,当我在网站贴吧、抖音等媒体上看到有人极力鼓吹“巧干论”,心里厌恶至极,忍不住想就这个话题多说两句。
何为“实干”?作为一名人员,我所理解的实干是:脚踏实地工作,倾心倾力为民,不求功名利禄,但求无愧于心。正所谓,功成不必在我,功成必定有我。而“巧干”,顾名思义,投机取巧,用蝇营狗苟的手段,编织所谓的权利网,从而实现自己借力上青天的企图。当然,我这里所说的“巧干”,是贬义词,而不是那种积极发挥观能动性,大胆创新,借助科学手段,实现事半功倍的目的。在现实生活中,我支持且致力于实现巧干,但对时下裹挟精致利己主义的“巧干论”深恶痛绝。
深谙此道的人会将全部精力都放在单位人事关系上,想方设法去打进小团体,甚至无下限放低身段,努力成为那些小团体的“自己人”,然后从中刺探单位机密,快速掌握每个人的人际关系网,巴结能帮助我晋级的贵人,抱紧人家的大腿,最后实现“一人得道,鸡犬升天”的妄想。但是,在现实生活中,这一切果真能实现吗?即便有人成功过,难道人人都有那样的“好运气”?下面,我结合自己五年的公务员工作经验,简要分析下。
首先,作为才入职的人员,乍然接触到一个陌生的环境,在无人事先替你铺路引荐的情况下,你如何能融入那些团体?
其次,办理好入职手续后,很快便会有工作安排。按照人人都知道的潜规则,新人会被可劲儿地压榨,什么乱七八糟的活儿都会一股脑地砸向你。在这种不堪重负的情况下,作为新人的你,又哪里会有足够的时间去交际?
再次,作为新人,要想融入团体,最快的手段便是请人吃饭或是准备贴心下午茶等。而这笔昂贵的开销是不是人人都能承担的起的?
就算前边三个要素,你碰巧都能具备,终于能顺利融进了那些个团体,获得一票“大人物”的亲睐,适时助你上青天。可是,那些个所谓的“大人物”当真能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吗?
在这里,我跟大家分享一个真实的案例。曾经,在我工作的地方,有这样一个年轻村干部,整天不在村里忙活,倒是忙着在镇附近溜达,今日请这个吃饭,明日帮那个跑腿儿,忙的跟陀螺一样。后来,他所在村的忽然病故了,村一职顿时空缺下来。在几个村的候选人里,那名年轻村干部似乎赢面最大,结果,党组织最终任命了那个埋头搞柑橘品种改良研究的小伙子为新一任村。那名年轻村干部为此沮丧了许久,还背负上了不少债务,大多是吃请的欠账,再后来,镇也三番五次找他“喝茶”。
如今的天儿变了,老一套里的糟粕已经格格不入。如果你还是迷信那套甚嚣尘上的“巧干论”,不仅会消磨掉一身正气,还会影响自己的事业前程,慎之,慎之!
那么,作为新入职的小伙伴,我们该怎么办呢?调整心态,树立目标,秉持昂扬乐观的心态,脚踏实地,一步一个脚印,用辛勤的汗水耕耘事业,用诚挚的服务贴近群众,用无悔的青春为事业添砖加瓦!
【投机取巧是什么意思,投机取巧什么意思,比如】相关文章: